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 8.古诗二首 教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79198029 上传时间:2021-04-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 8.古诗二首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 8.古诗二首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 8.古诗二首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 8.古诗二首 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 8.古诗二首 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 8.古诗二首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 8.古诗二首 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古诗二首1会认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认识生字,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及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1生字卡片、课件或插图,适合读诗配乐的音乐资料。2收集曾经读背过王之涣和李白的诗句。第一课时1认识“楼、依、尽、欲、穷、层”六个生字,书写“楼、依、尽、层”四个生字,着重指导“依”的书写。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登鹳雀楼。3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领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

2、取的精神。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图片:王之涣。导语:小朋友认不认识他是谁,有没有学过他的诗?2师引述:这位大诗人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王之涣,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诗人。他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多是人们喜爱的名篇。他的诗以描写边疆风光著名,气魄雄伟,热情奔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诗吧!二、揭示课题,了解背景1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王之涣,知道了这首诗作者是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有名的登鹳雀楼。出示鹳雀楼的图片,介绍背景。2简介背景,释题。鹳雀楼是唐朝河中府的一处名胜,在今山西省永济县。楼高三层,前面可以望见高耸入云的中条山,下面是奔流的黄河。因为经常有一种形态像鹤的鹳鸟

3、停留在上面,所以取名鹳雀楼。登鹳雀楼是登上鹳雀楼的意思。诗中讲的是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的景物和产生的想法。3小朋友们来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小朋友,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也学习了古诗,大家来回忆一下,说说学习古诗有什么好的方法?2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圈出诗中的生字,读一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3出示本课的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做游戏读,齐读。4出示本课的重点词语,等生字,指导读正确。dnggunquluyy登 鹳 雀 楼 依 欲5指导读古诗,教给学生读五言古诗的方法,画上停顿、标上重音,引导学生读出韵律节奏。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

4、楼。6老师领读、范读、指名读、男女竞读、小组读、齐读。7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大体意思。这首诗主要写了谁?他做的什么事?看见了哪些景色简单地加以叙述。四、品读古诗,感悟意境1请你自己读读古诗,说一说这首诗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登鹳雀楼写的是诗人登上高高的鹳雀楼,看到了滚滚东流的黄河。2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学习诗句前两句。(1)“白日”是什么意思?联系诗句理解:“依”“尽”。白日:指傍晚的太阳。依:挨着,靠着。山:这里不是专指某座山,而是指连绵起伏的群山。依山:挨着山的意思。尽:完。这里指落日渐渐沉下去了。(2)明白了词语的意思,你们联系字词说说“白日依山尽”的意思是什么?诗句的

5、意思: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一轮落日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快要落下去了。(3)“黄河入海流”的意思是什么?黄河:我国第二大河,仅次于长江。它发源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东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在山东北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入海流:向东河流去。这里的“入海”是说明“流”的方向。其实鹳雀楼距离黄河入海处有千里之远,在楼上是看不到黄河流入大海的。但是,无论黄河怎样曲折迂回,最终还是要流入大海的。诗句的意思:黄河水正奔腾咆哮着向大海流去。(4)明白了前两句的意思,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感受诗人看到的美丽景色。3学习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1)理解字词的含义:欲:

6、想要。穷:穷尽,含有彻底的意思。千里:不是实指,而是夸张的说法,指很远很远的地方。目:原指眼睛,这里是看的意思。千里目:眼睛能够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能结合字词的意思说说“欲穷千里目”的意思吗?诗句含义: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2)理解“更”字的意思。更:再的意思。结合理解说说诗句的意思:再上一层楼。(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也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蕴含着“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让我们再一齐声朗读这两行诗。4悟诗情,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1)学习了登鹳雀楼,你了解到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登鹳雀楼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雄伟壮丽山河的热爱,反映了诗人奋发向上,积

7、极进取的精神。(2)明白了诗的含义,让我们想着祖国河山壮丽的画面,跟着音乐,再来朗读这首诗。(3)齐背古诗。五、观察生字,练习写字1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依”的字形:用加部首的方法记住“依”的字形。衣服的“衣”加上“亻”旁就是“依”,依靠的“依”。2先观察是什么结构,在田字格的位置,分析容易写错的笔画。3师示范写,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写字的姿势。4教师提醒学生写字的姿势:头摆正,肩放平,脚着地,身子挺起来。第二课时1认识“瀑、布、炉、烟、遥、川”六个生字,着重指导“瀑”的读音。2书写“照、炉、烟、挂、川”,着重指导“川”的书写。3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望庐山瀑布。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

8、热爱祖国大好河山胡思想感情。一、创设意境,激发兴趣1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自然美景不胜枚举。江西省的庐山自古就以“匡庐奇秀”而闻名天下。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庐山的美景。(播放录像)2庐山美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庐山的美?3过渡:庐山不仅有奇山,还有秀水。所以,我们今天一起去看看庐山的水。(板书:瀑布)你知道瀑布吗?跟小河有什么不同?(了解瀑布的形成)4小结:一说到瀑布就想到高山,从高山陡峭的地方,水流倾泻下来,远看像一块白布垂挂山前,所以被称为“瀑布”。“瀑”读p5是呀!庐山的美是说不尽的,喜欢画画的人来到庐山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画笔,喜欢作诗的人来到庐山会吟诵诗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千古传诵

9、的诗篇望庐山瀑布。(板书“望”)二、解读诗题,走近诗人1解读诗题。(1)“望庐山瀑布”中的“望”为什么要读重音?为什么不是“看”?“望”是从远处看瀑布,瀑布很高,所以是“望”,引导读出瀑布的高、大。(2)大家齐读诗题。(3)谁能把题目补充成一句完整的话?(李白望庐山瀑布。)2介绍李白。你知道李白的哪些资料?3了解写作背景。三、初读古诗,识字学词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指名读,教师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强调“紫烟”“瀑布”“疑”“银河”的读音。3游戏“开飞机”检查生字认读,着重指导“银”的字音。4同桌互读,检查字音读得是否准确。5男女生合作读一读。6诗歌具有一种音律美、节奏美,读诗不仅要读

10、准字音、读通诗句,还要读出节奏。仔细听老师读,看看你能不能听出这首诗的节奏。四、随文识字,品悟诗境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是读诗的好方法,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你的头脑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一)日照香炉生紫烟1读第一句时,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有什么疑问吗?2理解“香炉”“生紫烟”。(1)介绍“香炉”。“香炉”指的是香炉峰,这座山峰的样子像香炉,所以叫香炉峰。(2)出示没有“日照”与“紫烟”的香炉峰图片和有“日照”与“紫烟”的香炉峰图片,仔细观察,说说不同。(3)小结:庐山湿度很大,在太阳的照射下会产生紫色的烟雾,像彩虹一样,美不美?(出示画面)阳光照在香炉峰上,香炉峰上

11、产生了紫色的烟雾。3识记“炉”“烟”。(1)自主识记,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字都与“火”有关系,给生字“烟”扩词。(2)“庐山”的“庐”和“香炉”的“炉”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3)小结:“庐”与“炉”字音相同,字形相似,但是它们的意思可大不相同。“庐山”的“庐”,广字头变成一座房子,说明“庐”和住的地方有关;“香炉”的“炉”,旁边是木柴架起了火,肯定和火有关。(4)课件出示练习:()山香()壁()三顾茅()教师讲解“三顾茅庐”的典故: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典故,刘关张三人三次到诸葛亮住的草舍拜访,所以应该是“庐”。4指导朗读。(1)一行诗,一幅画,我们仿佛看到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峰顶云雾弥漫,蒙蒙的水汽透

12、过阳光,呈现出一片紫色,好像紫烟缭绕着香炉峰。你能试着读出这种意境吗?(2)指导“生紫烟”的读法,要求读时语气舒缓,声音又轻又柔,让人陶醉在紫烟里。(3)师配乐读,生闭眼边听边想象香炉峰的美景。(4)用自己喜欢的词句说一说自己所看到的景象。(5)一边读一边想象香炉峰的美景,齐读第一行诗。(二)遥看瀑布挂前川1读了第二句,你头脑中浮现出了什么画面?2仔细观察课文的插图,说一说瀑布留给你的印象。(1)理解“遥看”“挂”。这一句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挂)它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2)理解“川”。出示“川”字的字理演变图,理解“川”。“川”就是河流的意思,有很多词语都有这个意思,“高山大川

13、”就是高山和大河,“川流不息”就是像河流一样一直在流,永不停息。(3)小结:“遥看”是从诗人的角度来说这瀑布实在太高了。3指导朗读。(1)教师范读,强调“挂”字重读,读出韵味。(2)采用齐读、赛读等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边想象画面边朗读这句诗。(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1过渡:这瀑布实在太高了,可是李白觉得这个高度还不够,还不能表达心中的瀑布的样子,于是他又加了两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2我们朗读着诗句,就仿佛跟着诗人李白一起来到了庐山瀑布的对面,远远地望去,瀑布飞泻下来了。(课件播放视频画面)3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情此景,你们最想说什么?4你觉得第三句诗中哪些词用得

14、好?引导学生感受“飞流”,体现了瀑布倾泻速度快,气势汹涌的样子。识记“流”。5理解“三千尺”。(1)在这里,“三千尺”不是准确的数字,主要是形容香炉峰很高,瀑布很长。李白在许多诗中都有意地把数字夸大了,谁能举出例子来?(2)出示诗句,引导学生吟诵。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夜宿山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3)指导朗读。你能读出瀑布的这种气势吗?引导学生将“三千尺”读出重音,读得响亮。(4)过渡:瀑布很长很长,山很高很高,简直是从天上而来,所以他高声感叹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6理解“疑”“银河”“九

15、天”。(1)九天:古人认为天有九层,九天指天的最高层。在古诗中,用来表示数字的“三”“六”“九”“千”“万”等都是虚指,不是实指,一般用来形容很大、很多、很高。(2)出示“银河”图片,教师描述银河。(3)过渡:瀑布看上去跟银河相似,李白已经分不清楚这是银河之水,还是瀑布之水。所以他用了一个字疑。(4)这不禁使我们想到李白在另外两首诗中也用到过“疑”字。(出示文字,引导学生吟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7指导朗读。这神话般的想象,正是李白诗歌特有的风格。瀑布如银河从天而降,这景象是多么磅礴雄伟啊!假如你就是李白,你会用怎样的语气读这两句?(1)学生练读。(2)指名读,师生评价。(3)师生合作读。(4)创设情境引读。(课件出示“黄果树瀑布”图片)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