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复习题(一)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79011776 上传时间:2021-04-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复习题(一)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三语文复习题(一)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三语文复习题(一)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三语文复习题(一)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三语文复习题(一)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复习题(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复习题(一)(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语文复习题(一)一、 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襁褓( ) 稽首( ) 倔强( ) 炽痛( )污秽( )妖娆( )y( )然自得 qi而不舍( )毛骨sng( )然 广mo( )无垠2、按要求修改下面这段文字。一个勇敢自救的人,不仅遇到怎样的险阻,都不会放弃对成功的追求。当你在艰难的境地里勇往直前的时候,哪怕你只有一根可以活动的手指,只要一气呵成地用它去敲击成功之门,总有一天,会敲开那扇门。在这个世界上,除非你自己放弃,否则没有雷电可以击垮你,没有可以吞没你的巨浪,没有荆棘可以阻挡你。(1)第句中,有一处关联词语使用有误,你的修改建议是: 。(2)第句中,有一个成语使用错

2、误,它是 ,应改为 。(3)第句中,有一处语言结构不当,使语句不够顺畅,应改为: 。3、默写填空。(1)妇姑荷箪食, , ,丁壮在南冈。(观刈麦)(2)更深月色半人家, 。今夜偏知春气暖, 。(3)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 。(陆游卜算子咏梅)(4)温庭筠商山早行中以具体事物表现作者“早行”的诗句: , 。(5)毛泽东沁园春雪中,运用比喻和对偶描写北方雪景的句子: , 。(6)当人们任命一个人挽救局面时,常引用出师表中的名言: , 。4、名著阅读。(1)有一位同学,读了水浒之后,写了一副对联,请判断对联说的是哪个人物,并概述对联中提及的一个情节。(不超出所给字格)对联:打山门拔杨柳洒家自洒

3、,闻潮信圆六和吾身非吾人物:情节概述:(2)水浒传中“三打祝家庄”的故事非常精彩。请你任选俩次,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情节。答: 二、 古诗文阅读(一)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

4、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5、解释加点字词。为: 会: 度: 亡: 乃: 以: 故: 将: 或: 数: 以: 为: 唱:然: 意: 然: 念: 书: 得: 书: 以: 间: 之: 语: 目:6、翻译划线句子。(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2)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7、为了“威众”陈胜、吴广做了哪俩件事?(请每件事用四个

5、字概括)答: (二)太宗初即位,中书令房玄龄奏言:“秦府旧左右未得官者,共怨前宫及齐府左右处分之先己。”太宗曰:“古称至公者,盖谓平恕无私。丹朱、商均,子也,而尧、舜废之。管叔、蔡叔,兄弟也,而周公诛之。故知君人者,以天下为公,无私于物。朕与公等,衣食出于百姓,百姓人力已奉于上,而上恩未被于下。今所以择贤才者,盖为求安百姓也。用人但问堪否,岂以新故异情?凡一面尚自相亲况旧人而顿忘也才若不堪亦岂以旧人而先用?今不问其能不能,而直言其怨嗟,岂是至公之道耶?”(节选自贞观政要,有改动)【注释】处分,安排职务。 君:统治,主宰。被:遍及。 堪:胜任。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秦府旧左

6、右未得官者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五柳先生传)故知君人者 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朕与公等,衣食出于百姓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D百姓人力已奉于上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9.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译文: 11.太宗认为用人的“至公之道”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答: (三)浣溪沙秦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12.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说说画线的句子在表达上的妙处。答: 三、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能藏善跑的草兔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和华中的广大地

7、区,生活着一种野生哺乳动物草兔。草兔的体型较大,体长约4068厘米。身体背面毛色由沙黄色至深褐色,通常带有黑色波纹;体侧面近腹处为棕黄色;耳长1012厘米,耳端有窄的黑尖;尾长715厘米,尾背有显著的黑色斑。草兔的食性简单,以各种植物的茎、叶、根和种子为食。春夏之际,它们食植物的幼苗;秋季,以植物种子为食;冬季,大雪封山,草兔只得扒开厚厚的积雪,寻找埋在下面的植物茎根充饥,有时还啃食树皮。草兔的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捕食者。在过去,狼和狐狸都曾是草兔的重要天敌,但现在大部分地区的狼和狐狸都已经灭绝或非常稀少,人成为它们最常遇到的也是最令它们恐惧的天敌。在与捕食者的长期周旋中,草兔练就了一身避敌

8、的好“兵法”。草兔善于隐蔽。春末至秋初,草兔以葱郁的植物为天然庇护,在农作物、草丛、灌木丛和幼林等隐蔽处自由穿梭。秋末至翌年初春,树木落叶,百草凋零,它们会用前爪迅速挖掉草丛或灌木丛里面的杂草,形成一个浅浅的、有少许松软浮土的临时巢穴。巢穴长约30厘米,宽约20厘米,刚好可以容草兔藏身。临时巢穴正前方的枯草已被草兔压断或折断,视野开阔;两侧和后方的植物保持完整。遇到强敌,草兔就在这种巢穴中躲藏不动。由此可知“兔子不吃窝边草”的深意。通常,草兔的活动路线较为固定,久而久之便可形成“兔道”。它们在草丛、灌木间踩出仅比一只成人鞋稍宽的小道。有趣的是,每只草兔都有自己固定的活动区域,行走路线很少与其他

9、个体行走路线完全重合。这样出行不仅节省体能,还便于它们快速躲避天敌的追捕。遇到天敌时,草兔往往选择适宜的路线逃跑。它们的前肢短,后肢长,适于在平地或缓坡奔跑。受到惊扰时,草兔会尽量向地势较高处奔跑;若有人阻挡,它们往往会绕道迂回奔向地势较高处;无法绕过时,便向一侧奔跑,很少选择直接冲向下方的路线。跑起来,它们两耳紧贴颈背,躲树木,跃小坎,一路狂奔,如履平地。到了繁殖季节,草兔体内激素的急剧变化,使它们暂时“忘记”了环境中存在着的虎视眈眈的捕食者,进入一种近乎癫狂的状态。据资料记载,草兔每胎产仔58只,可谓“兔丁兴旺”。较强的繁殖能力,使草兔家族千百年来虽历经风雨却仍然繁盛不衰。(文姜雅风,有改

10、动)14.文章从草兔的分布、_、_、避敌能力和_ 等方面说明了草兔的特点。15.草兔避敌的“兵法”有哪些?请分条概括。答: 16.第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答: 17.说说第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近乡情更怯故乡,是我永远无法忘怀、也不敢忘怀的。那个山村,很小。几十户人家,错落在前后两条沟里。人们日出作,日落息,互相帮扶,其乐融融。一家杀年猪,全村人去吃酸菜白肉血肠;一家娶媳妇,全村办喜事;一家夜里有了病人,全村男丁壮妇会应声而起。故乡,是真的“桃花源”。山脚,有一合抱粗的垂柳。柳下,是一条极瘦、极清澈的小溪。月悬夜空,中学刚毕业的我

11、坐在溪边。是走,是留?心情郁闷。此时,总有乡亲驻足询问。他们珍爱脚下的黄土,与那土地已结成一个不可分的整体而世代相安,却也支持、怂恿对这块土地的“叛逆”:“争口气,有出息的进城去。”你稍有不顺,又会说,“回来,还是山里的大葱蘸酱养人!”这是一种看似相悖却意味深长、专属于那块土地的情怀。我参军要走了,乡亲们来道贺。那贺物,是一两束存放很久舍不得吃的挂面,是几个尚带着母鸡体温、需换油盐用的鸡蛋。一位长辈,送来3元钱,是由一沓角币、一堆“钢镚儿”组成的。“拿着补补吧,别屈着孩子。”我知道,这是“一堆”不知攒了多久的钱,即便在物价尚廉的彼时,也实在“补”不了什么,却在我的记忆中定格。几年后,我真的“出

12、息”了,进城了。黄土、老树、瘦溪悄然远去,生活之舟将我载入另外一个世界:装模作样穿西服,故作绅士扎领带,虚情假意赴酒宴可是,我却时时感到灵魂深处的失落与不安。盛夏。回家。县里小车来送。汽车艰难地爬行在故乡的土路上,车窗外不时掠过老少乡邻的身影,我清晰地感受到这冰冷的“铁壳子”给我与乡亲们带来的隔阂。车近村边时,陷进泥浆。田间,有一乡亲,赶着两头黄牛犁地,竟是我儿时的伙伴。见是我,他脸上现出惊喜,随即愣在那里,搓着手。“哦,回来了?”不等我回话,他便径直走去卸犁杖,为我赶牛拉车。我赶紧搭话,庄稼茬口好吗?几成苗?雨水“赶趟”不?猪羔什么行市?终于无话可问,终于无话可说。曾经,在淅沥的雨帘中,我们在葱郁的草地上骑着牛儿穿行,任凭雨水把周身浇个“响透”,那样的惬意,而此刻我清晰地感受到被作为局外人、观光客对待的距离与悲哀。深秋,老父发病,去世。父亲戎马半生,刚烈正直,极有声望,举丧之日来人便也极多。我这个被乡邻公认的孝子,因如今的“身份”所限,出殡乡俗,均改由弟弟代做。那一刻,乡邻谴责与不屑的目光,是我绝不敢直视的。当呜咽的唢呐奏出如嚎啕般凄凉的曲子,满山庄顿时响起穿云裂石之声,仿佛这山村底蕴的瞬问迸发!我第一次感受到灵魂的巨大震悚与空灵般的明净,我被一种巨大的、无法抗拒的力量征服,不由自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