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1.2但愿人长久 |人音版(1)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79170861 上传时间:2021-04-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1.2但愿人长久 |人音版(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1.2但愿人长久 |人音版(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1.2但愿人长久 |人音版(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1.2但愿人长久 |人音版(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1.2但愿人长久 |人音版(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1.2但愿人长久 |人音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1.2但愿人长久 |人音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教材中的这首现代音乐作品

2、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为苏轼同名词而作,是运用二十世纪现代音乐作曲手法创作的通俗歌曲。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这种风格的作品介绍较少。歌曲中蕴含了我国古代诗词与现代音乐相结合的特点,以平和优美的音调描绘了原词的深幽意境,这一点是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因此成为了这节课的教学难点。音乐要素直接影响到歌曲的整体情绪,老师如何进行实时的指导分析讲解示范很重要。教学目标:1在朗诵、欣赏、感受中,理解音乐与诗的天然亲和性,体验诗乐合一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词的韵律、节奏与音乐的关系。2感受、体会歌曲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所表达的思想与情感。3掌握音乐要素长音以及音乐要素对音乐歌曲的表现作用。教学重点:感受歌曲水调歌

3、头但愿人长久轻柔优美的音色、细腻的情感表现,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要素对于表达音乐的作用。教学难点:体验诗乐合一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教学过程:一、忆 导入师: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极富浪漫色彩的,它易激发人的艺术联想,一勾新月会让人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会让人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在月亮身上,文人们寄托了很多憧憬、很多情感,同学们能调动积累,说一说我们学过的有关明月的音乐、诗句、散文吗?(讨论后引出歌曲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4、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 5、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

4、盘。 李白 6、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 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8、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9、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 10、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 11、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师:说起月亮,还有一首诗常被后人引用:“人有悲欢离合”生对下句。师:“但愿人长久”生诵下句。【设计意图:从多元文化入手,开启学生的音乐思维。】2、 诵 诗词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一诵:讨论作者、创作背景、歌词所表达的情感对象。渗透与歌曲相关的历史文化。师:有同学了解这首诗词,可以介绍一下吗?诗人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

5、士”,世称“苏东坡”。四川眉州人。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与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值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千古绝唱。宋词唱法虽已失传,但读者后来依谱所填的词,仍然可以从其字里行间感受到音乐节奏之美。就由我先为大家诵读,感受一下苏轼思念亲人的情愫。(背景音乐:古琴曲关山月)二诵:分析全词。 师:我们只有了解了诗词意境,才能与作者产生同声共气的情感共鸣。 文学史上的苏轼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开阔的个性,树立起自己的人生典范。这首词是在他41岁那

6、年在密州(今山东诸城)过中秋节时写给他弟弟的,十分有趣,这里出现的大多是完全自在的东西。“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李白的诗里也常常会出现这些元素,可是他没有李白那么孤傲,苏轼很温暖,非常温暖。“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他或许觉得自己是天上的仙,要回到天上去。人世与天上可以这样转换,给人以自由、随意的感觉。接下来,他从月光的角度去描写“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光穿过红色的楼阁,照进了有描画的窗户,照在失眠的苏轼自己身上。“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他在调侃明月吧,说你不应该对人有所憎恨啊?为什么要在人们分别的时候,这么圆

7、满呢?对于生命的无常,你根本无从了解。这个时候他带出了最直接的句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时古难全。”他不避讳这个话题,可是也不因此而悲哀。对于生命的空的状态、无常的状态,苏轼直接去写,完全不做任何的装饰。我们今天也常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可是到结尾,他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还是有愿望,他不会因为无常,而变得沮丧、绝望。所以我们说,苏轼建立了北宋另外一处开阔,另外一种豁达。三诵:师生同诵读。(背景音乐:歌曲但愿人长久) 让我们带着苏轼的深情,一起来诵读。 3、 赏 欣赏歌曲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一听 同时体会之前我诵读和这一次诵读时,不同的配乐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8、 感受“古风”与“新韵”。 古人云:“诗为乐心,声为乐体”,表达了诗与歌之间的密切的血缘关系。诗经也好,唐诗宋词也罢,其实就是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曲,宋词就是配合乐曲而唱的歌词,“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刚刚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就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被台湾的梁弘志先生谱曲,创作的但愿人长久,由邓丽君演唱。二听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邓丽君演唱的一段视频,我们边欣赏边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歌曲的速度、力度是怎样的?这样的速度、力度对歌曲情绪有什么影响?感受节拍、旋律的起伏,歌曲的音乐结构。(学生感受欣赏与讨论交流相结合进行)三听师生接唱师:这一次我们合作,注意我的手势,看看我们是不是心心相通,能够很默契?同

9、时体会歌曲在乐句结束音的运用上的特点。【设计意图: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用问题做引导来不断地欣赏歌曲、感受歌曲,使学生能主动走进歌曲,了解歌曲,为后面情感的表达做好铺垫。】四、思 拓展延伸1欣赏不同版本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感受同一歌曲不同的音乐风格。鼓励学生对音乐的再创作。 但愿人长久是中国流行乐坛古风歌曲的经典代表作,由王菲翻唱以后更加家喻户晓。歌曲传唱至今,其中不乏跨界演唱的歌手,如龚琳娜、张远、谭晶等。龚琳娜将摇滚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虽豪放,却另类;张远从京剧入手,通过京剧中花旦的角色将其融入到人们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中,使得歌曲更添古香古色的意境美;谭晶的演唱实现了民族唱法与流行唱法的完美

10、跨界融合,演唱风格简约、大气,被誉为“天籁之音”。她们以自己的风格,重新演绎了这首流传千年的经典词作。2欣赏诗与乐结合的不同音乐片段独上西楼清平调,激发学生的编创意识。 周杰伦大家听说过吗?他演唱的歌曲发如雪的歌名灵感来自于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作者阅后感叹其青丝华发一夕成雪,遂得发如雪一词。五、盼 小结师:我国古代诗歌历来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或“以乐为诗”或“以诗为乐”。古诗词同时也是现代流行歌词的远祖,有其“剪不断理还乱”的藕断丝连和“抽刀断水水更流”的一脉相承。这也是中国民族文化底蕴与文化传承的结果。时至新中国的今日,我们在欣赏流行音乐的同时,再来品味一下诗乐的古典之美,相信更有一番风景,很期待有一天能够欣赏到同学们创作的诗乐。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