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行业管理]鄂尔多斯市某煤矿设计说明书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78930412 上传时间:2021-04-06 格式:DOCX 页数:236 大小:606.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冶金行业管理]鄂尔多斯市某煤矿设计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36页
[冶金行业管理]鄂尔多斯市某煤矿设计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36页
[冶金行业管理]鄂尔多斯市某煤矿设计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36页
[冶金行业管理]鄂尔多斯市某煤矿设计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236页
[冶金行业管理]鄂尔多斯市某煤矿设计说明书_第5页
第5页 / 共2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冶金行业管理]鄂尔多斯市某煤矿设计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冶金行业管理]鄂尔多斯市某煤矿设计说明书(2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冶金行业管理鄂尔多斯市某煤矿设计说明书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节 井田概况一、交通位置某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布尔台乡境内,东胜煤田的南部,巴图塔井田的西南角,其地理坐标为: 东经:11006271100804 北纬: 392620 392744本区交通以公路、铁路为主,包神铁路通过井田边缘,且在巴图塔站设有煤炭集运站,包头东胜为高速公路,东胜府谷二级公路从井田东部通过,包府支线苏家梁巴图塔公路在井田北部通过,区内外交通运输比较便利。矿井交通位置见图1-1-1。二、地形地貌井田内的地形特征为东北高,西南低,地形标高为1160m1260m,高差较小,为100m。以风积沙漠

2、地貌为主,呈波状起伏,微地貌形态有新月形沙丘、沙垄等,流水地貌分布在井田西部的乌兰木伦河,河流两侧可见、级阶地,第四系萨拉乌素组湖积地层多为风蚀地貌。三、河流水系区内地表水系较发育,主要河流为位于矿区西部的乌兰木伦河及位于矿区东南部的乌兰木伦河支流考考赖沟,乌兰木伦河发源于鄂尔多斯市巴定沟,于陕西省神木县汇入黄河,全长228km,流域面积8706km2,内蒙古境内长117km,流域面积3041 km2,为常年径流,年平均流量为337Mm3,其中净水304 Mm3,年含砂量44Mt。见交通位置图1-1-1。 考考赖沟发源于井田东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全长约6km,至井田东南角流入乌兰木伦河,该沟

3、为常年性地表溪流,流量一般为0.158m3/s,雨季有所加大,是神东煤炭公司的供水水源地。四、气象及地震本区气候属于半干旱,半沙漠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春季多风,秋季凉爽,全年少雨,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降雨量多集中于每年7、8、9三个月,年降雨量为100.8593.5mm,年蒸发量为2297.42833.7 mm,是降水量的45倍。气温最高为36.6 (1975年7月16日),最低为-30.1(1974年12月14日),年平均气温为6.2。春冬两季风力较大,一般在4级以上,最大风力可达10级,年平均风速3.5m/s,风向多为西北风。冰冻期较长,最长冻土天数为167天(1976

4、年)最大冻土深度为2.04m图1-1-1(1964年3月1日)。依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划定,本区所处地域为地震烈度为6度以下,据调查本区近年来未发生过较大地震。五、矿区内工农业生产概况本区的农业受当地地理与经济状况的限制,耕作方式主要以传统的方式生产,生产十分落后。本区的主要经济支柱为采矿业,随着东胜煤田的大规模开发,矿区内外有许多大、中、小型矿井开采,许多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民也加入到煤炭采掘的工作中,成为煤炭工人,农业剩余劳动力不多。随着煤矿采掘业的大力发展,当地第三产业也呈大力发展趋势,带动了地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六、电源某煤矿附近现有电源如下:1、布尔台110kV变电站,该站主变容量为

5、5MVA变压器和0.8MVA变压器各一台,距本矿约5.0km2、新庙35kV变电站,该站主变容量为2X4000KVA变压器两台,距本矿约25.0km。3、乌兰木伦35 kV变电站,该站主变容量为2X16000KVA变压器两台,距本矿约8.0km。七、水源矿井生活用水利用位于本井田内的神华集团水厂,井下消防洒水采用处理后的井下排水,不足部分利用乌兰木伦河水。八、矿山建设与生产简介某煤矿为平峒式地下开采,矿井始建于1965年,次年正式投产。设计生产能力为0.09Mt/a,实际生产能力为0.15Mt/a。现主要开采3-1-1煤层。该矿下设安技科、机电维修科、调度室等,生产工人50人,技术人员5人,其

6、他服务人员8人。九、周边煤矿根据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提供情况,本矿井周边有两个矿井:一个为神华集团神东公司乌兰木伦矿,井口位于本矿北约5km。于1993年投产,设计开采能力为0.30Mt/a,后几经扩建,现在实际生产能力已达到1.80Mt/a,主要开采3-1-2、4-2煤层,开采方式为综合机械化采煤,采矿许可范围为7.79km2。另一个为位于东部的个体煤矿朝阳煤矿,始建于2000年,2002年10月正式投产,设计生产能力为0.06Mt/a,主要开采3-1-2煤层,开采方式为斜井式炮采,开采范围面积为0.7075km2。根据建设单位及储量核实报告提供的情况,本井田周边未有其他小窑存在,建议建设单位在

7、技改前对本井田周边煤矿进行详细的调查,查清有无越界煤矿进入本井田,如发生越界煤矿应立即停止施工,通知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处理。第二节 地质特征2、 一、地层井田内全部被第四系风积砂与黄土覆盖,没有基岩出露,据钻孔揭露资料,区内地层由老到新有:(详见地层厚度统计表:表1-2-1) 1、三迭系上统延长组:(T3Y)岩性为灰绿、灰白色粗中粒石英砂岩,含较多的云母及少量的暗色矿物,中上部夹煤线或油页岩,该组地层为煤系地层的沉积基底,钻孔揭露厚度为2.0078.10m,平均19.01m。2、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该组为本区的含煤地层,岩性为青灰色、灰黑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灰白色、浅灰色各粒级

8、砂岩与煤组成,该组地层的上部含煤性较好,发育的煤层厚度大,层位稳定,该组地层厚度为111.76203.82m,平均厚度为164.01m,全区发育,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3、侏罗系中统直罗组:(J2Z)岩性为紫红色、灰兰色泥质粉砂岩,局部夹褐黄色泥岩条带,偶夹砂岩透镜体或砾岩层,呈透镜状产出。勘查区内由于遭受剥蚀,地 层 厚 度 统 计 表表1-2-1地 层 单 位地层厚度(米)与下伏地层接触关系最大最小平均第四系全新统(Q4)76.470.7029.89不整合侏罗系中统直罗组(J2Z)22.330.7712.41假整合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第五段(J1-2y5)68.805.353

9、7.75整合第四段(J1-2y4)52.8211.2743.66整合第三段(J1-2y3)18.9812.0514.23整合第二段(J1-2y2)60.5715.8749.86整合第一段(J1-2y1)48.978.2923.35假整合延安组(J1-2y)203.82111.76164.01三叠系上统延长组(T3Y)揭露厚度78.102.0019.01局部残存,厚度为0.7722.33m,平均厚度12.41m,勘查区内有10个钻孔揭露该地层,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4、第四系上更新统萨拉乌素组(Q3S)在井田南部边缘的考考赖沟两岸零星分布,岩性以灰褐色弱固结的亚砂土为主,局部见有胶结松散的细砂

10、、粉砂,水平层理发育,厚度01.12m,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5、第四系全新统(Q4)井田内广泛分布,不整合于老地层之上,底部为更新统马兰组(Q3m)黄土,岩性为淡黄色亚砂土,柱状节理发育,含钙质结核;下部为更新统淤积层,岩性为砂、粉砂及黑色土壤层,局部赋存;上部为全新统风积砂(Q4eol),覆盖整个勘查区,据钻孔揭露,厚度为0.7076.47m不等,平均厚度为29.89m。二、地质构造本区基本构造形态与东胜煤田整体构造形态相一致,为一向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13。褶曲与断层均不发育,具有宽缓的波状起伏,无岩浆活动,属于构造简单地区。三、煤 层煤系地层中下侏罗统延安组共含煤17层,分为

11、5个煤组,即2、3、4、5、6煤组,其中3、5煤组又分为3-1、3-2;5-1、5-2分煤组。(一)、可采煤层:井田内可采煤层为8层,即:3-1-1、3-1-2、3-2-1、3-2-2、4-2、6-1、6-2、6-3煤层,分述如下:1、3-1-1煤层:全区可采,煤层厚度变化不大,属于稳定煤层,从1.973.05m,平均厚度为2.72m,与3-1-2煤层间距为0.2013.41m,平均12.78m,结构简单,不含夹矸,煤层顶板岩性多为泥岩和砂质泥岩,底板岩性以砂质泥岩为主,局部为砂岩。2、3-1-2煤层:全区可采,煤层厚度稳定、连续性较好,该煤层在井田东部与3-1-1煤层合并。煤厚为2.223.

12、48m,平均厚度为2.95m,为稳定煤层,与下伏3-2-1煤层间距为18.1834.94m,平均为26.54m。煤层结构简单,不含夹矸。顶板岩性以砂质泥岩为主,局部为砂岩;底板岩性一般多为砂质泥岩,个别孔为粉砂岩和细砂岩。3、3-2-1煤层:该煤层发育较好,连续性好。区内工程点揭露煤层仅ZK1916孔不可采,煤厚为0.152.48m,平均1.61m,煤厚由东向西呈变薄趋势,以至不可采,为基本全区可采的较稳定煤层,局部含夹矸1层,厚度为0.130.23m,煤层顶板为各粒级的砂岩;底板为中细粒砂岩及泥岩,与3-2-2煤层间距为0.1514.45m,平均为7.22m。4、3-2-2煤层:该煤层全区发

13、育,可采区集中于井田北部,煤厚为0.171.92m,平均1.07mm,煤层结构简单,局部含1层夹矸。煤厚总体上由北向南呈变薄趋势,以至不可采,为大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煤层顶板岩性为粉中砂岩及泥岩、砂质泥岩;底板为各粒级砂岩与砂质泥岩。与4-2煤层间距为24.3831.94m,平均27.15m。5、4-2煤层,全区可采,煤厚变化较小,区西北角略变薄,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矸,局部含夹矸1层,煤厚为2.834.58m,平均4.27m,为稳定煤层,煤层顶板岩性为粉细砂岩及泥岩、砂质泥岩;底板岩性为泥岩、粉砂岩及细砂岩。该煤层区内的主要可采煤层。与5-1-1煤层的间距为15.9423.24m,平均19.

14、90m。6、6-1煤层:该煤层全区可采,煤厚变化很小,煤层结构简单,不含夹矸,煤厚为1.081.52m,平均1.34m,为稳定煤层,煤层顶板岩性为细砂岩及泥岩、砂质泥岩;底板岩性为砂质泥岩、中砂岩。与6-2煤层的间距为3.1914.26m,平均5.47m。7、6-2煤层:该煤层全区可采,煤厚变化很小,煤层结构简单,不含夹矸,煤厚为1.001.34m,平均1.19m,为稳定煤层,煤层顶板岩性为粉细砂岩、砂质泥岩;底板岩性为砂质泥岩、细中砂岩。与6-3煤层的间距为1.978.91m,平均6.12m。8、6-3煤层该煤层在区内大部发育,在北角尖灭为零。区内见煤点有4个点可采,煤厚为01.05m,平均

15、0.64m,煤层结构简单,不含夹矸,煤层顶板岩性为、粉细砂岩,局部为砂质泥岩或泥岩;底板为细中砂岩或砂质泥岩。(二)、不可采煤层区内可以对比成层的不可采煤层共有5层,叙述如下:1、2-1煤层该煤层区内大部发育,连续性较好,见煤点均不可采,煤厚为00.78m,平均0.41m,结构简单,不含夹矸,煤层顶底板岩性基本为细砂岩。与2-2煤层间距为0.755.58m,平均为3.26m。2、2-2煤层该煤层在区中、南部发育,连续性较好,在区南角可采,可采面积约为全区的23%,煤厚由南向北逐渐变薄,以至尖灭,煤厚为00.83m,平均0.56m,结构简单,不含夹矸,为零星可采的不稳定煤层。煤层顶底板岩性基本为中细砂岩。与3-1-1煤层间距为9.0119.09m,平均为13.05m。3、5-1-1煤层该煤层全区发育、均不可采,煤厚为0.290.60m,平均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