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语文四单元测试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79003107 上传时间:2021-04-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上语文四单元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上语文四单元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上语文四单元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九上语文四单元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上语文四单元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上语文四单元测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上四、五单元检测题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寒噤(jn) 孜孜不倦(z) 发窘(jing) B觅食(m) 滞碍(zh) 脊梁(j) C汲取(j) 秕谷(b) 恣睢(su) D琅琅(1ng) 滞碍(zh) 味同嚼蜡(ju)2下列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玄虚 潮汛 歇斯底里 B仓皇 推敲 格物致知 C傅彩 鄙夷 与日俱增 D激变 渺茫 不求甚解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句是( )A、日本福岛核泄漏给人们带来了不可名状的恐惧。B、雷锋传人郭明义,坚持20年无偿献血,个人捐款10多万无。他的先进事迹,家喻户晓,广为流传。C、森林公园里,高低错落的树木鳞次栉比,

2、人们徜徉其中,流连忘返。D、随着2010年微博的异军突起,权威人士对这项新事物的美妙与危险众说纷纭,莫衷一是。4下列句子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B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C、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D“现在请皇上脱下衣服,”两个骗子说:“好让我们在这个大镜子面前为您换上新衣。”5、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剧是国之瑰宝,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倾倒和折服了无数热爱它的人们。修改:删去“倾倒和”。B、这张照片再现了勇往直

3、前的健儿们在运动场上奋力拼搏,汗水浸透了衣衫。修改:在“汗水浸透了衣衫”后增加“的情景”。C、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确实是一本好书,它催人奋进,引人深思。修改:将“引人深思”与“催人奋进”调换位置。D、今年国庆,北京有上万名民警、千余辆警车,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修改:将“坚守”改为“坚持”。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仰对含羞瀑,我忽然激动起来,连下数日雨,水势猛,_,跌入弥漫着茫茫水气的深涧。_!这样狂放的气魄,哪里有一点含羞的影子?雪瀑从断崖腾流而下 从断崖腾流而下的雪瀑真是浪沫激散,云奔雾涌 真是云奔雾涌,浪沫激散A、 B、 C、 D、7、下面水浒传西游

4、记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与故事情节,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 A、孙悟空大闹天宫 B、关羽单骑救主C、诸葛亮智料华容道 D、武松醉打蒋门神8、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讲话时,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中专,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B、同学刘欣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太美了!”D、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

5、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二、(一)、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完成文后问题。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要论中国人

6、,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9、作者所阐述的观点是什么?( )A、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B、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C、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D、中国从古以来就不缺乏“脊梁”。10、文中指出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其充分的理由是( )A、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B、现在也不乏有确信、不自欺、前仆后继地战斗的人C、中国的脊梁总在被摧残,被抹杀,

7、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D、中国的脊梁有确信、不自欺,一直在前仆后继地战斗着。11、下列有关中国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选文中三处加横线的中国人含义是不相同的。B、所有的中国人都有着自欺的传统,因为自欺而无法自信。C、评定中国人是否失掉自信力,要看的不是状元宰相的文章,而是脚踏实地为民说话的人们。D、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对方论调中的中国人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激愤之情溢于言表。12、文中加点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状元宰相是指的整个统治阶级。B、地底下指的是先辈们所留下的宝贵的精神和思想。 C、“中国的脊梁”是指脚踏实地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中国共产党。D、总写出

8、当时社会的黑暗程度,并间接讴歌中国的脊梁屡挫屡战的精神。简直表达了作者的激愤之情。(二)阅读范进中举选段,完成文后问题。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

9、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娘子哭哭啼啼,在厨下收拾齐了,拿在草棚下。邻居又搬些桌凳,请报录的坐着吃酒,商议他这疯了,如何是好。13、对下面各句所表现的人物性格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这句表明胡氏对丈夫的病情很关心和考虑怎样治病的心理。 B、当下邻居

10、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提两只鸡来的。这几句写“众邻居”周济他人,表现邻里相处和睦的好风气。C、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几时才得好?”这句表现老太太只是悲叹命苦而束手无策的心理。 D、范进在发疯过程中始终只说着一句话:“噫!好!我中了!”反映了他几十年来追求功名富贵达到了神魂颠倒的地步。14、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文中写范进见报帖后“看了一遍,又念一遍”的原因是喜讯来得太突然,不敢轻易相信。B、语言描写中“噫!好!我中了!”写出范进惊喜过望的心情。C、用“爬将起来”“拍着手大笑”“飞跑”这些动作描写,写出了范进狂

11、喜致疯的可笑丑态。D、用“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这些外貌描写,表达了作者深切的同情。15、描写范进喜极而疯的过程,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下列各项不属于侧面烘托的一项是( )A、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B、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C、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D、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16、作者不惜笔墨地写范进中举发疯的主要目的是( )A、揭露他的灵魂被腐蚀,被扭曲变形。B、揭露当时的世态炎凉。C、刻画了范进这个唯功名是求的封建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对封建科举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D、

12、讽刺范进热衷功名以致发疯的丑态。(三)、阅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完成文后问题“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的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

13、必需的要素呢? 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对此我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17对“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一句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正确的答

14、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B因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C因为如果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D因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才会去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寻求解决问题的其他途径和新的方法,这是激发创造性思维,成为具有创造性的人的最基本因素。18.选文第三自然段中的“这种情况”指的是( )A.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B.这些知识随时都可以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C.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D.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19.下面不属于文中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的一项是( )A.有渊博的知识B.有持之以恒的毅力C.有天才般的智慧和灵感D.有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20.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自然段指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个,因此不放弃探求非常重要。B.选文第二自然段的设问,既引发读者思考,又起到过渡的作用。C.选文中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只要有知识就会有创造力。D.选文列举事例,证明了发挥创造力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三、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123题。 上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