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借鉴内容

上传人:8** 文档编号:179357053 上传时间:2021-04-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巢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借鉴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巢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借鉴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巢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借鉴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巢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借鉴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巢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借鉴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巢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借鉴内容(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实习目的任务及成果一、实习目的与任务1、实习目的:通过野外实习,使我们巩固,充实资源环境地学基础或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测量学、水文地质学等基础地质学的理论教学内容,加深对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学会典型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综合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以及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的精神。2、实习任务: (1)通过巢北凤凰山地区自然露头和人工揭露的地质点进行系统的观测,收集各种地表地质信息等有关资料,研究地表地质规律,包括地层划分和层序、岩性组合及岩相特征、地质构造及构造变动、岩浆活动以及有用矿产的赋存规律等。 (2

2、)绘制相应的地质图件,如综合地层柱状图、地质剖面图、地形地质图、构造纲要图等。 (3)编写文字报告。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的变迁、古生物的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研究。二、实习要求 1掌握实习区内地层层序、岩性岩相、厚度、标志层、接触关系以及地质体的变化规律,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变迁、古生物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和研究。 2掌握实习区内各类岩石、古生物化石的野外观察、鉴定、描述和命名方法。 3掌握各种野外地质现象(如地层接触关系、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典型沉积特征、各种地质作用现象等)观察、描述、记录和分析的方法。 4掌握实测地质剖面和野外地质填图的步

3、骤、方法和要求。 5掌握编制地形地质图、地质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等主要地质图件的方法、格式和要求。 6学会在地质观察、编图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掌握地质报告编写的要求和方法。三、工作方法 每个阶段进行之前,都要上课对本阶段的要求以及方法进行介绍。第一阶段:由老师带队进行踏勘,分别到麒麟山东南麓以及麒麟山和凤凰山交汇处、7410工厂及甘露寺一线、马家山、平顶山、姚家山、和177高地等地,共计5天。第二阶段:分组进行实测地层剖面(包括绘制地层剖面图、编写地层剖面说明书),共计5天。第三阶段:地质测量填图,共计5天。四、成果(1)、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份;(2)、实测地层剖面图3张;(4)、1:100

4、00地形地质图1张;(5)、1:10000构造纲要图1张;(6)、1/2千综合地层柱状图1张;(7)、1:10000图切剖面图2张。第二节 巢北地区地理概况1、位置 实习地区位于安身省中部巢湖市市区北部山区,三面环山一傍水,南临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的巢湖,北依江淮丘陵区南缘,西北距合肥市约65公里,南距芜湖市80公里,东距南京市约120公里。(图1-1)。2、地貌 巢北地区山脉走向1040,平面“m”型展布,最高山峰海拔350m,最低处20 m。3、气候 巢北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属于季风副热带 湿润气候,但盛夏之际非常炎热,七八月份最高温度可达39,一月份气温可降至-13,年平均温度为

5、15,年平均降雨量为1200毫米,无霜期230天。4、物产(1)、农副产品 农产品以水稻、小麦为主,豆、薯次之。经济作物有棉、麻、茶叶、油菜、芝麻、花生等;水果有花红、桃、杏、石榴等;水源丰富,盛产各种淡水鱼、虾、螃蟹等,巢湖银鱼驰名中外,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2)、矿产资源 巢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以非金属矿产为主,主要有石灰岩、白云岩、磷矿、硅石、耐火粘土及煤矿等,其中石灰岩、白云含量均属大型,是安徽及华东经济区水泥、化工、冶金熔剂、建材原料的重要基地之一。此外,区内碳酸盐岩地层中有油苗显示,对于寻找石油天然气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5、交通本区交通极为便利,淮南铁路而过,公路四通八达,主要干线

6、可通合肥、南京、芜湖、徐州等地。水运以巢湖为中心,可通往合肥及长江沿岸各城镇(如图11)。第三节 以往地质工作及评述1934年,徐克勤,1:5万地质调查,著作成果安徽省巢县北部地质报告。1953年,李云祝,1:1万泥盆系铁矿普查,著作成果安徽巢县凤凰山岠嶂山铁矿评价报告。1956年,华东地质局巢湖地质队,1:1万煤田普查,著作成果安徽含山、巢湖、怀宁一带煤田普查报告。1978年,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队,1:20万区域地质调查,著作成果合肥、定远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983年,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队,1/5万区域地质调查,著作成果巢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997年,宋传中等,教学研究项目,成果著作地

7、球科学专业群巢湖实习基地建设。早在五十年代,该区即辟为合肥工业大学地质系教学实习基地。五十多年来,我院广大师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过不少重要发现,诸如巢北侏罗系的发现,猫耳洞附近洞穴堆积中大古脊椎动物化石的发现,青苔山推覆构造的发现,紫薇山塌陷地下暗河和紫薇洞的发现等,对深入研究该区的基础地质、环境地质和旅游地质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自从八十年代后,区内先后有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30余所院校来此实习。九十年代中期,合肥工业大学承担的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地球科学专业群巢湖实习基地的建设的研究和实施,深化了

8、科研程度,丰富了教学内容,积聚了教学资料,并使得该教学基地能适应于大地学专业中不同专业的教学需要。第二章 测区地质 第一节 地层巢北地区在地层区划上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六合巢县地层小区、巢北沉积区。区内地层除古近系、新近系缺失外,自上震旦统灯影组至第四系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尤以上古生界至下三叠统发育较为齐全;特别是下三叠统剖面完整,露头连续,化石丰富,是国际地科联印度阶和阿勒尼克阶“金钉子”被选层型之一。也是进行科研、教学、地质旅游的良好地区。从志留系的高家边组到三叠系的东马鞍山组,在实习区内出露较好,化石丰富,是实习的良好地区。本区地层总厚度达34854397米。由于地层年代久远,

9、包括奥陶系在内的较老地层在本区没有出露。观测地层按地层时代由老到新依次叙述如下:一、 古生界(一)志留系(s)本区志留系发育下统高家边组,中统坟头组,缺失上统茅山组露头分布较广,出露较好,一般都组成背斜(如凤凰山背斜)核部。1.高家边组岩性蓝灰色粉砂质泥岩,夹有少量粉砂岩和极少量细砂岩,岩性软弱易风化,风化后呈褐黑色、灰绿色等,地层厚度达300m。2.坟头组:区内坟头组在甘露寺和狮子口出露较好。下段:黄绿色中厚至厚层石英细砂岩、泥质细砂岩夹粉砂质泥岩、薄层页岩。砂岩中各种交错层理、波痕等沉积构造发育。底部以一层厚约10cm的岩屑杂砂岩与高家边组互界。厚约250m。上段:黄绿色薄至中厚层泥质细砂

10、岩为主,成分不均一,具虫迹构造。厚大于20m。坟头组与下伏高家边组连续沉积、整合接触。(二)泥盆系(d)本区泥盆系缺失下统和中统,仅发育上统五通段。五通组,分布较广,露头良好。厚约176m。按岩性及组合特征分五段。五通组(d3w)砂砾岩段:为灰白色中厚至厚层砾岩、中细粒石英砂岩,局部夹薄层泥岩。砾岩45层,砾石以石英岩、燧石为主,含少量细砂岩、粉砂岩、条带硅质岩等砾岩。粒径通常12cm,少数为大于5cm。砾石分选性较好、磨圆度较高,多滚圆状、次圆状,部分为次棱角状,厚约21m。石英砂岩段:为灰白色中厚巨厚层中细粒硅质胶结的石英砂岩夹薄层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交错层里发育,厚约52m。砂泥岩互

11、层段:下部为灰黄、灰白、灰紫色薄层粉砂质泥岩与薄层至中厚层石英细砂岩互层,中间夹有粗粒石英砂岩,偏上夹有一层粘土矿,厚约65m。细粒石英砂岩段:灰白色巨厚层细粒石英砂岩,交错层理发育,厚约15m。细粒石英砂岩夹泥岩段:灰褐、灰白、灰黄色中至薄层铁质胶结细粒石英砂岩夹薄层泥岩为主。靠下有一层灰黑色粘土矿层,偏上夹有一厚1015cm的褐铁矿层。厚约23m。本组含大量生物化石:鳞木、叶肢介。五通组与下伏中志留坟头组平行不整和接触。(三)石炭系(c)本区石炭系发育较为齐全,分布广泛,多出露于背斜和向斜之翼部。其下统包括金陵组、高骊山组、和州组,缺失老虎洞组;下统为黄龙组、船山组。分组描述如下:1. 金

12、陵组本组厚度7.5米,按岩性分上、下两段。下段:灰黄色泥岩夹粉砂岩,局部含铁质,厚1米左右。上段:灰黑色中厚层生物碎屑微晶、细晶灰岩。本组于下伏五通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2.高骊山组 本组在区内相变显著。按岩性可大致三分,厚约13米。下段:土黄色、灰绿色、紫红色、紫褐色的杂色泥页岩,厚约4.5m。中段:黄绿色、灰黑色灰岩夹薄层细砂岩,厚约4.3m。下段:土黄色中厚层状细砂岩,厚约5m。本组与下伏金陵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3.和州组按岩性分为上下两段,厚约27米。下段:厚层状灰岩与灰紫色薄层泥岩重复出现,形成五个旋回。上段:灰色微带肉红色生物碎屑泥晶灰岩,顶部为炉渣状灰岩。本组与下伏高郦山组为平行不

13、整合接触。4.黄龙组肉红色、灰白色泥晶灰岩,含生物碎屑成分,粒度由晶体颗粒组成,致纯致密坚硬主要为水泥原料,厚度约为25m。本组与下伏和州组平行不整合接触。5.船山组底部有一层砾状灰岩,下部为暗灰色中厚层状致密灰岩,上部为灰色中厚层状藻屑豆粒灰岩,厚8m左右。与下伏黄龙组平行不整合接触。(四)二叠系(p)本区二叠系分布于平顶山、马家山、龟山及俞府大村等地,包括下统栖霞组、孤峰组,上统龙潭组、大隆组,总厚约280-400米,各组岩性描述如下:1. 栖霞组本组厚约717米,自下而上可分为两段六部分。梁山段:下部炭质页岩,风华后为土黄色泥岩,厚约0.5-1米。臭灰岩段:灰黑色薄至中厚层沥青质含生物碎

14、屑灰岩,厚约61m。下硅质岩段:灰黑色薄至中厚层含燧石结核灰岩夹黑色薄层燧石层及夹黑色页状沥青质泥灰岩,厚约9m。本部灰岩段:灰黑色薄至中厚层含燧石结核灰岩嘉黑夹灰黑色薄层含沥青质泥岩,厚约78米。上硅质岩段:黑色中薄层硅质岩与深灰色含燧石结核白云质灰岩及薄板状硅质灰岩互层,厚约8米。顶部灰岩段:灰深灰色含燧石结核灰岩,含白云质灰岩,厚约15米。本组化石丰富,富含蜓类、珊瑚、腕足类、腹足类及大量有孔虫和藻类化石。本组底部与下伏船山组接触面上有不稳定的铁质层或灰白色粘土,且船山组顶部缺失邻区pseudoschwagaerina带相应层位,故两者为平行不整合接触。2.孤峰组本组厚约48米,按岩性可

15、分为三段。下段:灰黑、黑色薄层放射虫硅质岩、硅质岩夹紫色泥岩。底部约2.5米中段:浅紫、紫,黄褐色薄层泥砂岩夹(或为互层)紫色泥岩,厚约8.5米。上段:岩性以灰深灰色页岩为主,下部有黄褐,紫红色簿层泥岩。页岩中局部夹硅质条带及结核,厚约20米。本组化石丰富含菊石类等。孤峰组与栖霞组之间有一层含砾粘土,且栖霞组顶部凹凸不平,两者平行不整合接触。3.龙潭组本组厚约65米。按岩性、化石及含煤情况分成上下两段。下段厚约54米,可分为三部分。下部灰黄、黄褐、棕色中薄层泥岩、粉砂质泥岩、细粒岩屑长石石英砂岩,上部夹红褐色薄层硅质结核层,厚约23.5m。上部灰黄、灰黑色薄层泥岩、页岩、顶部为一厚约0.5米的

16、薄煤层,厚约27.5米。顶部黄褐、红褐色薄层铁质细粒石英砂岩,局部相变为灰岩透镜体,厚约3米。上段以灰紫色页岩、黑色薄层硅质岩、薄层含铁质泥岩为主,局部夹黄褐色钙质细纱岩、含铁质粉沙岩,厚约11米。本组与下伏孤峰组接触面有一薄层铁质岩,认为存在沉积间断,为平行不整合接触。4.大隆组本组按岩性可分为三部分:下段灰黑色薄层硅质岩、碳质硅质岩夹紫色页岩、碳质页岩,底层有一薄层岩屑,厚约5.2米,中部紫灰色泥岩夹深灰。灰黑色碳质页岩、硅质页岩,厚约15.6米,上部灰黑色薄层硅质碳质泥岩,近顶部夹灰质白云质泥灰岩,厚约8-24米左右。本组与下伏龙潭组为整合接触。一、 中、新生界(五)三叠系(t)本区三叠系下统为殷坑组、和龙山组、南陵湖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