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七下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试题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79011918 上传时间:2021-04-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七下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数学★★★七下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数学★★★七下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数学★★★七下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数学★★★七下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七下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七下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一、中考要求:1经历观察、操作(包括测量、画、折等L想象、推理、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2在具体情景中了解补角、余角J顶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3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以及平行线特征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以及平行线的特征4会用三角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会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二、中考卷研究(一)中考对知识点的考查:2004、2005年部分省市课标中考涉及的知识点如下表: 序号所考知识点比率1余角、补角、对顶角23%2平行

2、线的性质27%3平行线的判定27%(二)中考热点:把余角广角的性质及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和实际问题联系到一起是当前中考命题的热点题型三、中考命题趋势及复习对策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余角广角性质在近几年各地区中考试卷中常以填空题、选择题为主进行考查,考查的题目较少,所占的分值在24分左右这部分主要以考查基础题为主,题目简单,容易得分,学生在复习中应弄清概念、性质,并能做到灵活运用 (I)考点突破考点1:余角、补角、对顶角一、考点讲解:1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2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3对顶角: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并且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3、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4互为余角的有关性质: 1 2=90,则1、2互余反过来,若1,2互余则1+2=90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如果l十2=90 ,1+ 3= 90,则 2= 35互为补角的有关性质:若A +B=180则A、B互补,反过来,若A、B互补,则A+B180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如果A C=18 0,A+B=18 0,则B=C6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二、经典考题剖析: 【考题11】(2004、厦门,2分)已知:A= 30,则A的补角是_度 解:150 点拨:此题考查了互为补角的性质【考题12】(2004、青海,3分)如图l21,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于点O,OF平分AOE

4、, 11530,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2 =45B1=3CAOD与1互为补角D1的余角等于7530解:D 点拨:此题考查了互为余角,互为补角和对顶角之间的综合运用知识三、针对性训练:(30 分钟) (答案:220 ) 1_的余角相等,_的补角相等21和2互余,2和3互补,1=63,3=_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互补的角中必有一个是钝角 B一个角的补角一定比这个角大 C互补的两个角中至少有一个角大于或等于直角 D相等的角一定互余4轮船航行到C处测得小岛A的方向为北偏东32,那么从A处观测到C处的方向为( ) A南偏西32 B东偏南32C南偏西58 D东偏南585若l=22,且1+

5、2=90则1=_,2=_6一个角的余角比它的补角的九分之二多1,求这个角的度数71和2互余,2和3互补,3=153,l=_8如图 l22,ABCD,ACBC,图中与CAB互余的角有( ) A0个 Bl个 C2个 D3个9如果一个角的补角是150 ,那么这个角的余角是_10已知A和B互余,A与C互补,B与C的和等于周角的,求A+B+C的度数11如图如图123,已知AOC与B都是直角,BOC=59(1)求AOD的度数;(2)求AOB和DOC的度数;(3)A OB与DOC有何大小关系;(4)若不知道BOC的具体度数,其他条件不变,这种关系仍然成立吗?考点2: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认识及平行线的性

6、质一、考点讲解:1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相交或平行2“三线八角”的识另:三线八角指的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成的八个角正确认识这八个角要抓住:同位角位置相同,即“同旁”和“同规”;内错角要抓住“内部,两旁”;同旁内角要抓住“内部、同旁”3平行线的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2)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3)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指在一条直线上任意找一点向另一条直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就是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二、经典考题剖析:【考题21】(2004贵阳,3分)如图124,直线a b,则A CB_ 解:78 点拨:

7、过点 C作CD平行于a,因为ab,所以CDb则A C D2 8,DCB=5 0所以ACB78【考题22】(2004、开福,6分) 如图125,ABCD,直线EF分别交A B、CD于点E、F,EG平分B EF,交CD于点G,1=5 0求2的度数解:65 点拨:由ABCD,得 BEF1801=130 , BEG=2又因为EG平分BEF,所以2=BEG=BEF=65(根据平行线的性质) 三、针对性训练:( 40分钟) (答案:220 )1如图126,ABCD,ACBC,图中与CAB互余的角有( ) Al个 B2个 C3个 D4个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必平行

8、;(2)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直线必相交;(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所得的同位角相等;(4)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一对内错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 A4个 B3个 C2个 D1个3如果两个角的一边在同一条直线上,另一条边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角只能() A相等 B互补C相等或互补D相等且互补4如图l27。ABCD,若ABE=130,CDE=152,则BED=_5对于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a, b, c,总结出下列五个论断:ab,bc,ab,ac,ac;以其中两个论断为条件,一个论断为结论,组成一个你认为正确的命题:_.6如图 l28,ABEFDC,EGBD,则图中与1相等的角共有( )

9、A6个 B5个 C4个 D2个7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设一对同旁内角的平分线的夹角为山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90. B。a90.C、a =90 .D以上均错8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而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3倍少30.,则这两个角的大小分别是_._9如图 129,ABCDPN,若ABC50,CPN150,求BCP的度数10如图1210,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即拐弯前后的两条路互相平行,第一次拐的角为B=150,则第二次拐的角C为多少度?为什么?11如图1211 所示,若以DC、AB为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第三条直线有几种可能?都出现什么

10、角?分别写出来12如图1212所示,ABCD,分别探讨下面四个图形中,APC与PAB,PCD的关系,请你从所得的4个关系中任意选取一个加以证明13如图1213,已知直线mn,A、B为直线n上两点,C、P为直线m上两点(1)请写出图1213 中面积相等的各对三角形; _.(2)如果A、B、C为三个定点,点P在m上移动,那么无论P点移动到任何位置,总有_与 ABC的面积相等理由是_.考点3:平行线的判定一、考点讲解: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2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如果内错角相

11、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这三个条件都是由角的数量关系(相等或互补)来确定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的,因此能否找到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关键是能否正确地找到或识别出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4常见的几种两条直线平行的结论: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一组同位角的角平分线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一组内错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平行二、经典考题剖析:如图【考题31】一学员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若其两次拐弯后仍沿原方向前进,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 A第一次向左拐30,第二次向右拐 30 B第一次向右拐30,第二次向左拐130 C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

12、右拐130 D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解:A 点拨:本题创设了一个真实的问题。要使经过两次拐弯后汽车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就得保证原来,现在的行驶方向是两条平行线且方向一致本题旨在考查平行线的判定与空间观念。解题时可根据选项中两次拐弯的角度画出汽车行驶的方向,再判定其是否相同,应选A【考题32】如图l214,已知B DAC,EFAC,D、F为垂足,G是AB上一点,且l=2求证:AGD=ABC 证明:因为BDAC,EFAC所以BDEF所以3=1因为1=2,所以2=3所以 GDBC所以AGD=ABC 点拨:审题时,根据分析,只看相关线段组成的图形而不考虑其他部分,这样就能避免图形的

13、其他部分干扰思路三、针对性训练:( 30分钟) (答案:221 )l 已知:如图l215,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是直线12的是( ) A1=3 B2=3 C4=5 D2+4=1802如图l216,直线AD与AB、CD相交于 A、D两点,EC、BF与AB、CD交于点E、C、B、F,且l=2,B=C,求证:A=D3一个人从A点出发向北偏东60方向走了4米到B点,再从B点向南偏西15方向走了3米到C点,那么ABC等于( ) A75 B45 C105 D1354如图l217,把一张长方形纸条ABCD沿EF折叠,若EFG=54,试求DEG和BGD的大小5如图1218,B=52,DCG=128,FGK=54,问直线AB与EK及B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