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上传人:尝** 文档编号:179169174 上传时间:2021-04-08 格式:PPTX 页数:38 大小:1.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最新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最新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最新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最新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THANK YOU,感谢聆听,批评指导,2020,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第一节 概 述,感染 指致病微生物侵入人体后导致的局部或全身性炎症反应的病理过程 外科感染 指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和发生在创伤、手术、器械检查或有创性检查、治疗后的感染,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外科感染的特点 1、多为混合感染 2、多数有明显局部症状体征 3、常集中在局部 化脓坏死 形 成瘢痕组织,影响局部功能,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外科感染的病因与分类 1、按致病菌种类和病变性质: 非特异性感染(疥痈、丹毒、化脓性关节炎) 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气性坏疽) 2、按病变进程:急性、慢性、亚急性 3、按某种

2、发生条件: 原发感染、继发感染、二重感染、条件感染、院内感染,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影响外科感染病程演变的因素,病人对感染的抵抗力 全身抵抗力 局部抵抗力 致病菌的毒力 治疗措施,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外科感染的结局,非特异性感染 炎症好转:人体抵抗力强、有效治疗 局部化脓:病菌繁殖较多,炎症反应较重 炎症扩散:致病菌毒性大量多、人体抵抗力 转为慢性感染:致病菌毒性与人体抵抗力处相持状态,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外科感染的结局,特异性感染 结核病的局部病变 诱发变态反应 破伤风和气性坏疽 急性过程 外科真菌感染 条件性感染,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1、局部表现:典型征象 2、全身症状: 发热 头痛、腰背痛

3、、乏力纳差、出汗心悸等不适 严重者代谢紊乱,营养不良,贫血甚至感染性休克 3、器官系统功能障碍 4、特异性表现,临床表现,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诊断要点 局部、全身症状体征 W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分泌物或血培养可明确致病菌 处理原则 局部处理: 患部制动抬高、局部用药、理疗、手术等 全身治疗:主要包括支持疗法和抗生素治疗,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浅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浅部软组织:包括皮肤、皮下组织、淋巴管、淋巴结及其周围疏松结缔组织间隙 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 病理基础:充血、渗出、坏死,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疖 和 痈,疖 (furuncle) : 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

4、化脓性感染,常扩散至周围组织 痈 (carbuncle) : 多个毛囊及所属皮脂腺、汗腺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又可由多个疖融合而成,临床表现,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疖 和 痈,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保持疖痈周围皮肤清洁 避免挤压未成熟疖痈及感染灶 伴全身反应者注意休息和营养 脓肿切开引流者及时换药,严格无菌操作,护 理,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急性蜂窝织炎,定义: 指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 特点不易局限,与周围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 临床表现: 局部: 浅表局部症状明显;深部肿胀和深压痛 全身:症状明显,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分类: 浅表性急

5、性蜂窝织炎 较深部位的急性蜂窝织炎 老年人皮下坏疽 颌下急性蜂窝织炎口底、颌下和颈部 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会阴部、下腹部切口,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护理,监测体温 观察呼吸 饮食与休息 患处制动抬高 合理应用抗生素 厌氧菌感染者:双氧水冲洗创面,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定义: 致病菌从皮肤粘膜破损处或其他感染病灶,经组织淋巴间隙进入淋巴管引起感染 。是致病菌侵入淋巴液所致,可发生在人体的各部位,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全身性感染,定 义: 指致病菌侵入人体血液循环,并在体内生长繁殖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严重的全身性感染或中毒症状,通常指脓毒症和菌血症,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指伴有全身性炎

6、症反应表现,如T、循环、R等明显改变的外科感染的统称。 在脓毒症的基础上,血培养检出致病菌者,称为菌血症,脓 毒 症 菌 血 症,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主要病因 病菌毒力强、量大或机体抵抗力。 常继发于严重创伤后的感染和各种化脓性感染。亦可继发于静脉导管感染、不适当用药和肠源性感染,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临床表现 因菌种、毒力、数量、人体抵抗力而异。(G-杆菌、G+球菌、无芽孢厌氧菌、真菌) 全身性化脓性感染征象 全身寒战高热、头痛头晕、神志、VS、体液酸碱失衡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胀 严重者感染性休克,可有肝肾损害 辅助检查:WC显著,氮质血症、蛋白尿,血培养等,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治疗原则,1

7、、处理原发感染灶: 及时、彻底处理感染灶 静脉导管感染拔除导管为首要措施。 肠源性感染早期肠道营养、补液、肠道生态制剂 2、控制感染:应用抗生素 3、全身支持疗法,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一般护理: 心理护理 严格无菌操作 营养支持 保证休息睡眠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监测体温变化 保证用药及时准确 提供氧治疗,护理措施,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特异性感染 破伤风,定义: 指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并生长繁殖,产生 毒素而引起的一种特异性感染。 痉挛毒素 肌紧张、痉挛 溶血毒素 局部组织坏死,心肌损害 主要病因:缺氧环境,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临 床 表 现,前驱症状:头痛、打呵欠、咬肌酸胀等 典型症状肌肉强

8、直性痉挛、阵发性抽搐 最早征象: 咀嚼肌牙关紧闭 典型征象: “苦笑”面容 体位: “角/侧弓反张” 神志: 始终清醒 并发症:骨折、尿潴留、窒息、心衰等 病程: 34周,病后1周内发作频繁,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诊断 受伤史+典型症状 鉴别(化脓性脑膜炎、狂犬病) 预防 及时彻底清创:高锰酸钾+双氧水+甲硝唑 人工免疫主动:破伤风类毒素 被动:TAT 1500-3000U,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治疗原则 清除毒素来源彻底清创 中和游离毒素:TAT、破伤风人体免疫球蛋白 控制解除痉挛 防治并发症:呼吸道、水电失衡、骨折等,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1、有窒息的危险:与持续性喉头痉挛及气道堵塞有关。 2、

9、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痉挛性消耗和大量出汗有关。 3、有受伤的危险:与强烈的肌肉痉挛有关。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痉挛性消耗和不能进食有关。 5、尿潴留: 与膀胱括约肌痉挛有关,护理诊断,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一、一般护理 1、减少外界刺激,避免诱发因素 环境要求静、暗、温湿适宜、 备好急救药品物品 治疗集中有序 重症需专人护理,避免内源性诱因 2、保持静脉输液通畅 3、严格隔离消毒 二、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肺部感染,护理措施,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三、加强营养 四、保护病人,防止受伤: 防止病人坠床 采取保护性措施 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六、人工冬眠护理:镇静解痉药、冬眠1号

10、 七、留置导尿管,护理措施,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气性坏疽,定 义: 由梭状芽胞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以肌组织坏死或肌炎为特征的急性特异性感染,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临床表现,1局部 潜伏期可短至68小时,但一般为14日 伤部剧痛为最早症状,是特殊的“胀裂样”剧痛。 患部进行性肿胀,伤口周围皮肤水肿、紧张、苍白、发亮,继而变为紫红、紫黑,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含暗红色泡液。 伤口内可流出带有恶臭的血性或浆液性液体 肌肉坏死,呈暗红色或土灰色,失去弹性,刀割时不收缩,也不出血,犹如煮熟的肉。 轻轻挤压患部,可有捻发音或有气泡从伤口边缘逸出。 2全身 病人极度软弱,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甚至谵妄。体温高达4

11、0C以上。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加快,呼吸气促;晚期,血压下降,昏迷,甚至还可出现黄疸、尿量减少等表现,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1卧床休息 设明显的隔离标志 2严格执行接触性隔离制度 3饮食与营养 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4密切观察病情 5症状护理 (1)创口处理:创口敞开,保持引流通畅,定时以氧化剂冲洗。 (2)高热处理: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应遵医嘱用退热药物,护理措施,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6行高压氧治疗护理 7截肢护理,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健康教育,1)加强劳动保护,避免受伤。 (2)加强宣传教育,使病人及家属了解气性坏疽的发病原因及预防知识。 (3)协助伤残者制定出院后功能锻炼计划,恢复自理能力,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谢谢,thank you,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