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章节汇编17页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179204145 上传时间:2021-04-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章节汇编1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章节汇编1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章节汇编1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章节汇编17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章节汇编17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章节汇编17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章节汇编17页(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7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第一章 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m),纳米(nm)。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km=103m 1mm=10-3m 1dm=0.1m 1m =10-6m 1cm=10-2m 1nm=10-9m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 长度 的工具;3刻度尺的使用规则:注意: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A、根据需要选取适当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会选)B、测量时的方法:零刻度线对准被

2、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会放)。C、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认读刻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会读)。D、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注明测量单位(会记)。4、正确估读:如图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2.31 cm,其中的估读值为 0.01 cm。(2)如图2,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1.70 cm。图3中物体的长度记为 2.00 cm。(图1) (图2) (图3)5.特殊长度的测量方法: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3、,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D、测硬币的直径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6、时间的测量: 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秒表(实验室用): 国际单位制中,单位: 秒(S) 常用单位: 分钟(min)、小时(h)。1h= 60 min= 3600 s;1min= 60 s;30min= 0.5 h7、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用更精密

4、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3) 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 ,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定义: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 位置 的变化叫做 机械运动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2、参照物定义: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同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取决于所选的 参照物,选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一般会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相对性 。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5、是 相对 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_位置_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_位置_没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_静止_的。三、运动的快慢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相同 时间 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 长 的物体运动得快。 另一种是经过相同 路程 比较他们所用的时间,所用的时间少 的物体运动得快。(2)物体运动的快慢,还可以用 速度 来表示,速度值 大 的物体运动得快。2、速度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公式: =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

6、物理量。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m/s ,交通运输中速度单位常用km/h ,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1 m/s =3.6km/h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每秒步行的路程是1.1m .单位换算:10m/s=_36_km/h 54km/h=_15_m/s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3、机械运动按运动路线的曲直分为 直线 运动和 曲线 运动。4、直线运动按速度是否变化 分为 匀速 直线运动和 变速 直线运动。5、(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 速度不变 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 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在匀速运动中速度的公式是 v=s/t ,公式中V的大小是

7、不变 的(不变、变化),路程与时间成 正比,变形公式有:路程s= vt ,时间t= s/v (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是 变化的 ,这种运动叫做 变速直线 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 平均 速度来表示。平均速度公式: = 6、用速度公式计算,是重点和难点。灵活应用,用规范格式解题。四、测量平均速度1、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 2、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第二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人靠声带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

8、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声音传播所需的物质叫介质.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 ;声音在15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影响声

9、速的因素: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在不同介质中声速 不同 (填 :同、不同)。声在 固体 中传播最快,在 气体 中传播最慢(填 :固体、液体、气体)。例:在装水的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学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 钢管 传来的,第二、三次敲击声依次是 水 、 空气 传过来的。 (三)、回声: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 0.1 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 加强,觉得声音更响亮。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 17 米才能

10、产生回声。距离: S=vt =340m/s0.1s=17m2、利用回声测距离:s= vt/2 .,利用回声探测鱼群、测海的深度等。二、声音的特性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3、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 高音歌唱家指音调。4、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

11、: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 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三、声的利用1、声音传递信息(例:1、蝙蝠用来辨路捕食2、超声波测速仪 3、“B超” 4、“声呐”)2、声音传递能量 (例:1、清洗精密机械 2、粉碎体内结石 3、制成超声波加湿器)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

12、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最微弱的声音;3、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 (例:汽车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例: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 (例:戴耳塞)第三章 物态变化一、温度: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单位: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摄氏温度的读法:如

13、“5”读作“5摄氏度”; “-4.70C”读作 负4.7摄氏度或读作 零下4.7摄氏度 。:正常人体的体温是:37二、温度计1: 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原理: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分类及比较: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量程-21110-30503542分度值110.1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特殊构造没有玻璃泡上方一段细小的缩口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

14、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1: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的液面相平。二、熔化和凝固1、物态变化: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指的是 固态 、 液态 、 气态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 物态变化 。2: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熔化时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凝固时要放热。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例子: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例子: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