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福建省高考历史试卷及解析

上传人:喾宸****分享 文档编号:179199590 上传时间:2021-04-0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福建省高考历史试卷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4年福建省高考历史试卷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4年福建省高考历史试卷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4年福建省高考历史试卷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4年福建省高考历史试卷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福建省高考历史试卷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福建省高考历史试卷及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福建省高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读图,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A、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B、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C、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D、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2、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 据此,判断有误的是()A、商品经济繁荣B、长途贩运发达C、区域经济发展D、抑商政策改变3、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4、长征期间,国内

2、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C、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D、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5、如图为19721978年中美进出口总额示意图。它表明()A、中美贸易随着两国关系发展变化出现过波折B、中美关系正常化导致双边贸易始终保持增长C、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美贸易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D、中国重返联合国消除了中美贸易的持续波动6、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

3、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A、最高权力机关有直接选举产生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C、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D、从制度上防止专制已维护民主7、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A、推动城市化进程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C、缩小城乡差距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8、卢卡契在评论19世纪某一作家时认为:“(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尽管他有那些政治与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他依然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所产生的矛盾,并忠实地描述他们。”据此判断,这一评论所指的作家是()A

4、、拜伦B、巴尔扎克C、薄伽丘D、莎士比亚9、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了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这表明罗斯福希望()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10、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11、如果要给如图设置一个主题,准确的是(

5、)A、北约与华约的对峙B、从欧共体到欧盟C、马歇尔计划与二战后欧洲格局D、布雷顿森林体系蓝图的构建12、如表是1980年、1996年世界不同类型国家进出口依存度表。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国家类型时间高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1980年38%43%42%30%1996年40%52%52%42%A、国际贸易总体发展缓慢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C、区域经济集团化削弱D、各类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二、填空题13、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

6、公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二 (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丁韪良西学考略材料三 贫若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四 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梁启

7、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材料五 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1)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3)据材料四,概括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基本看法。分析梁启超上述议论的目的。(4)在近代,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而在中国却难逃被废除的命运。综合上述材料

8、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三、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材料二 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度废除的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材料一中“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是指哪些(民族)国家?如何理解这场战

9、争对俄国来说是“绝望的搏斗。”(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四、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独立宣言发表后,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在爱尔兰和印度的被压迫地区受到欢迎在法国,独立宣言被广为印刷,成为反英宣传的主要材料独立宣言的文字被一再借用,表明这种对欧洲传统惯例的激烈而又具有创造性的挑战得到了认可。摘编自美迈克尔埃默里美国新闻史材料二 美国革命实际上已经成了巴黎一种新的信仰,独立宣言则是他们的“圣经”。对法国人而言,要寻找“早已遗忘的,对神圣权利的绝妙阐述”,只需要这本“圣经”就足够了,时任

10、驻法公使杰斐逊说:“法兰西被我们的革命唤醒了,他们现在的目标非常明确。”在同一时间,美国人却为法国人民对权利的热情所唤醒,为1789年10月美国报刊上刊登的法国人权宣言而激动不已。很明显,两个国家都在相互影响着对方。摘编自美苏珊邓恩姊妹革命: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启示录(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独立宣言在印度和法国受欢迎的不同原因。(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独立宣言怎样对“神圣权利”进行“绝妙阐述”。分析这一“神圣权利”在美、法两国革命时期的相互影响。五、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全国进一步展开、改革开放的呼

11、声越来越高的时候,1978年9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老窖。他自己说,我这是到处点火当时担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的王恩茂回忆说:“过去有些不敢想的问题,现在敢想了;过去不敢讲的问题,开始敢讲了。”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二摘编自上海财经大学课题组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05材料三 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邓小平所说的“点火”的含义。(2)据材料二,指出19781992年间中国经济开放度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其原因。如何理解材料三对邓小平的评价。参

12、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读图,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A、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B、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C、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D、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地位。考查中国古代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试题解答:图片中文字“清雍正帝祭先农坛”表明清代最高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借此表达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因为小农经济是封建统治的根基,故C项正确。ABD三项含义明显与题意重农思想无关,应排除。故选:C。点评:对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常常与现实问题联系起来考查,对“三农”热点问题尤其要重视。例如联系每年的一号文件,我国实施加强农业基础地

13、位、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相关政策,理解我国农业政策实施得当对稳定农业发展的重大意义等等。2、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 据此,判断有误的是()A、商品经济繁荣B、长途贩运发达C、区域经济发展D、抑商政策改变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商业的发展,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试题解答:A“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可知A商品经济繁荣正确。B“关东”到“上海”可知B长途贩运发达正确。C造成长途贩运的因素是产业分工形成区域经济,互通以各取所需。因此C区域经济发展正确。D材料并未体现政府抑商政策,因此 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古代中

14、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商业起源很早,并且在不断地发展。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的市,乡村中的草市,夜市和晓市等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明后期逐渐衰落。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3、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考查旗袍在20世

15、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的社会原因。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解答:注意限定信息“社会原因”,依据所学可知,旗袍是中国服饰与西方服饰相结合的产物,并不是完全西化,故A项错误。旗袍原本是满族服饰,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经过改良在民国时期成为城市女性追求的时尚着装,这能够说明女性思想的解放和平等观念的兴起,这得益于辛亥革命和民国建立,故B项正确。C项说法显然与违背史实,也无法解释旗袍受青睐的独特性,应排除。D项是旗袍本身的特征而非社会原因,应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旗袍的由来、兴起的原因的识记。因此在复习中应注意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4、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