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 古代史

上传人:世*** 文档编号:178974401 上传时间:2021-04-07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复习 古代史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三历史复习 古代史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三历史复习 古代史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三历史复习 古代史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三历史复习 古代史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复习 古代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复习 古代史(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史部分一、古代中国的政治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1)分封制 目的 A、武王建立周,为了 实行分封。B、周公东征,为了 ,扩展 ,再次分封。内容 A、分封的内容与对象:周天子把 分别授予 ,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B、诸侯的义务与权利: 义务:受封诸侯必须绝对服从 的命令,有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权利: 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可进行 ,而且可以设置 、建立 和征派 ,有相对独立性。 C、天子与诸侯的关系: 天子是最高统治者,诸侯必须绝对服从天子的命令;对不履行义务的诸侯天子有权进行处罚和征讨。作用 加强了 的统治,巩固了政权。开发了 ,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了全国的交

2、通网络。形成了对周王室 般的政治格局。瓦解 原因:分封制有很大的局限性,诸侯有诸多大权,具有相对的 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诸侯国实力不断的增强。 表现:在实力增强之后,各诸侯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争霸局面。王室土地被吞并,逐步失去分封大权。(2)宗法制 含义:西周王族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是一种基于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目的: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 稳定。 特点: 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 。 内容:嫡长子 大宗 小宗(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作用: 形成了森严的

3、 ,保证了贵族在 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 的稳定与团结。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 皇帝制度: 首创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高无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中国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征。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是: ,这种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制度:郡县制:春秋后期出现。秦统一全国后,郡县制推行到全国。郡县制的实行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了解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不同)汉初: 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唐: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 这种制度的确立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省为: 、 、 、分别负责

4、、 、 、三省下设 部,三省牵制和制约,保证 的独尊。元: 开创行省制:加强了 ,巩固了 。是地方制度的重大变革,是 的开端。汉至元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和集中,地方权力被分割、削弱。明: 中央: 废宰相, 创立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机构,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 起到制约作用。清: (8)军机处的设置:清 皇帝时设立,是 发展 的标志。被推翻: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结束帝制,建立民国。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积极作用:(1)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 与 完整。(2)能有效的组织人力

5、、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科技文化的繁荣。(3)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经济文化的融合和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以及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消极作用:明清以后其消极作用是主要的。(1)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还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二、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农业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耕作方式不断进步1原始农业采用“刀耕火种”方式。2在距今七八千年前,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3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

6、农具,掌握了开沟排灌、除草培土、沤制绿肥、治虫灭害技术。农业生产得到发展。4春秋时期,铁器农具、牛耕出现,战国时期推广,此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二、土地制度的演变1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春秋时期铁器农具、牛耕出现,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很多私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运动。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起来。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了解什么时候被彻底废除的?)三、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1小农经济的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四。

7、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成熟。古代手工业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历史悠久,素称发达。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部门不断增加,分工越来越细。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一、素称发达的古代手工业了解官营手工业是在古代手工业中占有优势地位,其生产的目的是: 二、高超的冶金技术1冶铜技术商周:繁荣(如司母戊鼎);春秋至秦汉: 广泛采用鎏金、镶嵌工艺2冶铁技术西周:已有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汉代:铁农具取代木、石和青

8、铜农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3炼钢技术春秋晚期:已能制造钢剑;魏晋南北朝:灌钢法,16世纪以前中国炼钢技术领先世界三、享誉世界的制瓷业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2商代烧制出了原始瓷器3东汉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早期生产的是青瓷,后来又烧制出白瓷4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5宋代我国制瓷技艺大放异彩,涌现出一批名窑。6元朝景德镇窑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7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的高速发展,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都”。明中后期又烧制出彩瓷,以五彩瓷最为有名,到了清代,还发明了珐琅瓷。 历程: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珐琅瓷四、异彩纷呈的丝织业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

9、织绸的国家 2商代出现平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3战国时期:锦、绢、罗、纱等丝织品产量大,质量高。4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汉唐时期丝绸外销数量激增5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明中期以后,民营丝织业日益兴盛,开始使用花楼机,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丝织品工艺精巧,如“妆花缎”,后又增加了新品种金宝地。古代商业商朝时期:商朝人善于经商,因此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他们使用的货币主要是贝币。商业这时主要由 控制,春秋战国时期被打破。西汉时期,路上和海上的 的开通,中外贸易也逐渐发展起来。一些大城市发展成为了著名的商业中心,每个城市都设有专供贸易的“ ”,它与居民

10、区严格的分开,有专门的官员 或 进行管理,并有时间的限制。唐时期:原因 的发展, 进步, 开通。表现 大城市商业发达,如长安。长安城有 个市,市中货物山集,商人云集。到 期,城市中坊与市的界限逐步被打破。 有了进一步发展,有些发展成为了重要的市镇。对外贸易有了进一步发展, 成为了重要的外贸港口,唐政府专门设置了 来管理对外贸易。此外,还出现了 和 ,类似后世的 和 。两宋时期:城市经济繁荣 店铺可以 开设,取消了 限制,商品交换的品种增加,城市中出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集市。 成为了政府的重要财源。北宋时候,在 开始发行纸币“ ”。到南宋时,发行量大大增加。边境贸易和海外贸易大大发展,宋在边境开设

11、 ,进行双边贸易。宋代还特别重视海外贸易,南宋时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库财富重要来源之一。元朝时期:繁荣的原因 疏浚了 ,开辟了 ,遍设 。那时 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荣的大都市。 是南方最大的商业于手工业中心,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是 ,被外国旅行家称为世界第一大港。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全国各地涌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主要有 和 。他们开始都对 的经营很重视,后逐步扩展出去。还从事金融活动,如徽商开办 ,晋商开办 。古代中国商业友展的特点:中国人很早就学会经商,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因为商业的繁盛而兴起古代都会

12、。农耕时代的中国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政府的商业政策息息相关。古代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概念: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和强调 的重要性,同时限制甚至打击 。由来:战国时期。 在秦国变法,首倡了“重农抑商”政策。根本原因:自然经济目的:直接目的 限制 ,保护 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 的征派和 的征收。 根本目的 巩固 。表现:统治者强调农业为本,工商为末。专卖制度、加征商税、歧视商人。 手工业占垄断地位,民营手工业受到压制。影响:阻碍 发展,强化了 经济。 “海禁”与“闭关锁国”根本原因:自然经济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对外贸易影响:积极:巩固统治,民族自卫局限:不仅妨碍了 的开拓,抑制 的原始积累,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 和 ,使中国落后于 。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历史背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变革时代: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正在形成 政治上:分封制瓦解,新兴封建阶级正在形成 文化上:礼贤下士,学在民间兴起,学术逐渐下移直接原因:不同阶级代表著书立说,形成“争鸣”局面 性质特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突出了古代中国特有的民本思想。作用:a 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推动了文化主流思想儒家形成b 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