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真似幻游胜境 桃花源里素材多 ——再教《桃花源记》

上传人:开*** 文档编号:179200844 上传时间:2021-04-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似真似幻游胜境 桃花源里素材多 ——再教《桃花源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似真似幻游胜境 桃花源里素材多 ——再教《桃花源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似真似幻游胜境 桃花源里素材多 ——再教《桃花源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似真似幻游胜境 桃花源里素材多 ——再教《桃花源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似真似幻游胜境 桃花源里素材多 ——再教《桃花源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似真似幻游胜境 桃花源里素材多 ——再教《桃花源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似真似幻游胜境 桃花源里素材多再教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是八下语文第三单元第一篇,也是八下语文第一篇文言文,故事曲折有趣,语言流畅,意境优美,让人对“世外桃源”心生向往之情。由体例上看,桃花源记属于游记体散文,但是却与一般以绘景为中心的游记不同的是,本文主旨意在抒发作者社会理想,只是借了游记体的外衣。我在上本课第一课时后让同学们在周记里描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并提醒他们注意理想社会应该按一定条理来描述,还要思考呈现方式。结果几乎所有同学都是开门见山,毫无花样的直接描述理想社会。上完桃花源记后,又请同学们思考,同样是描述心中的理想社会,政治理想,作者的呈现方式是什么,描述条理又是什么,陶渊明这样安

2、排行文有什么好处。大家各抒己见后发现,本文虽是讲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却避免了开宗明义地直接讲述,而是匠心独具地让读者随一个渔人一起开启一段神奇之旅,寻幽探胜,一些故事留白,更使读者读来曲折神秘,唏嘘之向往之。第二课时同学们知悉了故事的全部内容后,我开始让同学们总结桃花源的社会特征是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桃花源里情况的。后面探究桃花源是否真实存在的环节,如果并不真实存在,纯属虚构,请从文本中找到你的例证之处;如果桃花源这样的理想社会仅仅是虚构,为何我们读者又觉得真实可信,也请从文本中找到例证。为了论证的严密性,我还向同学们指出也可以有折中的论点,就是对桃花源的存在与否持中立的态度。这个问题

3、的抛出,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啊!张涵认为故事是真的,否则渔人也不敢贸然“及郡下,说如此”,古代等级森严,一介平民怎敢欺骗太守这样的高官,也不考虑考虑后果,可能是“三十大板”伺候。看来孩子们受到影视剧作品影响深远,似乎在很多影视剧作品和文学作品中,以致于在孩子们心中形成了惯性思维:官民自古势不两立。让我对一些同学的想法钦佩赞叹不已。一向极少发言的费雅同学这时竟然主动举手发言,让我挺惊喜的,而且阐述振振有词。费雅认为渔人进出桃花源的故事,毕竟太守、南阳刘子骥、后世无问津者都无法二次桃花源的存在,仅凭渔人一人之言的确难以让人信服。第二,费雅认为“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不可信。自“秦时乱”至渔人生活的“

4、晋太元中”,时过境迁,桃花源里人们的服装怎会和桃花源外的人全都一样。第三,她还指出渔人和桃花源里人们应该语言不通。此言一出,深得同学们的认同。第四,费雅认为渔人在桃花源里“停数日”,家人应该早报官了,失踪24小时按失踪人口处理了。这个想法很新颖。不过我当场就解释道古代还没有现在这种人口管控和人口普查制度,且渔人家中是否还有其他人,从行文中无法得出准确判断。不过,这倒给我提了醒,渔人似乎有点“不务正业”,打渔为要,怎么游山玩水了。但是面对自然美景,人皆爱之。即使是渔人这样的穷苦百姓,也有爱美之心啊,更何况好奇心使然呢,“渔人甚异之”啊!既然故事的叙述中有这些逻辑漏洞,看来桃花源的生活只是作者虚构

5、的理想社会,寄予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可是为何读者听来又觉得似乎真实可信呢?围绕这个问题,同学们又纷纷在文中找到例证。同学们的思路开阔呀!我很是喜欢这样自由探讨的课堂氛围。其实与讨论的结果的科学性正确性相比,我更看重孩子们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并找例证证明观点的思考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这才是真正的合作探究的课堂。桃花源记一课可以生发的写作素材有很多,放手让同学们提出自己疑惑不解的地方也可以达到找寻文本叙事中漏洞之处的目的。课后我让感兴趣的同学看看西方关于理想社会的文章,比如“乌托邦”“伊甸园”,思考中西方文化差异。如果再给我一节课来上桃花源记的拓展延伸课,我准备让孩子们就课文素材生发写作素

6、材,比如改写,用现代汉语将文言文改写成散文题。其二,可以让同学们当堂为桃花源林写篇景点宣传广告,甚至为开发桃花源林景点资源,制作策划项目。其三,让同学们就“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一句,就渔人和太守会面,渔人如何讲述自己进出桃花源林的经历,太守又会有怎样的反应,并提醒注意东晋时期的语言风格,人物身份的差异,当然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版的皆可,毕竟能用文言文来作文的人很少,不可强作要求。其四,我代渔人写日记。渔人回到家中,思潮迭起,会怎样回味他在桃花源林里逗留几日的生活呢。请同学们合理想象,为渔人写日记。其五,倘若太守和渔人找到了桃花源林,后面又会发生些什么事,太守会如何处置桃花源林里的人们呢。请同

7、学们就这些内容,大胆发挥合理想象,写一段文字,文体不限。其六,“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请同学们合理想象,描述桃花源林里最初发现渔人的人与渔人之间的一番问答,注意语言的时代间隔性和古代农民的思维特点。其七,对于师生们就桃花源记一文所产生的诸多疑惑,我们可以发挥合理想象,写出题为“穿越问陶潜”的文章,直接穿越到晋代末年,来场作者陶渊明的答学生问。诸如此类,本文里能够生发的写作素材和切入点很多。我们常说多让学生练笔,以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可是我始终认为让孩子有话可说,愿意写才最重要。桃花源里的故事神秘莫测,作者陶渊明在讲述渔人进出桃花源经历时留白也很多,所以为生发写作素材提供了很多空间,配上初中生所喜欢的想象力,孩子们至少是有话可写的,而且对于批阅者教师来说,一定不会再饱受“千篇一律”作文的煎熬了,就桃花源记一文衍生的写作片段一定是千奇百怪的。不过分限定学生的写作范围,孩子们才能拥有大展身手的写作空间,至少有话可写,不至于东粘西贴的。每一次教学都是一次新的成长,这就是春天里桃花源林里的教学相长吧!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