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

上传人:大米****9;美心 文档编号:178992954 上传时间:2021-04-06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垃圾》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建筑垃圾》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建筑垃圾》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建筑垃圾》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建筑垃圾》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垃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垃圾》(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章建筑垃圾王雷,许碧君,秦峰(上海环境翌生工程设计院,上海2232)一、建筑垃圾的现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垃圾产生量逐年增长。据估计,202x年,全阑城市建筑垃圾排放总量超过4亿t。202x年,仅上海市建筑垃圾产生量就达2500万t。飞速增长的建筑|疲圾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也引起政府及民众的关注纛重视。202x年6胃1霹,建设都颁布了娥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标志着我国建筑垃圾处理已步入规范管理的轨道。然而,建筑垃圾处理涉及诸多环节,任褥环节静疏溱都会带来环境、社会和经济影响。笔者通过对圜内建筑垃圾处理过程的调查研究,从系统学角度对建筑垃圾从产生、收集、孛转、运输餮最终处置进行全

2、过程分析,提出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的解决思路。国内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建筑垃圾措建设、麓工单使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等进行建设、拆迁、修缮及居民装饰房屋过程中产生的余泥、余渣、泥浆及其他废物。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城市建筑垃圾产生量猛增,建筑垃圾乱堆蘸倒、污染道路等现象较力严重。2l世纪滏来,这种情况得以初步改善。部分大、中城市根据管理的实际需要,相继颁布了建筑垃圾或工程渣土管理规定;初步建立了建筑垃圾申报及审搬制度,收运车辆也得以初步规范化。少数城市还建设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厂和建筑垃圾填埋场等消纳设涟。现对国内典型城市的建筑垃圾处理现状进行介绍。我国各地对于建筑垃圾

3、处理的现状北京市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北京市垃圾渣i管理处负责全市渣土舀常管理工作,受理跨区、县工程以及国家和市级重点工程渣熊潢纳(露填)孛请等;蘧、县渣土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管辖区内渣土消纳申报管理、渣土消纳场管理等。202x年12月起,北京市规定渣土砂石运输车辆必须持有绿色强保标悫,并安装符合流散物体运输车辆全密闭装置通用技术条鳓规定的机械式全密闭装置,施工单位要优先选用有绿色环保标恚的车辆承担渣砂石等的运输工作。北京市每年设置2030个建筑垃圾消纳场。这些消续场大部分设在五环以外,主要是将现有大坑、窑地等经过熬理,设置照明等设施,消纳场由企业经营,并按照市场化的物价标准向运输单位收取费用。上海市

4、建筑垃圾处理现状:xx年。上海市人民政府第10号令发布了上海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主处置管理魏定,并于xx年以市人民政府第53号令进行了修正。202x年起,建筑垃圾的日常管理和监管由区(县)负责,市渣主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全市建筑垃圾的规划、协调、政策研究、检查考核等宏观管理2|。上海市建筑垃圾运输潋车辆运输为燕、车辆运输加船舶转运为辅,车、船均采用了gps定位、ic智能卡监控技术,有效实施建筑垃圾运输车船作业状态监控管理。建筑垃圾末端处理通常采取回填标高、围海造田、堆山造景等方式。202x202x年,以标高回填、工程回填、绿化用土等方式处理的建筑垃圾约占年产生量的60;以围海造田方式处理的建筑垃圾占

5、年产生量的30;其余10以临时堆放、弃置等方式处理,还有1座利用废弃混凝土块制作砌块和骨料的资源化处理厂.年处理能力20万t。深圳市建筑垃圾处理现状:深圳市环境卫生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制定建筑垃圾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并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各区建筑垃圾的管理等工作;区环境卫生管理部门主要负责清理辖区内市政道路及小区范围内的无主建筑垃圾。深圳市在强化渣土运输规范管理方面,率先对近5000辆泥头车实施了密闭加盖;在防止道路污染方面,深圳对全市施工工地实行地毯式、24h监督管理,规定运输车辆运行线路和运输时间,实行全过程管理。深圳市建筑垃圾的处理方式大体分2类:一是未经任何处理直接填埋,约占98;二是轻度

6、分拣出废金属、废混凝土,约占2。现有3个建筑垃圾填埋场均即将填满封场3,其余建筑垃圾由各街道自行消纳。深圳市拟在塘朗山填埋场内建设l座处理能力为1600td的建筑垃圾制砖厂,预计每年可处理建筑垃圾40万t。邯郸市建筑垃圾处理现状:近几年,邯郸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对建筑垃圾的综合管理政策和措施,创出一套“五化”建筑垃圾综合管理体制,包括管理源头化、措施制度化、市场准人化、车辆密闭化和处置资源化。邯郸市政府一方面严把建筑垃圾管理源头,规范运输市场,健全管理制度,构建长效综合管理机制;另一方面利用市场化运作手段,扶持筹建了全有建筑垃圾制砖有限公司,年处理建筑垃圾40余万t。设计年产量1.5亿块标准砖,

7、主要原料为拆迁建筑物形成的废旧混凝土、砖瓦、灰渣、陶瓷等,并配比一定数量的粉煤灰和水泥。该市在建筑垃圾资源利用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4】二、存在问题1、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健全主要体现在3方面:建筑垃圾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不完善。我国至今尚无一部国家关于建筑垃圾管理的法律文件,本领域的法律空白正由部门或地方法规、规章填补,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法律的权威性。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较为缺乏。目前,还没有针对建筑垃圾处理形成全面性和系统化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仅有少量大中城市或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编写了少数零星的标准、规范,定量执法的依据尚不充分。管理及运作部门协调约束机制尚不健全。相当一部分城市仍沿袭

8、原有模式,政企不分,导致建筑垃圾处理的行业垄断或者直接采取行政指令取代规范化处理,导致有法不依的局面。2、源头控制不力,建筑垃圾受控处理量远小于实际排放量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建筑垃圾受纳量远远低于排放量。广州市中心城区xx。202x年建筑垃圾的总受纳量只占总排放量的32.78。还有67.22主要通过偷倒乱倒的途径进行处理,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而且阻碍交通,危害人体健康。此外,建筑垃圾收集点设置不合理或与生活垃圾中转站合建也导致部分建筑垃圾没有进入受纳程序。3、中转、运输系统设置不规范,环境污染较严重中转、运输系统主要问题在于:城市区域内建筑垃圾的回填、消纳点较远,导致运输成本急剧上升;建筑

9、垃圾运输过程中渣土等的飞扬撒落,影响了市容与大气环境;清运市场混乱。建筑垃圾运输市场最低价中标的规则使价格恶性争夺市场的现象相当严重,有的企业甚至以偷倒乱倒建筑垃圾等违法行为弥补成本,赚取非法利润。4、处理方式较为落后,“三化”处理率较低目前,我国建筑垃圾最终处置以回填为主。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直接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除少数几个城市外,大部分城市没有专门的建筑垃圾填埋场。这种简易堆填耗用大量的土地征用等费用。此外,堆放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污水污染等问题又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综上所述,国内建筑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三、解决方法

10、应加强源头控制,逐步实现分流与分类,力争实现源头减量,节约建筑垃圾收运和处理费用,降低后续处理难度。源头控制模式设置应遵循如下原则:从设计和施工开始,抓源头减量。一方面提高设计和施工质量,保证建筑物耐久性,延长拆除年限;另一方面改进和采用先进施工工艺,减少建筑垃圾产生量;此外,注意建筑渣土的就地利用。按产生源不同,建筑垃圾应采取大分流的收集措施。建筑渣土、装修垃圾、拆违垃圾和泥浆应分流收运。根据末端处理方式不同,应逐步实现建筑垃圾的分类收集。卫生填埋收集区域可分为有害垃圾、其它垃圾2类;回填收集区域可分为渣土垃圾、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3类;资源化处理收集区域可分为可回填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

11、、其它垃圾4类。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方式分为3类:一是“低级利用”。如分选处理、一般性回填等。建筑垃圾分选主要将砖瓦、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渣土、金属、木材、塑料、生活垃圾、有害垃圾分离。其中,砖瓦、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可进行中级和高级利用。而金属、木材、塑料也可以回收利用。一般性回填主要利用砖瓦、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渣土等惰性且土力学特性较好的建筑垃圾。二是“中级利用”。如加工成骨料生产新型墙体材料等。新型墙体材料的生产工序主要包括粗选、破碎、筛分、磁选、风选等。主要骨料产品包括o15111113砖再生集料,05mill混凝土再生砂,525、25枷mill的混凝土再生集料。这些骨料具有空隙率高的特

12、点,适合生产混凝土砌块,建筑隔声、保温、防火、防水墙板及建筑装饰砖等墙体材料。三是“高级利用”。如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将建筑垃圾还原成水泥、沥青等再利用6。由于成本较高,技术成熟度一般,目前还不宜在国内推广应用。建筑垃圾最终处置主要指填埋。由于组分特性不同,建筑垃圾填埋场与生活垃圾填埋场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建筑垃圾填埋场设计要点如下:工程泥浆、有害垃圾不宜进入建筑垃圾填埋场填埋。建筑垃圾填埋场宜针对可直接利用物质较多,含水率较低的装修、拆违垃圾设置分选预处理设施。建筑垃圾填埋场宜根据组分不同设置填埋分区。填埋区可分为建筑渣土填埋区和其它垃圾填埋区。建筑渣土填埋区主要填埋砖瓦、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渣土

13、等惰性物质。其它垃圾填埋区主要填埋以装修、拆违垃圾为主的建筑垃圾.这部分垃圾中掺混了较多生活垃圾。建筑渣土填埋区设计不需考虑人工防渗及雨污分流等措施,但应考虑雨水导排、易于开挖等方面内容,开挖后还可作为建筑工地的回填料。其它垃圾填埋区中污承具有一定鹃污染性,填堙送设计应参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规范要求,设置人工防渗、污水导排、雨水导排、雨污分流等措施。此外,还需设置污水处理系统。建筑垃圾填壤场(包括中转调配场)可以根据条件设置建筑垃圾资源诧处理系统。第二篇:建筑垃圾建筑垃圾循环利用1前言1.1定义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等进行建设、拆迁、修缮或装饰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余

14、泥、余渣、泥浆及其他废弃物。1.2来源建筑垃圾来源广泛,主要产生于工程建设的新建施工阶段、装饰装修阶段、改造阶段、拆除阶段。其中,新建工程施工产生的垃圾量约占15%,工程拆除阶段的建筑垃圾量约占70%,装修阶段的建筑垃圾量约占10%。1.3构成我国建筑垃圾构成中,主要是混凝土、砖石渣土、陶瓷、木材、玻璃等废弃混合物1见图1。构成建筑垃圾最主要的组分是混凝土,占58.8%。这是由于现代建筑对结构稳定性要求非常高,致使大量钢筋混凝土结构替代了传统的砖混结构,混凝土的用量随之增加。此外,砖石、玻璃、金属、瓦片和沥青也是构成建筑垃圾的主要组分。建筑垃圾的成分多、复杂,且随着我国建筑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建

15、筑垃圾成分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同时,加之建筑垃圾理化特性的不确定性,使其处理和再生利用的难度加大,给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开展增加了一定的困难。1.4国内建筑垃圾排放情况表1为202x年-202x年全图建筑垃圾产量统计情况。由表1可知,建筑垃圾产生量在我国逐年稳步增长,我国每年建筑垃圾产生量(含渣土)占垃圾总量的30%-40%。图2为国内主要城市的年平均排放量,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城市建筑废弃物排放量呈现着迅猛增长趋势1。随着城镇化建设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类开发区的建设,数以万计的城郊村庄被夷为平地,宽敞整洁的道路纵横交错,清新亮丽的各类建筑拔地而起,于此产生了大量建筑垃圾。这些垃圾数量庞

16、大,多数为简单填埋处理,有些干脆不进行任何处理,堆积如山。长期以来,我国在建筑垃圾的管理一直较为薄弱,建筑垃圾基本不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的方式进行处置。成为城市环境新的杀手。城镇化后拆除村庄的建筑垃圾得不到及时理,严重影响到土地的复垦,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居民装潢后的建筑垃圾因为没有合适的去处往往混迹于生活垃圾中,增加了生活垃圾处理的难度。违规倾倒、胡乱倾倒、部分路段建筑垃圾成灾,城乡接合部的道路两边、河边空地,常有夜间偷倒渣土、建筑垃圾的现象。大量的建筑垃圾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表现在:(1)占用土地,破坏土壤;(2)污染水体;(3)污染空气;(4)影响市容,等等。与此同时,经过这些年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特别是房地产的大量开发,很多大宗建筑材料已经出现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