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三宋词易错知识点整理宝山补习班宝山初中补习班

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1.50KB
约6页
文档ID:17912400
初三宋词易错知识点整理宝山补习班宝山初中补习班_第1页
1/6

新王牌教育宝山校区期中复习部分宋词理解易错点整理诉衷情【宋】陆游易错点:(1)注解注意点:关河:关塞河防,指山川险要处胡:本为古代对北方、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此指金兵天山:代指抗金前线沧州:古时隐士所居之处2)典故:万里觅封侯:用班超典故,表达作者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3)上片以描写(以前后两个生活场景对比来表现)为主,下片以抒情(直抒胸臆)为主4)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再现了作者盛年壮志凌云,勇赴国难的情景5)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表明他早已脱离军队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前线的关切,对脱离军队的遗憾6)下片的情感:沉痛悲愤和不甘,也是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悲愤的原因主要是壮志难酬,而不是年华已老7)风格:悲壮处见沉郁,愤懑却不消沉8)中心:抒发了陆游壮志难酬的慷慨和悲壮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 辛弃疾易错点:1.本词是作者被弹劾去职、闲居时所作,通篇言愁2.通过“少年”与“而今” , “无愁”与“有愁”的对比,表现词人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和不满。

3.上片中的青年人欲写愁却不懂愁,只能做无病呻吟的闲愁生动描绘了年轻人涉世未深、纯真无知、故作深沉的情态 “不识”写出了年轻人的幼稚, “强”写出了年轻人好装斯文的好胜和纯真4.下片写到作者而今终于懂愁却欲说还休的情态,这里的“愁”是真正的哀愁,言“秋”即言愁表现了词人无处诉说的痛苦、压抑,无可奈何的心境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宋】 辛弃疾易错点:(1)注解注意点:麾:军旗 麾下:部下天下事:此指恢复中原之事(2)时间点:首句、末句为现实,中间部分为梦境 “沙场秋点兵”之前为准备出征,之后为战斗场面, “了却”之后是战斗胜利 “秋点兵”点明时节:秋3)上句写看到的是“剑” ,下句写听到的是“吹角” ,表现念念不忘报国4) “八百里……秋点兵”描绘出军容之雄壮,士气之高昂,火热的战斗激情喷涌而出5)结尾由梦境回到现实,情感是由雄壮转到悲壮6)中心:本词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陈亮共勉的作品抒发了作者抗金决心和壮志难伸的悲愤新王牌教育宝山校区分类 篇目 注释 赏析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宋)少 年 不 识 愁 滋 味 , 爱上 层 楼 爱 上 层 楼 , 为 赋新 词 强 说 愁 。

而 今 识 尽 愁 滋 味 , 欲说 还 休 欲 说 还 休 , 却 道天 凉 好 个 秋 1.少年:指年轻的时候2.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3.层楼:高楼4.“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愁强,勉强地,硬要5.识尽:尝够,深深懂得6.欲说还休:想说而终于没有说7.却道: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8.愁(1):年轻时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 愁(2):谙练世故后报国无门故 意避谈的哀愁通篇言愁,通过“少年”与“而今” ,无愁与有愁的对比,表现了词人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也表达了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1.上片写年轻的时候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生动描绘了年轻人涉世未深,纯真无知故作深沉的情态2.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饱尝忧患,已知愁苦,形象写出了词人抑郁、深沉的愁苦3.“少年”“爱上层楼”的原因是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愁,结果是尝遍了愁的滋味却说秋天很美好4.“却道天凉好个秋”的理解是:心中充满了愁苦,却无处诉说,只好找个话头,说说这天凉的秋天吧5.词人以“ 愁 ”为线索,运用对比和反复的手法,抒发了作者的复杂的心情从整首词来看,作者所说的“愁”绝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忧民,忧虑国家存亡的报国之仇。

体现壮志难酬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麾下:部下,麾:军旗2.炙:烤肉3.五十弦:这里泛指军中乐器翻:演奏 塞外声:以边塞作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军歌4.沙场:战场 5.点兵:检阅军队6.作:像,如7.的卢:一种烈性马 8.霹雳:惊雷,比喻拉弓时响如惊雷 9.生前:活着的时候身后:死后10.天下事:特指恢复中原之事11.可怜:可惜主题:通过现实与梦境的鲜明对比,抒发了词人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热情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1.本首词是豪放词的代表作, 2. “八百里”两句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3.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4.上片“梦”字点名是想象,写出点兵沙场准备出征的场面,下片写英勇杀敌、乘胜追击的场面词中“醉” 、 “梦回” 、“看”等动词让人体会出词人壮志难酬的压抑复杂心情 “可怜白发生”沉痛感叹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新王牌教育宝山校区诉衷情陆游(宋)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1.万里密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班超的典故) 2.关河:关塞河防,指山川险要处3.尘暗旧貂裘:(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4.梦断:梦醒5.鬓先秋:鬓发早已斑白,如秋霜 6.天山:代指抗金前线7.沧州:滨水之地,古时隐士所居之处 8.胡:金兵主题:描写了词人慷慨从军和离职闲居两个场景,表达了作者爱国主义的激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抒发了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1.“当年”两句用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再现了作者盛年壮志凌云、勇赴国难的情景2.“关河梦断”两句“关河梦”是指:北上抗金,收复中原的心愿 “梦断”一句从慷慨激昂转为伤感悲凉流露出作者对前线的关切,对脱离军队的遗憾3.“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郁和悲愤 “未、先、空”三个字流露出作者沉痛的悲愤和不甘一个“先”字 写出 内心的不甘和悲愤一个“空”字既写出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出了对苟安君臣的不满和愤慨) 4.“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运用对比的手法,将理想与现实对比,表现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天山指抗金的西北前线,沧州指自己闲居的湖边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宋]辛弃疾醉 里 挑 灯 看 剑 , 梦 回 吹 角 连 营 八 百 里 分 麾 下 炙 ,五 十 弦 翻 塞 外 声 ,沙 场 秋 点 兵 马 作 的 卢 飞 快 , 弓 如 霹 雳 弦 惊 了 却 君 王 天 下 事 , 赢 得 生 前 身 后 名 可 怜 白 发 生 !1.“沙 场 秋 点 兵 ”一 句 中 , “秋 ”字 既 点 明 了 , 又 为 战 士 出 征 增 添 气 氛 2.列 说 法 最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A 这 首 词 中 “八 百 里 分 麾 下 炙 , 五 十 弦 翻 塞 外 声 ”营 造 了 豪 迈 高 昂 的 军 营 生 活 氛 围 B 这 首 词 中 “可 怜 ” 一 词 , 使 整 首 词 的 风 格 由 雄 壮 变 为 悲 壮 , 表 现 作 者 壮 志 难 酬 C 这 首 词 描 写 了 吹 角 、 分 炙 、 奏 乐 、 点 兵 、 杀 敌 等 多 种 军 营 生 活 D 这 首 词 成 功 运 用 了 “八 百 里 ” “五 十 弦 ” “沙 场 ” “的 卢 ” “霹 雳 ”等 多 个历 史 典 故 。

1.辛弃疾被称作“词坛飞将军” ,这一称谓既巧妙地概括了辛词□□的风格,又点出词人生命中曾有过的_____________的经历 (2 分)2.下列对作品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醉”和“看”传递出词人有志难伸的苦闷 B“八百里”可指牛,也可用以形容连营之广C“马作的卢”两句实写词人英姿飒爽的形象 D“可怜”句将全词一下子拉回悲凉的现实里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朝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新王牌教育宝山校区1.“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思是 2.这首词下片“欲说还休”采用叠句手法更真切地表现了 1. “赋”在词中的意思是______ ___ (2 分)2.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2 分)A.“爱上层楼”描绘少年活泼向上的勃勃生气 B.“强说愁”写出了词人年少无知却故作深沉。

C.“欲说还休”表现了词人无法排解内心忧愁 D.整首词表现了词人识尽人生愁苦之后的旷达1.“识尽”在词中的意思是 2 分)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 上片写“少年”,下片写“而今”,用过去衬托现在B 上片写“不识愁”,下片写“识尽愁”,体现作者情感变化C 上片“爱上层楼”,与下片“欲说还休”,在结构上彼此呼应D 上片“为赋新词强说愁”,下片“却道天凉好个秋”,愁绪得以排解1.对比是本首词一大特色,如内容上“____ __”和“____ __”、 “___ ___”和“__ ____”构成对比2.下面关于本首词中“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词中的“愁” ,有指词人无病呻吟之闲愁B.词中的“愁” ,有指词人忧国忧民之忧愁C.词中的“愁” ,有指词人抑郁、伤感之离愁D.词中的“愁” ,有指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路之哀愁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1.以上宋词词牌名为“ ” ,作者是宋代著名词人 。

2.“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 表达了主人公 的情感1.陆游,________(朝代)文学家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出自他的另一首作品《_______________ ___》 7.第 6 题提到的这句诗和本词中的“______________ ____”意思最相近,它们都表达了作者始终坚守的_________________ _ ___的理想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新王牌教育宝山校区A.“觅封侯”一句意思是不远万里寻找封侯的机会 B.“关河”原意是关塞河防,借指山川险要的地方C.“胡”原指北方或西方的少数民族,词中指金兵 D.“沧洲”借指诗人隐居故乡绍兴镜湖边上的三山2. 全词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的感情1. “秋”在词中的意思是 2.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诉衷情”是本词的词牌名 B.“当年”引出了往昔的回忆。

C.“暗”字写出了词人的悔恨 D.“沧洲”点出词人的隐居地诉衷情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1.两首词都抒发了词人 的情感2.对两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