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年九年级语文上期末试题人教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898692 上传时间:2017-1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2010年九年级语文上期末试题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09-2010年九年级语文上期末试题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09-2010年九年级语文上期末试题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09-2010年九年级语文上期末试题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09-2010年九年级语文上期末试题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2010年九年级语文上期末试题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2010年九年级语文上期末试题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一中初 2010 级 0910 学年度上期期末考试语 文 试 卷(全卷共四个大题 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40 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2 两题周游列国,绝不像听起来那般浪漫。汹涌的河流、险峻的高山、阴冷的嘲笑、危险的妒忌,这一路上他遇到了太多。如今,他饥肠辘辘、衣着褴褛,颓唐得哪里还像一个布道的圣人。值得安慰的是,在这十四年萧琐的旅途中,学生们一直都伴着他。而他也可以自豪地说,自己还算坚强,从不觉得委曲,更没有过寂寥,心中只有对故乡的深深的羁绊,以及绝不允许自己兑变成凡人的执念。“孔”这个姓氏之后,诚然配得上一个“子”字。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

2、音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A汹涌 xing B褴褛 ln C寂寥 lio D羁绊 p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 分)A妒忌 B委曲 C兑变 D萧琐 3下面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3 分)A卫灵公快步走下来紧握着夫子的手说:“足下能来,实是我卫国之大幸”。夫子后来评价说:“巧言令色。”B老子对夫子说道:“当年去鲁,遇过令尊,他还好吗?”夫子不禁潸然。“先人已逝多年了。”老子想了想说:“他终于回归了道。”C子路对子贡说:“力战疆场,贤弟不如我;舌战朝堂,我不如贤弟。”夫子听说了,笑道:“由(子路名仲由)又妄言了。”D子路的身中数剑,却忍着剧痛系好自己的帽子,冷笑

3、道:“怎能让尔等鼠辈,辱没了我的礼法?”听到子路的死讯的那天,夫子没有进餐。4下面语段画线处都有语病,请按照要求修改。(4 分)曲阜是孔子的故乡。这里屹立着雄浑的孔庙,供奉着圣人的灵位,生活着圣人的后人和子孙。古代,每年的祭孔仪式上,都由国家册封的“孔圣公”来主持。儒家文化的精魂就从这些看似繁琐的仪式上,得到了发扬和传承。第句用词不当,应将 改为 第句重复啰嗦,应删去 第句成分残缺,应删去 第句语序不当,应将 和 调换位置5下面的每幅图画都隐含了一个成语,请你试着猜出来。 (3 分)示例: 图中隐含的成语是:一五一十图一 图二 图三图 一隐 含的 成语是: 图 二隐 含的 成语是: 图三隐含的

4、成语是: 6读下面几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3 分)材料一: 2010 年 1 月,由国家汉办批准并全额资助的“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工程项目在北京师范大学启动。该工程的实施,对于整合国内外学术资源,打造一支具有全球视野的学术队伍,拓展中国文学在海外翻译、研究的空间,增强中国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材料二:目前全球已有八十多个国家的两千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人数近三千万人,汉语学习在不少国家正形成一股热潮。材料三:亚洲已有 16 个国家建有 31 所孔子学院,位列世界第二。欧洲所建孔子学院最多,共有 41 所,分布在 19 个国家。美洲已建立孔子学院 27 所,分布在

5、3 个国家。非洲已建立孔子学院6 所。大洋洲已建立孔子学院 3 所。根据以上材料,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7阅读下面这则新闻按要求回答问题(5 分)中国台湾网 9 月 28 日新竹消息 60 年来两岸最大规模的祭孔集会“第二届两岸师生联合祭孔大典” ,昨天(27 日)在新竹举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应邀担任大典主礼正献人。他在致辞时表示,这次盛会再次印证了两岸共同期盼中华文化道统相传,两岸血脉相连,也说明我们中华文化能够一脉相传,绵延不绝。 宋楚瑜去年曾受邀担任了首届“两岸师生联合祭孔大典”主礼正献人,这是他第二度受邀担任大典主礼人和正献人。108 位来自孔子故里山东、北京、以及台湾忠信学校的学生担任

6、了祭孔仪式的礼生、佾生、乐生,并遵循古礼,完成祭孔仪式的六佾舞、三献、三颂。宋楚瑜在礼成之后致辞时表示,非常荣幸再次受邀参加共同举办的祭孔大典,看到今天这样一次盛会,再次印证了两岸共同所期盼的中华文化道统相传的基本精神和理念。请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限 20 字以内。 (3 分)参加大典的一位台湾同学激动地说:“大陆和台湾文化上可谓一脉相承,真的应该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了。 ”大陆的同学意味深长地回应道:“祖国母亲永远等着你们。 ”请问,大陆同学的话妙在哪里?(2 分)8综合性学习(6 分)论语是孔子言行的集录,是圣人思想的宝库。初三某班决定开展一次“读论语,学圣贤”语文读书活动。请

7、你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请你参考示例设计一个奖项,以充分调动同学们读书的热情。 (3 分)示例:奖项名称:自省奖颁奖理由:通过读论语 ,对自己进行了充分的反省。奖项一名称: 颁奖理由: 小明受到班上同学一致推荐获得了这个“自省奖” ,在领奖台上,他拿着奖状对全班同学说道:“ ”(3 分)9古诗理解与默写(10 分) “潮平两岸阔, 。”(王湾 次北固山下) “报君黄金台上意, 。”(李贺雁门太守行)“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

8、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 , 。”现在人们在形容新疆茫茫戈壁的美景时,常常使用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诗句:“ , ”二、文言文阅读 (15 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 1013 题。(15 分)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

9、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左传)10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3 分)又何间焉 间: 小惠未徧 徧 : 神弗福也 福: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 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12请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填空(4 分)曹刿认为最有利于进攻的时机是 的时候,原因是 。最有利于追击敌人的时机是 的时候 ,原因是

10、 。13请你简要分析鲁国最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而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4 分)三、现代文阅读 (40 分)(一)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 1418 题。(20 分)母亲菜结婚后,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偶尔往家里打个电话,母亲便欣喜的像个得了糖果的孩子,逮着我唠唠叨叨说个没完。她说,院子的菜都泛青了,油油绿绿的,中午去掐一把回来,洗了下锅,一锅的新鲜啊!她说,今年的菜贵,你有空就来一趟,自己种的菜都吃不完,你就不用买着吃了。再说,家里的菜新鲜,你爸经常说,这才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城里的人都喜欢吃我笑着答应了她,却转头就忘了。只有到菜市场买菜时,看一看一排排令人咋舌的价格,才会想起母亲和她的菜。但想

11、一想,回一次家要倒几遍车,下了车还要走好长的路,那个麻烦,心里就生了退意。母亲却打电话来,说要给我送菜来。我简单的告诉她在哪下车,就挂了电话。快到中午时,我去车站接她,左等右等,半个小时都过去了,却一直不见母亲的身影。我的心里开始慌了,想起母亲从来没出过远门,来我家也就一次,会不会是坐错了车或是坐过了站呢?正在我被这些念头扰乱时,忽然听到有人喊我的名字,回头一看,母亲正从人行道走过来,她的肩上还背着一个大袋子,手了还掂着一个。风很大,母亲灰白的头发被风吹的乱糟糟的。我急忙跑过去接了一个包。早春的天气,母亲竟然一脸的汗,她不停的捶着腰,喘着气说:“真是老了,我也不记得上次来你们家在桥南还是桥北下

12、的车了,下了车才发现早下了两站”我埋怨她:“你怎么不坐下一班车呢?还拿着的这么多东西!”母亲笑着说:“那就太亏了”回到了家,母亲一边向外拿菜一边还唠叨:“胡萝卜能明目,你天天看电脑,得保护眼睛;青菜要多吃,维生素丰富;你要是怕胖就多吃菠菜,吃的再多也没关系;还有香葱拌豆腐吃吧,吃完了再给你送。”一桌子的菜,每一棵都洗得干干净净,菜叶鲜嫩饱满。心,忽然在母亲的唠叨声中,变的酸软了。是啊!回家很麻烦,要倒车,还要走路,要费时间和精力。可母亲却背着菜一路颠簸而来。她没有想过这些麻烦和距离,因为母爱是不怕麻烦的,母爱是没有距离的。选自读者2009.24 期14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3 分)15请简要谈谈下面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6 分)(1)偶尔往家里打个电话,母亲便欣喜的像个得了糖果的孩子,逮着我唠唠叨叨说个没完。(2)母亲竟然一脸的汗,她不停的捶着腰,喘着气16结合全文谈谈第段划线句子的作用。(4 分)17第段加点词语“这些念头”具体指的是什么?(3 分)18请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第段划线句子的理解。(4 分)(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924 题。(20 分)川江号子2009 年 10 月,重庆电视台演播厅,重庆最老的船工,93 岁的陈邦贵老人唱起了一段原汁原味的川江号子,听着这铿锵有力、纯朴粗犷的声音,让人觉得是在三峡闯急流。虽说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