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含西方经济学)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79304548 上传时间:2021-04-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原理(含西方经济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经济学原理(含西方经济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经济学原理(含西方经济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经济学原理(含西方经济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经济学原理(含西方经济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学原理(含西方经济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原理(含西方经济学)(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专业;政治经济学专业、区域经济学专业 科目代码:410研究方向:本专业各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经济学原理(含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部分一、简答题1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10分)2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15分)3企业经营约束中的市场价格信号约束与数量信号约束。(10分)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5分)二、论述题 (每题25分,共50分)1用政治经济学原理说明当前美国、日本等国经济衰退的原因。2试述我国二元经济背景下的三农问题。西方经济学部分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什么是委托代理问题,如何解

2、决委托代理问题?2. 比较垄断和竞争的条件对厂商的产量和价格的影响?3.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为什么连续12次降低贴现率?4. 按照西方经济学的失业原理,为什么会发生失业?二、问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 在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但生产要素市场完全竞争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的价格是怎样决定的?2. ISLM分析主要说明什么问题?它的政策含义是什么?答案部分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专业;政治经济学专业、区域经济学专业 科目代码:410研究方向:本专业各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经济学原理(含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一、简答题1.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10分)答:价值是凝

3、结在商品中的人类抽象劳动,因此价值量由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而劳动量是由劳动的自然尺度劳动时间来计量的,所以价值量便决定于劳动时间。由于各种原因,生产同一种商品的各个生产者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即个别劳动时间是不同的,因此,只能按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这里所说的生产条件,是指某一生产部门的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等客观条件,其中主要是劳动工具。这里所说的“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是指中等水平或部门平均水平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

4、使用价值的效率。劳动生产率的高低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二是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或者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少,表明劳动生产率越高;反之,表明劳动生产率越低。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主要因素有: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及其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等等。其中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程度越来越显得重要。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商品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的数量,同一社会必要劳动在同样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相等。但是,如果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来说,

5、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越多,则生产单位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从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越小;反之,劳动生产率越低,则会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越高。2.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现实条件。(15分)答: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用来追加生产资料,使生产规模扩大的再生产。I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1) 必须有追加的生产资料:扩大再生产的第一个前提条件或者说第一个基本公式是:I(V+m)IIC (1) 这个公式表明,为了能够提供追加的生产资料,第II部类中代表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的这两部分产品,在价值总量上必须大于第II部类的不变资本。只有这样,这两部分产品在补

6、偿了第II部类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之后,才能余下一部分生产资料来满足两个部类对追加生产资料的需要。(2)必须有追加的消费资料。扩大再生产的第二个前提条件或第二个基本公式是: (2)这个公式中的代表剩余价值中用于资本家阶级个人消费的部分;实际上代表剩余价值中用于积累的部分。 这个公式表明,扩大再生产还必须有追加的消费资料。因此,第II部类中的不变资本与供积累用的剩余价值之和,就必须大于第I部类的可变资本与供资本家个人消费用的剩余价值之和。因为只有这样,第II部类所提供的消费资料,才能在用于第1部类原有工人和资本家的消费之后,还能余下一部分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消费资料的需要。II. 扩大再生

7、产的实现条件要使扩大再生产能够顺利实现,也就是要使追加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都能得到实现,社会再生产的实现还要有平衡条件,也就是社会再生产两大部类还必须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 (1)扩大再生产要能顺利进行,第1部类新增加的生产资料必须和第x部类需要补偿的生产资料以及两大部类需要追加的生产资料之和相等。这就是说,不仅要求I(V+m)大于IIC,而且要求: I(V+m)IIC+IC十IIC(3) 式中,C表示追加的不变资本,它的物质形态是追加的生产资料。 公式(1)只回答扩大再生产必须有追加的生产资料,而没有回答追加多少生产资料。公式(3)不仅包含I(V+m)IIC即公式(1),而且回答了I(V+m)

8、比IIC大出的部分要正好等于第1部类和第D部类追加的不变资本,也就是说,两大部类需要追加的生产资料和第1部类所提供的生产资料相等。 (2)扩大再生产要能顺利进行,第II部类用于补偿不变资本的消费资料及其所提供的追加消费资料必须和第1部类的资本家和工人所需要的消费资料以及两大部类需要追加的消费资料相等。用公式表示,就是: II(C+m一)I(V+)+IV+IIV(4) 式中,V表示追加的可变资本,它的实物形态是追加的消费资料。 公式(2)只回答扩大再生产必须有追加的消费资料,而没有回答它需要追加多少消费资料。公式(4)不仅包含II(C+m一)I(V+)即公式(2),而且回答了II(c+m一)比I

9、(V+)大的部分,正好与第J部类和第II部类所需要的追加消费资料相等。 扩大再生产的平衡条件也可以用下列公式来表示:I(V+V+)II(C+C)(5) 这是因为如果把公式(3)即I(V+m)=IIC+IC+IIC中的Im分解为IC+IV+I即分解为追加的生产资料、追加的消费资料和用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的部分。那么,就可得出:IV+IC+IV+IIIC +IIC+IC。把等式左右两端相同的部分IC减去,就会得出公式(5)。 扩大再生产的平衡条件和公式告诉我们,扩大再生产的顺利进行,要求第1部类和第II部类之间,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之间必须保持平衡。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这是不可能的。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生

10、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不可能自觉地按照社会的客观需要来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因而,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之间总是存在着矛盾,平衡经常遭到破坏。这种矛盾到一定时候只有通过经济危机强制地暂时解决。3.企业经营约束中的市场价格信号约束与数量信号约束。(10分)答:企业对利润最大化目标的追求,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制约,其中有些是非经济的,如舆论约束、法律约束等,企业经营约束特指制约企业行为的经济因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企业约束主要包括预算约束、市场约束和计划约束。市场约束指各种市场信号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制约。企业作为自主经营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只有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活动,才能够

11、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市场约束可分价格信号约束和数量信号约束。 在生产要素价格和产品价格的供需弹性比较充分,供给和需求能够通过价格调整达到平衡的情况下,市场约束主要表现为价格信号约束。这时,企业主要根据价格变动来调整生产经营活动的方向和规模。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化影响企业的支出(成本),产品价格的变动则影响企业的收入,二者共同影响企业的收入支出对比和盈利水平,制约着企业的经济活动。在企业仅仅面对价格信号约束的条件下,它可以在其硬预算约束的范围内,购买到自己愿意购买的任何数量的生产要素,同时售出自己愿意生产的任何数量的产品。在生产要素和产品价格的供需弹性不足,供给和需求不能通过价格的调整达到平衡

12、,从而市场上存在生产要素供应不足或产品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企业还面对着数量信号约束,或称数量配额。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无法按照市场价格购买到它所能够和愿意购买的足够数量的生产要素,或无法按照市场价格出售它所能够和愿意生产的全部产品。这时,企业要根据短缺或过剩情况来调整自己的经营活动。生产要素供给和产品需求两个方面的数量信号约束,有可能同时存在。 市场约束,无论是价格约束还是数量约束,要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发生有效的制约作用,都以存在硬预算约束为前提。如果企业的预算约束软化,就不会关心价格变动造成的收入和支出对比关系的变化,价格信号约束就失去作用;企业对短缺或过剩造成的经营状况恶化也就无动于衷,不

13、会积极地寻求解决办法,数量信号就不能起约束作用。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5分)答:效率作为经济学上的一个概念,是指人们对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提高经济效益。具体来说,效率是指资源最合理的配置,使生产出的产品对社会福利最大化。效率表现在三方面:生产以前要素的配置、生产之中要素的使用以及生产之后要素报酬的分配以及由此决定的消费。尽管效率主要体现在生产中的要素配置和使用上,但决定要素配置和使用的是要素的价格,而要素的价格即是要素所有者的报酬,这必须由分配来决定,因此分配对效率的影响意义极大。为了保证效率,分配必须做到:(1)分配以市场为导向。(2)

14、要有一个完善健全的市场体系,保证各种市场机制的运行,消除市场中存在的各种垄断因素,使各种要素充分流动。(3)要素的报酬由市场决定,不仅反映要素的贡献,还反映要素的稀缺程度。总之,分配与效率的关系要求分配是市场导向的分配,并且只有市场导向的分配才能保证市场的效率。公平本是伦理学上的概念,是指人们对既定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认识和评价,其原则和标准因时代和社会制度而异,内容涉及政治、法律、文化等各个领域。由于经济是基础,因此对经济关系的评价是公平的核心。财富的平等分配主要来源于收入的均等,因此收入均等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目标。市场决定的分配是以个人拥有要素的多少以及这种要素的稀缺程度决定的,这样就

15、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以致产生越来越严重的贫富分化。政府干预经济的任务之一就是影响收入分配,使社会的收入分配趋于平等。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和福利政策来影响社会的收人分配,使社会的收入分配趋于平等。个人所得税是税收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一种累进税,即根据收入的高低确定不同的税率,对高收入者按高税率征税,对低收入者按低税率征税,这样有利于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从而有助于实现收人分配的均等。另外,政府还对一些人征收遗产税、赠与税、财产税、消费税尤其是奢侈性商品和劳务的消费税,通过这些税收来纠正财产分配的不平等。 分配中的效率要求分配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而分配中的公平要求分配以政府为主体,因此在分配中存在着效率和公平的矛盾。公平和效率矛盾的存在不是偶然的,是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本身决定的。在市场经济中,要有效率,就必须给生产要素所有者即供给者以相应报酬。这些报酬构成他们的收入。而人们占有要素的状况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占有的资本、土地等要素多些,有人则少些甚至完全不占有;有人的劳动力强些,有人则差些。根据要素供给分配收入,则人们的收入必然有差别。如果取消或缩小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