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全国)九上化学4.1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教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79331307 上传时间:2021-04-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4.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全国)九上化学4.1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沪教版(全国)九上化学4.1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沪教版(全国)九上化学4.1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沪教版(全国)九上化学4.1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沪教版(全国)九上化学4.1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全国)九上化学4.1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课 题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课 型互动课课 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燃烧现象,知道物质燃烧的必须条件。(2)了解灭火的原理,学会常见的灭火方法。2、过程与方法(1)能利用物质燃烧的条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2)能利用灭火的原理,处理一些突发的燃烧失控情况。(3)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与步骤,学会科学探究的思考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燃烧为人类文明进步、社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燃烧失控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从而辨证的认识燃烧,激发只有深入了解燃烧,才能使其为人类造福的意识。(2)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初步形成富于思考、勇

2、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与方法教学难点 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 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课前准备 仪器:酒精灯、玻璃杯、坩埚钳药品:水、酒精、小木条、小块煤、小蜡烛、棉布手帕、 创设情景:播放一段录像:神州五号飞船的发射升空放几幅画面提 问:看完短片和图片后,你对火有了怎样的认识?(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回顾燃烧的“功”和“过”,并由此进一步体会“科学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也激发起学生探究燃烧本质与燃烧条件的兴趣。)提 问:怎样才能让火更好的为人类造福呢?引入新课。提 问:火是怎样产生的?请你将知道的燃烧事例填写在下表中,并与同学们交流、

3、讨论:物质的燃烧有何特征?事例观察到的现象燃烧反应的特征:提 问:燃烧究竟需要怎样的条件呢?请根据自己对燃烧的了解,做出一些猜想。交流与实验:交流以下问题(课本P93的交流与讨论的4个问题) 学生根据提供的仪器和物品进行实验。提 问:针对问题4进行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点燃方式? 为什么不同的物质点燃方式不一样?不同的点燃方式有同样的目的吗?(介绍着火点)师生整理:物质燃烧的条件:(1) 物质具有可燃性;(2)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 可燃物的温度需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提 问:以上条件是否需同时满足,还是只需部分满足。演示实验:红磷和白磷燃烧的比较(可通过具体实验或实验录象来完成观察

4、。)学生小结:必需同时具备。观察与思考:烧不坏的手帕 火焰熄灭后,你观察到原来浸透酒精的手帕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布置任务:生活中你看到过哪些灭火的方法,为什么这些方法可以成功的灭火?创设情景:播放四个片段,请同学们判断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利用的是什么原理?学生讨论: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灭火的方法?利用的是什么原理?小 结: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灭火主要有三种方法:(1)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2)将燃烧着的可燃物与空气隔离。(3)将大量的冷却剂(如水、二氧化碳气体等)冷却燃烧物,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学生阅读:灭火与自救 在不同的火灾情况下,应采取的措施:应采

5、取的措施火势较小火势较大被困在火灾区时教师介绍:投影几种灭火器,并介绍它们的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本节小结1、燃烧的条件2、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布置作业:教后记课 题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课 型互动课课 时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爆炸发生的原因,了解防范爆炸的措施。(2)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与步骤,学会科学探究的思考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爆炸为人类文明进步、社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爆炸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从而辨证的认识爆炸。教学重点能用化学学科知识解释爆炸现象和原因。教学难点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课前准备仪器:蜡烛、白瓷板

6、、纸筒等药品:氢气(或粉尘)爆炸实验 情景引入:展示文字新闻(CO的中毒事件)提 问:CO为什么会使人中毒?播放动画:CO使人中毒的原理提 问:CO对空气有污染,会使人中毒,它从哪里来的呢?自学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内容: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完成下列表中内容: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燃烧条件燃烧效率生成物(以碳、氢元素为例)以碳的燃烧为例启示教师讲解:CO虽有毒,对环境有污染,但它也有有利的一面。由于它具有可燃性,通常可被用于做燃料,煤气的主要成分就是CO 。提 问:在实验室中的许多实验中会产生CO,你如何将它进行处理而使它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小 结: 使物质完全燃烧的措施氧气的浓度越大,可燃物燃

7、烧越充分; 可燃烧物跟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可燃物燃烧越充分; 可燃烧物颗粒越小,燃烧剧烈。巩固练习:1下列属于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差异的是( ) 能否放出热量 燃烧后所得主要产物不相同 对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环境保护的意义不同 燃烧时所需氧气的量不同 单位质量燃料放出热量多少不同 A B C D全部阅读指导:阅读课本P94内容,小结一氧化碳的性质:(1) CO的物理性质(在通常况状下)无色、无味的气体; 难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略小(很接近)(2)CO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一氧化碳 + 氧气二氧化碳 CO O2 CO2有毒性:一氧化碳跟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了输送氧气的功能,人体缺氧而中毒.演

8、示实验:1爆竹爆炸 2粉尘爆炸 3氯酸钾和磷粉的混合物的爆炸学生讨论:以上的三种爆炸都产生了化学反应,这些爆炸产生的原因一般是什么?师生整理:可燃物的燃烧所释放的能量使产生的或周围的气体迅速猛烈地膨胀而引起了爆炸。 当然有一些爆炸是由于物理原因造成的。如:烈日下汽车轮胎的爆炸学生讨论:爆炸会给人类带来什么?为了防止爆炸的发生,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应注意些什么? 让学生认识几种消防安全标志。教师介绍:常见气体的爆炸极限 介绍H2、CO、CH4三种气体的燃烧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学生讨论:以上三种气体,如何进行简便地鉴别?通过点燃后检验产物.巩固练习:2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各项描述中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 )A煤矿中因遭到明火而发生的瓦斯爆炸 B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C节日的烟花在空中爆炸 D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本节小结1、一氧化碳的性质;2、爆炸与爆炸极限。布置作业:教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