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启铸九鼎与饕餮原型

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29KB
约8页
文档ID:17927759
启铸九鼎与饕餮原型_第1页
1/8

夏铸九鼎与饕餮原型张开焱(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 湖北省 黄石市 435002)【摘要】 夏人铸九鼎传说的主角应该是启而不是禹,这个传说源自远古夏人创世神话构成的一部分,光明天神启在最后完成了世界的创造后,率领诸神在天穆之野举行隆重盛大的创世庆典,他 创制了神舞神乐《九辩》、 《九歌》, 铸 造了九鼎,以象征自己对九州天下的所有权和主宰权九鼎上的图案纹饰饕餮是以虎为原型的,其威严、凌厉、恐怖、神秘的特征 积淀了压抑与暴力内涵启的神性形象就是寅虎,即东方早上的光明太阳神后世商周青铜鼎上的饕餮 纹饰与夏鼎纹饰有极大的继承性,都是以虎为原型的,同时,后世青铜鼎铸造中,一些其它 动物如牛羊等也可能成 为饕餮纹饰图案的原型,但这些动物形象都被“泛虎化”了,都带上了虎所具有的那些特征关键词】 启 九鼎 饕餮 虎 泛虎化(本文为作者主持的 2009 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课题《世界祖宗型神话——中国上古创世神话叙事原型重构》系列成果之一, 项目编号 09YJA751023)本文研究的是一个数千年的历史悬案:夏人九鼎上的饕餮原型问题先秦典籍中夏人铸鼎的说法最早见《左传·宣公二年》 ,记载著名的楚子问鼎的历史事件,王孙满回答鼎的来历就提到最早是夏人所铸:“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1 这里并没有明确说九鼎是夏禹还是夏启铸造的但在古代文献中,几乎有一个成例,就是言及夏人做何事,如果没有指明具体的对象,那一般都是指启仅举一例:屈原《离骚》有“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一句,当代学者对这里“夏”的疏解都是启:汤炳正:“夏,实指夏启此乃屈赋常用之‘借代’格,即借朝代名称代指该朝帝王 2 褚斌杰: “启,夏后启,禹的儿子……夏,夏代,夏王朝,这里即指夏后启 3 因此,上引 《左传》中关于夏鼎的那段话中的“夏之方有德”,其实也就是说启有德,制鼎者当是传说中夏人开国君王启大体在战国时代成书的《墨子》也谓夏鼎是夏启所铸:“昔者夏后开使蜚廉折金于山川,而陶铸之于昆吾;是使翁难雉乙卜于白若之龟,曰:‘鼎成三足而方,不炊而自烹,不举而自臧,不迁而自行,以祭于昆吾之虚,上乡!’乙又言兆之由曰:‘飨矣!逢逢白云,一南一北,一西一东,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夏后、殷、周之相受也,数百岁矣 4但夏鼎的铸造者亦有说是禹的古代典籍中明确提出大禹铸鼎的最早为西汉的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他说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 5 其后汉代焦延寿的《易林·小畜之九》亦谓“禹作神鼎,伯益衔指” 。

6 到东晋王嘉的《拾遗记·卷二》中亦明言“禹铸九鼎” 7 此后,九鼎为大禹所铸造,遂成定论那么夏鼎到底是禹所铸造还是启所铸造呢?我以为应该是启所铸造更合适原因是:1.按照文献先后的原则,启铸九鼎的说法在先,禹铸九鼎的说法远远后出,当然应该是取先说合适;2.启又传说是夏朝的立国者,通过铸鼎行为象征自己的无上权力是最合适的;3. 在夏人创世神话中,启是世界创造的最后完成者,也是至上天神,作为神话的一个关目,叙述他在最后完成世界的创造之后,铸造九鼎,纪功立威,以象征世界创造的完成、以及他对整个世界的主宰权和控制权,也是最为合适的行为因此,启铸九鼎的说法更符合逻辑和历史但到后世,禹铸九鼎的说法则更为流行,原因大约是在先秦到秦汉,禹被塑造成了一个临危受命、公而忘私的国家政治伦理楷模,他不辞辛劳、平治洪水、拯救万民的行为为后世所推崇和敬仰启因在《离骚》等诗歌中被指责为“康娱自纵” 的形象,所以在后世多为负面评价,其地位被大大被削弱,因而,禹成了夏人神话传说中的主角,人们把一些重大的活动归结到他的名下,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对于本文而言,九鼎为何人所铸并不重要从真实的历史角度讲,鼎可能既不是禹也不是启所铸造,后世经常将一些重要的文化创造移植到一些最重要的传说和历史人物身上,这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已是屡见不鲜,说夏鼎为禹或启所铸造,当是这种现象之一;本文采用启铸九鼎的说法,主要是将其作为夏人创世神话的一个关目来探讨这个行为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在我还原性建构的夏人创世神话中,禹铸九鼎的神话片段,当属于夏人创世神话庆典环节中的一个片段铸造九鼎的神不是禹而是启天神启最后完成了世界的创造之后,他率领众神在天穆之野举行盛大庆典,欢庆创世完成、确认启对世界的主宰权和控制权在这个庆典过程中,启自己(或命人)创制并演奏了美妙的神乐神舞《九歌》 、 《九辩》 、 《九招》等,同时命人铸造了九只大鼎,配享九州下民之供奉,以象征自己对天下九州的统治权和主宰权《九歌》 、 《九辩》 、 《九招》 (即《九韶》 )这些神乐神舞的原始构成和内容是怎样的,我们今天已不可知,但我们可以推测,先秦楚人的《九歌》体制应该是从遥远的夏人那里延续过来的,会给我们提供许多推测夏人《九歌》的有用信息从楚人的《九歌》中,我们大体可以推断,这是歌颂众神的歌,而且每一首歌都有一个具体的对象,楚人《九歌》的具体内容(如祭祀的神祇对象)应该与夏人《九歌》应有很大区别,但这种体制和目的我相信应该基本沿袭不变,就是以一定数量的歌曲祭祀、歌颂本部落或民族最重要的神祇如果这个推断不错,那么,启制定的《九歌》 、 《九辩》 、 《九韶》等,应该具有天神排座次的意味,就是在世界创造完成之后,根据诸神在神界的地位和重要性,遴选出若干个(很可能是九个)最重要的大神作为夏人祭祀的最重要的神,配享神歌神舞和下界人类的祭祀,就象希腊的俄林帕斯山十二神和埃及赫里尤布里斯太阳城九神一样。

关于《九歌》 、 《九辩》 、 《九招》等神乐,一些学者按照《山海经》中“开上三嫔于九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的记载,认为是天帝之乐,是天帝赏赐给启的,这都是夏人创世神话本相淹失之后流传的结果在原初, 《九辩》 、 《九歌》 、 《九招》等神乐神舞的创制者当是启本人,因为,他就是最高帝神戴震在给《离骚》“启《九辩》与《九歌》兮”句作注时就说:“言启作《九辩》、《九歌》,示法后王 8 这个说法无意中暗合了夏人创世神话的原始本相在这个框架中,我们来讨论启铸九鼎的神话片段夏鼎上的图案纹饰是怎样的?提出这个问题,乃是因为《左传》在记载王孙满答楚子问鼎时有这样一段话:“昔夏之方有德也, 远方图物,贡金九牧, 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9按照王孙满的这个说法,夏人神器九鼎上是铸有各种图案的:“ 铸 鼎 象 物 ,百 物 而 为之 备 ” 10 但 这 种 说 法 看 来 是 想 象 性 和 夸 张 性 的 以 区 区 九 鼎 , 何 以 能 刻 铸 那 么 多 动 物 、植 物 、 人 、 神 、 螭 魅 魍 魉 ? 而 因 为 夏 王 朝 的 存 在 至 今 仍 然 是 一 个 未 能 确 认 的 问 题 , 部 分学 者 认 定 为 夏 都 的 二 里 头 发 掘 出 来 的 青 铜 鼎 也 很 少 , 无 法 让 我 们 准 确 断 定 夏 人 铜 鼎 上 刻铸 的 图 像 有 哪 些 。

但 有 学 者 如 李 学 勤 先 生 研 究 认 为 , 商 周 青 铜 器 与 远 古 良 渚 文 化 和 仰 韶文 化 器 物 的 的 形 制 和 纹 饰 有 相 当 明 显 的 继 承 性 , 这 个 观 点 应 该 是 能 成 立 的 我 们 也 可 以据 此 推 断 作 为 商 人 宗 主 国 的 夏 人 的 青 铜 鼎 形 制 和 纹 饰 , 也 在 总 体 上 被 商 人 、 继 而 也 被 周人 相 当 程 度 地 继 承 ( 当 然 商 青 铜 鼎 也 有 一 定 地 域 和 时 代 独 特 性 ) 如 果 这 个 推 断 能 够成 立 , 那 么 , 夏 鼎 上 刻 铸 的 图 形 纹 饰 应 该 与 商 周 青 铜 鼎 上 主 要 的 类 型 大 体 差 不 多 而 我们 现 在 看 到 的 商 周 青 铜 器 , 一 只 鼎 一 般 只 有 一 个 主 图 纹 饰 , 辅 饰 以 几 种 其 它 纹 饰 而 成 ,可 以 推 断 , 夏 鼎 的 纹 饰 应 该 也 是 这 样 的 规 范 若 如 此 , 九 只 鼎 即 使 各 有 不 同 纹 饰 , 那 所铸 刻 的 纹 饰 也 十 分 有 限 , 远 不 可 能 达 到 “百 物 为 之 备 ”的 状 态 。

而 况 , 按 照 一 般 情 形 ,夏 之 九 鼎 所 铸 刻 的 纹 饰 主 图 极 可 能 都 是 一 样 的 , 统 一 的 所 以 , 无 论 从 哪 方 面 看 , 我 们都 可 以 说 , 王 孙 满 对 九 鼎 图 案 纹 饰 的 说 法 是 虚 构 性 和 夸 张 不 实 的 据 学 者 研 究 , 商 周 青 铜 鼎 上 的 纹 饰 图 形 尽 管 式 样 较 多 , 但 主 要 的 类 型 是 云 雷 纹 、 饕餮 纹 ( 一 作 兽 面 纹 ) 、 夔 纹 、 龙 纹 、 鸟 纹 、 涡 纹 ( 火 纹 ) 、 乳 钉 纹 等 , 其 中 , 饕 餮 纹 不仅 在 青 铜 鼎 、 而 且 在 其 它 青 铜 器 上 也 被 广 泛 采 用 , 是 一 种 重 要 的 纹 饰 那 么 , 夏 鼎 的 纹饰 主 要 是 哪 一 种 呢 ? 这 确 实 是 我 们 目 前 无 法 确 定 的 事 情 由 于 在 众 多 青 铜 鼎 纹 饰 中 , 所谓 饕 餮 纹 ( 兽 面 纹 ) 分 布 最 广 , 且 在 商 周 其 它 各 种 青 铜 器 具 上 都 多 有 刻 铸 , 流 布 广 泛 ,纹 样 构 图 也 极 其 稳 定 , 在 历 史 上 也 最 为 著 名 , 所 以 , 我 推 断 , 它 应 该 是 有 着 遥 远 历 史 和继 承 性 的 一 种 纹 饰 , 这 种 纹 饰 很 可 能 是 从 夏 人 铜 鼎 的 纹 饰 中 流 传 和 继 承 下 来 的 。

有些国外学者甚至主张把我国早期铜器时代定名为饕餮时代,认为我国早期铜器的时代是以饕餮纹为象征,以鬼神为先,以人文为后的神圣王国时代所 以 , 本 文 在 此 推 断 夏 启 所 铸造 的 九 鼎 上 , 最 主 要 的 纹 饰 图 案 就 是 饕 餮 纹 关于饕餮(兽面)纹饰的来源,学者们已有丰富研究成果一般讲来,都会将这种纹饰的起源追溯到原始时代的动物面纹饰中在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发掘的器物中,多见一些兽面纹饰形象,而被一些学者认为可能是夏都的二里头文化器物中,也有一些兽面纹饰,其中一个绿松石镶嵌的铜牌最为典型(见图 4) ,李学勤先生认为,史前日照石锛、良渚玉琮、玉冠、二里头绿松石铜牌到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之间,有明显的继承关系这个看法也是大多数研究饕餮纹饰的学者共同的观点,也就是说,饕餮这种纹饰图案,有极其遥远的继承性,同时,不同时代的人们也会根据自己时代的需要对他们做出部分改变我 们 说 商 周 青 铜 器 上 的 饕 餮 纹 与 良 渚 文 化 的 兽 面 纹 饰 之 间 有 明 显 继 承 性 , 这 主 要 是就 其 构 图 原 则 而 言 的 , 即 它 们 的 构 图 最 核 心 的 部 分 都 是 遵 循 对 称 中 分 原 则 ( 或 称 二 分 原则 ) , 都 夸 张 地 突 出 了 鼻 梁 的 中 分 地 位 和 眼 睛 的 成 分 。

至 于 它 们 所 依 据 的 动 物 原 型 , 那可 能 是 很 不 一 样 的 良 渚 器 物 的 兽 面 纹 饰 不 像 是 猛 兽 , 一 些 学 者 认 为 应 该 是 鸟 或 鸟 与 人的 面 部 器 官 组 合 而 成 ( 见 图 1、。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