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第三单元检测试题(二)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79024986 上传时间:2021-04-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9.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八年级第三单元检测试题(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八年级第三单元检测试题(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八年级第三单元检测试题(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八年级第三单元检测试题(二)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八年级第三单元检测试题(二)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八年级第三单元检测试题(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八年级第三单元检测试题(二)(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下 第三单元检测试题(二)(满分120)(答案)一基础知识( 31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雎鸠(j) 窈窕(yo) 好逑(ho) 水中沚(zh)B. 荇菜(xng) 寤寐(w) 参差(c) 水之涘(s)C. 琴瑟(s) 芼之(mo) 溯洄(s) 水中坻(d)D. 乐之(l) 未晞(x) 且跻(j) 水之湄(mi)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水尤清冽(冽:寒冷) 潭中鱼可百许头(许:许多)B. 日光下澈(澈:清澈) 往来翕忽(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C. 佁然不动(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悄怆幽邃(悄怆:凄凉)D. 以其境过清(以:

2、因为) 隶而从者(隶:奴隶)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C.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为宫室、器皿、人物 中轩敞者为舱B. 中轩敞者为舱 居右者椎髻仰面C.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启窗而观D. 能以径寸之木 箬篷覆之5.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2分)A. 闻水声,如鸣珮环(听到水声,好像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B. 青树翠蔓(青色的树木,翠绿的藤蔓)C. 卷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D.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北斗

3、星像蛇一样,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6.下列文学常识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赋、比、兴。B. 小石潭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作品。C.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靖节先生,东晋田园诗人。“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出自桃花源记。D.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柳河东集。7.下列关于关雎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比”的手法。B. 关雎一诗托物起兴,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C. 本诗围绕一个“求”字,写一个男子对文静美好的女子的

4、爱慕追求。D.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8.请按要求默写。(每空1分,共9分)(1)_,高可二黍许。 (魏学洢核舟记)(2)关关雎鸠,_。窈窕淑女,_。 (诗经关雎)(3)_,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 (诗经蒹葭)(4)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里老人小孩快乐幸福地生活的句子是:_,_。(5)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_,_,_。9.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8分)赏桃源,悟情理 (1)邀请你身边的3至4名同学和小智一起组成学习小组,围绕“桃源美小组讨论计划”展开学习。将讨论结果填写在“讨论成果记录表”中。如果小组成员还有其他问题,请填写在“话题三”中并展开讨论。讨论中可以

5、根据自己的经验发表见解,也可以翻阅、参考相关材料展开学习。完成后,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一次全班性的交流。(4分)表1“桃源美”小组讨论计划小组成员 发言人 讨论时间 话题一 “世外桃源”这一成语指理想中的美好世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到底美在哪儿?请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后“积累拓展”中节引的桃花源诗做一番探讨。 话题二 “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又自称“五柳先生”,那么陶渊明为什么不营造一个菊花源或是柳源?请从“桃”独特的寓意入手,结合课文内容研讨这个问题。 话题三 表2讨论成果记录表话题一 小智:桃花源美在清新恬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人们在田野里耕作,在家里安适地生活,闲适愉悦。 我: 话题二

6、 小智:这让我想起西游记中的“蟠桃会”,想起神话故事夸父逐日里的夸父,他的手杖变成了“邓林”也就是桃林,还想起了诗经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想起了三国演义中的“桃园结义”。“桃”寄寓了这么多美好的意思! 我: 话题三 (2)读下面的材料,结合你对桃花源之美的理解,完成任务。(2分)“晋太元中”的“渔人”。太元,东晋孝武帝年号(376396)。其间,政治极度腐败,统治集团内部生活荒淫、互相倾轧,赋税徭役繁重,战争频发,短短21年里就爆发了数十场大小战争。假设你是生活于乱世的渔人,当你走进又走出桃花源,你会怎么想?不可再觅的“桃花源”。(2分)桃花源记写于公元421年。当时,军阀割据,战乱频繁

7、的社会已经千疮百孔。归隐多年的陶渊明对此深感忧虑,又无力与现实相抗争,只能借助创作来抒发情怀,塑造一处“桃花源”寄托理想。作为一篇虚构的作品,陶渊明为它设计了“高尚士”刘子骥再寻桃源“未果”,“后遂无问津者”的结局。你怎么理解这个结局?二.现代文阅读(每题4分,共20分)要命的书我常常怕枕边摞得高高的书掉下来,把我砸个半死,甚至一命呜呼。这惧怕由来已久。小时候家里房子小,墙上钉上两根铁扦,架上块长木板,书一摞摞地堆在上面,顶到了屋顶。我们个子小,须站到桌子上才能够到书。书平放着,只能看到切口,看不到书脊,就一本本抽出来翻。书本来就不多,抽完一摞就记住了名子,单看厚薄就知是那本书。只是在抽底下的

8、书时,用劲一拉,整摞书便扣在脑袋上,落得个灰头土脸。要是给函装的书砸了,头上肯定会起个青包。那函多是爸爸自己做的,不用硬纸板,用的是木板,耐摔。父母吵架,并不动手,妈妈的火上来了,会用木棒将木板子掀起来,只听轰天的霹雳过后,那些书便从天堂被打到地狱,残鳞败甲落了一地。这是绝招,老头子只好耐着性子一本本收拾,一张纸片都舍不得丢,收拾完了,气也消了,看着自己这些久经考验的命根子,发呆。待我上了大学,在图书馆陡然见了那么多好书,都是久闻大名,如雷贯耳、皓月当空的古今圣贤的作品,就一本本往屋里搬,借只能借 3 本,啃得动的立刻啃掉换新的,啃不动的就多留几天,搁在枕边伴我入梦,真盼着夜里一缕精魂袅袅飘入

9、灵府,通我心窍,启我智慧,让我通体发光,可惜,让我通体发光的还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到了书店,见到这些啃不动的书立刻买下,还掉公家的。不多时候,床上便摞满名著,特别唬人,我乐的是我终于有了这些耐用消费品,现在放在这里,更像是我的睡床之宝、知识权威,不仅让我静穆庄严,也引得不少人纷纷在床头立起知识神龛,每夜临睡前翻上几翻,算是拜了大礼,像是基督徒饭前的祈祷。然后找上一本好看的过瘾。这些书依旧威严地躺在那里,而且越摞越高,我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个个都可敬可爱,却又不知道怎样去获得这些书的青睐,既不用功,又想个个都爱,不可能的事。读到天花乱坠,醒醐灌顶的时候也有。这时,就痴痴地想个不休,觉得自己做了

10、这些书的主子,很神气了几天,争论时底气也壮。可过不久翻到让我开窍的地方,竟又是山重水复,雾气茫茫,不觉呆了,不知是我错了,还是这些大师老奸巨滑,戏耍无知顽童。久而久之,我们也不敢造次了,有文字处多留住眼,有可想处多定些神。书多没处放了,就与同学一道去建筑工地,每人偷一块脚手架的长木板,白纸包好架在床上,将这些书供奉起来。哈,那真是知识的银河,璀璨的群星,他们主宰着知识的星空,我们须仰视才看得见。毕业时,大包小包多是书。虽听说有人大发牢骚,说书又重又沉,可真正把书卖掉的并不太多。对着提着麻袋收书的小贩,他们都很吝啬,常让小贩扫兴而去。一位即将奔赴沿海经商的同学,恋恋不舍地将一本本书精心放在箱子里

11、,我还从未看到他这么珍惜书。那里面有一套几乎全新的黑格尔著作,特别扎眼,国内出的译本几乎他都全了。他抚摸了许久,最后还是说:“老黑,走吧”。那神情像是和黑格尔商量一同下海。如今,我还是掉进了文字之海。整日满眼都是字,书是越读越多,头发是越读越稀,眼是越读越坏。读完了就把字拿来卖,依旧是书生的那一点点能耐。只是经过的事变成的字,如焊进脑子里,不像在海中游乏了,上岸抖落一下便抖尽水珠。这是肉中的血,汗里的盐,想抖落也抖落不掉。看看别人入这海,入那海,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也时常乱自眼来,恨从心生,恨这些劳什子的书强行让人选择一条出路玄远的生活方式。可恨到晚上,头一靠床,手就不自觉地拿起一本书,读下去

12、,读下去,便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东坡先生有喻,南人识水而不溺,北人入水则沉底。识得书性,入得字海,也算有海可入。有舟楫之便,击水之乐,狗刨几下,也淹不死,何必舍筏登岸。看来,那高高摞起的书还是把我砸中了,而且砸得服服贴贴,欲罢不能,这要人命的书呀!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爸爸自己给书做函、耐着性子收拾妈妈掀落的书等情节可看出爸爸也是一个爱书之人。B. 第段写经商的同学,刻画细节,既是对同学的讽刺,又反衬“我”对书的热爱和坚持。C. 第段东坡的话,形象地道出读书对“我”写作的帮助,“狗刨几下”实为自谦之辞。D. 文章语言多用短句,节奏明快,富于书卷气,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爱读

13、书的“我”的形象。11.根据提示,依次填写出“我”对书的复杂情感。_ 敬爱书_12.品析语言。只是经过的事变成的字,如焊进脑子里,不像在海中游乏了,上岸抖落一下便抖尽水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13. 请简析文章开头和结尾 “砸”的含义及作用。含义:作用:14. 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谈谈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内容的理解。三.文言文阅读( 17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

14、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小石潭记)乙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节选自观第五泄记)注 第五泄:第五级瀑布。今浙江境内。罅(xi):缝隙,裂隙。掉:摇动。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掣折:转折。欹:斜靠。15.请解释句中加点的字。(2分)悄怆幽邃 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