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两则》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79000225 上传时间:2021-04-06 格式:PPTX 页数:6 大小:60.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礼记〉两则》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礼记〉两则》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礼记〉两则》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礼记〉两则》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礼记〉两则》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礼记〉两则》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礼记〉两则》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2 礼记二则,教材分析,二则是统编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其教学目的在 于引导学生了解礼记一书的思想,把握其艺术特征,同时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学生 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虽有嘉肴是礼记学记中的一部分。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 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 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 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比如“虽有嘉肴”这部分提出的“教学相长”,从现代教育 学的观点看仍值得重视,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

2、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教学目标,1.搜集戴圣的有关资料,了解礼记,2.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通读全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 3.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清晰、流利地背诵课文。 4.领悟两篇短文的深刻内涵,预习提示,1.日积月累,1)我搜集的资料(课文和作者,2)我积累的字词(字音和字形,2.思悟发现,1)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记下不懂的地方。 (2)虽有嘉肴要分析什么道理,3)你认为“大同社会”好在哪些地方? (4)读完全文,我的阅读感受是,3.学贵有疑,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走进文本,1. 导入新课,礼记是一部儒学杂编,几千年来,对中华民族意识形态影响很大。它在教

3、与学的问 题上又会给我们怎样的启发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虽有佳肴来探知教学相长治学之法。 2. 交流分享,简介礼记是怎样的书,1) 学生小组内交流,2) 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学生介绍,其他学生做必要的修正补充。 (3) 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 传为西汉戴圣编撰。它与周礼、礼仪合称“三礼”。 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学记。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 文。学记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 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二、朗读:感知

4、文本,1初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好语气,1)字音,嘉肴(yo,相长(zhng) 兑(yu)命 学(xio)学半,2)停顿,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再读理解字词义,疏通文意,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质疑解疑环节完成对字句义的理解。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对涉及的特殊文言句式、虚词用法、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 活用等作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体会古代语言的特点,积累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译文】即使有鲜美的菜肴摆在那里,如果不吃,就不能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义 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

5、所以深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知识的贫乏,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学识上的困惑。知道(自己知识)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知 道有困惑,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尚 书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就是这个意思。 3检测分类归纳,识记字句义,三、品读:感悟文本,1.我们已经读明白了文章意思,谁愿意给大家说说文章主要论述了哪些教育思想?能否在课 文中找出清楚地说明两者之间关系的语句,引导学生理解:学习与教学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 2.文章用“虽有嘉肴”引出全文,有何目的,学生交流后,引导明确:用不品尝嘉肴就不知道其味美,引出下文“实践”与“学习”的重 要

6、性,从而为下文论述教与学的关系作引叙,3.本文为我们奉献了一份语言和思想上的双重“嘉肴”,读了本文,你觉得“嘉”在何处呢? 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收获,1) 思想意义:“教学相长”“学习的重要性”等,2) 句式齐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韵律美。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3) 运用类比说理,引出下文,四、品读:拓展文本,1.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教师穿插总结,1) 作为学生,此种态度可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 作为教师,学术的进步在此,但我们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

7、 跑在学生前面引导学生。所以我们要一面教,一面学。 2.课堂总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教与学相承相续,我们才可以在学习中进步, 在教学中成长。同时,老师也希望大家将这种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深入到自己平时的学习中, 开创美好的人生。下面,让我们在齐声背诵中结束本课的学习,五、板书设计 虽有嘉肴,嘉肴,食 知旨,类比学、教相长,至道,学 知善,六、课后作业,1分类归纳整理虽有嘉肴中的文言词语。 2背诵课文,深入体会教与学的关系。 3预习大道之行也,第二课时 一、背诵导入,背出意境,用路不拾遗的故事导入,引出夜不闭户,进而告诉学生:其实,战国末年的礼记中 就有类似的描绘。今天,我们就

8、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二、初读感知,读通文意,1教师范读,2小组合作,翻译文章内容,1)学生先结合课下注释,自己疏通文意。 (2)分类整理重点字词,理解词义,如:古今异义词,大道之行也(古义:政治上的最高理想,今义:宽而长的路) 男有分,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回来) 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造反,暴乱,今义:没有秩序,没有条理) 如:通假字,选贤与能(通“举”,选拔,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 再让学生整理出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3)小组合作,通译全篇,4)教师点评,并做补充,3学生小组合作,翻译文章内容,要求:解决个人自学过程中发

9、现的问题。通过合作做到逐字逐句翻译。力求做到“信”, 即忠实于原文;“达”,即笔译流畅、译文通顺;“雅”,即文字优雅(典雅)。 三、再读理解,读出文脉,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的“大道”“大同”的,明确:“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大同”,指儒家推崇的理想社会. 2.“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天下为公: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 讲信修睦: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 斗,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社

10、会关爱;满足社会安定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满足 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四、三读赏析,读出文旨,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 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2)“其中往来种做,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以看出“桃源”中壮年男女过着和谐 幸福的耕作生活,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男有分,女有归” 2课堂小结,尽管课文中提到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 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

11、求的理想“桃源圣 地”。例如: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等都曾受过它的启发,其思想意义极为深远。 3名言拓展,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译文:玉不雕琢,不会成为好的器物;人不学习,不会懂得道理。 (2)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译文:遇见财物,不要随意占有;遇到危难,不要随意逃避。 (3)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礼记曲礼上) 译文:鹦鹉虽能说话,终归还是飞鸟;猩猩虽能说话,终归还是走兽,4)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译文:礼所崇尚的是有往有来。得到恩惠而不予报答,不合乎礼的要求;得到报答而不 予恩惠,也不合乎礼的要求,5)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礼记曲礼上) 译文:到一个地方时要问清当地的禁忌,到一个国家时要问清当地的习俗,到别人的家 里要问清这家的避讳,五、板书设计,概述“大同”社会的政治纲领 详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总结“大同”社会的和平局面,关爱:满足生存需要 乐业:满足发展需要 尽力:满足精神需要,大道之行也,六、课后作业,1虽有嘉肴和论语对比阅读,体会学习之道,并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2大道之行也和桃花源记对比阅读,结合现实来谈一谈自己的社会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