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练习

上传人:黑*** 文档编号:179140037 上传时间:2021-04-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8.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练习(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练习姓名:_ 班级:_考号:_1.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封建,非圣人意也德又大者,诸侯之列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封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反映出周朝以崭新的风格实行统治B.说明分封制来源于古代圣人的意志C.体现了早期政治制度带有神权色彩D.隐含着作者对“封建”的批判倾向2.有学者认为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经历了从汉唐社会“头枕三河(即河内、河东、河南),面向草原”,到宋元时期“头枕东南,面向海洋”的变化过程。为论证“头枕东南,面向海洋”这一观点,你应该选择的论据是( ) 中国造纸

2、术由阿拉伯人经丝路传到欧洲;瓷器成为中国经丝路外销的重要商品;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重要来源;政府注重建立和维护“朝贡”贸易体制A.B.C.D.3.“六王毕,四海一”,秦统一全国是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实力基础之上的。下列水利工程中与此不相关的是( ) A.“派湘之流而注之融,使北水南和,北舟逾岭。”B.“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C.“用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成沃野,无凶年。”D.“岸善崩,乃凿井,深者四十馀丈。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4.2020年受疫情影响,“地摊经济”突然火了起来。据考证,地摊集市早在春秋战国就已兴起,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3、;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正是这个时代商业发展的写照,下列情况出现于春秋战国时代的是( ) 富足的巨商;繁荣的商业中心;“市井”商业区;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A. B.C.D.5.荀子天论中写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材料体现荀子( ) A.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B.对事物发展规律的尊重C.对实际功利的追求D.对“德治”思想的继承6.唐玄宗开元21年,在全国十五道设置采访使以监察非法行为,剑南节度使王昱以剑南道采访使身份巡边,笞杀姚州都督府所属羁縻越析州的不法豪酋。由此可知,这时期的采访使制度

4、( ) A.埋下了藩镇割据隐患B.增强了地方行政权力C.加强了对边疆的统治D.改变了国家行政区划7.“五行八作”这一成语源起南宋,是都城对各行各业的民间泛指和传统俗称。当时,市肆各种行业分别称为“团”“行”“市”“作分”等。“团”“行”“市”多为商业,“作分”则是小手工业。与该成语出现最有可能相关的是 ( ) A.宋朝奉行“工商皆本”政策,促进了城市商业、手工业的发展B.宋朝不抑兼并,破产自耕农迁往城市,促进城市工商业发展C.成语从侧面说明当时东京行业之多以及手工业的发达程度D.南宋推行抑商政策,只允许都城有五种商行和八种作坊存在8.诗经商颂充分体现了殷人祭祀先祖(鬼神)时那种恭敬虔诚、谨严端

5、肃,表现出惶畏的心理;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这一变化体现了 ( ) A.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B.朴素的人文主义色彩C.宗法等级观念的淡化D.天道与伦理完全分离9.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博采众议,取百家思想之所长,被认为是战国百家争鸣时代最后的文化成就,又是文化史即将进入新历史时代的文化标志。据此可知,吕氏春秋 ( ) A.反映了大一统的发展趋势B.建立了新的思想体系C.代表战国时期文化成就的最高峰D.结束了百家争鸣局面10.北宋时期,州、府级城市实行厢坊两级管理体制,县级城市一般只允许设置坊巷和市。但到南宋时,江南地区的一些市镇开始仿效州府城市,私自设立

6、厢级机构。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B.高度中央集权带来的负面影响C.市民阶层兴起影响行政区变更D.经济规模扩大和社区布局复杂11.汉初实行郡国并行之制,但对封国而言,王国仅有二千旦以下官吏的任命权。在军事上地方郡国虽有郡国兵,但“王欲发兵,非有汉虎符验也”。这一措施( ) A.有利于专制生义皇权的强化B.试图通过推恩削弱王国势力C.有效防止了地方势力的膨胀D.是强化中央集权的具体表现12.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直至明初仍是一个村落,居民仅五六十家”,明朝中后期、清朝前期,逐渐发展成“以绫绸为业”的大镇,农家都已经把绫绸作为主业,丝织业产品价格的高低,成为决定

7、当地农民“有岁无岁”的主要依据,农民甚至会任由土地荒芜。这种现象说明当地 ( ) A.封建自然经济瓦解B.农业经济的商品化C.土地兼并空前严重D.重农抑商政策废止13.考古学家通过比较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出土文物发现,两者都有玉质礼器牙璋,在陶器方面都有封口盉、敞口觚、高柄豆,尤其是镶嵌绿松石的铜牌饰只见于三星堆和二里头,据此可知,该时期( ) A.两地手工业制作工艺精湛B.中华文化呈现大一统倾向C.跨区域之间文化交流显现D.两地农业文明较为发达14.明初严令禁止民间学习传授天文历法,“习历者遣戍,造历者殊死”,还规定钦天监人员终身不得从事他职,其子孙接替世袭,否则也要遣戍。这

8、一规定意在 ( ) A.保证历法制定的准确性B.减少西方历法的影响C.维护明王朝的长久统治D.实行思想文化的专制15.后汉书顺帝纪记载的一道诏书中说:“间者以来,吏政不勤,故灾咎屡臻,盗贼多有。退省所由,皆以选举不实,官非其人,是以天心未得,人情多怨。”这反映了当时 ( )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B.皇帝勤政重视吏治C.天人观念影响政治D.九品中正制的混乱16.西周时,晋国史官为公族,孙伯餍籍氏一家独揽史官一职。晋献公时,异姓史官完全代替晋国公族史官,但异姓史官不能像公族史官那样参政、执政。材料中晋国史官的变化 ( ) A.破坏了晋国政局的稳定局面B.源于民本思想的不断发展C.与人才选拔制度调整

9、有关D.推动了井田制的逐渐瓦解17.据统计,唐代官绅墓葬中,80%的墓志署名只写官衔,仅有8%的以郡望(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署名,不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多数署郡望。这说明了 ( ) A.民族交融淡化了族群之间的差异B.科举制度导致旧的门阀士族衰落C.大一统局面改变人们的家国意识D.藩镇割据摧垮了世代荫袭的家族18.朱熹在尧典注中讨论了天文学的岁差、置闰法等概念,在舜典注中讨论了早期的混天说、混天仪的结构。朱熹对地质、天文、生物与人类起源、中医、农业等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朱熹开展这些研究的目的是 ( ) A.揭示自然界的普遍规律B.实现经世致用的儒家理想C.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D.建立自然科学的

10、理论体系19.北宋时期徽州地区开始出现比较著名的大商人。如朱熹的外祖父祝确经营的商店、客栈占徽州城的一-半, 号称“祝半城”;祁门程氏兄弟经商致富,号称“程十万”。这反映出当时 ( ) A.形成了区域性商人群体B.商品经济更进一-步发展C.出现了士商合一的趋势D.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改变20.如表反映的是汉代货币发行的情况(1两=24铢)。由此可知 ( ) 发行时间名称重量币面文字是否垄断发行汉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四铢钱四铢半两否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三铢钱三铢三铢不准私铸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上林三官五铢五铢五铢由中央垄断A.秦朝半两钱在汉代一直通行B.汉代经济管控能力逐渐增强C.汉代货币、币值始终一致D.汉代不存在通货膨胀的现象21.(清)沈廷瑞在东畲杂记中关于清朝前期江浙省濮院镇农家这样描述道:“近镇人家多业机杼,间有业田者,田事皆扈西头人为之。西头,谓石(门)(桐)乡邑界,其地人多而田少,往往佃于他处,每于春初挈眷而来,年终挈眷而去,名日种跨脚田。”由此可见,濮院镇 ( ) A.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人地矛盾异常尖锐C.农家经营重心发生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