精选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十篇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179397219 上传时间:2021-04-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十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选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十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选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十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选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十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选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十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十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十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十篇精选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十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收集整理的高中语文说课稿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说课稿 篇1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文章是渔父,我将从教材、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课时、教学流程设计这几个方面来论述。一、说教材渔父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专题“直面人生”中的一篇课文,本板块还选了报任安书这篇文章。这两篇文本在内容上既对立又统一,它们是“生存与毁灭”的选择问题,有较强的互补性。本专题教学

2、目标主要是:通过阅读作品,能让学生对重大人生问题有思考和追求;学生能对问题展开探讨,学会辨证地思考,周密地说理,有所发现和创新;学生能通过经典文本学习,思考“直面人生”的丰富内容和表达上多样的方法;积累经典文本中的名句,归纳整理文言文的基础知识。二说学习目标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与文本展开对话”和“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结合本专题教学目标和文本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能够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较准确地将本文翻译为现代汉语;通过对屈原和渔父的对话的分析,认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体会屈原和渔父在表达各自的人生哲学

3、时所运用的方法及其好处;通过对比阅读,学生能对屈原和司马迁的不同人生选择作出自己的评价,能对人生问题有新的思考和追求。三说重难点重点;能够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较准确地将本文翻译为现代汉语;通过对屈原和渔父的对话的分析,认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难点:体会屈原和渔父在表达各自的人生哲学时所运用的方法及其好处,并通过对比阅读,学生能对屈原和司马迁的不同人生选择作出自己的评价,能对人生问题有新的思考和追求。四说教学方法这篇文言文在文字上较浅显,翻译理解的难度不是很大,因此重点在问题探讨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中,在独立思考

4、的基础上,注重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主要采用诵读,引导,点拨,研讨等方法。五课时设计因为这篇文章相对比较简单,我设计的是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六、教学流程设计(一)导入新课“生存,还是死亡?”这是莎士比亚在其名作哈姆雷特中的发问。前几天我们学习了报任安书,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为了完成传世之作史记忍辱负重,选择了生存。而两千年前的湘江水畔,一位诗人在踽踽独行,憔悴的脸上写满孤独的悲愤。当他的心被忧虑撕裂的那一刻,他选择的是纵身跃下汨罗江。其热血化作滔滔波浪,随着江水悠悠流淌千年,滋润了整个民族的灵魂!他,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醨3、结合注释,学生自由读,找出文中的古

5、今异义词和活用字,并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屈原既放游于江潭是以见放行吟泽畔圣人不凝滞于物自令放为4、疏通文意学生翻译,其他同学补充指正,学生齐读,进一步理解和感悟文本。屈原不愿“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也不愿“以皓皓之白,蒙世俗之尘埃”,他是一个不随波逐流,不苟合,不妥协的特立独行者,“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还刻画了一个矢志不渝地坚持理想、保持人格操守的形象;表现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3、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时,还塑造了渔父这一形象,那么渔父是怎样一位形象?塑造这一形象有何意义?试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回答。渔父规劝屈原“不凝滞于物”,要“与世推移”。当“世人皆浊”时,他开导

6、屈原“淈其泥而扬其波”,当“众人皆醉”时,他规劝屈原“餔其糟而歠其醨”,不要“深思高举”,渔父具有明哲保身、随遇而安、与世推移的处世态度,他是一位高蹈遁世的隐者形象;此外,当屈原表示不赞成他的处世态度时,渔夫只是“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不复与言”,也刻画出他不愠不火、不强人所难、心平气和的超然姿态。塑造这一形象,对屈原来讲,具有衬托的作用,突出了屈原坚持理想、坚持人格操守的高尚品格。4、屈原和渔父在表达各自的人生哲学时运用了怎样的方法?有什么好处?比喻5、扩展屈原和渔父分别体现哪个派别的处世主张?儒家道家入世出世把二者对立起来的目的是什么?作为对比和衬托,表现屈原的洁身自好、决不同流合污的高

7、洁的品质。总结:这是一次灵魂的对话。6、比较阅读屈原与司马迁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个毅然赴死,一个忍辱而生。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人生选择?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谈谈你的认识。“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具有高洁的人生品格和远大的政治理想,他不愿随波逐流,“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也不愿“蒙世俗之尘埃”,毅然赴死,把人格、理想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主动选择死亡,以死来体现生命的意志和尊严。司马迁隐忍苟活,是“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他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是要完成千古史记,成就人生的大事业,实现人生的价值。司马迁和屈原树立了两种人格榜样:一个择生,一个择死

8、,一个以生践志,一个以死明志,对后世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影响。7、自由讨论你怎样看待屈原和渔父的处世态度?更欣赏哪一位?各抒己见,言之有理即可。总结三位人物屈原选择了壮烈的死,以死明志,表现了不屈的气节。司马迁选择了勇敢的生,以生践志,表现了坚韧的意志。渔父选择了超然的活,以隐守志,表现了自由的灵魂。这三种不同的人生选择都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有了文天祥、闻一多,用他们的生命向我们阐释了什么叫做坚贞不屈;所以有了韩信、勾践,用他们的行动向我们验证了什么叫做坚韧执着;所以有了陶渊明、柳宗元,用他们的诗篇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叫做潇洒豁达。理解胡同文化的特点。明确:封闭;忍。2、拓展延伸此部分的学习

9、,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注意引导,及时肯定学生的发现及思维的成果。“封闭”的实质:民族心理的反映。比如“长城”、中外文化上的差异。“忍”的实质:民族性格的缩影。比如:中国人的谦逊、一些俗语。理解作者对胡同文化态度:批判中带有伤感。3、迁移训练课堂上讨论分析武汉“热干面”文化的内涵;课外写一篇关于广州“凉席”文化的作文。六、本课教学设计的主要特点1、化繁为简,重点突出。教材的处理,遵循“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原则。2、板书简洁,钩弦提要。胡 同 文 化胡 同 市 民 文 化正 安土重迁俗 过往不多多 易于满足静 不管闲事安分守己3、培养能力,注重应用。高中语文说课稿 篇3一、教材分析雨霖铃是婉约

10、词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别离词,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分离别之前、离别之时、离别之后,层层深入,离情别绪,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这首词,具有较高的鉴赏价值。有助于提高学生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二、学情分析作为高一年级的学生,对宋词知识已经有所接触,已经感受了词的语言美、意境美,但鉴赏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三、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 感知作品内容,体会词中凄清的意境和哀伤的离愁。2.过程和方法 通过朗读、意象来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人伤离别的愁绪,培养

11、学生健康、敏锐的审美情趣。(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四、学习重点和难点感受词人在词中流露出的浓浓离别之愁;领会全词情景交融的写法。(为了突破学习重难点,我将通过以下三个方法来实现,从而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五、说教法与学法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诵读讨论法 提问点拨法 自主探究法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课文,营造氛围。播放送别歌曲,将学生带到一种悲凉的氛围之中。我设计的导入语: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 自古以来,分别都是痛苦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宋词婉约派代表柳永的雨霖铃,看看他又是怎样写“伤离别”的?(二)

12、读听结合,整体感知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然后听配乐示范朗诵,再让学生尝试配乐朗读。在读和听的过程当中,我会给学生设置如下问题:找出所描写的景物及分析这些景物有何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去听)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可见,诵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层层深入地诵读,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在诵读中初步感知词的情感基调。带着问题读和听,强化读和听的目的性。(三)具体赏析,揣摩名句在这一环节中,我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1)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试分析这些景物(意象)所抒发的感情,是如何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这一问题的设置,是让

13、学生通过体会多个意象所构成的意境,深刻地感受到词中所弥漫的浓浓的离愁,从而对情景交融这一手法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这就初步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2)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历来为人传诵,甚至有人拿它来代表柳词。这两句词的典型景物何特殊意义?词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怀?设计意图:情景交融这一手法在古典诗词中很常见,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引导学生找意象、分析意象特征和所包含的情感、赏析名句,让学生理解情景交融这种表现手法,体会诗歌意境,更深刻地体悟到宋词婉约之美,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并教给学生以赏析情景交融的方法。此外,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得出结论并各抒己见,这样不

14、仅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学习方式,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使自己的赏析活动更活跃更丰富,更能体现出学生作为鉴赏主体的独特个性。(四)背诵(在完成课文分析的基础上,我将组织学生背诵)。设计意图:古语道:“腹有诗书语自华”。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作品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这一环节的设置,就提高了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实现当堂任务当堂完成。(五)课堂练习,拓展延伸(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是“授之以渔”,并让学生及时有效地学以致用为强化学生对赏析情景交融的方法的掌握,因此我就设置一道课堂练习题。让学生读李华的春行即兴赏析这首诗的情景交融)七、说板书(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形成以下的板书

15、,这个板书可以帮助学生更完整的理解课文。)上阙:冷清秋之景 离情别绪 归期渺茫下阙:伤离别之情 前途黯淡 命运难测八、课后作业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一个务实的语文老师应该把学习的金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课外大量的历练来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这节课,我布置课外作业:请任选一角度,对雨霖铃进行赏析,写出自己的独特见解。200字左右。高中语文说课稿 篇4一、说教材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成人高考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现当代散文第四课泪珠与珍珠。我之所以选择此课是因为:高二年级重点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而通过本文研究点在散文教学中发挥语言训练和情感体验的整合作用,将重点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