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语文五年级下第九课古诗三首同步测试加答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179197664 上传时间:2021-04-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9.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语文五年级下第九课古诗三首同步测试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部编语文五年级下第九课古诗三首同步测试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部编语文五年级下第九课古诗三首同步测试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部编语文五年级下第九课古诗三首同步测试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部编语文五年级下第九课古诗三首同步测试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部编语文五年级下第九课古诗三首同步测试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语文五年级下第九课古诗三首同步测试加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课 古诗三首基础知识一、看拼音、写词语m tin y li t li y chng w xi 二、多音字组词 ( ) ( ) 裳 遗( ) ( ) 三、写出下列雅号对应的诗人1、 (谁)其诗词意激昂,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2、 (谁)其秉性放达,自号“ ”。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3、 (谁)其诗沉稳凝重,沉雄精切、别具一格,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4、 (谁)其“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5、 (谁)其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6、 (谁

2、)是唐代伟大的_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阅读理解从军行 (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阅读后回答以下问题:1、 诗人王昌龄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称为“ ”“ ”。本诗通过对 的场景的描绘,表现了 。 2、诗中提到“青海”指 ,“雪山”指 ,“玉门关”在今天的 省。这座“孤城”和“玉门关”是当时唐朝南拒 、北防 的重要防御基地,同时守护着 。3、解释加点字词的含义长云: 暗: 穿: 破: 4、“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 之荒凉, 之漫长, 之强悍, 之频繁、激烈,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5、下列关于主题内容的理解,错误的

3、一项是( )A. 第句描写青海湖上升起大片阴云,使远处的雪山显得暗淡,孤城戍守,四望荒凉,玉关屹立,显示边塞的荒凉艰苦,写景壮阔悲凉。B. “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C. 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三四两句之间有转折。“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给人的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D. 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意识到战争的艰苦漫长的基础上发出更坚定深沉的誓言。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7、下列关于从军行艺术手法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句是虚写,写的是

4、想象中的情景。B.前两句的环境描写,对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起烘托作用。C.本诗的结尾融情于景,更耐吟咏和思索。D.青海和玉门关相距甚远,诗人却突破空间界限,将之组合在一起,显得大气磅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阅读后回答以下问题: 1、诗人陆游出生于 (事件)之时,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 ”抒发慷慨激昂的报国热情;游山西村一诗,色彩明丽,并在景物的描写中寓含哲理,其中“ ,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成为广泛流传的名句;晚年创作的沈园二首是他悼念前妻的诗歌,:“伤心桥下春波绿, ”情真意切,令人

5、动容。2、从“将晓”可以知道作者写诗的时间是_,“有感”说明这首诗的内容是_。诗题正确的朗读节奏是( ) A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B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C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3、解释加点字词的含义河: 岳: 摩: 遗民: 王师: 4、对下列诗句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这两句应用的修辞手法是 。本诗重在写“迎凉有感”,在入题前却极言山高水长,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手法,在诗歌表现手法上称作 。A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B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C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D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5、诗词炼字(1)第句中的“入”字表现 ,句

6、中的“摩”字突出了 。 (2)第句“ ”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 ”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 ”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3)如果把本诗第三句中“尽”字换成“滴”字或“流”字行不行?为什么? 6、本诗与陆游示儿诗的主题基本相同,表达了作者对_的同情, 对_的期盼,同时也暗含对_的不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阅读后回答以下问题:1、 本诗创作于 (事件)结束,作者在 (地点)听到唐朝军队收复失地的消息后,诗

7、的前半部分写 ;后半部分写 ,凸显了 之情。被称为杜甫的“ ”,出自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_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_”。2、解释加点字词的含义:闻:_ 涕:_ 却看:_ 妻子:_ 愁何在:_ 喜欲狂:_ 放歌:_ 须:_ 青春:_ 作伴:_ 便:_3、诗中有许多地名。你知道今天指哪里吗(省份)?剑外 蓟北 巴峡(诗中) 巫峡 襄阳 洛阳 4、诗句分析首联:“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现出 ,诗人“涕泪”是因为 。颔联:“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运用了 (词: )和 (词: )的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 心情。颈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人用 手法写出了

8、的心情。尾联:“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 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_ (填序号),此诗中表现的诗人的感情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 。本诗中的“_(填序号)_”紧承上联从生活细节上细致地刻画了诗人的狂喜,上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5、 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宣告结束,爱国诗人杜甫“初闻涕泪满衣裳”,他的泪水不包含下列哪项?( ) A.国家平定了安史之乱,重获安定,诗人喜极而泣。 B.诗人回想战乱期间,乾坤疮痍,黎民受苦,因此感怀。 C.浩劫过去,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不

9、禁喜不自胜,高兴得哭了。 D.52岁的诗人回想起自己这些年颠沛流离的苦日子,痛定思痛,悲从中来,无法压抑。6、对诗歌赏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地写了一“喜”字。B.一个“满”字,表露了诗人高兴的眼泪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示了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此地喜不自禁的感情。C.“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自己在欢庆之时急于还乡的心情。D.一个“下”字说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一个“向”字表明从“洛阳”到“襄阳”已改换了陆路。7、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作者的泪水中既

10、有对胜利的喜悦,也有对自己长期颠沛流离生活的感慨。B.“剑外”“蓟北”两个地名,表明相隔数千里之遥,“忽传”表现消息来得突然,又极为迅速。C.诗歌的颔联和颈联表现出全家人欣喜若狂的心情。D.尾联描写了作者全家坐上疾迅飞驰的船儿,奔向家乡的情景。综合分析一、对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本课三首古诗全部都是描写边塞的诗。B.从军行的第一句既描绘出了边塞防线的景色,也渲染了战争将至的紧张气氛。C.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后两句抒情做了铺垫。D.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抒发了诗人听到安史之乱结束的消息时无比欣喜的心情。第九课 古诗三首基础知识一、看拼音、写词语m tin y li t li y chng w xi 摩天 遗留 涕泪 衣裳 巫峡 二、多音字组词 ( chng ) 霓裳 ( y ) 遗愿 裳 遗( shang ) 衣裳 ( wi ) 遗之千金 三、写出下列雅号对应的诗人1、 陈子昂 (谁)其诗词意激昂,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