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延安》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79000253 上传时间:2021-04-06 格式:PPTX 页数:3 大小:62.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延安》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回延安》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回延安》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回延安》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延安》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回延安,教材分析,回延安是第一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新诗。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回忆延安的战斗生活,赞颂延安的巨变,展望延安的未来,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心中对母亲延安的眷恋,教学目标,1.感知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延安”的感情,2.朗读诗歌,把握其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3.理解诗中的地域文化特点和民俗内涵,预习提示,1.日积月累,1)我搜集的资料(课文和作者,2)我积累的字词(字音和字形,2.思悟发现,1)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说说诗人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2)诗人除了直接抒情,还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场景描写等

2、来间接抒发情感。试着找出相关诗句,细 心揣摩其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3)读完全文,我的阅读感受是,3.学贵有疑,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播放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那嘹亮的歌声将同学们带人了一个优美的意境,音调悠长高亢嘹亮,使人 好像真正进入了陕北的辽阔大地,产生无穷的遐想。本文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新诗。 教师补充明确:信天游,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 高亢悠远。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信天游形式自由,常 用来抒情、亦可叙事。注意运用比兴手法,贴切、自然,增强了诗

3、的音乐性;联想丰富,感情深切,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作者:贺敬之,现代诗人、剧作家。山东峄县(今枣庄市)人。1940 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 1945 年,鲁艺集体创作了歌剧白毛女,文学剧本由贺敬之、丁毅执笔。 写作背景:“1956 年,我跟随当时团中央的一位领导回延安,参加西北五省青年工人造林大会。这时我已 经离开延安 11 年了,回去以后感觉很不一样。我本打算写几篇报告文学和一点新闻报道,青年大会要举行一个 联欢晚会,说要我出个节目,我说我用信天游的方式写几句诗,抒发一下感情。夜里我就一边唱,一边写,写了 一夜,当时我是在窑洞里面走着唱着,还流着眼泪。 ” 三、入情入境朗读,

4、一)师生合作范读全诗,二)学生自拟、讨论各部分的小标题,理清全文脉络,了解作者的思路。 回延安,激动满情怀,忆延安,圣地养育我,会亲人,欢聚话今昔,逛新城,旧貌换新颜,赞延安,圣地大贡献 (三)对话文本,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1讨论五部分朗读的感情基调,预设:全诗基调:热烈、欢快、亲切、昂扬。第一部分:跳荡、激烈。第二部分:深厚。第三部分:真,挚、亲切。第四部分:热情、明快。第五部分:激越、昂扬。 2.结合朗读提示,学生自由朗读全诗,3指名学生朗读,可以只读其中的某几节或某一节,不必全读。读后,要注意点评,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诗歌内容和感情。 4.思考,1) 请学生标注出第一节中的动词,提问:你

5、认为,诗中最能表现出作者激动心情的动词有哪些? 明确:此类动词有:抓,贴,搂,扑等,品味:如果将上述动词做如下改动,体会一下效果有什么不同。 手捧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抱定宝塔山,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拥在亲人怀,明确:抓,原指手指聚拢,使物体固定在手中。这里有紧握不放的意思。“贴”是紧挨的意思,这里表现了 诗人对延安亲密无间和诗人珍爱延安土地的强烈感情。“抱”和“搂”都有以手臂围住的意思,但“搂”表示大 幅度动作,富有力度,反映出作者内心的激动。至于“扑”,更能体现出作者的内心,表达出诗人见到延安亲人 时极度的兴奋和喜悦。而“拥”字显现出的是一种柔情而已。 (

6、2) 第二节中直接表现过去生活的句子有哪些?作者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描写过去生活的句子有: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 红旗手中的书。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这些内容,表明延安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哺育着作者长大成人,这就揭示了作者对延安的感激之情。 (3) 理解比兴的手法,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物也,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就是触景生情,托物兴感,启发联想和想象。 举例说明,1)“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就是典型的比兴连用。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人由雄雌鸠鸟和鸣想到河边男子对在河中

7、采集水草的 女子的恋情。运用了比兴,本文:“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兴中兼比,以“树梢”、“树枝”、“树根根”的一体 关系,引起并喻写出自己和延安山水、延安人民密不可分的关系。“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 大”:兴中兼比,以“羊羔羔”吃“妈”的奶长大,引起并喻写出延安人民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东山的糜 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兴中兼比,以大生产运动中“东山”、“西山”的茂盛庄稼,引起 并喻写出自己投身其中锻炼、学习。这三个兴中兼比的诗节,又构成排比的形式,逐节递进地表现出诗人和 延安、延安人民的亲密关系,四、布置作业,1.朗读回延安,并为之配一首合适的乐曲,2. 查

8、找有关信天游的资料,选取一两个优美的信天游歌词,下一节课交流,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检查有感情朗读背诵 12 节,二、朗读诗歌,对话文本,1.指名学生讲述自己所想像的作者与延安亲人相聚时的情景。 要求学生注意从情景的特点、环境的渲染、情感的表达等角度进行表达。学生复述后,教师引导学生点评,教师补充:作者在表现这些内容时,主要采用了如下方法:环境的烘托与渲染:“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 定炕上坐。”写出延安人的热情好客。形象典型。诗歌选取了三代人的典型代表写出了延安人的贡献和成长。 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方法。如:“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从侧面反映了双方相聚畅谈 的热闹气氛,

9、2男生齐声朗读诗歌第四部分。思考:最能表现这一部分中心意思的句子是哪一句,关键词语是什么? 明确:表明中心意思的句子是:母亲延安换新衣。关键词语是:新,延安的新面貌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朗读这一部分中的相关诗句加以回答。 明确:具体体现在: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学生自由读这一部分内容,体会作者感受到延安变化之后的喜悦之情。 3指名学生朗读诗歌第五部分,要求学生画出其中的地名。思考:作者突出这几个地点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因为和这些地点相关的事物分别是“红旗”“脚印”和“灯”,这些事物都具有特殊的意义,作者将这 些连接在一起,体现了延安在中国革命

10、历史上的地位,进一步从革命历史的角度歌颂延安的功绩,使读者在这 些形象中感受到巨大的革命力量,诗歌结尾写道:“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明确:“再”与标题和开头部分的内容形成呼应关系。同时,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充满着浪漫主义气息, 表达了诗人与延安的深厚情谊,三、课文内容小结,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的创作既需要作者有满腔热情,更需要作者有雄厚的文学素养。贺敬之作为一个创作 数量不多的诗人,二十多年来全部改作只有放声集一册不很厚的诗作,但它们大多有较高的质量。贺敬之 是我国有严谨创作态度的诗人。回延安采用了民歌体形式,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读起来让人激情澎湃。 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 安的那份永不混灭的真情,四、布置作业,1. 背诵回延安,2.访问你的祖辈、父辈,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课外推荐阅读:莫邪延安颂、吴伯 箫记一辆纺车、祁念曾延安,我把你追寻、曹靖华小米的回忆等,看看这些诗文体现了怎样的“延 安精神,板书设计,回延安 贺敬之,回 延安,激动满情怀,忆 延安,圣地养育我 会 亲人,欢聚话今昔 逛 新城,旧貌换新颜 赞 延安,圣地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