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保险管理]某某某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宝典讲义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78929589 上传时间:2021-04-06 格式:DOCX 页数:102 大小:51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保险管理]某某某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宝典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金融保险管理]某某某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宝典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金融保险管理]某某某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宝典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金融保险管理]某某某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宝典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金融保险管理]某某某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宝典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保险管理]某某某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宝典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保险管理]某某某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宝典讲义(1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融保险管理某某某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宝典讲义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二、本章重要知识点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一、货币的起源货币的出现与商品交换紧密相连,是伴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自然而然地产生的。两种关于货币起源的观点:一是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二是降低交易成本说。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马克思认为,商品价值是在商品交换关系中得到表现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随着交换的不断发展,价值形式经历了简单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只是偶然地被另一种物品表现出来)、扩大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可由许多商品表现出来)、一般等价形式(用一般等价物表现所有商品的价值)和货币形式的发展历程。当某一种商品从发挥一般等

2、价物作用的几种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时,货币就产生了。降低交易成本说:一些学者还从降低交易成本的思路对货币的产生进行了论述。由于货币这种交换媒介可以与任何商品相交换,大大简化了交易过程,方便了交换的实现,交换成本也随之下降。二、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形式经历了从商品货币到信用货币的演变过程。(一)商品货币: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二)信用货币:名词解释:信用货币与商品货币相对应。商品货币是足值货币,而信用货币是不足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实物,其自身的商品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纸质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都属于信用货币范畴。信用货币的产生与发展弥补了金属货币数量

3、无法伴随商品数量增长而相应增长的弊端,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成为货币主要的存在形式。1纸币我国是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单选)2银行券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生活中的通俗称谓是“现钞”),也是一种纸制货币。3存款货币在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转账结算服务的程中,能够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发挥着与银行券同样的购买功能,我们将其称作“存款货币”。4电子货币所谓电子货币,是指处于电磁信号形态,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这种货币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银行发行的各种银行卡,如借记卡、信用卡等。第二节货币的职能一、交易媒介职能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发挥媒介作用。包含着货币三个相辅相成的功能

4、。(一)计价单位货币作为计价单位,就是指用货币去计量商品和劳务的价值,赋予商品、劳务以价格形态。(二)交易媒介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易媒介时发挥交易媒介的职能。在商品流通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被称为交易媒介,马克思称其为流通手段。(注意,与上面的“交易媒介职能”区分。在这里,“交易媒介功能”仅指货币在商品流通的某个环节中,被当作买进卖出的手段,即“单纯”作为交易媒介;而上面的“交易媒介职能”则意指货币在商品流通所有环节中发挥的各种功能,除单纯的买进卖出手段外,还被作为“计价单位”、“支付手段”。)(三)支付手段在商品买卖行为与货款支付行为相分离的情况下,货币不再是商品流通中的交易媒介,而是补足

5、交换的一个独立的环节,此时货币发挥的是支付手段的功能。基本特征:没有商品在同时、同地与之相向运动,是货币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基本特征。借贷、财政收支、工资发放、租金收取等活动中,货币都发挥着支付手段的职能。二、财富贮藏职能含义:货币的财富贮藏职能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人们直接贮藏金银,积累财富。后来,随着信用货币逐渐替代金属货币,人们更多地以持有现金、银行存款的形式贮藏财富,但贮藏金银的传统并没有完全消失。优缺点:与投资实物、购买股票债券等财富贮藏形式相比,贮藏货币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高安全性,最大缺点就是收益较低。【例题】(单选题

6、)在偿还赊销款项时,货币执行( )(2006.4单选)A.价值尺度职能 B.流通手段职能 C.支付手段职能 D.货币贮藏职能【答案】C【解析】在偿还赊销款项时,商品的销售和款项的支付这两项运动并不是同时发生的,而是一先一后,此时,货币执行的是支付手段职能。第三节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的含义及其构成要素(一)货币制度的含义所谓货币制度,是指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和管理等进行的一系列规定。国家制定货币制度的目的是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为经济的正常运行提供一个稳定的货币环境。(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要素含义延伸规定货币材料规定用哪种材料充当铸造货币的币材由此产生银本位制、金本位制、金

7、银复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不再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通常包括两个方面: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美元、加元、日元等)和货币单位的值。l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规定货币单位的值就是规定每一货币单位所包含的货币金属重量和成色,l 当流通中只有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但信用货币尚未与黄金脱离直接关系时,规定货币单位的值主要是规定货币单位的法定含金量,l 货币与黄金完全脱离关系,流通中全部都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时,规定货币单位的值则主要表现为确定或维持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或世界主要货币的比价,即汇率。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包括主币和辅币l 主币又称本位币,是一个国家流通中的基本通货。主币的最小规格是1个货

8、币单位,如1美元、1英镑、1元人民币。l 辅币,是指1个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辅币多由贱金属铸造,是一种不足值的货币。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按照支付能力的不同,可分为无限法偿和有限法偿l 无限法偿是指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亦或缴纳税款等),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收。也就是说,无限法偿货币具有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通常情况下,主币为无限法偿货币。l 有限法偿与无限法偿相对,是指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辅币通常为有限法偿货币。规定货

9、币的铸造或发行分为国家垄断铸造和“自由铸造”两种情况。为了避免铸币收入旁落,也为了避免辅币数量的过多,国家规定辅币全部由国家垄断铸造。主币则或者由国家垄断铸造,或者实行“自由铸造”制度。关于“自由铸造”确切含义:公民有权把法令规定的金属币材送到国家造币厂,由造币厂代为铸造成金属货币;公民也有权把铸币溶化,还原为金属条块。国家造币厂在替公民铸造货币时只收取很少的费用,甚至不收费。经造币厂铸造货币保证了流通中金属铸币的质量。意义和作用:它可以使铸币的市场价值与其所包含的金属价值保持一致:如果流通中铸币的数量较多,由此导致铸币的市场价值偏低,人们就会把部分铸币溶化为贵金属退出流通,流通中铸币数量的减

10、少会引起铸币市场价值的回升,直到与其所包含的金属价值相等;相反,人们就会把法定金属币材拿到国家造币厂要求铸造成金属铸币,流通中的铸币数量就会增加,铸币的市场价值随之下降。由此可见,“自由铸造”制度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保持货币币值、物价的稳定。二、国家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国家货币制度的类型大致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其中前三类被统称为金属货币制度。(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一)金属货币制度银本位制:法律规定白银为货币币材,用白银铸造的银币为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银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溶化;与银币同时流通的银行券可以自

11、由兑换成银币或等量白银;白银和银币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金银复本位制:金银两种金属同时作为法定币材,由黄金和白银铸造的金币和银币同为本位货币,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金币、银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两者间可以自由兑换;黄金和白银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劣币驱逐良币”(“格雷欣法则”):两种市场价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又被称为“格雷欣法则”。金本位制: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态。(注意比较三者不同)金币本位制特点(名词):

12、黄金为法定币材,金币为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溶化;辅币、银行券与金币同时流通,并可按面值自由兑换为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金币本位制被认为是一种稳定有效的货币制度(被认为是一种最理想的货币制度),为什么:其一,金币的自由铸造制度保证了金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相一致;其二,黄金可以自由地输出入国境保证了各国货币兑换比率的稳定性;其三,在金币本位制下,银行券的发行和自由兑换曾一度得到保证,从而使银行券能稳定地代表金币流通。这种状态表现为货币币值较为稳定,物价较为稳定,汇率较为稳定,对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在这种货币制度

13、下,已经不再铸造金币,市场中流通的都是银行券,银行券规定有法定含金量,但银行券只能达到一定数量后才能兑换成金块。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这种货币制度与金块本位制相同之处在于,也不铸造金币,市场中流通的都是银行券,银行券规定有法定含金量;不同之处在于,银行券不能在国内兑换黄金,要想兑换黄金,只能先兑换成本国在该国存有黄金并与该国货币保持固定汇率国家的外汇,然后再用外汇在该国兑换黄金。无限法偿:指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货币的能力,不论每次支付的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有限法偿: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绝接受,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14、(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20世纪30年代各国放弃金本位制之后,并没有马上让货币与黄金完全脱钩,市场中虽然流通的是银行券,但银行券依然规定有法定含金量,只是不再能够兑换成黄金。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基本特点:一是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组成。二是信用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投入到流通中去的。三是国家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对信用货币的数量和结构进行管理调控。(三)我国的人民币制度(简答)目前,我国人民币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1)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人民币主币的单

15、位是“元”,辅币的单位有“角”和“分”两种。(2)人民币不规定含金量,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人民币以现金和存款货币两种形式存在,现金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印制、发行,存款货币由银行体系通过业务活动进入流通,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实施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总量和结构进行管理和调控。(3)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目的是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三、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变(一)布雷顿森林体系1历史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取代英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2布雷

16、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1)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双挂钩”是指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2)实行固定汇率制。当各国政府有义务保持汇率的稳定。(3)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货币事项进行国际磋商,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作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它的建立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美元等同于黄金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弥补了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其次,固定汇率制使汇率保持相对稳定,为世界贸易、投资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汇率条件。第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7、的成立促进了国际货币合作,其对会员国提供的各种贷款缓解了会员国国际收支的困难,有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缺陷(“特里芬难题”):“双挂钩”的规定使美元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状况中:为了保证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比价和可自由兑换,美国应控制美元向境外输出;而美元替代黄金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又使其他国家需要大量的美元,这又要求美元大量向境外输出。显然,这两者之间是完全矛盾的:为了满足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需要,美元供应必须不断增长;而美元供应的不断增长,将使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难以维持。这种矛盾被称为“特里芬难题 ”。“特里芬难题”指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及危机发生的必然性。崩溃原因:一是“特里芬

18、难题 ”;二是德国、日本等国的经济开始迅速发展,突破了美国对世界经济的垄断和美元的霸主地位。1974年4月1日,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二)牙买加体系内容:一是将业已形成的浮动汇率和其他浮动汇率制度合法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汇率政策进行监督,并且尽量缩小汇率波动幅度。二是黄金非货币化。三是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四是国际收支调节形式多样化,主要通过汇率机制、利率机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干预和贷款活动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作用:牙买加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推动了世界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多样化的汇率安排适应了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需要,为各国提供了汇率选择的灵活性;多样化的国际储备货币为世界经济提供

19、了多种清偿货币,摆脱了对美元的过分依赖;灵活多样的国际收支调节形式使各国国际收支的调解更为及时和有效。问题:在多元化的国际储备货币格局下,外汇储备从一种货币转向另一种货币会加剧外汇市场的动荡,各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会受到影响,储备分散化导致各国外汇储备过多,从而加剧世界性的通货膨胀等。【例题】(多选题)以下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内容的是( )A. 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B. 实行固定汇率制。C. 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D. 各国通过汇率机制、利率机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干预和贷款活动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E.

20、黄金非货币化。【答案】ABC【解析】ABC三项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内容,DE是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四、欧洲货币联盟与欧元1999年1月1日,欧元诞生,标志着欧洲货币制度的正式建立,成为区域性货币一体化的成功范例。 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是指一定地域内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的一家主要银行来发行和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其理论依据是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蒙代尔提出的“最适度货币区”理论。“最适度货币区”理论(观点):在一些彼此间商品、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经济发展水平和通货膨胀水平比较接近的区域内,各国放弃本国的货币,采取统一的区域货币,有利于安排汇率,以实现充

21、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经济目标。影响:统一的欧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跨越主权国家创造的信用货币,它的诞生及其后的发展,为其他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货币一体化起到了示范作用,对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第二章二、本章重要知识点第一节 信用的含义和作用一、信用的含义(一)道德范畴中的信用:诚信不欺,恪守诺言,忠实地践履自己的许诺或誓言。(二)经济范畴中的信用:是指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因此,偿还性与支付利息是信用活动的基本特征。(三)两个信用范畴之间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联系体现在道德范畴信用是经济范畴信用的支撑与基础。如果没有基本的诚信概念,没有借

22、贷双方当事人之间基本的信任,经济运行中就不会有任何借贷行为的发生。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道德范畴信用的非强制性和经济范畴信用的强制性。二、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一)赤字、盈余与债权债务关系货币收入大于支出的单位是盈余单位,货币收入小于支出的单位是赤字单位,货币收入等于支出的单位是均衡单位。盈余是债权债务相抵后的净债权;赤字是债权债务相抵后的净债务现代市场经济中,债权债务关系普遍存在于各类经济行为主体的现实经济生活中。(二)五部门经济中的信用关系1个人部门:主要是货币资金的盈余部门,是货币资金的主要贷出者。2非金融企业(企业部门):从整体视角看,企业部门对货币资金的需求通常大于其对货币资金的供给,是赤

23、字部门,是货币资金的主要需求者。3政府:通常是货币资金的净需求者。4国际收支中的盈余与赤字: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时,其盈余部分的外汇资金就成为国际间货币借贷的主要供给来源;反之,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其赤字部分的外汇资金需要从其他国家借入。5金融机构:在信用关系中,金融机构的主要功能是充当信用媒介。(三)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1.概念直接融资:如果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信用工具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互通有无,则这种融资形式被称为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如果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机构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相互融通,则这种融资形式被称为间接融资。2.二者区别:(1)间接融资中货币资金的供求双方不形成直

24、接的债权债务关系,而是分别与金融机构发生债权债务关系。金融机构在间接融资中,既扮演债务人角色又扮演债权人角色,介于货币资金供求双方之间,而货币资金供求双方并没有形成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2)直接融资中货币资金的供求双方形成了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直接融资中,金融机构只提供一些相关的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并不与货币资金供求双方形成信用3.优缺点。直接融资的优点在于:有利于引导货币资金合理流动,实现货币资金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加强货币资金供给者对需求者的关注与监督,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利于资金需求者筹集到稳定的、可以长期使用的投资资金。直接融资由于没有金融机构获取利差等中间环节

25、,因此,对于货币资金需求者来说,筹资成本较低;对于货币资金供给者来说,投资收益较高。直接融资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直接融资的便利度、成本及其融资工具的流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与效率。对货币资金供给者来说,由于其要与资金的需求者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和所有权关系,因而资金需求者的经营状况会直接影响其本金的收回和收益率的高低,其在直接融资中承担的风险要高于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优点在于:灵活便利。分散投资、安全性高。具有规模经济。间接融资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由于割断了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从而减少了资金供给者对资金使用的关注和筹资者的压力。金融机构作为资金供求双方的信用中介,要从其经

26、营服务中获取收益,这相应增加了资金需求者的筹资成本,减少了资金供给者的投资收益。三、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一)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积极作用1调剂货币资金余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2动员闲置资金,推动经济增长(二)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本息而出现违约的可能性。第二节 现代信用形式按期限可以将信用划分为短期信用、中期信用和长期信用;按地域可以将信用划分为国内信用和国际信用;按信用参与主体可以将信用划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和消费信用。一、商业信用(一)商业信用的含义 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间以赊销或预付货款等形式相互提供的信用。赊销和预付货款是商

27、业信用的两种基本形式。(二)商业信用的作用与局限性商业信用是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信用形式之一。商业信用的良性发展,对一国商品的生产和流通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作为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信用形式之一,商业信用的发展程度和运行状况直接影响到一国商品经济运行的顺畅与否。局限性。(1)商业信用在规模上存在着局限性。商业信用规模会受商品买卖数量的限制。(2)商业信用存在方向上的局限性。商业信用通常是由上游企业提供给下游企业,一般很难逆向提供。(3)商业信用存在着期限上的局限性。商业信用的期限一般较短,会受到企业生产周转时间的限制,通常只能用来解决短期资金融通的需要。(三)商业票据“强制性商业信用”和“三角债”:

28、强制性商业信用,是指商业信用中的应付方拖欠不付,应收方被迫接受长期收不回的债权。“三角债”是强制性商业信用的漫延形式,是众多企业之间形成债务链的形象说法。1商业票据的基本特征 概念:商业票据是在商业信用中被广泛使用的表明买卖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基本特征: (1)是一种有价票证,以一定的货币金额表现其价值。(2)具有法定的式样和内容。(3) 是一种无因票证。(4)可以转让流通。2 商业票据有商业汇票和商业本票两种基本形式。3几种重要的商业票据行为(了解各种行为的含义)(1)票据签发。(2)票据背书。(3)票据贴现。(4)票据抵押。【例题】下列关于商业信用的表述正确的有( )(2010年多选题

29、变形)A.信用规模无限制B.商品赊销和预付货款是其基本形式C.直接影响一国商品经济运行的顺畅与否D.是银行信用发展的基础E. “三角债”是强制性商业信用的漫延形式【答案】BCDE【解析】商业信用规模会受商品买卖数量的限制,因此A错误;其他几项都符合商业信用的特点。商业汇票是一种命令式票据,通常由信用活动中卖方对买方或买方委托的付款银行签发,要求买方在规定的日期内支付货款。74商业本票:商业本票是一种承诺是票据,通常由债务人签发给债权人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货款的债务证书。74背书:背书是指票据持有人在转让票据时,要在票据背面签章并作日期记载,表明对票据的转让负责。74(四)我国商业信用的发展发展

30、历程:1949年新中国建立初期,商业信用广泛存在。“一五”期间到改革开放,国家实施禁止商业信用的政策。改革开放后,国家逐渐改变禁止商业信用的政策,我国商业信用逐步得到恢复,银行也开始对商业信用的发展给予支持。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的出台以后,商业信用逐渐得到发展,呈现规范化、票据化的特征。存在问题:由于历史原因导致的商业信用断层,以及我国社会信用环境欠佳,目前我国商业信用依然存在着规模偏小、范围狭窄、规范性弱、失信欺诈严重、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现实经济中,买方拖欠卖方货款的现象司空见惯,坏账率较高,销售风险较大。二、银行信用(一)银行信用的含义与特点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

31、态提供的间接信用。特点:第一,银行信用的货币资金来源于社会各部门暂时闲置的货币资金,银行通过吸收存款的方式将其积聚为巨额的可贷资金,又通过发放贷款的方式将其贷放给货币资金的需求者,银行在其中发挥信用中介的职能。第二,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而货币是一般的购买手段,可以与其他任何商品相交换,因此银行信用可以独立于商品买卖活动,具有广泛的授信对象。第三,银行信用提供的存贷款方式具有相对的灵活性,期限可长可短,数量可大可小,可以满足存贷款人在数量和期限上的多样化需求。(二)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1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2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银行信用以货币形

32、态提供的间接信用特征使其克服了商业信用在规模、方向和期限上的局限性。3银行信用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商业信用的发展银行办理的票据贴现、票据抵押贷款业务增强了商业票据的流动性,解除了商业信用提供者需要资金的后顾之忧,从而促进了商业信用的进一步发展。(三)我国银行信用的发展长期以来,银行信用在我国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银行信用成为当时经济运行中唯一的信用形式。改革开放以后,其他各种信用形式相继恢复和发展,但是,从总体上而言,银行信用仍然是我国最主要的信用形式。三、国家信用(一)国家信用的含义国家信用是以政府作为债权人或者债务人的信用。(二)国家信用工具目前国家信用的工具主要包

33、括中央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和政府担保债券三种。1中央政府债券中央政府债券亦称国债,是一国中央政府为弥补财政赤字或筹措建设资金而发行的债券。根据期限的不同,国债可被区分为短期国债、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国债是安全性很高的债券,基本不存在违约风险,因为如果必要的话,政府可以通过印刷钞票的方式来清偿债务,因此,国债又有“金边债券”之称。2地方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主体是地方政府,也被称为市政债券。市政债券有两种:一般责任债券和收益债券。一般责任债券没有特定的资产来源为该债券提供担保,地方政府许诺利用各种可能的收入来源,如税收、行政规费等清偿债券。收益债券有特定的盈利项目作保证,通常以某一特定工程

34、或某种特定业务的收入作为偿债资金的来源。3政府担保债券政府担保债券是指政府作为担保人而由其他主体发行的债权。政府担保的主体通常是政府所属的企业或者那些与政府相关的部门。(三)我国国家信用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曾经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国家经济建设公债”等,此后直到1981年,我国再没有发行过国债,1981年我国恢复国债的发行,到现在规模逐渐增大。如今,国家信用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信用形式之一,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与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四、消费信用(一)消费信用的定义与形式 消费信用是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其消费支出的一种信用形式。典型形式:赊销、分期付款、

35、消费信贷是消费信用的典型形式。(二)消费信用的作用积极作用:第一,消费信用的正常发展有利于促进消费品的生产与销售,有利于扩大一定时期内一国的消费需求总量,从而促进一国的经济增长。第二,消费信用的发展为消费者个人提供了将未来的预期收入用于当前消费的有效途径,使其实现了跨时消费选择,提升了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及其效用总水平。第三,消费信用的正常发展有利于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推销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不利影响:第一,消费信用的过度发展会掩盖消费品的供求矛盾。这既有可能导致严重的产能过剩和产品的大量积压,浪费生产资源;还有可能会加剧市场的供求矛盾,引起价格的上升,从而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第二, 由于消费信用

36、是对未来购买力的预支,在延期付款的诱惑下,如果消费者对自己未来预期收入判断失误,过度负债进行消费,就会使消费者的债务负担过重,导致其生活水平下降,甚而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危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安全。(三)消费信用在我国的发展我国的消费信用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以后,商业银行通过信用卡透支形式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短期消费信贷逐渐进入市场。之后规模渐渐扩大。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是我国消费信用的主要形式。其中,住房贷款和汽车贷款是两种最主要的形式。作用:我国消费信贷的快速增长对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快速增长的同时,消费信贷的风险也开始逐渐暴露:信用卡坏账风险有上升趋势,

37、信用卡逾期未偿信贷总额逐渐增加,快速攀升的房价也为我国商业银行发放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带来了隐性风险。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消费在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为我国消费信用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在发展的同时,一定要注重风险的防控,要加快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第三章二、本章重要知识点第一节 利息与收益的一般形态 一、货币的时间价值与利息 货币的时间价值,就是指同等金额的货币其现在的价值要大于其未来的价值。利息是货币时间价值的体现。 货币为什么具有时间价值呢?理论界对此的解释是:货币的时间价值来源于对现在消费推迟的时间补偿。马克思对利息来源的阐述:利息来源于再生产过程

38、,是生产者使用借入资金发挥营运职能而形成的利润的一部分。二、利息与收益的一般形态(一)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作为货币时间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利息通常被人们看作是收益的一般形态,用来衡量投资收益的高低,(二)收益的资本化 概念: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将任何有收益的事物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倒算出该事物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这便是收益的资本化。 收益资本化公式:P= r/ C (本金P等于利率r除以收益C)收益资本化规律(公式)作用的领域非常广泛,土地交易、证券买卖、人力资本的衡量等,都是这一规律发挥作用的场所。第二节 利率的计量与种类概念: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指借贷

39、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资金额的比率。一、利率的计量(一)单利与复利单利计息是指只按本金计算利息,而不将已取得的利息额加入本金再计算利息。其计算公式是:C=Prn(利息=本金利率年限)复利计息与单利计息相对应,它要将上一期按本金计算出来的利息额并入本金,再一并计算利息。其计算公式是:S=P(1+r)n (二)现值与终值任何一笔货币资金无论其将来会被怎样运用,都可以按一定的利率水平计算出来其在未来某一时点上的金额,这个金额通常被称作终值,也即本利和。与终值相对应,这笔货币资金的本金额被称为现值,即未来本利和的现在价值。终值的计算可以用前述本利和的计算公式,现值的计算公式则可从此公式倒推(三)到期

40、收益率概念:债券的到期收益率,是指投资人按照当前市场价格购买债券并且一直持有到债券期满时可以获得的年平均收益率。到期收益率通常被作为利率的代表,被认为是计量利率最精确的指标,经济学家使用利率一词时,指的就是到期收益率。为什么:债券的到期收益率是使从债券工具上获得的回报的现值与其今天的价值相等的利率,其计算是基于最基本的货币时间价值原理,所以经济学家认为这一指标对利率进行了最精确的描述。【例题】(计算题)北京某企业准备向银行借款5000万元,期限为2年。如果工商银行北京分行2年期贷款的年利率为7,单利计息;渣打银行北京分行同期限的年利率为6.7,按年复利计息,那么,该企业向哪家银行借款的利息成本

41、较低?【答案】该企业向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借款的利息成本:500072=700(万元) 该企业向渣打银行北京分行借款的利息成本:5000(1+6.7)2-5000=692.445(万元)因此,该企业向渣打银行北京分行借款的利息成本较低。【解析】本题目实际上考查单利和复利的计算,考生需熟练掌握相关计算方法。二、利率的种类(一)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通常有两种用法。一种是指市场基准利率,即通过市场机制形成的无风险利率。所谓无风险利率,是指这种利率仅反映货币的时间价值,即仅反映市场中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不包含对任何风险因素的补偿。通常选用安全性较高、风险性较低的货币市场利

42、率作为无风险利率的代表例如,国债利率、同业拆放利率等。基准利率的另外一种用法是指中央银行确定的官定利率。在西方国家: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利率,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和对各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二)其他分类方法划分依据具体分类延伸决定方式市场利率、官定利率、行业利率分别由由借贷双方自由议定、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确定、非政府部门的民间金融组织确定借贷期限内是否调整固定利率、浮动利率l 固定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不随市场上货币资金供求状况的变化而相应调整的利率。适用于短期借贷l 浮动利率则是指在借贷期内会根据市场上货币资金供求状况的变化情况而定期进行调整的利率。适用于长期借贷。

43、然较好地为借贷双方避免了利率风险,但却因手续复杂,计算依据多样而增加费用开支债权人是否承担货币贬值的通货膨胀风险实际利率、名义利率l 实际利率是指在物价不变从而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名义利率则是包含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用公式表示:r=i+pl 实际利率存在三种情况:当名义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正利率;当名义利率等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零;当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负利率。在不同的实际利率状况下,借贷双方和企业会有不同的经济行为。计算利息的期限单位的不同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例题】(单选题)在一国利率体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2009年单选题)A.名

44、义利率 B.市场利率 C.基准利率 D.优惠利率【答案】C【解析】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都不能起决定作用。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 一、利率决定理论(一)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建立在其对利息来源与本质分析的基础上。马克思认为,利率总是在零和平均利润率之间波动。在零和平均利润率之间,利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借贷双方的竞争。一般来说,如果资本的供给大于资本的需求,利率会较低,反之,利率会较高。(二)西方利率决定理论1传统利率决定理论:利率是由资本的供给(储蓄)和资本的需求(投资)二者之间的均衡所决定。通常情况下,当投资大于储蓄时,资本供不应求

45、,利率会上升;反之,当储蓄大于投资时,资本供过于求,利率会下降。2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强调货币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认为利率决定于货币供给(取决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与货币需求数量(取决于人们对货币流动性的偏好)的对比。3可贷资金论:将传统的利率理论和凯恩斯的利率理论结合起来,提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供给(储蓄量和货币供给量)和需求(投资量和货币需求量)决定的。二、影响利率变化的其他因素(一)风险因素: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政策变动风险等(二)通货膨胀因素: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区分(三)利率管制因素:在实施利率管制的国家或地区,利率管制是影响利率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第四节 利率的作用一、利率

46、的一般作用(一)利率在微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1利率的变动影响个人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的分配:在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利率的上升将会使人们减少即期消费,增加储蓄。2利率的变动影响金融资产的价格,进而会影响人们对金融资产的选择3利率的变动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和经营管理:影响机制是企业对投资收益率与利率水平的对比。当企业投资收益率不变而利率上升时,其支付利息后的收益将伴随着利率的上升而下降,企业会相应减少投资。另外,利率的上升导致企业融入资金成本提高还将促使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加速资金周转,努力节约资金的使用和占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反则反之。(二)利率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1利率变动后,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

47、居民部门、企业部门的储蓄、消费和投资行为就会发生相应的改变;2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改变将共同作用于社会总储蓄、总消费和总投资这些宏观经济变量,使这些变量随之发生变化。3由此可见,利率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不同的经济运行条件下,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操作调整利率,充分发挥利率的调控作用,实现政策调控的目标。4一般来说,在经济萧条期,中央银行会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引导利率走低,促进消费和投资,以此拉动经济增长;在经济高涨期,中央银行则会通过政策操作促使利率提高,进而降低消费和投资,抑制经济过热。二、利率发挥作用的条件第一,微观经济主体对利率的变动比较敏感。第二,由市场上资金供求的状况决定利率水

48、平的升降。第三,建立一个合理、联动的利率结构体系。在一国的利率体系中,基准利率处于核心地位。中央银行调整基准利率后,其他各种利率要随之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政府的调控意图才能通过不同市场中的利率水平的变动传递下去。三、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l 为了强化利率的调控作用,提升资金的配置效率,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稳步推进了利率市场化的改革。l 1993年,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建立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调控核心,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各种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市场利率管理体系。l 2003年,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

49、决定中进一步明确“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l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顺序进行,逐步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l 取得的成果:一方面改革了再贴现利率的形成机制,建立了再贷款浮息制度,优化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利率结构;另一方面,根据宏观调控需要,灵活调整金融机构存、

50、贷款利率,努力协调本、外币利率政策,利率调控机制不断完善,调控能力不断增强。 第四章 汇率与汇率制度本章重要知识点第一节 外汇与汇率 一、外汇 (一)外汇的含义l 动态含义:是指国外汇兑,即人们通过特定的金融机构将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借助于各种金融工具对国际债权债务关系进行非现金结算的行为。l 静态含义:是指一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包括外国货币、外币有价证券(如外国政府债券、信用级别比较高的外国公司债券和股票等)、外币支付凭证等。各国政府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大都从这个角度来界定外汇。l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外汇定义是: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机构、外汇平准基金组织及

51、财政部)以银行存款、国库券、长期政府债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l 我国2008年修订的外汇管理条例的定义为: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包括外币现钞(包括纸币、铸币)、外币支付凭证或者支付工具(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银行卡等)、外币有价证券(包括债券、股票等)、特别提款权和其他外汇资产。【例题】2008年修订后重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中规定的外汇包括( )A.外币现钞 B.外币支付凭证 C.外国政府公债 D.外国公司债券 E.特别提款权【答案】ABCDE【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对于外汇含义的界定。(二)外汇的种类l 按照能否自由兑换和

52、自由向其他国家进行支付,外汇可划分为自由外汇和非自由外汇两大类。(是否经货币发行国当局批准)l 按照交割期限的不同,又可将外汇分为即期外汇和远期外汇。(是否在成交后2个营业日内进行交割)。二、汇率(一)汇率及其标价方法l 汇率:是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或者说是一国货币相对于另一国货币的价格。将两国货币兑换比率表示出来的方法叫汇率标价法。目前,国际上使用的汇率标价方法有两种: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l 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100或1000)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成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直接标价法。l 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

53、为标准,折算成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如英国。【例题】(单选题)我国人民币汇率采用的标价方法是( ) (2009年单选题)A.直接标价法B.间接标价法C.美元标价法 D.中间标价法【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汇率标价方法。(二)汇率的种类划分依据具体分类延伸制定汇率的方法不同基准汇率和套算汇率l 各国往往会选定一种或几种外国货币作为关键货币,制定各关键货币与本国货币的兑换比率,这个汇率即被称为基准汇率。l 关键货币的选择标准一般是:可以自由兑换,在本国国际收支中使用较多,在外汇储备中占比大。l 美元、欧元、日元等货币在较多国家被选为关键货币。l 我国基准汇率有:人民币对美元、欧元、

54、日元、港币、英镑的汇率。l 套算汇率又称交叉汇率,是根据本国基准汇率套算出本国货币对国际金融市场上其他货币的汇率,或套算出其他外币之间的汇率。外汇交易的清算交割时间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l 买卖双方成交后的当日或2个营业日内(后)进行外汇交割l 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之间存在差额,差额用升水、贴水或平价来表示。升水表示远期汇率比即期汇率高,贴水则表示远期汇率比即期汇率低,平价表示两者相等。从银行买卖外汇的角度区分买入汇率、卖出汇率和中间汇率买入汇率是银行向同业或客户买入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卖出汇率是银行向同业或客户卖出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的算术平均数是中间汇率。国家对汇率管制的宽严程

55、度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官方汇率亦称法定汇率,是指国家货币管理当局所公布的汇率。这种汇率具有法定性质,政府往往规定一国官方的外汇交易都应以该汇率为准。市场汇率是指在外汇市场上由外汇供求决定的汇率。是否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实际汇率等于名义汇率用外国与本国价格水平之比调整后的值,公式为:实际汇率=名义汇率(外国价格指数本国价格指数)。(三)有效汇率及其测算概念:有效汇率是指某种加权平均汇率,它是一种货币与其他多种货币双边汇率的加权平均数。计算:在计算一国货币的有效汇率时,通常会选择与该国外贸关系密切的几个国家的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然后以该国与某一外国的贸易额在该国全部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

56、的比重为权重。第二节 汇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 一、汇率决定的各种理论解说(一)国际借贷说:认为国际借贷关系是决定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这一理论中的国际借贷关系实际是指国际收支,因此国际借贷说又称国际收支说。该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解释了国际借贷关系中外汇供求的变动对汇率的短期影响,但囿于历史条件,国际借贷说未能进一步揭示和阐释汇率决定的基础以及影响汇率的其他重要因素。(二)购买力平价理论。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人们之所以需要其他国家的货币,是因为这些货币在其发行国具有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能力,这样,两国货币的兑换比率就主要应该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决定。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以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一价

57、定律”为基础。所谓“一价定律”,是指在不考虑交易成本的条件下,以同一货币衡量的不同国家的某种可贸易商品的价格应该是相同的。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表明,当所有商品都满足一价定律,且在两国物价指数的编制中各种可贸易商品所占比重相等的情况下,两国货币在某一时点上的汇率水平取决于两国物价指数(即货币购买力,因为物价指数的倒数就是货币购买力)之比。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则认为,交易成本的存在使一价定律并不能完全存在,同时在各国物价指数的编制中,不同国家所选取的样本商品及其所占的权重也不相同。在此情况下,该理论提出,一定时期两国汇率水平的变动是两国之间相对通货膨胀率决定的,通货膨胀率较高的国家货币应该贬值,反之则

58、应该升值。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局限性:首先,该理论将物价水平视为决定汇率的唯一重要因素,而在现实中,决定汇率的因素既多又复杂。其次,在不同国家,因生产效率、收入水平和消费偏好的差异而存在的不可贸易品的价格差异,不可能通过套利行为促使价格趋同,因而总会存在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背离。第三,由于各国之间存在诸多差异,难以在技术层面实现统计和计算口径的一致,购买力平价的精确计算较为困难,故影响了其可操作性。(三)汇兑心理说:强调人们的心理因素对汇率决定的影响,其理论基础是边际效用价值论。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除了需要用外国货币购买商品外,还有满足债务支付、进行投资或投机、资本逃避等需求

59、,正是这种需求使外国货币具有了价值。因此,外国货币的价值取决于人们对外国货币所作出的主观评价,而这种主观评价的高低又依托于使用外国货币的边际效用。(四)利率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侧重于分析利率与汇率的关系。该理论关注了金融市场参与者出于避险或盈利目的而进行的套利交易活动。该理论提出,套利性的短期资本流动会驱使高利率国家的货币在远期外汇市场上贴水,而低利率国家货币将在远期外汇市场上升水,并且升贴水率等于两国间的利率差。(五)货币分析说:从货币数量的角度阐释汇率决定问题。该理论提出,当本国货币供给相对于国外货币供给增长更多时,将导致本国价格水平等比例上升,进而在购买力平价机制的作用下,本国货币汇率

60、将等比例下跌;当本国实际国民收入相对于国外实际国民收入增长更多时,将导致本国货币需求增加,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国内价格水平下降,在购买力平价机制的作用下,本国货币汇率相应上升;当本国利率水平相对于国外利率水平提高更多时,会导致国内货币需求下降,价格上升,在购买力平价机制的作用下,本国货币汇率将下跌。(六)资产组合平衡理论:偏重于短期汇率决定的分析。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一国的资产总量分布于本国货币、国内债券和国外债券之上,投资者会根据不同资产的收益率、风险及自身的风险偏好确定其最优的资产组合。在资产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均衡汇率就是投资者作出资产组合最佳选择时的汇率。二、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61、一)通货膨胀:一国发生通货膨胀,意味着该国货币代表的实际价值量的下降,这将引起该国货币对外贬值,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跌。(二)经济增长:总体来说,一国短期的经济增长往往会引起进口的增加,外汇需求增加,外汇汇率有升值的趋势;如果一国的经济增长率长期超过其他国家,则会由于上述各种作用的综合发挥,该国的货币则通常会有对外长期升值的趋势。(三)国际收支: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会引起外国货币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跌;反之,一国国际收支顺差,会导致外国货币汇率下跌,本币汇率上升。(四)利率:一国的高利率水平会导致即期外汇汇率下跌。反之,一国的低利率水平会导致即期外汇汇率上升。(五)心理预期:当预期某一国

62、家货币在未来将会升值,则外汇市场上的投资者会大量买进该国货币,造成市场上外汇供给的增加,本币需求的上升,助推本币升值;相反,则会助推本币贬值。(六)政府干预上述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中,前三项属于长期影响因素,后三项属于影响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短期因素。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也会影响汇率的变动,如财政货币政策、政治局势、社会状况,等等。第三节 汇率的作用 一、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国货币对外贬值一般能起到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本国货币对外升值则会对进出口贸易产生抑制出口、促进进口的影响。二、汇率对资本流动的影响汇率变动对长期资本流动影响相对较小,对短期资本流动影响相对较大。三、汇率

63、对物价水平的影响首先,从进口消费品和原材料来看,本币贬值,外汇汇率上升,会引起进口消费品和原材料国内价格的上涨,进口消费品价格的上升直接带来物价的上涨,进口原材料价格的上升会引起与之相关的产成品价格的上升。其次,从出口商品看,本币贬值,外汇汇率上升,会促进商品出口,在出口商品供给弹性较小的情况下,出口增加会加剧国内商品的供需矛盾,引起物价总水平的上升。四、汇率对资产选择的影响汇率变动会引发以不同货币计值的各类资产价格的重估,促使人们改变资产配置。一国货币越趋向升值,人们越愿意持有该国货币和以该国货币计值的资产;相反,一国货币越趋向贬值,人们越倾向于减少持有该国货币和以该国货币计值的资产。第四节

64、 汇率制度一、汇率制度的种类(一)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l 固定汇率制:是指两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汇率的波动幅度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各国货币当局有义务维持本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汇率制度。维持固定汇率波动幅度的手段:动用外汇储备、外汇管制、举借外债、签订互换货币协议等l 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不再规定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比价,也不规定汇率波动的幅度,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自发决定的一种汇率制度。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当局不再承担维持汇率波动界限的义务。 按照政府是否对汇率进行干预,浮动汇率制度可分为自由浮动(货币当局不对外汇市场进行任何干预)和管理浮动。自由浮动又称为清洁浮动,指,完全由外

65、汇市场供求决定本国货币汇率的涨落。现实中,绝对的自由浮动汇率制度是不存在的,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实行的基本上是管理浮动。(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汇率制度的分类一是无独立法定货币的汇率安排。主要有美元化汇率和货币联盟汇率,即一国将另一国货币作为唯一法定货币在本国流通。二是货币局制度。即一国货币当局从法律上隐含地承诺本国货币按固定汇率兑换某种特定的外币,同时通过对货币发行权限的限制来保证履行法定承诺。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货币局制度。三是其他传统的固定盯住制。四是平行盯住的汇率安排。五是爬行盯住汇率安排。六是爬行带内的浮动汇率安排。七是不事先公布汇率干预方式的管理浮动制。八是浮动汇率制。前三类大体可划

66、入固定汇率制,后五类大体可划入浮动汇率制。二、汇率制度的比较与选择(一)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优劣比较1赞同浮动汇率制的观点(浮动汇率制的优点/固定汇率制的缺点)(1)认为浮动汇率制下汇率可以根据一国的国际收支变动情况进行连续微调,从而发挥汇率杠杆对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作用。这种观点认为,固定汇率制维持的汇率短期稳定使市场参与者容易丧失风险意识和抵抗风险的能力,且在补贴低效率的贸易和资源配置方面代价昂贵,不可能欺骗对市场基本因素有清醒认识的长期投资者。(2)认为浮动汇率制下的投机是一种稳定性投机,因为投机活动还得承担汇率反方向变动的风险,因此,浮动汇率制降低了国际游资对一国汇率冲击的风险。而在

67、固定汇率制度下,当一国的经济基本面发生恶化的时候,由于汇率不能充分反映经济基本面的变化,容易诱导短期资本大量流入,诱发投机者对其货币的攻击。(3)认为浮动汇率制下一国的货币政策具有自主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增强,既可让汇率自发调节实现外部平衡,又可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实现经济的内部均衡。而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一国的货币扰动会影响到其他国家,通货膨胀将通过“一价定律”和国际收支差额从一国传递到另一国。2赞同固定汇率制的观点(固定汇率制的优点/浮动汇率制的缺点)(1)认为固定汇率制度下的汇率相对稳定降低了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汇率风险,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2)认为浮动汇率制下盛行非稳定性投机,

68、投机者心理是非理性的,表现之一就是“羊群效应”,容易扩大而非缩小市场价格的波幅,而固定汇率制下的投机行为一般具有稳定性,政府的介入并通过改变投机者的预期使汇率保持稳定,从而消除不确定性。(3)认为固定汇率制可以防止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的滥用。政府在对固定汇率的维系中,会获得执行政策始终一致的声誉。而在浮动汇率制下,各国将本国经济目标放在首位,这会造成国际经济秩序的混乱。(二)汇率制度的选择多项研究表明,对于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孰优孰劣,难分伯仲。从“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至今,汇率制度经历了从固定向浮动的逐渐转变,事实上各国汇率安排既是多种多样的,又在依据经济条件的改变而不断调整变化。原因

69、:第一,一般认为,经济规模较小的国家不太适用浮动汇率制,而经济规模较大的国家则较适宜采用浮动汇率制。第二,通常认为,通货膨胀率较高的国家适宜采用固定汇率制,而通货膨胀率较低的国家适宜采用浮动汇率制。 第三,一国在选择汇率制度时通常还要考虑国际条件的制约。目前国际社会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既没有适用于所有国家的单一的汇率制度,也没有对各国任何时期部适用的一成不变的汇率制度。三、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进自1949年至今,人民币汇率制度经历了由官定汇率到市场决定,从固定汇率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的演变。(一)计划经济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491978年)1953年开始,我国基本维持纸币流通下的固定汇率制度,

70、人民币汇率盯住英镑1972年6月23日开始,我国改按一篮子货币对人民币汇率计算调整。(二)转轨经济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791993年)1实行贸易内部结算价和对外公布汇率的双重汇率制度(1981年至1984年间)2根据国内外物价变化调整官方汇率(1985年至1990年间)3实行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汇率制度。从1991年4月9日起,对官方汇率的调整由以前大幅度、一次性调整的方式转为逐步微调的方式,即实行有管理的浮动。(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94年汇率并轨至今)1994年1月1日起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我国自此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

71、率制度。此后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第二次并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明确宣布坚持人民币汇率不贬值的方针,开始将人民币盯住美元。2005年7月21日,我国进一步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次汇率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汇率调控的方式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中间价的确定和日浮动区间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

72、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0.3%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3%的幅度内浮动。3起始汇率的调整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汇率制度改革的原则:l 主动性,就是主要根据我国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决定汇率改革的方式、内容和时机。汇率改革要充分考虑对宏观经济稳定、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l 可控性,就是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要在宏观管理上能够控制得住,既要推进改革,又不能失去控制,避免出现金融市场动荡和经济大的波动。l 渐进性,就是根据市场变化,充分考虑

73、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有步骤地推进改革。第五章 金融市场概述一、复习建议本章属于金融市场的概括性章节,知识点比较系统,建议学员在学习中抓住重点,掌握理论框架,将知识点融会贯通。从题型来讲,本章题型主要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以及论述题。二、本章重要知识点第一节 金融市场的含义与构成要素一、金融市场的含义 概念:金融市场是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货币资金融通与配置的市场。采用直接融资方式融通资金所形成的市场被称为直接金融市场。采用间接融资方式融通资金所形成的市场被称为间接金融市场。广义金融市场既包括直接金融市场,又包括间接金融市场;狭义金融市场则仅包括直接金融市场。二、金融

74、市场的构成要素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市场参与主体、金融工具、交易价格和交易的组织方式。(一)市场参与主体政府部门:通常是一国金融市场上主要的资金需求者中央银行:参与金融市场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进行货币政策操作,各类金融机构:既是资金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同时还是金融市场上最重要的中介机构。企业部门:一方面,它是金融市场主要的资金需求者,既通过市场筹集短期资金维持正常的运营,又通过发行股票或中长期债券等方式筹措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和经营规模;另一方面,它也是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应者之一,企业会将生产经营过程中暂时闲置的资金进行短期投资,以获得保值和增值。居民部门:一般是金融市场上的主要资金供

75、应者。(二)金融工具1金融工具的特征(1)期限性:通常都有规定的偿还期限,即从举借债务到全部归还本金与利息所跨越的时间。金融工具的偿还期限有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类似于活期存款的零期限,随时可以存取;另一种是类似于股票和永久性债券的无偿还期限,永远没有到期日。(2)流动性:是指金融工具的变现能力,即转变为现实购买力货币的能力。 通常来说,金融工具的变现能力越强,其流动性就越强,反之,流动性越弱。偿还期限(反向变动)、发行人的资信程度(正向变动)、收益率水平(正向变动)等是影响金融工具流动性强弱的主要因素。(3)风险性: 购买任何一种金融工具都会有风险。风险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金融工具的发行者

76、不能或不愿履行按期偿还本金、支付利息的约定,从而给金融工具的持有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这种风险被称为信用风险。二是由于金融市场上金融工具交易价格的波动而给金融工具的持有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这种风险被称为市场风险。(4)收益性:金融工具给其持有者带来的收益有两种,一是利息、股息或红利等收入。二是买卖金融工具所获得的价差收入。2两种重要的金融工具:债券和股票(1)债券。 概念: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按约定条件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债券可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三大类 。政府债券。 政府债券:是指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发行的

77、债券,它以政府的信誉作保证,因而通常无需抵押品,其风险在各种债券中是最低的,利率水平也低于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中央政府发行的债券统称国债,因国债以国家财政收入为保证,所以,一般不存在违约风险,故又有“金边债券”之称。国库券(1年期以内的短期债券)国债 分次付息债券 国家公债(1年期以上的中长期债券) 一次性付息债券 在多数国家,地方政府都可以发行债券,被称为地方公债。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公债的目的主要是为地方建设筹集资金,因此期限一般较长。地方公债由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担保,其信用风险仅次于国债,同时也具有税收优惠特征。金融债券。金融债券的发行主体是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债券发行的目的一般是为了筹

78、集长期资金。金融债券的信用风险要低于公司债券,其利率水平也相应低于公司债券。但金融债券的流动性低于银行存款,因此,一般来说,金融债券的利率要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公司债券。公司债券又被称为企业债券,是由公司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债券。按有关规定,公司企业要发行债券必须先参加信用评级,级别达到一定标准才可发行。公司债券的风险相对较大,其利率水平也高于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按抵押担保状况可分为信用债券和抵押债券。按内含选择权可分为可转换债券、可赎回债券、偿还基金债券和带认股权证的债券。 按债券利率的确定方式可分为固定利率债券、浮动利率债券和指数债券。 (2)股票。 概念: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

79、金时向出资人发行的,用以证明其股东身份和权益的一种所有权凭证。 股票按持有者所享有的权利不同可划分为优先股和普通股两类。 普通股是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目前在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流通的股票都是普通股。优先股是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具有收益分配和剩余资产分配优先权的股票。优先股优缺点:与普通股股东相比,优先股股东具有两种优先权:一是优先分配权,即在公司分配股息时,优先股的股东分配在先;二是优先求偿权,即在公司破产清算,分配剩余资产时,优先股的股东清偿在先。但优先股的股东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其股息也是固定的,与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状况无关。优先股的风险小于普通股,预期收益率也

80、低于普通股。【例题】优先股的有利方面主要有( )(2009年多选题变形)A. 优先股股东具有优先分配权 B. 优先股股东具有优先求偿权C. 优先股的风险小于普通股D. 优先股的收益大于普通股E. 优先股股东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答案】ABC【解析】与普通股股东相比,优先股股东具有优先分配权和优先求偿权,但优先股的股东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优先股的风险小于普通股,预期收益率也低于普通股。我国股票分类:l 根据股票上市地点和投资者的不同,我国的股票有A股、B股、H股、N股和S股之分。A股即人民币普通股,是由我国境内股份公司发行,供境内机构和个人(不含台、港、澳投资者)以人民币认购和交易的

81、普通股股票;B股是由我国境内股份公司发行,以人民币标明票面价值,以外币认购,在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供境内外投资者买卖的股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B股以美元进行交易,深圳证券交易所的B股以港币交易;H股、N股和S股分别是我国境内股份公司发行的、在香港、纽约和新加坡上市交易的股票。l 按投资主体的性质不同,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还被划分为国家股、法人股和公众股。国家股和法人股被统称为国有股,一般不能上市流通转让,因此又被称为非流通股。社会公众股是指社会公众依法以其拥有的财产投入股份公司时形成的可上市流通的股票。这样,同一家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就有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分,这被称为股权分置。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

82、,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开始被提上日程,并逐步推进。(3)债券与股票的区别。l 股票一般无偿还期限,股票一经认购,持有者不能以任何理由要求退还股本,只能通过股票流通市场将其转让;而债券具有偿还期限,到期日必须偿还本金,因而对于公司来说若发行过多的债券就可能资不抵债而破产,而公司发行越多的股票,其破产的可能性就越小。l 股东从公司税后利润中分享股息与红利,普通股股息与红利与公司经营状况紧密相关;债券持有者则从公司税前利润中得到固定利息收入。l 当公司由于经营不善等原因破产时,债券持有人有优先取得公司财产的权力,其次是优先股股东,最后才是普通股股东。l 普通股股票持有人具有参与公司决策的权利,而债券持有

83、人通常没有此权利;l 股票价格波动的幅度大于债券价格波动的幅度,而且股票不涉及抵押担保问题,而债券可以要求以某一或某些特定资产作为保证偿还的抵押,这降低了债务人无法按期还本付息的风险,因此,股票的风险高于债券。l 在选择权方面,股票主要表现为可转换优先股和可赎回优先股,而债券则更为普遍。一方面多数公司在公开发行债券时都附有赎回条款。另一方面,许多债券附有可转换性,(三)交易价格货币资金使用权的价格通常以利率进行显示,因此,利率便成为金融市场上的一种重要价格。金融市场货币资金供求的变动会引起利率的波动,不同金融工具利率的差异会引导市场资金的流向。(四)交易的组织方式一般来说,金融市场交易主要有两

84、种组织方式:场内交易方式和场外交易方式。l 场内交易方式也叫交易所交易方式。交易所由金融管理部门批准建立,为金融工具的集中交易提供固定场所和有关设施,制定各项规则,监督市场交易活动,管理和公布市场信息。交易所的种类主要有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等。l 场外交易方式是相对于交易所方式而言的,凡是在交易所之外的交易都可称作场外交易。第二节 金融市场的种类与功能一、金融市场的种类 划分依据具体种类延伸金融工具期限的长短货币市场、资本市场l 货币市场的主要特征: 交易期限短、流动性强、安全性高、交易额大;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协议市场、国库券市场、票据市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等都属于货币市场l 资本市场

85、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资本市场专指发行和流通股票、债券、基金等证券的市场(证券市场);广义的资本市场除了证券市场外,还包括银行的中长期借贷市场市场中交易的标的物票据市场、证券市场、衍生工具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等伦敦、纽约、苏黎世、芝加哥和香港的黄金市场被称为5大国际黄金市场。金融资产的发行和流通特征发行市场、流通市场l 发行市场的主要功能是资金筹集。流通市场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实现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变现能力)。l 二者关系: 发行市场与流通市场有着紧密的依存关系。发行市场是流通市场存在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发行市场中金融工具的发行,就不会有流通市场中金融工具的转让;同时,流通市场的出现与发展会进

86、一步促进发行市场的发展,因为如果没有流通市场,新发行的金融工具就会由于缺乏流动性而难以推销,从而导致发行市场的萎缩以致无法继续存在。交割方式现货市场、期货市场(1)交易双方达成成交协议后,在13日内(后)进行付款交割。(2)在期货交易中,成交与交割的时间相分离,金融工具价格的波动会引起交易双方的损失或收益,风险较高有无固定场所有形市场、无形市场有形市场是指有固定交易场所的市场,一般指交易所市场。无形市场则是对交易所外进行的金融交易的统称,它的交易一般通过现代化的电讯工具在各金融机构、证券商及投资者之间进行。在现实世界中,大部分的金融资产交易均在无形市场上进行。金融交易的地域国内金融市场、国际金

87、融市场国内金融市场:参与交易的双方当事人都为本国的自然人和法人国际金融市场:交易主体可以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自然人与法人。【例题】下列属于货币市场工具的是( )(2010年多选题)A国库券 B商业票据 C债券D股票 E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答案】ABE【解析】本题考查金融市场的划分。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分类方法。债券、股票属于资本市场;国库券、商业票据和大额可转让存单属于货币市场。二、金融市场的功能(一)资金聚集与资金配置功能金融市场可以帮助实现盈余者与短缺者之间的货币资金调剂,发挥资金聚集与配置功能。具体包括:1金融市场为货币资金盈余者提供了多种可供其选择的金融工具,实现了资金聚

88、集2金融市场中各种金融工具价格的波动将引导货币资金流向最具有发展潜力,能够为投资者带来最大利益的部门和企业,从而实现金融资源的最优配置(二)风险分散和风险转移功能1风险分散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金融市场上多样化的金融工具为资金盈余者的金融投资提供了多种选择,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收益偏好将自己的盈余资金投资在不同的金融工具上,进行投资组合,二是在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的资金需求者面对众多的投资者发行自己的金融工具,这使得众多的投资者共同承担了该金融工具发行者运用这笔资金的经营风险。2风险转移功能体现在金融工具在流通市场上的转让。当某一种金融工具的持有者认为继续持有该金融工具的风险过高,则他会通过

89、流通市场将此金融工具卖出,在其卖出该金融工具的同时,也将该金融工具的风险转移了出去。需要强调的是,金融工具的转让只是将风险转移给了购买该金融工具的另一个投资者,并没有消除风险。(三)对宏观经济的反映与调控功能1金融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通常被称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它往往先于宏观经济运行的变化而作出提前的反映,是公认的国民经济信号系统,这便是金融市场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反映功能。2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是政府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两大主要政策,而这两大调控政策的实施都离不开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中央银行进行货币政策操作的场所;财政政策的实施也离不开金融市场,一个成熟、规模庞大的金融市场也是财政政策能够顺利

90、发挥其调控作用的前提条件。第六章 货币市场一、复习建议本章是此次教材改版的新增章节,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内容有一部分来自于原来的教材,但更多的是新增内容。建议学员掌握基本理论框架和基本概念,由于知识点比较琐碎,建议学员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全面复习。从题型来讲,本章题型主要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计算题以及简答题。二、本章重要知识点第一节 货币市场的特点与功能一、货币市场的特点 第一,交易期限短。货币市场中的金融工具最短的期限只有半天,最长的不超过1年。第二,流动性强。货币市场金融工具偿还期限的短期性决定了其较强的流动性。此外,货币市场通常具有交易活跃的流通市场,这进一步增

91、强了货币市场的流动性。第三,安全性高。这是因为,货币市场金融工具发行主体的信用等级较高。第四,交易额大。货币市场是一个批发市场,大多数交易的交易额都比较大,个人投资者难以直接参与市场交易。二、货币市场的功能第一,它是政府、企业调剂资金余缺、满足短期融资需要的市场。政府在货币市场上发行短期政府债券国库券,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签发合格的商业票据,筹集流动资金。第二,它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流动性管理的市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参与货币市场的交易活动可以保持业务经营所需的流动性。第三,它是一国中央银行进行宏观金融调控的场所。在市场经济国家,中央银行为调控宏观经济运行所进行的货币政策操作主要

92、在货币市场中进行。第四,它是市场基准利率生成的场所。货币市场交易的高安全性决定了其利率水平作为市场基准利率的地位,发挥基准利率特有的功能。第二节 同业拆借市场一、同业拆借市场的含义同业拆借市场是金融机构同业间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其参与主体仅限于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以其信誉参与资金拆借活动,也就是说,同业拆借是在无担保的条件下进行的,是信用拆借,因此市场准入条件往往比较严格。二、同业拆借市场的形成与功能同业拆借市场的形成源于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要求。在同业拆借市场的不断发展中,由于其交易期限的短期性、市场的高流动性和资金的快速到账性,同业拆借市场又成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投资组

93、合管理的场所。三、同业拆借的期限与利率(一)同业拆借的期限:隔夜、7天、14天、20天、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6个月、9个月、1年等,其中最普遍的是隔夜拆借。(二)同业拆借利率同业拆借利率是一个竞争性的市场利率,同业拆借市场上资金供给与需求的力量对比决定了同业拆借利率的变动。同业拆借利率是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在整个利率体系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它能够及时、灵敏、准确地反映货币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对货币市场上其他金融工具的利率具有重要的导向和牵动作用,因此,它被视为观察市场利率趋势变化的风向标。中央银行对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影响机制是同业拆借市场上的资金供给,影响工具是

94、货币政策工具,如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业务。中国人民银行借鉴国际经验,推动了报价制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的建立。四、我国的同业拆借市场1986年1月,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对银行间资金的拆借作出了具体规定。从此,同业拆借在全国各地迅速开展起来。1990年,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同业拆借管理试行办法,第一次用法规形式对同业拆借市场管理做了比较系统的规定。1993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务院整顿拆借市场的要求,再次对拆借市场进行整顿1996年,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网络开始运行,标志着我国同业拆借市场进入一个新的规范发展时期。1996年6月

95、,人民银行放开了对同业拆借利率的管制,拆借利率由拆借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自行决定,由此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利率Chibor。2007年1月4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的正式运行,标志着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培育工作的全面启动。第三节 回购协议市场一、回购协议与回购协议市场回购协议:证券持有人在卖出一定数量证券的同时,与证券买入方签订协议,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日期由证券的出售方按约定的价格再将其出售的证券如数赎回。从表面上看,回购协议是一种证券买卖,但实际上是以一笔证券为质押品而进行的短期资金融通。逆回购协议,即证券的买入方在获得证券的同时,与证券的卖方签订协议,双方约定在

96、将来某一日期由证券的买方按约定的价格再将其购入的证券如数返还。两者关系:实际上,回购协议和逆回购协议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同一项交易,从证券提供者的角度看,是回购,从资金提供者的角度看,是逆回购,一项交易究竟被称为回购或是逆回购主要取决于站在哪一方的立场上。【例题】关于回购协议与逆回购协议,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回购协议和逆回购协议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B. 回购协议与逆回购协议没有没有实质联系C. 同一项交易,从证券提供者的角度看,是回购,从资金提供者的角度看,是逆回购,D. 一项交易究竟被称为回购或是逆回购主要取决于站在哪一方的立场上。【答案】B【解析】回购协议和逆回购协议是一个事物

97、的两个方面,同一项交易,从证券提供者的角度看,是回购,从资金提供者的角度看,是逆回购,一项交易究竟被称为回购或是逆回购主要取决于站在哪一方的立场上。由上可以看出,B选项的说法错误。二、回购协议市场的参与者及其目的回购协议市场的参与者十分广泛,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非金融性企业都是这个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中央银行参与回购协议市场的目的是进行货币政策操作。在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回购协议是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工具。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回购协议市场的目的是为了在保持良好流动性的基础上获得更高的收益。无担保的特性使得一些不知名的中小银行很难从同业拆借市场上及时拆入自己所需的临

98、时性资金,而回购协议的证券质押特征则解决了这个问题。非金融性企业参与回购协议市场的积极性很高,因为逆回购协议可以使它们暂时闲置的资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获得高于银行存款利率的收益,而回购协议则可以使它们以持有的证券组合为担保获得急需的资金来源。广泛的市场参与者使回购协议市场的交易量迅速扩大。我国也是如此。三、回购协议的期限与利率回购协议的期限从1天到数月不等,期限只有1天的称为隔夜回购,1天以上的称为期限回购协议。回购利率:约定的回购价格与售出价格之间的差额反映了借出资金者的利息收益,它取决于回购利率的水平。回购利率与证券本身的年利率无关,它与证券的流动性、回购的期限有密切关系。完全担保的特点决

99、定了回购利率通常低于同业拆借利率等其他货币市场利率。回购利率(回购价格-售出价格)/售出价格360/距到期日天数100%第四节 国库券市场一、国库券的发行市场(一)国库券的发行人国库券的发行人是政府及政府的授权部门,尤以财政部为主。政府财政部门发行国库券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融通短期资金调节财政年度收支的暂时不平衡,弥补年度财政赤字。二是为了调节经济。(二)国库券的发行方式作为短期债券,国库券通常采取贴现发行方式,即政府以低于国库券面值的价格向投资者发售国库券,国库券到期后按面值支付,面值与购买价之间的差额即为投资者的利息收益。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为:i=(F-P)/P360/n 国库券通常采

100、取拍卖方式定期发行。“美国式招标”: 财政部接收出价最高的订单,出价最高的购买者首先被满足,然后按照出价的高低顺序,购买者依次购得国库券,直到所有的国库券售完为止。在这个过程中,每个购买者支付的价格都不相同。“荷兰式招标”:国库券的最终发行价格按所有购买人实际报价的加权平均价确定,不同的购买人支付相同的价格。【例题】国库券的最终发行价格按所有购买人实际报价的加权平均价确定,不同的购买人支付相同的价格。这种国库券发行方式被称为( )。A. 美国式招标B. 丹麦式招标C. 荷兰式招标D. 英国式招标【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荷兰式招标”的概念。需要考生准确把握其含义。(三)国库券发行市场中的一级

101、交易商短期国库券的拍卖发行通常需要专门的中介机构进行,其中最重要的中介机构是一级交易商。一级交易商:是指具备一定资格、可以直接向国库券发行部门承销和投标国库券的交易商团体,一般包括资金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一级交易商通过整买,然后分销、零售,使国库券顺利地到达最终的投资者手中,形成“批发零售一体化”的分工型发售环节,有利于降低发行费用、减少发行时间,明显地提高了发行效率。二、国库券的流通市场国库券的流通市场非常发达,市场参与主体十分广泛,中央银行、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企业、个人及国外投资者等都广泛地参与到国库券市场的交易活动中。各国法律大都规定,中央银行不能直接在发行市场上购买国

102、库券,因此,中央银行参与国库券的买卖只能在流通市场上。 中央银行买卖国库券的市场被专业化地称为“公开市场”。国库券的流通市场是中央银行进行货币政策操作的场所。货币市场基金:是集合众多小投资者的资金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的基金。货币市场基金使得众多小投资者借以有机会间接进入货币市场,并分享其收益。货币市场基金的特点:安全性高、流动性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投资国库券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安全性、收益性与流动性相统一的投资组合管理。非金融企业和居民个人参与国库券市场的交易活动大都通过金融中介机构。三、我国的国库券市场我国的国库券市场不发达。第五节 票据市场票据市场是各类票据发行、流通和转让的市场。一、商业票

103、据市场商业票据是一种由企业开具,无担保、可流通、期限短的债务性融资本票。由于无担保,所以只有信誉卓越的大公司才有资格发行商业票据。商业票据的期限较短,通常在20天至45天之间。(一)商业票据的发行市场1发行人与投资人商业票据的发行主体并不仅仅局限于工商企业,事实上,各类金融公司更是这个市场的重要筹资主体。金融公司是一种金融中介机构,它常常附属于一个制造业公司,其主要业务是为购买该企业产品的消费者提供贷款支持。商业票据的投资人极其广泛,商业银行、保险公司、非金融企业、信托机构、养老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等都是商业票据的购买者。2发行方式商业票据的发行分为直接募集和交易商募集两种方式。要看其是否经过交

104、易商或中介机构。无论是直接募集还是交易商募集,商业票据大都以贴现方式发行。3商业票据的发行与贷款承诺贷款承诺,也叫信用额度,即银行承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以确定的条款和条件向商业票据的发行人提供一定数额的贷款,为此,商业票据的发行人要向商业银行支付一定的承诺费。贷款承诺降低了商业票据发行人的流动性风险,也降低了票据购买者的风险,降低了票据的利率水平。(二)商业票据的流通市场商业票据的流通市场不发达。商业票据的持有者一般都将票据持有到期。如果票据的持有者有迫切的现金需要,他可以把票据回售给交易商或发行人。二、银行承兑汇票市场所谓承兑,是指商业汇票到期前,汇票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票据记明事项,承诺在

105、汇票到期日支付汇票金额给汇票持有人并在汇票上签名盖章的票据行为。 如果是银行在汇票上签名盖章,承诺在汇票到期日承担最后付款责任,则此汇票为银行承兑汇票,是货币市场中的一种重要金融工具。银行承兑汇票将购货商的企业信用转化为银行信用,从而降低了商品销售方所承担的信用风险,有利于商品交易的达成。 三、票据贴现市场票据贴现市场可以看作是银行承兑汇票的流通市场。如果在银行承兑汇票到期前贴现银行也出现了融资需求,则贴现银行可以将这张银行承兑汇票向其他金融机构进行转让。转让给其他商业银行,叫转贴现;转让给中央银行,叫再贴现。 票据的贴现直接为企业提供了融资服务;转贴现满足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间相互融资的需要

106、;再贴现则成为中央银行调节市场利率和货币供给量,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 我国的票据市场: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颁布并执行,商业票据的使用范围扩大,票据市场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商业汇票承兑额、贴现额不断增加。2001年,商业汇票承兑额和贴现额都呈现出一种爆发性的增长。票据市场快速发展的原因:第一,票据融资具有的便利与低成本的特点使企业对票据融资的需求不断提高。第二,随着商业银行竞争日益激烈,票据融资成为商业银行争夺优质客户、合理配置资产,保持流动性、增加盈利点的重要手段,商业银行参与票据市场的主动性越来越强。四、中央银行票据市场中央银行票据: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

107、其实质是中央银行债券。中央银行发行票据的目的不是为了筹集资金,而是为了减少商业银行可以贷放的资金量,进而减少市场中的货币量,因此, 发行中央银行票据是中央银行进行货币政策操作的一项重要手段。 第六节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缩写为CD),是由商业银行发行的具有固定面额、固定期限、可以流通转让的大额存款凭证。顾名思义,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就是发行与流通转让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市场。一、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的产生与发展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首创于美国。1961年2月,为了规避“Q条例”对银行存款利率的限制,克服银行活期存款数量因通货膨胀的发生而持续下降的局面,花旗银行开始向

108、大公司和其他客户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这种存单与普通定期存款相比的区别在于:第一,存单面额大,通常在10万美元与1000万美元之间。第二,存单不记名,便利存单持有人在存单到期前在二级市场上将存单转让出去。第三,存单的二级市场非常发达,交易活跃。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的功能商业银行通过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可以主动、灵活地以较低成本吸收数额庞大、期限稳定的资金,甚而改变了其经营管理理念。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的投资者种类众多,非金融性企业、非银行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甚至富裕个人都是这个市场的积极参与者。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到期前可以随时转让流通,具有与活期存款近似的流动性,但与此同时又拥有

109、定期存款的收益水平,这种特性极好地满足了大宗短期闲置资金拥有者对流动性和收益性的双重要求,成为其闲置资金重要运用的场所。三、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期限与利率期限最短的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是14天,典型的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期限多为1个月到4个月。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利率:发行银行的信用评级、存单的期限和存单的供求量是决定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利率水平的主要因素。通常来说,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利率水平略高于同期限的国库券利率,利差等于存单相对于国库券的风险溢价。四、我国的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1990-1993年,我国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有着不同于国外典型存单市场的独特特征:一是面额小。我国的大额可转

110、让定期存单个人购买的最低面额仅为500元,企业购买的最低面额也仅为1万元,大大低于国外的最低面额。二是存单的购买者绝大部分是城乡居民个人,少数为企业和事业单位。三是由于存单的利率比同期限的定期存款利率高5%至10%,因此投资者购入存单后通常都持有到期,流动性很差,始终未能形成二级市场。可见,我国的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恰恰缺失了此类存单的典型特征:面额大,流通转让。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变相高息揽存的手段。于是,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下文停止了大额可转让存单的发行,市场消失。目前正在开展对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研究工作。第七章 资本市场一、复习建议本章属于金融市场中的重要一章,体系比较

111、系统,但知识点较多,也比较零碎,是考生复习中最容易感到困惑的一章。建议学员在学习中抓住理论框架和重点知识点,并尽可能全面复习。从题型来讲,本章题型主要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计算题、简答题。二、本章重要知识点第一节 中长期债券市场一、债券发行市场债券发行市场(初级市场)是组织新债券发行的市场,其基本功能是将政府、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债券分散发行到投资者手中。(一)债券发行市场的参与者1发行者:政府、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2投资者:特殊结算成员(包括人民银行、财政部、政策性银行等机构)、商业银行、信用社、非银行金融机构、证券公司、保险机构、基金、非金融机构、个人投资

112、者、其他市场参与者。3中介机构: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等。4管理者:对发行市场进行监督管理,维护债券市场的正常秩序。(二)债券的发行价格与发行方式债券的发行价格可分为三种:一是按票面值发行,称为平价发行,我国目前发行的债券大多数是这种形式。二是以低于票面值的价格发行,称为折价发行。三是以高于票面值的价格发行,称为溢价发行。债券的发行方式有两种:公募发行和私募发行两者的优缺点:公募发行的优点是面向公众投资者,发行面广,投资者众多,筹集的资金量大,债权分散,不易被少数大债权人控制,发行后上市交易也很方便,流动性强。但公募发行的要求较高,手续复杂,需要承销商参与,发行时间长,费

113、用较私募发行高。私募发行手续简便、发行时间短、效率高,投资者往往已事先确定,不必担心发行失败,因而对债券发行者比较有利,但私募发行的债券流动性比较差,所以投资者一般要求其提供比公募债券更高的收益率。【例题】(单选题)在证券发行中,面向社会公众发行的方式是( )A、私募发行 B、公募发行 C、直接发行 D、间接发行【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公募发行”的含义。面向社会公众发行的方式是“公募发行”,而面向特定投资者发行的方式是“私募发行”。二、债券流通市场(一)债券流通市场的组织形式1场内交易市场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所是专门进行证券买卖的场所,如我国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债券投资者要进入

114、证券交易所参与债券交易,必须遵循证券交易所制定的交易程序:开户,委托,成交,交割,过户。注意:债券成交遵循“价格优先,时间优先,客户委托优先”等原则。2场外交易市场:是在证券交易所以外进行债券交易的市场。(二)债券的交易价格从理论上讲,债券的票面额、票面利率、市场利率、偿还期限是决定债券交易价格的主要因素。市场利率的变动是引起债券价格波动的关键因素。市场利率上升将导致债券交易价格下跌,市场利率下降将导致债券交易价格上升,二者反向相关。随着债券到期日的接近,债券的交易价格会越来越接近其面值,直至到期日,债券的交易价格将等于债券的面值。现实的债券交易中,影响债券交易价格的因素多种多样,错综复杂,如

115、债券的供求变化、人们对未来通货膨胀率和货币政策的预期、一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等,都会影响到债券的实际交易价格。(三)债券收益率的衡量指标一般情况下,衡量债券收益的指标有名义收益率、现时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和到期收益率等。1名义收益率:债券的票面收益率。其计算公式为:名义收益率=票面年利息票面金额100%2现时收益率:是债券的票面年收益与当期市场价格的比率,计算公式为:现时收益率=票面年利息当期市场价格100%3持有期收益率:是指从买入债券到卖出债券之间所获得的收益率,在此期间的收益不仅包括利息收益,还包括债券的买卖差价。其计算公式为:持有期收益率=(卖出价买入价)持有年数+票面年利息买入价格1

116、00%4到期收益率:是采用复利法计算的以当期市场价格买入债券持有到债券到期能够获得的收益率(四)债券投资的风险与信用评级1债券投资风险利率风险、价格变动风险、通货膨胀风险、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汇率风险。上述这些风险中,一些属于系统性风险,如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等,一些属于非系统性风险,如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所谓系统性风险,是指由于全局性的共同因素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可能变动,这种因素以同样的方式对所有证券的收益产生影响。非系统性风险则是指由某一特殊的因素引起,只对个别或少数证券的收益产生影响的风险。在进行债券投资时,对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就要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别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避免风

117、险对债券价格的不利影响;对非系统性风险的防范,最主要地是通过投资分散化来降低风险。2债券的信用评级债券的信用评级是指由专门的信用评级机构对各类企业和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按其按期还本付息的可靠程度进行评估,并标示其信用程度的等级。国家财政发行的国债由于有政府的保证,因此通常不参加债券信用评级。进行债券信用评级最主要的原因是方便投资者进行债券投资决策。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具权威性的信用评级机构,主要有美国标准普尔公司和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 (五)我国的债券市场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形成了包括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和商业银行柜台市场三个基本子市场在内的市场体系。 其中,银行间市场是我国债券市场的主体。第二节

118、 股票市场一、股票的发行市场(一)股票的发行方式与债券相同,股票的发行方式也有公募和私募两种。老的股份公司增发股票,还可以采取优先认股权方式,也称配股,它给予现有股东以低于市场价值的价格优先购买一部分新发行的股票,其优点是发行费用低并可维持现有股东在公司的权益比例不变。(二)公开发行股票的运作程序1选择承销商2准备招股说明书3发行定价4认购与销售股票二、股票的流通市场(一)证券交易所1股票上市交易公开发行的股票达到一定的条件后可以进入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这种行为通常被称为股票上市交易,相应的股份公司被称为上市公司。股票的上市交易可以提高上市公司的声望和知名度,提高股票的流动性。2股票交易价格(

119、1)不同交易制度下的价格决定方式。做市商交易制度和竞价交易制度是证券交易所采取的两种基本交易制度。我国的证券交易所实行的是竞价交易制度。做市商交易制度也称报价驱动制度,是指证券交易的买卖价格均由做市商给出,证券买卖双方并不直接成交,而是向做市商买进或卖出证券。做市商的利润主要来自买卖差价。做市商要根据买卖双方的需求状况、自己的存货水平以及其他做市商的竞争程度来不断调整买卖报价,直接决定了价格的涨跌。竞价交易制度也称委托驱动制度,买卖双方直接进行交易或将委托通过各自的经纪商送到交易中心,由交易中心进行撮合成交。竞价交易制度又有集合竞价制度和连续竞价制度两种。在集合竞价制度下,交易中心将规定时段内

120、收到的所有交易委托集中起来,在该时段结束时统一进行交易,因此,集合竞价制度只有一个成交价格,所有委托价在成交价之上的买进委托和委托价在成交价之下的卖出委托都按该唯一的成交价格全部成交。成交价的确定原则通常是最大成交量原则,即在所确定的成交价格上满足成交条件的委托股数最多。集合竞价制度是一种多边交易制度,其最大优点在于信息集中功能,即把所有拥有不同信息的买卖者集中在一起共同决定价格。当市场意见分歧较大或不确定性较大时,这种交易制度的优势就较明显。因此,很多交易所在开盘、收盘和暂停交易后的重新开市都采用集合竞价制度。连续竞价制度是指证券交易可在交易日的交易时间内连续进行。在连续竞价过程中,当新进入

121、一笔买进委托时,若委托价大于等于已有的卖出委托价,则按卖出委托价成交;当新进入一笔卖出委托时,若委托价小于等于已有的买进委托价,则按买进委托价成交。若新进入的委托不能成交,则按“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顺序排队等待。这样循环往复,直至收市。连续竞价制度是一种双边交易制度,其优点是交易价格具有连续性。我国的证券交易所实行的是竞价交易制度。(2)股票价值评估。评估一只股票内在价值最通常的方法是现金流贴现法和市盈率估值法。现金流贴现法是从股票内在价值定义出发演绎出来的一种评估方法:既然投资股票的目的是为了在未来取得投资收益,那么,未来可能形成收益的多少就在本质上决定了股票内在价值的高低。市盈率估值法是

122、一种相对简单的评估股票内在价值的方法。市盈率是股票的每股市价与每股盈利的比率,计算公式为: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盈利作为评估股票价值的一种方法,上式可转换为:股票价值预期每股盈利市盈率如果一只股票的市盈率太高,可能意味着该股票的价格较大地高于其价值,此时需要卖出该股票;相反,如果一只股票的市盈率过低,可能意味着该股票的价值被低估,则可以买入该股票。但是,这种判断并不绝对,影响股票市盈率的因素有许多。首先,市盈率与行业有关,不同的行业,由于成长性不同,市盈率也不同。其次,在同一行业中,不同公司股票的市盈率也不同,同行业中拥有更多自主产权,拥有更多定价权,具备更大成长性的公司,其股票应该具备更高的市

123、盈率。因此,确定一只股票的市盈率,可以先根据该公司所处行业的平均市盈率,再依据该公司在其行业中的地位来测算。3股票交易方式(1)现货交易。现货交易:是指股票买卖成交后,交易双方在13个交易日内办理交割手续的交易方式。现货交易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成交和交割基本上同时进行。第二,是实物交易,即卖方必须实实在在地向买方转移证券,没有对冲。第三,在交割时,购买者必须支付现款。第四,交易技术简单,易于操作,便于管理。(2)期货交易。在期货交易中,买卖双方就买卖股票的数量、成交的价格及交割时间达成协议,但双方并不马上进行交割,而是在规定的时间履行交割,买方交付款项,卖方交付股票。(3)期权交易。期

124、权实际上是一种选择权交易,规定期权的买方在支付一定的期权费后,其有权在一定期限内按交易双方所商定的协议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的股票。对期权的买方来说,期权合约赋予他的只有权利,而没有任何义务;对期权的卖方来说,他只有履行合约的义务,而没有任何权利。期权交易最显著的特点:一是交易的对象是一种权利,一种关于买进或卖出股票权利的交易,而不是任何实物。这种权利,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它只能在合约规定的有效日期内行使,一旦超过合约规定的期限,就被视为自动弃权而失效。二是交易双方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不一样。对期权的买入者,享有选择权,他有权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市场情况,决定是否执行合约。三是期权买方的风险较

125、小。对于期权合约的买方来说,利用期权交易进行股票买卖其最大的风险不过是购买期权的费用。(4)信用交易。信用交易又称垫头交易或保证金交易,是指股票的买方或卖方通过交付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得到证券经纪人的信用而进行的股票买卖。我国股票市场酝酿多时的“融资融券”业务实际上就是信用交易。信用交易分为保证金买长交易和保证金卖短交易两种。保证金买长交易,是指对某一股票市场行情看涨的投资者交付一定比例的初始保证金,其余款项由经纪人垫付,为他买进指定股票的交易。对于客户来说,通过保证金买长交易可以减少自有资本金不足的限制,扩大投资效果。当投资者对行情判断正确时,其盈利可大增。当然,如果投资者对市场行情判断错误,

126、则其亏损也是相当严重的。保证金卖短交易,是指对某一股票行情看跌的投资者在本身没有股票的情况下,向经纪人交纳一定比率的初始保证金(现金或证券),从经纪人处借入股票在市场上卖出,并在未来股价下跌后买回该股票归还经纪人的交易。信用交易对投资者来说最主要的好处是使其能够以超出自身所拥有的资金力量进行大宗的交易,甚至使得手头没有任何股票的客户可以通过从证券公司借入的方式从事股票买卖,这样就大大便利了客户。但是,信用交易具有的杠杆作用在可能给投资者带来可观利润的同时,也可能会给其带来巨大的损失。(二)场外交易市场场外交易是相对于证券交易所交易而言的,凡是在证券交易所之外的股票交易活动都可称为场外交易。由于

127、这种交易起先主要是在各证券商的柜台上进行的,因而也称为柜台交易。与证券交易所不同,场外交易市场是一个分散的无形市场。它没有固定的、集中的交易场所,而是由许多各自独立经营的证券经营机构分别进行交易。场外交易市场中的股票交易通常在证券经营机构之间或是证券经营机构与投资者之间直接进行,不需要中介人。证券经营机构可根据市场情况随时调整所挂的牌价。证券经营机构既是交易的直接参加者,又是市场的组织者,他们制造出股票交易的机会并组织市场活动,因此被称为做市商。在场外交易市场进行交易的股票,大多是未能在证券交易所批准上市的股票。美国的纳斯达克股票市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场外交易市场。三、股票投资分析主要包括基本面

128、分析和技术分析。(一)基本面分析基本面分析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三个方面。1宏观经济分析宏观经济因素是决定股票市场长期走势的唯一因素,一些非经济因素可以暂时改变股票市场的中期和短期走势,但改变不了股票市场的长期走势。(1)GDP变动与股票市场。从长期看,在上市公司的行业结构与该国产业结构基本一致的情况下,股票平均价格的变动与GDP的变化趋势是吻合的(2)经济周期与股票市场。一般来说,在经济衰退时期,股票价格会逐渐下跌;到危机时期,股价跌至最低点;而经济复苏开始时,股价又会逐步上升;到繁荣时,股价则上涨至最高点。股票市场价格的变动周期虽然大体上与经济周期相一致,但在时间上并不完

129、全与经济周期相同。从时间看,股票市场走势比经济周期走势提前约1个月到半年,股票市场的走势对宏观经济运行具有预警作用。(3)货币、财政政策与股票市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基本手段,它们的变动对股票市场与股票价格有着较大的影响。货币政策货币供给总量积极影响或通货膨胀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社会总需求提升股份公司经营业绩促进股票市场价格上升。2行业分析上市公司所属的行业与股票价格变化关系密切。行业所处生命周期的位置制约或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3公司分析通过分析公司的客户、供应商、竞争者、潜在新进入者、替代品等基本竞争力量,分析公司的基本财务数据,才能对公司的基本面作出综合评价。(二)

130、技术分析1股票价格指数股票价格指数是反映不同时点上股价变动情况的相对指标。通常是将报告期的股票价格与选定的基期价格相比,并将两者的比值乘以基期的指数值,即为报告期的股价指数。由于每一交易日的指数都是与基准日进行比较而得,故不同交易日之间的指数可以通过比较来了解股票市场的总体涨跌情况。2股票交易技术分析股票交易技术分析是运用市场每日波动的价位,包括每日开盘价、最高价、最低价、收盘价和成交量等数据,通过图表的方式表示这些价位的走势,从而推测股价未来的走向。(1)技术分析的基础。股票交易技术分析建立在三项合理的市场假设条件之下,即一切历史会重演、证券价格沿趋势移动(进行技术分析最根本最核心的条件)、

131、市场行为涵盖一切信息。(2)技术分析方法。K线图。记录的是一只股票一定时段内的价格波动情况;形态分析。把过去和现在的股价变动数据标在以时间为横轴,以股价为纵轴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上,以股价图形的形态分析未来趋势。趋势分析。股票价格沿趋势运行,而趋势就是股票价格运行的总体方向,趋势线就是将股票价格的运行趋势用直线表示出来。指标分析。运用一定的数学公式,对股票交易中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相应的技术分析指标,将该指标的值绘成图表,用定量的方法对股价走势进行预测,就是股票技术分析中的指标分析方法。股票交易中的原始数据就是股票的开盘价、最高价、最低价、收盘价、成交量和成交金额等。一般情况下,在股票交易中,

132、常用的技术指标有:MACD指标、KDJ指标、VR指标等。【例题】(多选题)股票交易技术分析是建立在以下哪些假设条件之下的?( )A、一切历史会重演 B、市场行为涵盖一切信息 C、边际效用逐渐抵减 D、证券价格沿趋势移动 E、证券价值长期增长【答案】ABD【解析】股票交易技术分析建立在三项合理的市场假设条件之下,即一切历史会重演、证券价格沿趋势移动、市场行为涵盖一切信息。C、E不是正确选项。第三节 证券投资基金一、证券投资基金的含义与特点(一)证券投资基金的含义证券投资基金,是指通过发售基金份额,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形成独立资产,由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管理人管理,以投资组合的方式进行证券

133、投资的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二)证券投资基金的特点1组合投资、分散风险2集中管理、专业理财3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二、证券投资基金的种类划分依据具体类型延伸组织形态和法律地位的不同契约型基金和公司型基金l 契约型基金又称为信托投资基金,它是指依据一定的信托契约而组织起来的代理投资行为,投资者通过购买收益凭证的方式成为基金的收益人。目前我国公开发售的基金都是契约型基金。l 公司型基金是指依据公司法组建、通过发行股票或受益凭证的方式来筹集资金并将资金投资于有价证券获取收益的股份公司,投资者通过购买该公司的股份而成为基金公司的股东并以股份比例承担风险、享受收益。公司型基金主要存在于美国

134、。l 这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公司型基金具有法人资格和民事行为能力,而契约型基金则没有法人资格。投资运作和变现方式的不同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开放式基金是指基金可以无限地向投资者追加发行基金份额,并且随时准备赎回发行在外的基金份额,因此基金份额总数是不固定的。而封闭式基金的基金份额总数固定,且规定封闭期限,在封闭期限内投资者不得向基金管理公司提出赎回,而只能寻求在二级市场上挂牌转让。投资目标的不同成长型基金、收入型基金、平衡型基金l 成长型基金是以追求资本的长期增值为目标的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于具有良好发展潜力,但目前盈利水平不高的企业股票。其特点是风险较大,可以获取的收益也较大,适合能承受高风险的

135、投资者。l 收入型基金是指以追求稳定的经常性收入为基本目标的基金,它主要投资于盈利长期稳定、分红高的质优蓝筹股和公司债券、政府债券等稳定收益证券,适合较保守的投资者。l 平衡型基金界于成长型基金与收入型基金之间,它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成长性好的股票,又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业绩长期稳定的质优蓝筹股。投资对象的不同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专门基金、衍生基金、对冲基金、套利基金地域不同国内基金、国家基金、区域基金和国际基金其他基金类型指数型基金、LOF与FOF1指数型基金与ETF指数型基金是股票型基金中的一种特殊品种基金,是指以目标指数中的成分股为投资对象,目的是取得与指数同步收益的基金。指数

136、基金的目标是获取大体上相当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投资回报。ETF是指数型基金中的一个品种。一般译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与普通指数基金的区别在于ETF是在交易所上市交易,交易手续与股票完全相同2 LOF与FOFLOF意为“上市型开放式基金”。它是开放式基金中的一个类型,该类型的基金发行结束后,投资者既可以在指定网点申购与赎回基金份额,也可以在交易所买卖该基金。 FOF是意为“基金中的基金”,是金融机构推出的一种理财产品组合。它投资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基金,并根据市场波动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基金组合,力争使基金组合能达到一个有效的配置。三、基金净值与基金的业绩(一)基金净值、单位净值与累计单位净值

137、的含义基金净值也称为基金资产净值,是指某一时点上基金资产的总市值扣除负债后的余额,代表了基金持有人的权益。基金单位净值又称基金份额净值,即基金单位资产净值,是指每一基金单位(份额)所代表的基金资产净值。基金单位净值(总资产总负债)基金总份数基金资产净值基金总份额基金累计单位净值基金单位净值基金成立后累计单位派息金额(二)基金净值与基金的业绩基金单位净值表示了单位基金内含的价值,但基金单位净值的高低并不代表基金业绩的好坏,基金净值增长能力才是判断基金业绩的关键四、基金的收益与费用(一)基金的收益基金的收益是基金资产在运作过程中所产生的超过本金部分的价值。基金收益主要来源于基金投资所得红利、股息、

138、债券利息、买卖证券价差、银行存款利息以及其他收入。(二)基金的费用基金的运营费用主要包括管理费、托管费。基金管理人是基金资产的管理者和运营者,对基金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基金管理费是支付给基金管理人的管理报酬。一般而言,基金规模越大,基金管理费费率越低;基金风险程度越高,其管理费费率也越高。基金托管费指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资产所收取的费用。一般而言,基金规模越大,基金托管费率越低;基金风险程度越高,其托管费率越高。五、开放式基金的认购、申购与赎回(一)认购开放式基金的认购是指投资者在基金募集期内购买一定的基金份额。认购份额的计算公式为:认购份额认购金额(1-认购费率)基金单位面值(二

139、)申购开放式基金的申购是指投资者在基金募集期结束后购买基金份额的行为。 基金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后,基金的资产价值会随着股票、债券等证券的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基金净值也发生变化。因此,申购份额的计算与认购份额的计算有所不同。基金申购份额的计算如下:申购份额申购金额(1-申购费率)申购日基金单位净值 (三)赎回开放式基金的赎回是指投资者把手中持有的基金份额按规定的价格卖给基金管理人并收回现金的过程,是与申购相对应的反向操作过程。赎回金额的计算公式为:赎回金额(赎回份数赎回日基金单位净值)(1-赎回费率)第八章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一、复习建议本章是此次教材改版的新增章节,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内

140、容之一。其内容有一部分来自于原来的教材,但更多的是新增内容。建议学员掌握基本理论框架和基本概念,由于知识点比较琐碎,建议学员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全面复习。从题型来讲,本章题型主要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计算题以及简答题。二、本章重要知识点第一节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产生与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又称金融衍生产品,与基础性金融工具相对应,是指在一定的基础性金融工具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一般表现为一些合约,其价值由作为标的物的基础性金融工具的价格决定。一、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一)价值受制于基础性金融工具(二)具有高杠杆性和高风险性(三)构造复杂,设计灵活【例题】(多选题)以下属于衍生金

141、融工具的是()(2008年多选题变形)A 股票 B 债券 C 远期利率协议 D 期货合约 E 期权合约【答案】CDE【解析】远期利率协议、期货合约、期权合约都属于衍生金融工具,而股票和债券不是衍生金融工具。二、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功能(一)价格发现功能:衍生工具的市场价格就是对标的物未来价格的事先发现,能够相对准确地反映交易者对标的物未来价格的预期。(二)套期保值功能:套期保值是一种有意识的风险防御性措施,它是通过现货市场与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反方向运作,形成现货与期货一盈一亏的结果,经过盈亏相抵,达到减少或规避价格变动风险的目的。所谓套期保值是指交易者为了配合现货市场的交易,而在期货等金融

142、衍生工具市场上进行与现货市场方向相反的交易,以便达到转移、规避价格变动风险的交易行为。(三)投机获利手段: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出现还为投机者提供了更多的盈利机会。三、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产生与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汇率和利率的波动加大了各种金融交易的市场风险,为避免或减少因汇率、利率过分波动所引起的市场风险,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应运而生。1972年5月,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推出了外汇期货合约,这是第一笔金融期货合约在交易所内上市交易,意味着现代意义上的金融衍生工具产生。衍生金融工具市场自20世纪70年代产生以来,发展迅速。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产生的初衷是用以规避汇率、利率等价格变动的风险,因而,风险

143、管理是金融衍生工具市场最早具有的、最基本的功能。但是,由于衍生金融工具所具有的高杠杆效应,诱使市场投机者利用衍生工具进行大规模的投机活动。投机如果成功,可以获得很高的收益,但若失败,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整个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因此,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是一柄“双刃剑”,它在为市场参与者提供灵活便利的避险工具的同时,也促成了巨大的世界性投机活动,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四、我国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我国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仍处于发展初期,产品品种少,交易规模小,很不完善。1992年,上海外汇调剂中心率先创办了上海外汇期货市场,开办人民币汇率期货交易。200

144、4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九条意见,明确要求稳步发展期货市场,特别鼓励研究开发与股票和债券相关的新品种及其衍生产品。同年2月4日,中国银监会正式颁布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为金融机构从事衍生产品交易制定了专门的办法。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挂牌成立,为股票指数期货的推出做准备。第二节 金融远期合约市场一、金融远期合约的含义与特点(一)金融远期合约的含义金融远期合约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个确定的时间,按照某一确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的合约。(二)金融远期合约的特点远期合约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它是由交易双方通过谈判后签署的非标准化合约,优点:合约中的交割地点、交割

145、时间、交割价格以及合约的规模、标的物的品质等细节都可由双方协商决定,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尽可能地满足交易双方的需要。缺点:远期合约的违约风险较高,流动性也较差。【例题】(单选题)金融远期合约最主要的特点是()A 金融远期合约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B 金融远期合约的违约风险较高 C. 金融远期合约的流动性较差 D 它是由交易双方通过谈判后签署的非标准化合约【答案】D【解析】远期合约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它是由交易双方通过谈判后签署的非标准化合约,很大的灵活性、违约风险较高、流动性较差等特点都是由这一特点衍生出来的。二、远期利率协议概念:远期利率协议是交易双方承诺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按双方协议利率借贷一笔确定

146、金额的名义本金的协议。期利率协议的买方是名义借款人,其订立远期利率协议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规避利率上升的风险或者从利率上升中牟利;远期利率协议的卖方则是名义贷款人,其订立远期利率协议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规避利率下降的风险或者从利率下降中牟利。之所以称为“名义”,是因为借贷双方不必真正借贷,只是在结算日根据协议利率和参考利率之间的差额以及名义本金额,由交易一方付给另一方结算金。远期利率协议的功能:远期利率协议最重要的功能在于通过固定将来实际支付的利率而避免了利率变动风险。签订远期利率协议后,不管市场利率如何波动,协议双方将来收付资金的成本或收益总是固定在合同利率水平上。第三节 金融期货市场一、金融期货合

147、约的含义与特点(一)金融期货合约的含义金融期货合约是指交易双方同意在约定的将来某个日期按约定的条件买入或卖出一定标准数量的某种金融工具的标准化合约。所谓金融期货的标准化合约,是指期货合约的合约规模、交割日期、交割地点等都是标准化的,即在合约上明确规定交易的规模、交割日期、交割地点等,无须双方再商定。交易双方所要做的唯一工作是选择适合自己的期货合约,并通过交易所竞价确定成交价格。价格是期货合约的唯一变量。(二)金融期货合约的特点1金融期货合约都是在交易所内进行交易,交易双方不直接接触,而是各自跟交易所的清算部或专设的清算公司结算2金融期货合约还克服了远期合约流动性差的特点,具有很强的流动性3金融

148、期货交易采取盯市原则,每天进行结算盯市:在每天交易结束时,保证金账户都要根据期货价格的升跌而进行调整,以反映交易者的浮动盈亏,这就是所谓的盯市。P187 表81“金融期货合约与金融远期合约的区别” 二、金融期货交易所金融期货交易所在组织形式上有非营利性会员制和营利性公司制两种。会员制交易所是由全体会员共同出资组建,缴纳一定会员费作为注册资本的非营利性会员制法人机构。会员制期货交易所的特点是:会员缴纳会员资格费是取得会员资格的基本条件之一;交易所的建立和营运资本由会员以缴纳会员费的形式筹得;交易所收入有结余时,会员不享有取得回报的权利;而当交易所出现亏空时,会员必须以增加会费的形式承担;交易所会

149、员投票权分配实行一人一票制,与会员出资多少无关,因而会员相互之间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公司制交易所是由投资人以入股形式组建并设置场所和设施,以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形式设立的经营交易市场的营利性企业法人。公司制交易所的主要特点是:交易所不参与合约买卖交易,但按规定对参与交易者收取交易费用,投资人从中分享收益;交易所按投资人出资多少分配投票权,实行一股一票制;交易所的经营重视盈利性,注重扩大市场规模,提高经营效率,但忽视公益性,影响市场稳定等。目前国际上金融期货交易所的组织形式有向公司制转化的倾向。2006年9月8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由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上海证

150、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共同发起设立的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上海成立。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采用公司制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成立,对于深化我国金融市场改革,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发挥金融期货市场功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三、金融期货市场的交易规则一是交易品种为规范的、标准化的期货合约。二是交易实行保证金制度。三是交易实行当日无负债结算制度,即盯市制度。四是交易实行价格限制制度。五是交易实行强行平仓制度。四、金融期货合约的种类依据标的物不同,金融期货可分为外汇期货、利率期货、股价指数期货和股票期货。(一)外汇期货:是以外汇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是金融期货中最早出现的品种。每一份外汇期货的资产标的物是一定数量的

151、该种货币。 交易者或者利用外汇期货合约来规避汇率风险,或者从事投机活动,以期望从汇率变动中获利。(二)利率期货:其标的物是一定数量的与利率相关的某种金融工具,即各种固定利率的有价证券。利率期货主要是为了规避利率风险而产生的。固定利率有价证券的价格受到现行利率和预期利率的影响,价格变化与利率变化一般呈反向变动关系。(三)股票价格指数期货:是金融期货中产生最晚的一个类别,是20世纪80年代金融创新中出现的最重要、最成功的金融工具之一。股票价格指数是反映整个股票市场上各种股票市场价格总体水平及其变动情况的统计指标,而股票价格指数期货即是以股票价格指数作为标的物的期货交易。股票价格指数之所以能够成为金

152、融期货市场上进行交易的主要对象,是因为股票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在给股票持有者带来巨大风险的同时,也给投机者带来获得巨大收益的机会。为了规避股票风险和实现投机收益,就自然产生了股价指数期货交易。第四节 金融期权市场一、金融期权的基本含义金融期权,是指赋予其购买方在规定期限内按买卖双方约定的价格(简称协议价格或执行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某种金融资产的权利的合约。期权购买方为了获得这个权利,必须支付期权出售方一定的费用,称为期权费或期权价格。内容:(一)期权合约的买方与卖方期权合约的买方是买进期权,付出期权费的投资者,也称期权持有者或期权多头。在支付期权费后,期权合约的买方就拥有了在合约规定的时间内

153、行使其购买或出售标的资产的权利,当然,如果行使权利对其不利,期权合约的买方也可以放弃行使这个权利,而不用承担任何义务。期权合约的卖方是卖出期权,收取期权费的投资者。在收取买方所支付的期权费之后,期权合约的卖方就承担了在规定时间内根据买方要求履行合约的义务,而没有任何权利。也就是说,当期权合约的买方按合约规定行使其买进或卖出标的资产的权利时,期权合约的卖方必须依约相应地卖出或买进该标的资产。显然,在期权交易中,买卖双方在权利和义务上有着明显的不对称性,期权费正是作为这一不对称性的弥补,由买方支付给卖方的。一经支付,无论买方是否行使权利,其所付出的期权费均不退还。(二)期权费所谓期权费,又称权利金

154、、期权价格或保险费,是指期权买方为获得期权合约所赋予的权利而向期权卖方支付的费用。它的大小取决于期权合约的性质、到期月份及执行价格等多种因素。(三)合约中标的资产的数量(四)执行价格执行价格是指期权合约中确定的、期权买方在行使其权利时实际执行的价格(标的资产的买价或卖价)。显然,执行价格一经确定,期权买方就必然根据执行价格和标的资产实际市场价格的相对高低来决定是否行使期权合约。(五)到期日指1份期权合约的最终有效日期。到了到期日如果期权合约的买方不行权,则意味着其自愿放弃了这一权利。二、金融期权的种类划分依据分类延伸期权权利性质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l 看涨期权也称买权,是指赋予期权的买方在给定时

155、间或在此时间以前的任一时刻以执行价格从期权卖方手中买入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权利的期权合约。投资者通常会在预期某种金融资产的价格将要上涨时买入看涨期权。l 看跌期权也称卖权,是指赋予期权的买方在给定时间或在此时间以前的任一时刻以执行价格卖给期权卖方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权利的期权合约。投资者通常会在预期某种金融资产的价格将要下跌时买入看跌期权。期权行权时间的不同欧式期权和美式期权欧式期权是只允许期权的持有者在期权到期日行权的期权合约,美式期权则允许期权持有者在期权到期日前的任何时间执行期权合约。对期权的买方来说,美式期权比欧式期权更为有利,美式期权的期权费通常比欧式期权的期权费要高一些期权合约

156、的标的资产股票期权、外汇期权、期货期权三、金融期权合约与金融期货合约的区别P194 表8-3金融期权合约与金融期货合约的区别四、金融期权的风险管理功能为什么会存在期权合约的卖方?由于市场之中不同的投资者对资产价格变动趋势的预期是不同的,有人预期上涨,但也有人预期下跌,因而形成市场中的交易双方。作为期权合约的卖方,他可能预期合约标的资产价格将会上涨,此时,他可以卖出看跌期权;相反,如果投资者预期合约标的资产价格将会下跌,则他可能卖出看涨期权。更一般的可能是,卖出看涨期权,标的资产的价格虽涨,但涨不到执行价格;卖出看跌期权,标的资产价格虽跌,但跌不破执行价格。在这种情况下,期权合约的买方不行权,卖

157、方则获得期权费收益。这实际上是此外,期权合约的卖方也可以利用期权合约规避现货市场存在的风险。第五节 金融互换市场一、金融互换的含义与原理 金融互换是指交易双方利用各自筹资机会的相对优势,以商定的条件将不同币种或不同利息的资产或负债在约定的期限内互相交换,以避免将来汇率和利率变动的风险,获取常规筹资方法难以得到的币种或较低的利息,实现筹资成本降低的一种交易活动。理论基础: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金融互换实现的条件:第一,双方对对方的资产或负债均有需求。第二,双方在两种资产或负债上存在比较优势。二、利率互换利率互换是指交易双方对两笔币种与金额相同,期限一样但付息方法不同的资金进行互相交换利率的一种

158、预约业务。双方进行利率互换的主要原因是双方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市场上各自具有比较优势。三、货币互换货币互换是指交易双方互相交换金额相同、期限相同、计算利率方法相同,但货币币种不同的两笔资金及其利息的业务。货币互换与利率互换最大的区别在于, 货币互换的本金在期初和期末都要交换。货币互换的交易要点有:交易双方以约定的协议汇率进行本金的互换;之后在协议有效期内,双方以约定的利率和本金为基础进行利息支付的互换;协议到期时,交易双方以预先商定的协议汇价将原本金换回。第九章 金融机构体系一、复习建议本章属于金融机构的概述,体系比较系统,主要是基础知识介绍,知识点较多,比较零碎。建议学员在学习中抓住框架和重

159、点,尽可能全面复习。从题型来讲,本章题型主要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二、本章重要知识点第一节 金融机构的界定、种类与功能一、金融机构的界定(一)金融机构的含义金融机构是指从事金融活动的组织,也被称为金融中介或金融中介机构。它通常以一定量的自有资金为运营资本,通过吸收存款、发行各种证券、接受他人的财产委托等形式形成资金来源,而后通过贷款、投资等形式运营资金,并且在向社会提供各种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取得收益。(二)金融机构与一般经济组织的共性及特殊性金融机构与一般经济组织之间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共性主要表现为金融机构首先需要具备普通企业的基本要素,如有一定的自有资本

160、、向社会提供特定的商品(金融工具)和服务、必须依法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照章纳税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营对象与经营内容的特殊性:金融机构的经营对象是货币资金这种特殊的商品,经营内容主要是货币的收付、借贷及各种与货币资金运动有关的金融活动。2经营关系与经营原则的特殊性: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主要是货币资金的借贷或投融资的信用关系,在经营中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原则。3经营风险及影响程度的特殊性:其风险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挤兑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这一系列风险所带来的后果往往不局限于对金融机构自身的影响,有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构成威胁。二、金融机构的种类划分依据分

161、类业务性质和功能的不同管理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业务内容的不同银行类金融机构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业务活动的地理范围国际性金融机构、全国性金融机构和地方性金融机构三、金融机构的功能(一)提供支付结算服务(二)促进资金融通(三)降低交易成本(四)提供金融服务便利(五)改善信息不对称(六)转移与管理风险第二节 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演变与发展一、新中国成立前的金融机构体系国民党统治时期,形成了以四大家族为垄断核心的金融机构体系“四行二局一库”。同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个革命根据地也建立了自己的金融机构。二、新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与发展(一)1948年1953年:初步形成阶段(二)19

162、53年1978年:“大一统”的金融机构体系 “大一统”模式的基本特征为:中国人民银行是全国唯一一家办理各项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集中央银行和普通银行于一身,其内部实行高度集中管理,利润分配实行统收统支。这种模式对当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统得过死,不利于有效地组织资金融通,不利于调动各级银行的积极性。(三)1979年1983年8月:初步改革和突破“大一统”金融机构体系(四)1983年9月1993年:多样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初具规模我国在1994年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以工、农、中、建四大专业银行为主体,其他各种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五)1994年至今:建设和完善社

163、会主义市场金融机构体系的阶段1994年以来金融机构体系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分离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成立三大政策性银行;国家四大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化;建立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多层次商业银行体系。形成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基本框架。【例题】“大一统”的金融机构体系下,我国存在的唯一的一家银行是( )(2010年单选题)A中国工商银行B中国人民银行C中国银行D中国建设银行【答案】B【解析】“大一统”的金融机构体系下,中国人民银行是全国唯一一家办理各项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三、中国现行的金融机构体系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金融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金融机构体系结构日臻完善

164、,已经形成了由“一行三会”(中国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为主导、大中小型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非银行金融机构为辅翼的层次丰富、种类较为齐全、服务功能比较完备的金融机构体系 (一)金融监督管理机构1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所谓中央银行,是指专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统一管理金融活动并代表政府协调对外金融关系的金融管理机构。中央银行的职能。(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它代表国家垄断货币的发行权,向社会提供经济活动所需要的货币,并保证货币流通的正常运行,维护币值稳定。(2)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只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

165、构发生业务往来,不与工商企业和个人发生直接的信用关系。中央银行集中保管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并对它们发放贷款,充当“最后贷款者”。中央银行在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业务往来时,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金融稳定,调控宏观经济,而不是为了盈利。(3)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中央银行作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一个部门,由政府授权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代表政府参与国际金融事务,并为政府提供融资、国库收支等服务。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垄断人民币的发行权,管理人民币流通,是“发行的银行”;依法管理存款准备金、基准利率,对商业银行发放再贷款和再贴现,在金融机构出现

166、风险时,根据情况实施必要的救助,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稳定,是“银行的银行”;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持有、管理和经营国家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负责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银行间外汇市场、黄金市场,负责建立和管理全国银行系统的征信系统,代表国家从事有关国际金融活动等,是“国家的银行”。2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为了实现对银行业监管的规范化与专业化,2003年4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银行业的监管职能由中国人民银行划转给中国银监会。中国银监会统一监督管理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政策性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

167、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由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维护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3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监会是我国证券业的监管机构,根据国务院授权,中国证监会依法对证券、期货业实施监督管理。4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设立于1998年11月18日,隶属于国务院,是我国保险业的监管机构,专司全国商业保险市场的监管职能。(二)商业银行体系1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交通银行。其中前四家银行是由原来的国家专业银行转化而来的, 2009年1月15日,中国农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完成。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目标是建

168、立成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股份制商业银行。就目前来看,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但是未来的改革依然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挑战性。2股份制商业银行截至2009年年末,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有12家,即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3城市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是1995年在原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由城市企业、居民和地方财政投资入股组成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4农村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在农村信用社基础上改制组建而成2006年,为

169、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我国又开始在农村地区设立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村镇银行,5外资商业银行(三)政策性银行体系政策性银行是指由政府发起或出资建立,按照国家宏观政策要求在限定的业务领域从事银行业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的业务经营目标是配合并服务于政府的产业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不以盈利为目标,不与商业银行争利。1994年,建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将各专业银行原有政策性业务与经营性业务分离。三家政策性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的再贷款和通过市场向国内外发行金融债券,在资金运用方面,三家政策性银行都有明确的资金投向。2

170、006年,国务院明确提出深化并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的战略。改革后三家政策性银行将突显三个作用:即大力支持农业、进出口贸易和基础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对中小企业及教育、医疗的资金支持。2008年年底,国家开发银行的改革方案已获批准,其向商业银行转型后,将主要开展长期信贷业务和股权投资金融业务。【例题】我国1994年设立的政策性银行包括( )(2009年多选题变形)A.中国人民银行B.中国工商银行 C.国家开发银行D.中国进出口银行 E.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答案】CDE【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基本知识。(四)信用合作机构信用合作机构是一种群众性合作制金融组织,典型的组织形式是城

171、市信用合作社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城市信用合作社是在城市中按一定社区范围,由城市居民和法人集资入股建立的合作金融组织;农村信用社是由农民或农村的其他个人集资联合组成,以互助为主要宗旨的合作金融组织。信用合作社的本质特征是: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民主管理(即各级合作社的方针和重大事项由社员参与决定,实行“一人一票”制),主要为社员提供信用服务。(五)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在特定时期,政府为解决银行业不良资产,由政府出资专门收购和集中处置银行业不良资产的机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最大限度保全被剥离资产、尽可能减少资产处置过程中的损失为主要经营目标。1999年,我国成立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即中

172、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和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接收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剥离出来的不良资产。(六)信托投资公司信托投资公司是以受托人身份专门从事信托业务的金融机构,其基本职能是接受客户委托,代客户管理、经营、处置财产。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颁布;2007年,银监会公布了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中国的信托投资公司开始新的发展,向“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基本功能回归。依据银监会颁布的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信托投资公司可以经营下列部分或者全部本外币业务:第一,资金信托。 第二,动产信托、不动产信托。 第三,有价证券信托等其他财

173、产或财产权信托。 第四,作为投资基金或者基金管理公司的发起人从事投资基金业务。第五,经营企业资产的重组、购并及项目融资、公司理财、财务顾问等业务。第六,受托经营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证券承销业务。第七,办理居间、咨询、资信调查等业务。第八,代保管及保管箱业务等。(七)财务公司我国的财务公司是由大型企业集团成员单位出资组建,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国外的财务公司以为企业集团服务为重点,但并不限于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一般不能吸收存款,主要通过在货币市场上发行商业票据和在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来筹资,资产业务以发放消费信

174、贷为主。我国第一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成立于1987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在促进我国大型企业发展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八)金融租赁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是以经营融资租赁业务为其主要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所谓融资租赁业务,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租赁物和供货人的选择或认可,将其从供货人处取得的租赁物按合同约定出租给承租人占有、使用,向承租人收取租金的交易活动。适用于融资租赁交易的租赁物为固定资产。 2007年1月,中国银监会颁布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并于2007年3月1日开始实施。 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共有金融租赁公司12家。(九)汽车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是在我国

175、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为履行开放汽车消费信贷的承诺而新设立的一类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就是说,汽车金融公司的主要职能是提供汽车消费信贷及其他与汽车相关的金融服务。与商业银行开办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相比,汽车金融公司是提供汽车销售融资的专门机构,其专业化程度更高,更具有专业优势。汽车金融公司的设立,有利于促进我国汽车市场的培育,提升我国汽车业的整体竞争力。(十)证券机构在一国的资本市场中,活跃着许多种为证券投资活动服务的金融机构,如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公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等。不同的机构在证券投资活动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从事着不同的业务,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十一)保险公司保

176、险公司是收取保费并承担风险补偿责任,拥有专业化风险管理技术的金融机构组织。保险公司是金融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三节 国际金融机构体系一、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目前,全球性的国际金融机构主要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集团、国际清算银行。(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为协调国际间的货币政策和金融关系,加强货币合作而建立的国际性金融机构,于1945年12月成立,总部设在华盛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通过成员国共同研讨和协商国际货币问题,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促进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平衡发展,开发成员国的生产资源;促进汇率稳定和成员国有条件的汇率安排,避免竞争性的货币贬值;协助成员国建立多边支

177、付制度,消除妨碍世界贸易增大的外汇管制;协助成员国克服国际收支困难。成员国认缴的基金份额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金来源还包括:通过资金运用取得的利息和其他收入;某些成员国的捐赠款或认缴的特种基金;向官方和市场的借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对象只限于成员国官方财政金融当局,而不与任何私营企业进行业务往来;贷款用途只限于弥补成员国国际收支逆差或用于经常项目的国际支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都是短期贷款;贷款额度有限制,与借款国认缴的基金份额大小成正比。(二)世界银行集团世界银行集团由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国际开发协会、国际投资争端处理中心、多边投资担保机构五个机构

178、构成。世界银行又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是1945年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时成立的国际金融机构,总部设在华盛顿。世界银行的资金来源中最主要的是成员国认缴的份额。世界银行的贷款对象可以是成员国政府,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则要由政府担保。世界银行的贷款用途较广,包括工业、农业、能源、运输、教育等,一般都是项目贷款。贷款期限为20年左右,并有5年宽限期,利率比较优惠。中国是世界银行的创始国之一,1980年5月恢复合法席位。国际金融公司是专门向经济不发达成员国的私有企业提供贷款和投资的国际性金融组织,属世界银行集团,总部设在华盛顿,1956年建立。国际金融公司是世界上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最多的多边金融机构。 国

179、际开发协会是专门向较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发放条件较宽的长期贷款的国际金融机构,属世界银行集团,1960年建立,总部设在华盛顿。其活动宗旨主要是向最贫穷的成员国提供无息贷款,促进它们的经济发展。这种贷款具有援助性质。多边投资担保机构成立于1988年,其宗旨是通过向外国私人投资者提供包括征收风险、货币转移限制、违约、战争和内乱风险在内的政治风险担保,并通过向成员国政府提供投资促进服务,加强其吸引外资的能力,从而促使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发展中国家。(三)国际清算银行国际清算银行是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央银行和若干大商业银行合办的国际金融机构,成立于1930年5月17日,总部设在瑞士巴塞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后

180、,国际清算银行主要办理国际清算,有“央行的央行”之称。目前国际清算银行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各国中央银行之间的合作并为国际金融业务提供新的便利,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其主要职能包括:为各国中央银行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帮助各国中央银行管理外汇储备;研究货币与经济问题,并协调国家间的货币政策;协助执行各种国际金融协定。国际清算银行领导下的常设监督机构称作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致力于跨国性银行的监管工作。该委员会签署的巴塞尔协议和巴塞尔资本充足协议的补充协议成为国际统一的银行监督管理协议。二、区域性的金融机构(一)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是西方国家与亚洲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合办的政府间的金融机构,1966年在东

181、京成立,总行设于菲律宾的首都马尼拉。我国于1986年3月正式恢复在亚洲开发银行的合法席位。亚洲开发银行是一个致力于促进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区域性金融机构。它不以盈利为目的,经营宗旨是通过发放贷款、进行投资和提供技术援助,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合作。(二)非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是非洲国家政府合办的互助性国际金融机构,成立于1963年9月,1966年7月正式开业,行址设在科特迪瓦首都阿比让。非洲53个国家全部为其成员,此外还有包括中国在内的区外成员24个。非洲开发银行的宗旨是为成员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资金,促进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帮助非洲大陆制定发展的总体规划,协调各国

182、的发展计划。(三)泛美开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是由美洲及美洲以外的国家联合建立、主要向拉丁美洲国家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成立于1959年,1960年10月正式营业,行址设在华盛顿。 泛美开发银行的宗旨是集中美洲各国财力,对中、南美洲发展中成员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 三、国际金融机构的作用与局限性作用:一是维持汇率稳定;二是对金融业的国际业务活动进行规范、监督与协调;三是提供长短期贷款以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和促进经济发展;四是积极防范并解救国际金融危机;五是就国际经济、金融领域中的重大事件进行磋商;六是提供多种技术援助、人员培训、信息咨询等服务,藉此加强各国经济与金融的往来,推动全球经

183、济共同发展。局限性:一些机构的领导权被主要的发达国家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呼声、建议往往得不到重视;向受援国提供贷款往往附加限制性的条件,要求受援国满足某些前提性的要求之后才能使用贷款,而这些要求大多是对一国经济体系甚至政治体系的不恰当干预,不对症的干预方案常常会削弱或抵消优惠贷款所能带来的积极作用。第十章 商业银行一、复习建议本章是金融机构体系的重要内容,是金融理论与实务的重要章节之一。本章内容较多,考点也很多。建议学员在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全面复习。从题型来讲,本章题型主要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以及论述题。二、本章重要知识点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特性与类型一、商

184、业银行的特性(一)企业性商业银行隶属于企业范畴,是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并以其全部财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与一般工商企业相同,商业银行以营利为目的,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现代商业银行大多采用了公司制的形式,且以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最为典型。(二)金融性商业银行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经营的是货币这种特殊的商品。商业银行主要依靠借贷的方式从事经营,自有资本在其资金来源中所占的比例非常低,大量资金来自于存款、借款等负债。这使得商业银行能够获得比一般企业更高的财务杠杆效应,但同时也会面临着更高的经营风险。(三)银行性表现在:第一,商业银行能够吸收公众存款

185、、尤其是能够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同时能够办理贷款和转账结算业务,从而具有信用创造的功能。因此,商业银行通常也被称为存款货币银行。第二,贷款是商业银行主要的资产运用形式,同时也是各类经济活动主体尤其是中小企业和个人的主要外部融资形式。第三,商业银行能够为客户办理各种支付结算业务,是现代支付体系的中心。第四,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广泛,功能全面。除了提供传统的存、放、汇服务,还可办理投资理财、代收代付、咨询顾问等多种业务。二、商业银行的类型划分依据具体类型延伸产权结构的不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是现代商业银行的主要形式。组织形式的不同单一制商业银行、总分行制商业银行、控股公司制商业

186、银行l 单一制商业银行也称独家制商业银行,其特点是商业银行业务只由一个独立的商业银行经营,不设或不允许设立分支机构。这种银行主要集中在美国l 总分行制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商业银行体制,其特点是,法律允许商业银行在总行之下设立分支机构从事银行业务。例如我国的商业银行。l 控股公司制商业银行的特点是,由一个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控制或收购若干独立的银行。在法律上,这些银行仍保持各自独立的地位,但其业务经营都由同一股权公司所控制。控股公司制已成为当今国际银行业最流行的组织形式。业务覆盖地域的不同地方性商业银行、全国性商业银行和国际性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模式的不同全能性商业银行和专业性商业银行

187、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通常按是否计入资产负债表,将其划分为两大块: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其中,表内业务又分为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一、负债业务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业务。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主要包括两大块:存款性负债和借款性负债。 (一)存款业务存款是指存款人在保留所有权的条件下,把使用权暂时转让给银行的资金或货币。几种主要的存款类型:1活期存款这是指可由存款人随时存取的存款,它没有确切的期限规定,银行也无权要求存款人取款时做事先的书面通知。活期存款具有支取方便、运用灵活的特点。银行对活期存款支付的利息较低,有时甚至不支付任何利息。虽然活期存款时存时取,但在存取交错之中总会在银行形成一笔

188、相对稳定、数量可观的余额,也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2定期存款这是指存款人和银行预先约定存款期限的存款。与活期存款相比,定期存款的稳定性较强,且营业成本较低,因而具有较高的资金利用率。3储蓄存款4通知存款这是指存款人在存入款项时不约定存期、支取时需提前通知银行、约定支取日期和金额方能支取的存款。5结构性存款通常是指在客户普通存款的基础上嵌入某种金融衍生工具(主要是各类期权),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金融市场参数的波动挂钩,或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从而使存款人在承受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较高收益的业务产品。结构性存款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显著特征。(二)借款类业务1短期借款这是指期限在1年或1年

189、以下的借款。其目的主要在于解决银行临时性流动性不足和周转困难的资金需要。主要包括:(1)同业拆借(2)回购协议。(3)向中央银行借款。主要有再贷款和再贴现两种。前者是指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的直接信用放款,后者是指商业银行将其买入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再次申请贴现。2长期借款这是指期限在1年以上的借款。商业银行的长期借款一般采用发行金融债券的方式。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包括普通金融债券、次级金融债券、混合资本债券和可转换债券(1)普通金融债券。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发行的、按约定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统称为金融债券。这里我们把除次级债券、混合资本债券和可转换债券以外的其他金融债券称之为普通金融债

190、券。(2)次级金融债券。是指商业银行发行的、本金和利息的清偿顺序列于商业银行其他负债之后、先于商业银行股权资本的债券。这类债券的期限比较长,一般为10年,最低不低于5年。所筹集到的资金可以按规定计入银行的附属资本。(3)混合资本债券。和次级金融债券一样,发行混合资本债券所筹集到的资金也可按规定计入银行的附属资本。不同的是,混合资本债券的清偿顺序位于次级金融债券之后,且期限更长,一般不低于15年。(4)可转换债券。是指银行依照法定程序发行、在一定期间内依据约定的条件可以转换成银行股份的金融债券。由于可转换债券附有一般债券所没有的选择权,因此,其利率一般低于普通债券,银行发行这种债券有助于降低筹资

191、成本。【例题】商业银行的非存款类资金来源有( )(2007年多选题)A同业拆借 B再贴现 C贴现 D证券回购 E发行中长期债券【答案】ABDE【解析】同业拆借、再贴现、证券回购、发行中长期债券都是商业银行的非存款类资金来源。二、资产业务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是对资金进行运用的结果,是其获得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商业银行资产的种类有很多,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块:贷款业务、证券投资业务和现金资产业务。(一)贷款业务贷款是商业银行出借给贷款对象,并以按约定利率和期限还本付息为条件的货币资金。贷款是商业银行的传统核心业务,也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盈利资产。银行贷款可以按不同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种类:1按期限的长短:短期

192、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2按保障条件的不同: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包括保证贷款、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3按业务类型的不同:公司类贷款、个人贷款和票据贴现4按质量的高低: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等五类通常所说的不良贷款,就是指后三类。(二)证券投资业务1特点(1)主动性强。(2)流动性强。(3)收益的波动性大。(4)易于分散管理。2对象理论上,所有合法的有价证券,包括债券和股票等,都可作为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备选对象。但实践中,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范围要受本国监管当局的限定。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所从事的证券投资对象主要有:(1)债券类投资。包括国债、金融债券、中央银行票据、资产支

193、持证券和公司债券等。(2)股权投资。我国现行的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这意味着商业银行可以持有其他银行的股权,而且经过批准,也可以持有其他金融机构甚至企业的股权。(三)现金资产业务现金资产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以及与现金等同的可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资产。一般包括以下几类:1库存现金。2在中央银行存款。3存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现金资产是商业银行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资产,主要目的在于满足银行经营过程中的流动性需要。但由于现金资产基本上是一种无盈利或微利资产,过多地持有这种资产,将会付出机会成本。此外

194、,银行持有库存现金还会面临着大量的保管费用和被盗风险。因此,银行现金资产管理的任务就是要在保持满足流动性需要的前提下,通过适时调节,保持现金资产的规模适度性和安全性。三、表外业务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不会形成银行现实的资产或负债但却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业务。目前,国内银行开办的表外业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支付结算业务支付结算是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因债权债务关系引起的与货币支付、资金划拨有关的收费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目前银行办理支付结算的方式主要有汇兑结算、托收结算和信用证结算等。(二)银行卡业务银行卡是由经授权的银行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

195、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商业银行从事银行卡业务的收入有四个来源:一是商户结算手续费,即接受银行卡付款的商户,在通过银行进行结算时按照实际交易金额的一定比例向银行支付的手续费。二是年费,即持卡人向发卡银行每年缴纳的固定费用。三是利息收入,即持有具有透支功能的银行卡客户,在透支后按规定向银行支付的利息。四是其他收入,包括客户在银行卡的挂失、转账、取现等活动中向银行支付的各种费用。(三)代理业务代理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代为办理客户指定的经济事务、提供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业务。代理业务的委托人既可以是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也可以是居民个人;代理业务的类型

196、既有代理行、代收代付、保理和代保管等传统业务,也有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代理证券、代理保险、基金托管、代客理财等创新业务。(四)信托业务信托业务与前面分析的代理业务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其一,信托的当事人至少有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三方,而代理的当事人仅有委托人和受托人(即代理人)两方。其二,设立信托必须有确定的、合法的信托财产,而代理则不一定以存在财产为前提,没有确定的财产,委托代理关系也可以成立。其三,信托受托人依据信托合同规定管理运用信托财产,享有广泛的权限和充分的自由,委托人不干预;而在代理业务中,受托人权限较狭小,仅以委托人的授权为限。(五)租赁业务由于现代租赁具有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特点,

197、出现问题时租赁公司可以回收、处理租赁物,因而在办理融资时对企业资信和担保的要求不高,此外,租赁属于表外融资,不体现在企业财务报表的负债项目中,不影响企业的资信状况,因此,这种方式非常适合中小企业融资。(六)投资银行业务目前国内银行提供的投资银行业务主要包括:企业重组并购、银团贷款安排管理、直接投资及股权私募、结构化融资顾问、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转让、企业短期融资券承销、企业上市发债顾问、资产管理、企业常年财务顾问、企业资信服务、政府与机构财务顾问,等等。(七)担保与承诺业务1担保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对第三方承担责任的业务,其形式包括担保(保函)、备用信用证、跟单信用证、承兑等。2承

198、诺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的信用业务,包括贷款承诺、开立信贷证明、客户授信额度和票据发行便利等。(八)金融衍生交易业务金融衍生交易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头寸管理等需要而进行的货币、利率、股票和商品的远期、互换、期权等衍生交易业务。值得注意的是,金融衍生品交易往往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如控制不当,不仅会给单个商业银行带来巨额损失,还会引致系统性金融风险。【例题】结算业务属于商业银行的( )(2010年单选题变形)A表外业务 B资产业务 C负债业务D资本业务【答案】A【解析】结算业务属于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本题考查商业银行各类业务的内容。第三节 商

199、业银行的管理一、资产负债管理(一)资产负债管理的理论沿革1资产管理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管理的重心应放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方,即通过对资产项目的调整和组合来实现其经营目标。最早的资产管理理论可以追溯到18世纪英国商业银行提出的商业性贷款理论。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只能是发放短期的、且以真实的商业票据做抵押的、周转性的工商企业贷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产转移理论诞生。该理论认为,除了发放短期贷款以外,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持有那些信誉高、期限短、易于转让的资产来保持流动性,如短期票据、国库券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预期收入理论进一步拓展了商业银行的资产范围。该理论强调,从根本上来说,商业银行的流动

200、性状态取决于贷款的偿还,这与借款人未来的预期收入和银行对贷款的合理安排密切相关。因此,即使是中长期贷款,只要其能按期偿还,在对资产组合期限结构的合理安排下,同样可以提供流动性。2负债管理理论该理论强调,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提供不仅来自于资产方,还可来自于负债方,即通过对负债结构进行调整,增加主动型负债 ,在货币市场上主动“购买”资金来满足自身流动性需求和不断适应目标资产规模扩张的需要。3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商业银行开始把重心转向如何通过协调负债与资产的关系来实现经营目标,即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动态地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协调各种不同资产和负债在利率、期限、风险和流动性等方面的搭配,作出最优化的组合,以

201、满足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要求。(二)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具体实践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些银行从自身的经营管理实践出发,提出了“总量平衡、结构对称”、“经营目标管理”等实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构想,并制定了一些具体办法付诸实践。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对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通知,规定了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资本充足率、存贷款比例等十三项暂行监管指标,并对银行资本和资产风险权数作出了暂行规定。此后,在监管当局的积极推动下,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实践逐步深入。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技术和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二、资本管理(一)银行资本及其构成1账面资本:是

202、指资产负债表中的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后的所有者权益部分,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通常认为,账面资本规模越大,商业银行的实力越雄厚。2监管资本:是监管当局要求商业银行必须保有的最低资本量,是商业银行的法律责任,因此,监管资本也可称为法律资本。3经济资本:是指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人员根据银行所承担的风险计算出来的、银行需要保有的最低资本量。它用于衡量和防御银行实际承担的非预期损失,是防止银行倒闭的最后防线。由于它直接与银行所承担的风险挂钩,因此,也称风险资本。4三种资本概念的比较账面资本可以直接从资产负债表上观察到,是一个财务会计概念,反映的是银行实际拥有的资本水平,也是银行实际可

203、利用的资金来源;相反,经济资本与监管资本都是虚拟概念,是按照一定的计量方法计算得出,反映的是不同管理主体对银行资本水平提出的要求,其作用主要在于缓冲风险。或者说,经济资本和监管资本是商业银行应该拥有但不一定是实际拥有的资本。此外,账面资本与后两类资本的范围也不相同,账面资本通常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即资产负债表上的所有者权益;而经济资本和监管资本的范围则大得多,不仅包括所有者权益,还包括银行提取的准备金、资产重估增值以及银行发行的、具有资本性特征的金融工具。经济资本与监管资本之间也存在着区别,(1)前者是由银行管理者从内部来认定和安排对风险的缓冲;而后者则是监管当局从

204、外部来认定这种缓冲,是监管当局按统一标准对银行业提出的要求,其主要目的在于防范风险,促使银行稳健经营。(2)此外,经济资本与监管资本的计量方法也会存在差异,经济资本的计量可由银行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自主地选择,而监管资本的计量方法往往由监管当局统一确定,银行只能遵照执行。(二)资本充足性管理1资本充足性的含义资本充足的确切含义是资本数量适度,即商业银行持有的资本数量既能够满足其正常经营的需要,又能满足股东的合理投资回报要求。2资本充足性的衡量资本充足性的衡量包括两层含义:资本持有量的计算和对其充足与否的判断。1988年出台的巴塞尔协议对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协议不仅对资本的构成做了统

205、一的规定,还对资本充足性规定了统一的标准,即:资本充足率=总资本风险资产总额8%,2004年出台的新巴塞尔协议对银行的资本充足性问题进行了修改和补充,调整内容主要反映在对风险资产的界定上:其一,将风险资产的计量范围从单一的信用风险扩展到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其二,修改反映计量银行各类风险的计量方法,从而使计算出的资本比率更有意义,风险敏感性更高。修改后的资本充足率公式为:资本充足率=总资本(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市场风险损失12.5+操作风险损失12.5)巴塞尔委员会一直致力于把评估银行资本充足性的工作与银行面对的主要风险紧密地结合起来,以8%的资本充足率底线为约束条件,风险越大,要求持有的资本量就

206、越大,这种把“资本”与“风险”紧密挂钩的做法代表了当前人们对待资本充足性问题的主流思想,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开始在这个指导思想下进行自身的资本管理。3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途径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有两个途径:一是增加资本;二是降低风险资产总量。具体内容包括:(1)增加资本总量。主要包括增加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2)收缩业务,压缩资产总规模。(3)调整资产结构,降低高风险资产占比。(4)提高自身风险管理水平,降低资产的风险含量。三、风险管理(一)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原因:(1)风险是与商业银行相伴而生的产物。商业银行通过承担客户不愿意承担的风险,成为整个经济社会参与者转嫁风险的主要对象。随着信息

207、技术日新月异、金融工具层出不穷和支付手段不断创新,银行融资功能的核心地位逐渐让渡于风险管理职能,风险管理已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2)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是决定商业银行经营的根本因素,也是衡量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和市场价值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二)商业银行风险的种类1信用风险2市场风险:可分为利率风险、股票风险、汇率风险和商品风险四种。3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流程、人员行为和系统失当或失败,以及由于外部事件而导致损失的风4流动性风险5国家风险6合规风险7声誉风险8战略风险(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基本框架1风险管理环境包括员工的道德观和胜任能力、人员的培训、管理者的经营模式、分配权限和职

208、责的方式等。其构成要素主要有: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文化;管理战略。2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组织由于受历史条件、经营环境、管理偏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在实践中呈现出了多样性,但大体上都包括了以下环节: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高级管理层;风险管理部门;其他相关部门。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流程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流程主要包括:风险管理目标与政策的制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控制、风险监测与风险报告等环节。四、绩效评估(一)银行财务报表商业银行经营活动过程和结果体现在其财务报表中,财务报表为银行绩效评价提供了必要信息。1. 资产负债表通过资产负债表,我们可以了解一家银行在报告

209、期实际拥有的资产总量及其构成情况、资金的来源及其结构,从总体上认识该银行的资金实力、清偿能力等情况。2利润表通过利润表,我们可以了解一家银行在报告期间经营活动的收支情况,分析其盈亏原因,还可以进一步考核银行的经营效率、管理水平,对其经营业绩作出恰当的评价。3现金流量表通过现金流量表,我们可以了解一家银行在一个经营期间内的现金流量来源和运用及其增减变化情况,进而分析银行的偿债能力、股息分配能力、未来的增长性等。(二)银行绩效评价指标财务绩效评价:财务绩效评价的具体内容围绕着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其结果与经理人或雇员的报酬相挂钩。资产收益率、权益报酬率、净利息收益率等都是代表性的指标。80

210、年代以后,人们愈来愈认识到原有财务评价的局限性,于是将企业的竞争能力、与顾客的关系等非财务评价纳入企业绩效的评价内容。90年代以来,一种新的绩效评价方法经风险调整的绩效评价方法悄然兴起,这种方法克服了传统绩效评价只考虑账面盈利而未充分考虑风险因素的弊端,通过引入风险成本,将收益与风险直接挂钩,体现了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的内在统一,实现了经营目标与绩效考核的统一。2009年1月13日,财政部出台金融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绩效评价暂行办法,提出将以包括盈利能力在内的四大项因素作为绩效考核的指标,给金融企业打分,并根据分值将它们划分为优(A)、良(B)、中(C)、低(D)和差(E)五个档次。金融企业的绩

211、效评价指标具体包括:盈利能力指标、经营增长指标、资产质量指标、偿付能力指标 第十一章 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一、复习建议本章内容和知识点较为整齐,相对而言也比较简单,主要介绍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基本知识。建议学员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抓住其中的理论体系和重点内容,并融会贯通。从题型来讲,本章题型主要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二、本章重要知识点第一节 投资银行一、投资银行的界定 投资银行的称谓盛行于美国,是与商业银行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美国著名的金融投资专家罗伯特库恩(Robert Kuhn)曾根据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和趋势对投资银行作出了如下四种定义。罗伯特库恩认为第二广泛定义最符

212、合美国投资银行业的现实情况,是目前投资银行的最佳定义。罗伯特库恩提出的第二广泛定义也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本章也以此定义为基准,将投资银行界定为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二、投资银行的基本职能(一)媒介资金供需,提供直接融资服务在资本市场上,投资银行通过帮助资金需求者发行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工具,并将其出售给资金供给者,而将资金供需双方连接起来,实现资金的互通有无(二)构建发达的证券市场1投资银行通过咨询、承销、分销、代销等方式帮助构建证券发行市场2投资银行以做市商、经纪商和交易商的身份参与证券交易市场活动,发挥重要

213、作用3投资银行在证券市场的业务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4投资银行促进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由此可见,正如美国学者所言:“投资银行业是华尔街的心脏,是华尔街存在的最重要理由”。投资银行与一个健康、高效的证券市场密不可分。(三)优化资源配置投资银行作为证券市场上的中介机构,通过对不同企业和不同项目融资的收益和风险的确定,可以起到引导社会资金流向,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功能(四)促进产业集中投资银行通过募集资本的投向和并购方案的设计,帮助优质企业获得资金,加快产业集中进程。投资银行促进了企业规模的扩大、资本的集中和生产的社会化,成为产业集中进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三、投资银行的业务(一)证券承销业务证券承销是投

214、资银行最为传统与基础的业务,它是指投资银行帮助证券发行人就发行证券进行策划,并将公开发行的证券出售给投资者以筹集到发行人所需资金的业务活动。 标准的证券承销包括三大步骤:首先,投资银行就证券发行的时间、条件、方式、种类等向发行人提出建议。其次,当证券发行方案确定并经证券管理机关批准后,发行人与投资银行签订承销证券协议,投资银行帮助发行人销售证券。最后,双方签订协议之后,进入实质性的证券分销阶段。投资银行在对证券进行承销的操作中一般会按照所承销的金额与风险的大小来选择相应的承销方式,通常会采用的方式有代销和包销两种。包销又分两种,一种是全额包销,一种是余额包销。(1)全额包销是指由投资银行与发行

215、人签订协议,由投资银行按约定价格买下发行的全部证券,然后以稍高的价格向社会公众出售,即低价买进高价售出,中间差额为投资银行赚取的利润。如果到期投资银行不能将证券全部销售出去,则投资银行承担相应风险。2)余额包销是指投资银行与发行人签订协议,在约定的期限内发行证券,并收取佣金,到约定的销售期满,售后剩余的证券,由投资银行按协议价格全部认购。余额包销实际上是先代理后包销。投资银行证券承销业务的利润来源有两块:一是价差;二是佣金。一般而言,承销金额的大小、发行的难易程度、竞争者的价格、成本状况、辛迪加成员的意见都是影响投资银行承销业务利润的决定因素。(二)证券交易与经纪业务证券交易所作为场内交易市场

216、,通常规定只有交易所会员才能入场进行交易。普通投资者要想买卖证券交易所内上市证券,必须通过投资银行等经纪商,由其代为买卖证券,这就是证券的经纪业务。在经纪业务中,投资银行与客户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客户是委托人,投资银行是受托人。投资银行必须严格按照客户的交易指令买卖证券,不能擅自更改客户的交易指令。投资银行不承担证券交易中的风险,以向客户收取佣金作为报酬。除了经纪业务,投资银行还会动用自有资金参与证券交易,通过赚取买卖价差而获利,这是投资银行的交易业务。(三)并购业务在并购业务中,投资银行的业务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投资银行充当并购策划和财务顾问,以中介人的身份,为并购交易的主体和目标企业提供顾问

217、、策划和相应的融资业务;二是投资银行是并购的主体,将并购活动作为一种股权投资行为,先买下企业,后进行整体转让,或分拆卖出,或包装上市卖出股权,以进行套现。投资银行在并购业务中对参与各方有着积极且重要的影响。对企业并购中的买方来说,投资银行帮助它以最优的方式用最优惠的条件收购合适的目标企业,从而实现自身最优的发展;对企业并购中的卖方来说,投资银行帮助它以尽可能高的价格将标的企业卖给最合适的买主。在敌意并购中,投资银行反并购业务帮助目标企业及其大股东以最低的代价取得反收购行动的成功,捍卫其自身正当的权益。(四)资产管理业务在典型的资产管理业务中,投资银行和客户的关系是委托代理关系,即“受人之托,代

218、人理财”。资产管理业务是投资银行在传统业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业务,在成熟证券市场上该业务已经成为投资银行的核心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中的“资产”,从理论上来说,涵盖一切形式的资产,包括现金、证券、股权、债权、实物资产等,当然通常是货币、证券等金融资产。(五)财务顾问与咨询业务投资银行的财务顾问业务是投资银行所承担的对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的一系列证券市场业务的策划和咨询业务的总称。主要指投资银行在公司的股份制改造、上市、在二级市场再筹资以及发生兼并收购、出售资产等重大交易活动时提供的专业性财务意见。投资银行作为专业的金融机构凭借自己信息、人才与技术优势为客户提供所需要的财务服务,服务范围涉及资产、负

219、债、投资、风险、估值等多方面的财务咨询或管理服务。根据内容的不同,投资银行主要提供重组并购顾问、投资咨询、管理咨询等服务。(六)风险投资业务风险投资又称创业投资,是指对新兴公司在创业期和拓展期进行的资金融通,表现为风险大、收益高。由于高风险,普通投资者往往都不愿涉足,但这类公司又最需要资金的支持,因而为投资银行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第一,采用私募的方式为这些公司筹集资本;第二,对于某些潜力巨大的公司进行直接投资,成为其股东;第三,设立“风险基金”或“创业基金”,向这些公司提供资金来源。【例题】以下不属于投资银行业务的是( )。 A. 证券承销业务B. 风险投资业务C. 资产管理业务D. 吸收存

220、款业务【答案】D【解析】证券承销业务、风险投资业务、资产管理业务都是投资银行业务,但吸收存款不属于投资银行业务。第二节 保险公司一、保险的基础知识 (一)保险的概念概念:从本质上来讲,保险是运用互助共济(大数法则)的原理,将个体面临的风险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根据合同约定的权利与义务由群体来分担的一种经济行为。广义上的保险是指保险人向投保人收取保险费,建立专门用途的保险基金,并对投保人负有法律或者合同规定范围内的赔偿或者给付责任的一种经济保障制度。广义概念上的保险既包括商业保险又包括政策性保险。(二)保险的基本职能保险的本质决定保险的职能。分散风险、补偿损失是保险的基本职能。1分散风险职能保险的

221、基本职能就是分散风险,分摊损失,起到“千家万户保一家”的互助共济的作用。这是保险业区别于其他金融业的根本标志。2补偿损失职能补偿损失职能就是把全体投保人通过缴纳保险费建立起来的保险基金用于少数投保人因遭遇灾害事故所受损失的经济补偿。当然,补偿损失主要就财产保险和责任保险而言,人身保险存在非补偿成分,因为人的生命价值并不能够用货币资金进行衡量。许多人身保险品种具有储蓄性质。保险的两大基本职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分散风险,分摊损失,才能进行经济补偿;没有经济补偿的需要也就无须通过分摊损失以分散风险。(三)保险的基本原则1保险利益原则所谓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对投保标的具有法律上承认的利益,它体现

222、了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与投保标的之间的利害关系。例如你对你所拥有的房屋具有保险利益,一旦你的房屋遭遇火灾或者其他自然灾害,你就会蒙受一定程度上的经济损失。保险利益原则规定,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要对保险标的具有法律上承认的利益,否则不能签订保险合同,即使签订了,保险合同也无效。 保险利益原则的意义:(1)与赌博从本质上划清了界限。如果没有保险利益的规定,保险行为就会扭曲为一种赌博行为。 (2)防止道德风险的产生。保险中的道德风险是指投保人购买保险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取经济保障,而是为了谋取保险赔款。这种投保人不是主动防止保险事故的发生,反而希望保险事故的发生,甚至促成或者制造保险事故。保险利益原则消除了道

223、德风险产生的隐患,因为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利害关系,保险标的受损,投保人也会蒙受经济损失。(3)合理衡量保险补偿的程度。根据保险利益原则,投保人不仅要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而且需要衡量投保人对保险标的保险利益有多少。投保人对超过其保险标的实际价值的部分没有保险利益。2最大诚信原则最大诚信原则即通常所说的诚实信用原则。在保险合同关系中,对当事人诚信要求程度远比一般民事活动要求严格,要求当事人具有“最大诚信”。该原则要求保险活动的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的当事人不得隐瞒任何重要的有关保险活动的事实,尤其是被保险人必须主动向保险人陈述有关保险标的风险情况的“重要事实”,不得以欺骗手段诱致保险人与之签订保

224、险合同,否则所签合同无效。最大诚信原则的内容主要包括告知与保证。(1)告知。告知指合同订立之前、合同订立时以及在合同有效期内,投保方对已知的或应知的与保险标的有关的实质性重要事实应据实向保险方做口头或者书面申报;保险方也应将与投保方利害相关的实质性重要事实据实通告投保方。(2)保证。保证是指被保险人在保险合同有效期限内针对某种特定事项,作出做某事或者不做某事的承诺。例如,作为减少保险费的条件,一家百货商场要保证每天24小时有2名警卫值班。 3损失补偿原则损失补偿原则是指在财产保险中投保人通过购买保险,将其自身原来承担的特定风险转移给保险人来承担,当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人给予被保险人的经济赔偿恰

225、好填补被保险人因遭受保险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该原则是保险活动中最重要的原则,这一原则的规定可以有效防止被保险人从保险中赢利,进而减少道德风险产生的因素损失补偿的方法主要有现金、修理、重置、恢复原状四种。在四种方法所需费用一致时,可以由被保险人征得保险人同意后选择其中一种,在大多数的保险实务中,最后都通过货币补偿来解决。损失补偿原则规定,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补偿具有以下几个限制:(1)以实际损失为限,这是最基本的限制条件。(2)以保险金额为限。(3)以保险利益为限。若发生保险事故时,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已经不具有保险利益,则保险人不能赔付。【例题】保险损失补偿的方法主要有()(2006年单选题变

226、形)A.现金 B.恢复原状 C.修理 D.重置 E.置换成新的保险【答案】ABCD【解析】保险损失补偿的方法主要有现金、修理、重置、恢复原状四种。4近因原则保险中的近因是指引发保险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即在保险事故发生过程中起着主导或者支配作用的因素。近因原则规定,只有当承保风险是损失发生的近因时,保险人才会承担赔偿责任。近因原则要求从保险事故中找出主要原因,从而确定造成损失的直接原因,进一步确定保险人的赔偿责任。二、不同类型保险公司的主要业务本节将保险公司划分为两大类:商业性保险公司和政策性保险公司。(一)商业性保险公司的主要业务从整体上来看,保险标的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经济生活的主体即人的身体

227、或者生命;二是经济生活客体即财产。因此,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中,保险业务通常主要分为两大类: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现代商业性保险业务由人身保险、财产保险、责任保险、再保险四大部分组成。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产、寿险分业经营的原则,因此寿险公司只能以人身保险为主要经营业务,财产保险公司只能以财产保险和责任保险为主要经营业务,再保险公司则以再保险为主要业务。1人寿保险公司人寿保险公司主要经营人身保险。人身保险是以人的身体或者生命为保险标的的一种保险。根据保障范围的不同,可以区分为人寿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和健康保险。(1)人寿保险。人寿保险是人身保险中最基本的人身保险。人寿保险

228、又称为生命保险,以人的寿命为保险标的,当发生保险事故时,保险人对被保险人履行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人寿保险分为死亡保险、生存保险、生死合险。死亡保险是被保险人在合同有效期限内死亡,保险人给付保险金的一种保险,它又分为定期保险和终身保险。生存保险是以被保险人在规定期限内生存作为保险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一种保险,分为年金保险和定期生存保险。年金保险即通常所说的养老金保险,被保险人按照约定定期支付保险费后,保险人根据合同约定日期起开始在被保险人生存期间定期给付相同金额的年金,直至被保险人死亡为止。如果被保险人在保险期内死亡,保险合同终止,保险人的给付责任也终止。生死合险又称两全保险,它是定期生存保险和定期

229、死亡保险的混合险种。它不仅在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限内死亡时向其受益人给付保险金,而且在被保险人期满时仍生存向其本人给付保险金。生死合险的责任范围包括生存保险和死亡保险两者的责任范围,因此它的保险费要高于单纯的生存保险或者死亡保险。生死合险最能体现人寿保险中保险和储蓄的性质。(2)意外伤害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是指在保险期限内因发生意外事故导致被保险人死亡或者残废,由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的规定给付保险金的保险品种。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保障项目包括被保险人因意外伤害导致的死亡给付、残疾给付、医疗给付和收入损失给付。它分为两大类:普通意外伤害保险和特种意外伤害保险。(3)健康保险。健康保险是以人的身体为对象

230、,当被保险人在保险有效期内因为疾病、分娩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而由保险人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保险。按照损失的种类,健康保险分为三类:一是收入保险,即被保险人由于疾病所致的全部工作能力或者部分工作能力丧失,不能获取正常收入,由保险人分期给付保险金的一类健康保险;二是医疗费用保险,即被保险人由于疾病或分娩所支出的医疗费用,由保险人给予经济保障的一类健康保险;三是死亡和残疾保险,即被保险人由于疾病或分娩导致残疾或死亡,由保险人给付一次性的残疾保险金或死亡保险金的一类健康保险。2财产保险公司 (1)财产损失险。此处的财产损失险即狭义的财产保险,主要是对处在相对静止状态的有形财产的直接损失以及相关间接损失提供补

231、偿的保险业务。该险种主要承保财产自身可能因为火灾、风暴、冰雹、地震、爆炸、航空器及其他运输工具坠落等原因引起的损失,以及财产损失引起的收入损失。具体说来,财产损失险的主要内容包括火灾保险、海上保险、汽车保险、航空保险、工程保险、利润损失保险、农业保险等。(2)责任保险。责任保险是以被保险人依法应负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或者经过特别合同约定的合同责任作为保险标的的一种保险。责任保险种类繁多,根据承保方式的不同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作为各种财产保险的附加险承保的责任保险,包括机动车辆保险第三者责任、船舶碰撞责任、旅客责任、飞机保险的第三者责任、建筑和安装工程保险的第三者责任保险等;第二类是单独承保的责任保

232、险,包括公众责任保险、产品责任保险、雇主责任保险、职业责任保险等。(3)保证保险。保证保险是指被保证人根据权利人的要求,请求保险人担保自己信用的一种保险。保证保险的保险人代替被保证人向权利人提供担保,如果被保证人不履行合同或存在犯罪行为,导致权利人遭受经济损失,由保险人负责赔偿责任。保证保险分为忠诚保证保险和确实保证保险两大类。前者承保雇主因雇员因各种不法行为而受到的各种经济损失;后者承保工程所有人因承包人不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工程所遭受的经济损失。3再保险公司我国保险法定义:“保险人将其承担的保险业务,以承保形式,部分转移给保险人的,为再保险。”再保险作为“保险的保险”,对于保障保险市场安

233、全,为直接保险公司分散赔付风险、扩大承保能力和巨灾保障功能,并辅助保险市场调控以及强化行业风险管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中国再保险集团通过旗下中国财产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及集团国际业务部经营再保险业务,经营范围主要包括财产再保险业务、人寿再保险业务等。财产再保险公司的业务经营主要包括比例合同分保业务、非比例合同分保业务、临时分保业务、国际再保险业务;寿险再保险公司的业务经营主要包括寿险再保险业务、健康险再保险业务、意外伤害险再保险业务、年金再保险业务。比例再保险是以保险金额为基础来确定分出公司自留额和分入公司分得保额的再保险方式。非比例再保险是以赔款金额为基础确定

234、分出公司自负责任和分入公司分保责任的再保险方式。(二)政策性保险公司的主要业务所谓政策保险是指政府为实现其政治、经济、社会、伦理等方面的政策目的,利用保险形式实施的措施。从保险目的来看,它表现为政府政策的贯彻实施;从保险范围来看,它具有全面性;从保险形式来看,它是强制性的。目前政策性保险主要包括出口信用保险和存款保险,分别由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和存款保险公司经营。1出口信用保险公司2001年12月18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成立。该公司是我国唯一承办政策性信用保险业务的金融机构,资本来源为出口信用保险风险基金,由国家财政预算安排。 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主要经营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包括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和中

235、长期出口信用保险以及其他与对外经济开放相关联的业务,如投资保险。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保障1年期以内,出口商以信用证(L/C)、付款交单(D/P)、承兑交单(D/A)、赊销(OA)方式从中国出口或转口的收汇风险。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旨在鼓励出口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特别是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等资本性货物的出口以及承包海外工程项目;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出口贸易提供信贷融资。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包括买方信贷保险和卖方信贷保险两种主要形式。投资保险是为了支持我国企业到境外投资,鼓励外国及港、澳、台地区的投资者来我国大陆投资而开办的。我国投资保险的责任范围包括战争险、征用险、外汇险三种,同时我国

236、保险公司规定,投资保险应该与财产保险或工程保险一起投保。2存款保险公司存款保险是指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其依法所吸收之存款为保险标的,向存款保险公司投保并缴付保险费的一种政策性保险。如果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生停业或无法清偿其所收受的存款等情形时,由存款保险公司在保险额度范围内赔付存款人的存款,以保障存款人权益并维护金融稳定。存款保险承保的对象一般是一国依法成立的各种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外国银行分行、信用合作社等。长期以来,我国实际上实行的是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在经营不善的金融机构退出市场的过程中,往往是由中央银行和地方政府承担个人债务清偿的责任。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体制改

237、革的深化,由各级政府或中央银行“买单”的缺陷和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这种模式不仅给各级财政带来沉重负担,而且导致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的严重扭曲。因此,建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和存款保险公司的呼声越来越强。三、我国保险公司的改革与发展改革开放后,国家于1980年恢复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的保险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颁布实施,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产、寿险分业经营的原则,标志着中国保险业进入到有法可依、依法管理阶段。 经过30年的改革,中国保险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功能相对完善、分工比较合理,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保险市场体系。我国保险公司自身仍然存在着几个问题:一是风险防

238、范意识不足,化解风险能力不强;二是呈现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具体表现为高投入、高成本、高消耗、低效率的特点。三是保险产品开发缺乏创新意识,这导致没有适销对路的保险产品来满足众多消费者的保险需求;四是许多保险公司在诚信经营方面存在问题,表现为理赔难、销售误导等,“承保容易理赔难”、诱导投资者等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第十二章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 一、复习建议本章是宏观金融理论的开篇,是介绍货币政策的基本内容、基础理论,是金融理论与实务的重要章节之一。本章内容较多,考点也很多。建议学员在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全面复习,尤其注意其中的理论严格和逻辑分析体系。从题型来讲,本章题型主要包括单项选择题

239、、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计算题以及论述题。二、本章重要知识点第一节 货币需求一、货币需求的含义与分析角度 (一)货币需求的含义我们可以将“货币需求”界定为在一定的资源(如财富拥有额、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等)制约条件下,微观经济主体和宏观经济运行对执行交易媒介和资产职能的货币产生的总需求。理解货币需求的含义时,要注意把握以下两点:1货币需求是一种能力与愿望的统一体只有同时满足两个基本条件才能形成货币需求:一是必须有能力获得或持有货币;二是必须愿意以货币形式保有其资产。2现实中的货币需求不仅仅是指对现金的需求,也包括了对存款货币的需求(二)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与微观视角当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职

240、能时,往往从宏观视角对货币需求进行分析。交易动机当强调货币的资产职能时,通常从微观视角对货币需求进行分析。这种视角从社会经济微观个体出发,分析各经济主体(个人、企业等)的持币动机和持币行为,研究一个经济主体在既定的收入水平、利率水平和其他经济条件下,所需要持有的货币量。(三)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名义货币需求是指个人、家庭、企业等经济主体或整个社会在一定时点所实际持有的货币数量,实际货币需求则是指名义货币数量在扣除了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货币余额,它等于名义货币需求除以物价水平。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的根本区别,在于实际货币需求剔除了物价变动的影响,而名义货币需求没有。二、货币需求理论的发

241、展(一)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集中反映在其货币必要量公式中。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以完全的金币流通为假设条件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要量商品中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MPQ/V该模型反映了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这一基本原理:在一定时期内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要量主要取决于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例题】马克思认为流通中货币必要量的决定因素主要有( ) (2010年多选题变形)A待销售的商品数量B商品价格C其他金融资产的收益率D持有货币的流动性效用E货币流通速度【答案】ABE【解析】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要量商品中价格总额/同名

242、货币的流通次数。因此,马克思认为流通中货币必要量的决定因素主要有待销售的商品数量Q、商品价格P和货币流通速度V。(二)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两个著名的方程式1交易方程式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其1911年出版的货币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了交易方程式:MV=PT其含义是流通中的通货存量(M)乘以货币流通速度(V)等于物价水平(P)乘以交易总量(T)。两个变形:(1)P=MVT。在这个表达式中,由于V、T是常量,故货币数量的变动直接引起物价水平与之成正比例变动。因此,费雪交易方程式实质上表述的是一种货币数量与物价水平变动关系的理论。(2)但是,费雪将此交易方程式进行一定的变形,就得到了货币需求方

243、程式:M=PTV此公式表明,决定一定时期名义货币需求数量的因素主要是这一时期全社会一定价格水平下的总交易量与同期的货币流通速度。从费雪的交易方程式中也可以看出,他是从宏观分析的角度研究货币需求的,而且仅着眼于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职能。2剑桥方程式英国剑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和其学生庇古。20世纪20年代,他们创立了“现金余额说”,并用数学方程式的形式予以解释,故又被称为“剑桥方程式”。现金余额说把分析的重点放在货币的持有方面。马歇尔和庇古认为,人们的财富与收入有三种用途:一是投资以取得利润或利息;二是消费以取得享受;三是持有货币以便利交易和预防意外,从而形成现金余额,即对货币的需求。

244、货币需求(人们持有多少货币)用数学方程式表示,便是:Md=kPY这就是著名的剑桥方程式。式中,Y代表总收入,P代表价格水平,k代表以货币形式保有的收入占名义总收入的比率,Md 为名义货币需求。3两个方程式的区别比较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可以很容易地发现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以收入Y代替了交易量T;二是以个人持有的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比率k代替了货币流通速度V透过这个表象,我们可以看出两个方程式所强调的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是不同的。费雪方程式是从宏观角度分析货币需求的产物,它表明要维持价格水平的稳定,在短期内由制度因素决定的货币流通速度可视为常数的情况下,商品交易量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

245、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微观角度分析货币需求的产物,出于种种经济考虑,人们对于持有货币有一个满足程度的问题:持有货币要付出代价,如丧失利息,这个代价是对持有货币数量的制约。微观主体要在两相比较中决定货币需求的多少。显然,剑桥方程式中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多于费雪方程式。“剑桥方程式”评价:剑桥方程式开创了货币需求研究的新视角。它将货币需求与微观经济主体的持币动机联系起来,从货币对其持有者效用的角度研究货币需求,从而使货币需求理论产生了质的变化。当开始注重从微观角度考察货币需求后,则显然不只有交易的需求,还有保存财富的需求,这样,所需求的就不只是发挥交易媒介职能的货币,还包括发挥资产职能的货币,于是,货币

246、需求的影响因素中,就纳入了更加丰富的变量,货币需求理论也被推到了更广博更精深的层次。(三)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突出贡献在于他对货币需求动机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把利率稳定地、不可动摇地引入了货币需求函数,从而使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从幕后走到台前。他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持有货币,是因为存在着流动性偏好这种普遍的心理倾向,而人们偏好货币的流动性是出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1交易动机基于交易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凯恩斯称之为货币的交易需求。2预防动机凯恩斯认为,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未曾预料的、不确定的支出和购物机会,为此,人们也需要保持一定量的货币在手中,这类货币需求可称为

247、货币的预防需求。凯恩斯进而谈到,预防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仍然主要作为交易的准备金,只不过是扩大了的准备金,所以,就实质来说,预防动机与交易动机可以归入一个范畴之内,由这两个动机所引起的货币需求与收入水平存在着稳定的关系,是收入的递增函数。用函数式表示,即为:M1=L1(Y)其中,M1表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而需要的货币量,3投机动机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除了为了交易需求和应付意外支出外,还是为了储存价值或财富。凯恩斯把用于贮藏财富的资产分为两大类:货币和债券。人们持有货币资产,收益为零;持有债券资产,则有两种可能:如果利率上升,债券价格就要下跌;利率下降,债券价格就会上升。显然,人们对现存利率

248、水平的估价就成为人们在货币和债券两种资产间进行选择的关键。由此可以得出一个基本原理:投机性货币需求最主要受利率影响,是利率的递减函数。用函数式可表示为:M2=L2(i)其中,M2代表投机性货币需求量由于投机性货币需求与人们对未来利率的预期紧密相关,受心理预期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而心理的无理性则使得投机性货币需求经常变化莫测,甚至会走向极端,流动性陷阱就是这种极端现象的表现。所谓流动性陷阱,是指这样一种现象: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从而债券价格下跌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供给,都会被人们以货币形式储存起来。由于货币总需求等于货币交易需

249、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之和,所以货币总需求的函数式是:M=M1+M2=L1(Y)+L2(i)=L(Y,i)(四)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采纳了凯恩斯对公众货币需求动机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采用微观经济理论中的消费者选择理论。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人们对于货币的需求,就像人们对别的商品和劳务的需求一样,必然涉及三个因素:一是效用。二是收入水平。三是机会成本。弗里德曼认为,与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一样,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同样受这三类因素的影响,进而对影响货币需求的这三类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1总财富水平弗里德曼将总财富作为决定货币需求量的重要因素。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总财

250、富很难估算,所以弗里德曼用收入来代表财富总额,原因在于财富可视为收入的资本化价值。但这个收入不是统计测算的现期收入,而是长期收入,即“永恒收入”(Y)。因为现期收入受年度经济波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缺陷。所谓永恒收入,是指一个人在比较长的一个时期内的过去、现在和今后预期会得到的收入的加权平均数,它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与永恒性收入呈正比关系,由总财富决定的永恒性收入水平越高,货币需求越大。弗里德曼进一步把财富分为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两大类。这两种财富都能带来收入,但人力财富缺乏流动性,给人们带来的收入是不稳定的;而非人力财富则能够给人们带来较稳定的收入。因而,如果永恒收入主要来

251、自于人力财富,人们就需要持有更多的货币以备不时之需;反之,人们的货币需求就会下降。因此,非人力财富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W)与货币需求呈反比关系。2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是指“其他资产的预期报酬率”。其中涉及三种其他资产或因素:债券的利率、股票的收益率越高,持币的机会成本就越大,货币的需求量就越小;预期的通货膨胀率越高,持币带来的通货贬值损失就越大,对货币的需求就越少。3持有货币给人们带来的效用(U)持有货币可以给人们带来流动性效用,此效用的大小以及影响此效用的其他因素,如人们的嗜好、兴趣等也是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由此,弗里德曼得出了财富持有者的货币需求函数。(1)弗里德曼货

252、币需求函数式中的自变量明显多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式(2)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强调永恒收入对货币需求的重要影响作用,弱化机会成本变量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三、现阶段我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决定与影响因素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的银行工作者在理论界对马克思货币必要量公式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多年的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一个经典的“18”经验式。其具体含义是:每8元零售商品供应需要1元人民币实现其流通。公式可表示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流通中货币量(现金)如果按这个公式计算的值为8,则说明货币流通正常,否则,说明货币供给超过了经济运行对货币的客观需求。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这

253、个著名的“18”公式成为马克思货币必要量原理在中国的具体化。评价:“18”公式反映着商品供给与货币需求之间的本质联系。事实上,任何货币需求理论,或直接、或间接地都肯定这种联系。但是,18这个数值本身所以能够成为一个不变的尺度,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经济体制及与之相应的运行机制,乃至一些体现和反映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性质和要求的重要规章法令,都必须相当稳定。改革开放后,“18”公式赖以存在的基础不复存在。新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使我国现阶段货币需求的决定与影响因素更多地符合西方货币需求理论的分析,除了收入、财富等规模变量外,其他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水平等机会成本变量也成为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

254、一)收入无论从宏观角度还是从微观角度分析货币需求,收入都是决定我国货币需求量大小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伴随着一国经济的增长,该国宏观经济运行对执行交易媒介职能的货币产生更多的需求。(二)物价水平从理论上说,物价水平的变动对交易性货币需求和资产性货币需求产生不同方向的影响:物价水平和交易性货币需求之间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相反,物价水平与资产性货币需求间则呈反向变动关系。(三)其他金融资产收益率(利率)非货币性金融资产是货币的替代物,当债券、股票等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上升时,人们往往愿意减少货币的持有数量,而相应增加持有股票债券等非货币性金融资产的数量,此时,资产性货币需求下降。近几年我国的货币市场和

255、资本市场发展较快,金融工具的种类不断增加,规模逐渐加大,非货币性金融资产对货币资产的替代效应已经逐渐显现。人们的资产性货币需求将会随着金融市场的稳健发展而出现增速减缓的趋势。(四)其他因素1信用的发展状况。一般来说,在一个信用形式比较齐全、信用制度比较健全的社会,经济主体所必需的货币量相对要少一些,反之,对现实的货币需求就大。2金融机构技术手段的先进程度和服务质量的优劣。先进的金融技术手段和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往往能提高货币流通速度,减少现实的货币需求;反之,则增加货币需求。3社会保障体制的健全与完善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还不尽完善,对未来医疗、失业、养老、子女教育费用的担忧,对住房的需求,都增加

256、了居民部门对未来支出的不确定预期,从而增加了其预防性货币需求。第二节 货币供给一、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或抽离货币的行为过程。这个过程体现为一种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过程一般涉及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存款人和借款者四个行为主体。在这四个行为主体中,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起着决定性作用。货币供给的过程可分为两个紧密相连的部分:中央银行创造基础货币;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一)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与基础货币如第九章所述,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中央银行在执行其相应的职能时,形成了其独特的资产负债业务。而

257、恰恰是中央银行独特的资产负债业务的运作,形成了货币供给过程的第一个组成部分。1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中央银行的主要资产项目:(1)国外资产。主要包括外汇储备、黄金储备和中央银行在国际金融机构的资产。(2)对政府债权。包括中央银行持有的国库券、政府债券、财政短期贷款、对国库的贷款或法律允许的透支额等。(3)对金融机构债权。中央银行的主要负债项目:(4)储备货币。这是中央银行最主要的负债项目之一,主要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等。(5)发行债券与票据。(6)政府存款。中央银行代理收受国库资金,政府及公共机构的暂时保留或结余的资金形成中央银行账户上

258、的政府存款。2基础货币的概念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含义是指这种货币是整个银行体系内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其数额大小对货币供给总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基础货币由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持有的存款准备金构成。存款准备金又有两种存在形式: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库存现金也就是指商业银行业务库中存在的现金。准备金存款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账户上的存款。如上所述,准备金存款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两部分。3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与基础货币的收放渠道基础货币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资产、负债业务调控基础货币。(1)国外资产业务与基础货币。国

259、外资产是中央银行的一项重要资产业务。当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入外汇和黄金时,就向经济体系投放了基础货币;反之,当中央银行在市场上卖出外汇和黄金时,就从经济体系收回了相应的基础货币。外汇储备是中国人民银行近些年来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2)对政府债权业务与基础货币。中央银行如果增加持有对政府的债权,就意味着投放了相应的基础货币;中央银行若减少对政府的债权,则意味着其收回了相应的基础货币。1995年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中明确规定中央银行不再为财政透支。这样,1995年以后中央银行增加的对政府债权都体现在持有的政府债券上,都是中国人民银行从事公开市场业务的结果。(3)对金融机构债权业务与基础货币。

260、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债权的变化是通过办理再贴现或再贷款等资产业务来操作的。当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办理再贴现或发放再贷款时,直接增加了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负债方的基础货币就会相应增加;相反,当中央银行减少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债权时,基础货币也会相应减少。(4)负债业务与基础货币。基础货币量的增减变化不仅受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影响,也受中央银行负债业务结构变化的影响。发行央行票据是中央银行调节基础货币的另一种手段。(二)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与存款货币的创造1一对概念: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原始存款一般是指商业银行接受的客户以现金方式存入的存款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而形成的准备金

261、存款。从原始存款的概念可以看出,基础货币与原始存款有着紧密的联系,或者说是对同一个事物的两种不同称谓。派生存款与原始存款相对,是指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等资产业务活动衍生而来的存款。派生存款产生的过程,也就是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过程。2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前提条件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1)实行部分准备金制度。(2)非现金结算广泛使用。(3)市场中始终存在贷款需求。3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过程(略)4影响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能力的主要因素1/rd =KK通常被称为存款派生乘数,表示一笔原始存款经过商业银行的派生最大可能扩张的倍数。公式显示,存款派生乘数是法

262、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由此可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影响商业银行存款派生能力的主要因素。因此,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或提高商业银行的存款派生能力,从而达到调节市场中货币供给量的目的。除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外,超额存款准备金率(e)和现金漏损率(c)也是影响商业银行存款派生能力的重要因素。(三)货币供给形成机制的再解释货币供给模型中央银行层面的基础货币创造和商业银行层面的存款货币创造,两个层面的货币创造过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其资产业务创造基础货币,基础货币成为商业银行原始存款的来源,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通过其业务活动创造出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

263、款来,货币供给量由此扩张。紧缩的过程正好相反。货币供给模型从整体视角出发,用一个精练的数学公式抽象了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MsBm Ms为货币供给量;B为基础货币;m为货币乘数。该模型表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共同作用于货币供给总量的多少,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均呈正相关关系。当其他条件不变,基础货币增加或减少时,货币供给量相应增加或减少;同理,当其他条件不变,货币乘数变动时,货币供给量也会发生同方向变动。基础货币由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决定,取决于中央银行的政策行为。这是中央银行层面对基础货币的创造。货币乘数的含义是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

264、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影响商业银行存款派生乘数的因素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和现金漏损率,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有两个:CD和R/D。C/D通货存款比率,即流通中的现金与存款总额的比率。通常来说,通货存款比率越高,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就越弱;反则反之。因此,通货存款比率与货币乘数反向变动:通货存款比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通货存款比率越低,货币乘数越大。RD准备存款比率,即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的总和占全部存款的比重,其实也就是前面所说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的和。准备存款比率与货币乘数也呈反向变动:准备存款比率越高,意味着更多的货币没有参加银行体系对

265、存款货币的多倍创造过程,所以,货币乘数就越小;反之,货币乘数就越大。二、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一)货币供给层次划分的依据与意义所谓货币供给的层次划分,是指中央银行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流通中的各种货币形式进行不同口径的层次划分。目前,各国中央银行在对货币进行层次划分时,都以货币资产的“流动性”高低作为依据和标准。(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主要国家对货币层次的划分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层次划分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货币划分为三个层次:(1)通货。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钞,包括居民、企业或单位持有的现钞,但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由于这部分货币可随时用于购买和支付,因而流动性最强。(2)货币。由通货加

266、上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构成。即M1,又叫狭义货币。(3)准货币。主要包括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等。大部分国家将这一层次的货币划入广义货币M2中。2美国的货币层次划分(了解)3日本的货币层次划分(了解)4英国的货币层次划分(了解)5中国的货币层次划分目前我国将货币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1)M0=流通中现金(2)M1=M0+活期存款(3)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例题】目前各国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是( )(2010年单选题变形)A收益性 B流动性 C安全性 D风险性【答案】B【解析】目前,各国中央银行在对货币进行层次划分时,都以货币资

267、产的“流动性”高低作为依据和标准三、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问题实际上探讨的是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能力问题。实质上是货币供给量到底是内生变量还是外生变量的问题。应该说,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或外生性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很难简单地用非此即彼的逻辑进行判断。争论仍在继续,但越来越多的经济学者认为,货币供给具有内外共生性:从总体上看,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具有相当的调控能力,这说明货币供给量存在着较强的外生性,但这种外生性又不是绝对的,因为货币供给量还要受经济运行中其他经济主体行为的影响,因而货币供给量又具有一定的内生性质。货币供给量所具有的这种双重性质,虽然不是严格合乎计量经

268、济学的要求,但却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现实状况。第十三章 货币的均衡与失衡一、复习建议本章理论体系比较完整,和现实结合较为紧密,既有国际金融相关知识,又有通货膨胀等基础知识介绍,内容较多,但总的来说比较系统。建议学员在学习中抓住框架和重点,全面复习,并学会用教材中的原理分析现实中的问题。从题型来讲,本章题型主要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以及论述题。二、本章重要知识点第一节 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 一、货币均衡与失衡的含义所谓货币均衡,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与此相反,货币失衡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偏离,两者之间不相适应的货币流通

269、状态。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货币失衡的两种外在表现形式。二、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间的关系物价涨跌作为货币失衡的外在表现形式,非常明显地显现了货币均衡与市场供求均衡之间的内在联系。 市场均衡: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市场供求均衡货币均衡与市场供求均衡之间的关系:首先,市场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商品和劳务的价值需要实现,此时,货币是必要的交易媒介,由此产生了货币需求。其次,货币需求决定货币供给。第三,货币供给形成市场总需求。通过银行体系投放到市场中的货币量会形成实打实的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能力,形成市场总需求。第四,市场总需求决定市场供给。一定时期各经济主体对商品和劳务有多少需求,决定了该时期商品和劳务的

270、产出水平。因此,货币均衡与市场总供求均衡有着紧密的联系。从经济决定金融的基本原理出发,市场均衡决定货币均衡,但与此同时,货币均衡对市场均衡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两个概念:“货币非中性”,即货币量的变动会对实际产出、就业水平等实际变量产生作用;“货币中性”,即货币量的变动只会对价格水平等名义变量产生影响,而不会对实际变量产生任何作用。三、货币均衡的实现机制货币均衡的实现离不开利率的调节。货币供求对利率的决定作用:在货币市场上,货币供给是由政府决定的外生变量,货币需求与利率反方向变动,当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时,市场达到了均衡,此时的利率水平是均衡的利率水平。假设中央银行为了促进产出而增加了货币供给

271、,则市场利率下降,利率下降增加了居民和企业部门对货币的需求,货币需求相应上升,货币供求在一个新的利率水平上实现了重新的均衡。假设中央银行保持货币供给不变,货币需求因某些原因上升,市场利率就会相应上升,通过利率的上升中央银行可以观测到货币需求的变动,相应增加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一致,实现货币均衡。第二节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均衡一、国际收支及国际收支平衡表(一)国际收支的概念1国际收支的含义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进行的全部交易的货币价值记录,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2国际收支的特点(1)国际收支是个流量概念,记载的是一个国家某一时间段内的对外经济交易状况,

272、具有期限性特点。(2)判断一项交易是否应包括在国际收支的范围内,所依据的不是交易双方的国籍,而是交易双方是否有一方是该国居民。(3)国际收支以交易为基础,其所记录的交易包括四类:价值交换。单方面转移。移居。其他根据推论而存在的交易。(二)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种按复式簿记记账原理编制的统计报表,系统记录一国一定时期的国际收支状况,是各国制定合理的对外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储备资产、净误差与遗漏四个主要项目。1经常账户:反映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实际资源的转移,是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项目,包括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四个明细项目

273、。(1)货物。货物包括一般商品、用于加工的货物、货物修理、各种运输工具在港口购买的货物,以及非货币性黄金。(2)服务。一国服务的输出输入,称服务贸易,亦称无形贸易。(3)收入。指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与资本)在国家之间的流动所引起的报酬的收支。包括职工报酬和投资收入。(4)经常转移。指商品、劳务或金融资产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转移后,并未得到补偿与回报,因而也被称为无偿转移或单方面转移。经常转移包括所有非资本转移项目2资本和金融账户包括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两大项,反映一国居民和非居民间的资产或金融资产的转移。(1)资本项目。资本项目反映资产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转移,包括资本转移,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

274、购或出售两项。资本转移又包括投资捐赠和债务注销。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购或出售专指不是由生产创造出来的有形资产(土地和地下资产)和无形资产(专利、版权、商标、经销权等)的收购或出售。(2)金融项目。金融项目反映了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由于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借贷等经济交易引起的外汇收支变化。3储备资产指一国政府持有,并可随时使用的对外金融资产,又称为官方储备或国际储备。包括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外汇资产和其他债权。4净误差与遗漏【例题】对外直接投资收入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 )(2009年单选题变形)A.经常账户B.资本与金融账户C.储备资产账户D.净误差与遗漏【答案】B【解

275、析】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由于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借贷等经济交易引起的外汇收支变化属于“金融项目”,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资本与金融账户。二、国际收支差额与货币均衡(一)国际收支差额1贸易账户差额贸易账户差额是包括货物与服务在内的商品、服务进出口之间的差额,等于商品和服务出口-商品和服务进口。如果差额为正,称为贸易账户顺差;如果差额为负,称为贸易账户逆差;如果差额为零,则称贸易账户平衡。2经常账户差额贸易账户差额加上收益账户差额和经常转移账户差额即为经常账户差额,因此,经常账户差额的变化受其子项目差额的影响。如果差额为正,则经常账户盈余,称为顺差;反之,如果差额为负,则经常账户赤字,称为逆差;如果差

276、额为零,则经常账户平衡。3国际收支总差额国际收支总差额是经常账户差额+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净误差与遗漏。总差额是一种使用广泛的指标,在没有特别指明的情况下,国际收支的顺差或逆差指的就是总差额。(二)国际收支差额对货币供求的影响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国际收支差额对该国的货币供求有着重要的影响。1国际收支差额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将会增加货币供给。相反,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则会相应缩减货币供给。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一般不承担维持汇率稳定的义务。但是,中央银行不承担维持汇率稳定的义务并不等于说它不干预外汇市场,当中央银行为了实现某种政策目标而在公开

277、市场上买进或卖出外汇时,就会引起货币供给量的扩张或收缩。2国际收支差额对货币需求的影响(1)贸易账户差额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贸易顺差时,外汇收入大于外汇支出,为了保持汇率的稳定,货币当局投放本国货币,外汇储备增加,货币需求扩大;反之,贸易逆差时,外汇收入小于外汇支出,为了保持汇率的稳定,货币当局投放外汇,回笼本币,外汇储备减少,货币需求减少。(2)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资本流入,将增加对本国货币的需求,反之,将减少对本国货币的需求。(三)国际收支差额对市场供求的影响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国际收支差额对该国的市场总供求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贸易账户差额的影

278、响。宏观经济学中,有支出法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GDP=C+I+(X-M)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国际收支的调节调节的手段主要有:(一)财政政策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政府可以实施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提高税率。紧缩性的政策将会降低本国各类经济主体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从而改善国际收支逆差状况。(二)货币政策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的逆差,可以采取提高利率的对策,吸引资本流入本国,改善国际收支的资本和金融账户;也可以采取让本币汇率贬值的对策,促进本国商品的出口,改善国际收支的经常账户。(三)外贸政策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政府可以通过提高

279、进口商品的关税,对出口商品采取出口退税、免税,达到奖励出口、限制进口的目的。此外,也可以通过采取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等措施限制进口的过快增长,达到改善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目的。第三节 通货膨胀一、通货膨胀的含义与度量指标(一)通货膨胀的含义一般来说,理论界对于通货膨胀问题通常做如下定义: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发货币贬值,物价全面、持续上涨的货币现象。两点说明:第一,通货膨胀是一种纸币现象,是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数量的结果。一方面是纸币(而不是金属货币)流通从技术上提供了无限供给货币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国家权力又可以强制货币进入流通。由于这两个因素,通货膨

280、胀成为一种经常性的货币现象,并时时困扰着人们的经济生活。第二,这里讲的物价上涨不是个别商品或少数几种商品价格的局部上涨,而是各种商品价格水平的普遍上涨,是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而且,物价的上涨不是暂时的、一次性的上涨,而是一贯的、持续的上涨,有段较长时期的上涨过程。(二)通货膨胀的度量指标通常来讲,通货膨胀的度量指标主要是各类物价指数,主要有: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又称零售物价指数,它是一种用来测量各个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平均变化程度的指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反映通货膨胀程度的重要指标,被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采用。但由于消费品只是社会最终产品的一部分,不能说明全

281、面的情况,所以用该指数来测定通货膨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结合其他指标一起使用。2批发物价指数这是反映不同时期批发市场上多种商品价格平均变动程度的经济指标。它是包括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在内的全部商品的批发价格,但不包含劳务价格,这使得该指数反映面较窄,有可能导致信号失真。3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又称“国民生产总值折算价格指数”,是衡量一国经济在不同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格总水平变化程度的经济指标。它等于以当年价格计算的本期国内生产总值,和以基期不变价格计算的本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该指标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一般价格水平变动情况,但往往容易受到价格结构的影响,造成信号失真。【

282、例题】通货膨胀的度量指标包括( ) (2010年多选题变形)A投资者信心指数B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C居民消费价格指数D批发物价指数E基准利率水平【答案】BCD【解析】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都是通货膨胀的度量指标,投资者信心指数和基准利率水平则不是通货膨胀的度量指标。(三)通货膨胀的种类按照通货膨胀期间物价上涨的程度不同:温和的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按照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不同:公开型的通货膨胀和隐蔽型的通货膨胀。按照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等。二、通货膨胀的成因引发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需求拉动说需求拉动说

283、是从需求角度解释通货膨胀的成因。该理论认为,之所以发生通货膨胀,是因为各国政府采用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了社会总需求。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就形成了膨胀性缺口,牵动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 (二)成本推动说成本推动说是从供给方面解释通货膨胀的成因。这种理论认为,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也会引起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价格水平的上升提高了工人的生活成本,工人通过工会再一次要求提高工资水平,进一步推高价格,形成工资提高和价格上涨相互推动的螺旋式的上升运动,即所谓工资价格螺旋,引发工资推动型通货膨胀。 (三)结构型通货膨胀理论所谓结构型通货膨胀是指在没

284、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由于某些经济结构方面的原因而引发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因素是造成该国发生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经济结构方面的因素主要有:1经济部门结构不同经济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是不同的,但在国内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上,生产率增长较慢的部门的工人往往会要求与生产率增长较快部门的工资上涨率看齐,这就使其工资增长速度快于本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从而引起物价水平的上升。2供需结构在一些国家的一定时期内,由于经济转型,需求结构升级,或者缺乏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等,可能存在供需不对称的矛盾。比如说,那些需求增加的行业,价格和工资将上升;但是需求减少的行业,由

285、于价格和工资刚性的存在,却未必会发生价格和工资的下降。其结果是导致了物价的总体上升。再比如说,如果短缺产品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则其价格的上涨就会引起其他部门的连锁反应,推动一般物价水平的相应上升。三、通货膨胀的影响(一)通货膨胀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通货膨胀可引起收入的再分配。收入再分配的结果,必然导致某些社会成员受害,某些成员受益。至于谁受害、谁受益及受害受益程度的大小,主要看通货膨胀使他们得到或失去的收入和财富数量的多少。广大工薪阶层的社会成员,往往是通货膨胀的受害者受通货膨胀损害程度最深的是退休者和老年人。因为他们除了私人养老金或社会保险机构提供的老年社会保险补贴外,没有其他可随物价上

286、涨而增加的收入来源。尽管不少国家对此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但这个阶层的成员受打击最大的状况依然难以改变。利息、租金收入者遭受损失,它们的支出者则因为以贬值的货币支付利息或房租而实际上增加了收入,所以利息与房租等的支出者是通货膨胀的受益者。从理论上说,企业是通货膨胀的受益者。但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看其是否产品价格的主动制定者,还是被动接受者。(二)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总体上看,西方经济学界大致形成了三类观点:促进论、促退论和中性论。1促进论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经济学者大都持有这种观点,他们认为,适度的通货膨胀具有正的产出效应,能够促进经济增长。2促退论大多数主张经济自由发展的经济学者坚持这种观

287、点,他们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有害无益,具有减少产出的效应。3中性论这类观点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实质上不产生任何影响,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主要是因为,公众存在合理预期,在一定时间内他们会对物价上涨作出合理的行为调整,这种调整会抵消通货膨胀产生的各种影响。我国大部分经济学者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只是存在于开始阶段的短时间内,并且只有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从长期看,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弊大于利。四、通货膨胀的治理(一)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利率、在公开市场上卖出证券回笼货币等政策操作来减少货币供给量。(二)实施适当的财政政策治理需求拉动型通货

288、膨胀,需要实施紧缩的财政政策:缩减政府开支,尤其是减少非生产性的财政支出与转移。缩减政府支出,减少政府购买与投资,本身就是减少社会总需求。(三)实施适当的收入政策要阻止工会和雇主协会这两大集团互相抬价所引起的工资、物价轮番上涨的趋势,需要适时使用收入政策。收入政策主要是采取工资物价管理政策,形式包括:1以指导性为主的限制,包括“权威性劝说”或施加政府压力,以及工会和雇主协会双方协商等方法。2以税收为手段的限制政府以税收作为奖励和处罚的手段来限制工资物价的增长。3强制性限制政府颁布法令对工资和物价实行管制,甚至实行暂时的冻结。收入政策的最大弊端是进行价格管制限制乃至破坏了价格机制调节经济的作用。

289、此外,实施收入政策必须要同时实行控制总需求的政策配合,否则极易引起滞胀。(四)指数化政策指数化政策是指按通货膨胀指数来调整有关经济变量的名义价格,而使其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保持实际值不变。具体内容包括:1利率指数化即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名义利率,以保持实际利率不变。2工资指数化即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货币工资,把货币工资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联系在一起,使它们同比例变动,其目的是抵消通货膨胀对人们生活水平和实际收入的影响,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至于因通货膨胀而下降,同时可以减少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恐惧心理,促进工资合同的长期化,维持劳动关系的稳定。3税收指数化即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纳税的起征点和税率等级,其最大

290、的好处是抑制政府放纵通货膨胀行为,但该做法较为复杂,同时,政府一般也不愿意采取此种政策来限制自己的行为。五、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许多学者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一些颇具中国特色的通货膨胀成因说。其一,“体制转轨说”。这种理论认为中国的通货膨胀是由于经济体制的转轨而引起的。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由于体制不健全,地方政府和企业存在着过旺的投资需求,当中央银行独立性不强和商业银行缺乏信贷控制能力时,会导致货币和信贷的失控,由此引发通货膨胀。其二,“结构说”。这种理论认为,我国存在着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农业发展明显落后于城市,在改革农业现状过程中,农业大发展使农产品价格上升所引发

291、的通货膨胀在所难免。其三,“人口说”。这种理论认为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用较少,尤以土地资源更为稀缺,资源的缺乏导致价格上升形成通货膨胀。应该说,上述各种理论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都对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作出了一定程度上的解释,但依然不是很完善,充满争议。第四节 通货紧缩一、通货紧缩的含义与判断标准多数学者认为,通货紧缩作为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一种经济现象,应该表述为由于货币供给不足而引起货币升值,物价普遍、持续下跌的货币现象。由此,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是判断通货紧缩是否发生的主要标准。在经济实践中,判断某个时期的物价下跌是否是通货紧缩,一看通货膨胀率是否由正转变为负;二看物价的持续下降是否超过了一

292、定时限。有的国家以1年为界,有的国家以半年为界。二、通货紧缩的负面影响从表面看,通货紧缩中的物价水平的下跌似乎提高了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和效用,给其带来一定的好处,但从长远来看,持续的物价下跌将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从投资看,实际利率的提高使企业减少投资。从消费看,物价还会下跌的预期使人们减少即期消费。三、通货紧缩的成因与治理(一)欧文费雪的债务通货收缩理论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1933年用债务通货收缩理论来解释通货紧缩的形成。这种理论将通货紧缩与债务联系起来,从过度负债和债务清算引起货币信用紧缩来分析通货紧缩的原因。费雪认为治理通货紧缩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采取自由放任政策,听任企业破产还债

293、,从根本上解决导致通货紧缩的过度负债问题。很显然,这种方式会引起社会的动荡。二是在债务清算之初就采取通货再膨胀的方法来防止价格水平下跌或货币价值上升,这样可以缓和债务危机,延缓通货紧缩。但这种方法并没有解决问题,只是将问题的爆发推后,并进一步积累。(二)弗里德曼等从货币角度解释通货紧缩的成因弗里德曼将通货紧缩定义为一种货币现象,用货币供应收缩理论来解释通货紧缩的成因。基于此,治理通货紧缩的最好办法就是增加货币供给量。(三)波特尔等从供给角度分析通货紧缩的成因。他认为,供给增加(过多)是通货紧缩的主因,是市场机制发展的必然,没有必要进行治理。(四)克鲁格曼从需求角度对通货紧缩成因的分析克鲁格曼认

294、为,通货紧缩的成因是需求不足,而需求不足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社会、制度根源。克鲁格曼还认为,通货紧缩生成之后,人们对于通货紧缩的预期会使通货紧缩自身加剧,经济一旦进入这种通货紧缩的“死亡螺旋”之中,它就很难从中摆脱出来。克鲁格曼提出,要使经济走出通货紧缩的“死亡螺旋”,关键是要改变人们的通货紧缩预期。只要中央银行公布一个长期的目标通货膨胀率,使社会公众相信中央银行鼓励一定的通货膨胀,形成通货膨胀预期,通货紧缩就可以解决。第十四章 货币政策一、复习建议本章是宏观金融理论的核心章节,也是整个课程体系的重要章节之一。本章内容较为系统,知识点较多,考点也很多,尤其与现实结合紧密,是简答题和论述

295、题经常性的出题点。建议学员首先掌握货币政策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再次基础上全面复习,把握细节,学会分析实际问题。从题型来讲,本章题型主要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以及论述题。二、本章重要知识点第一节 货币政策与货币政策目标一、货币政策的含义与特点 (一)货币政策的含义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所采取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总体来看,货币政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操作指标与中介指标、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四个内容之间的关系: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于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与中介指标,进而通过中介指标的变

296、化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 (二)货币政策的特点1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2货币政策是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例题】制订和实施货币政策的金融机构是( ) (2010年单选题)A商业银行B专业银行C中央银行D投资银行【答案】C【解析】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其实施主体只能是中央银行。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与一国的宏观经济目标相一致,一般包括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一)稳定物价稳定物价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最早具有的,也是最基本的政策目标。是指一般物价总水平在短期内相对稳定,不发生显著的或剧烈的波动。稳定物价并不意味着中

297、央银行要将物价保持静止不变,而是指将物价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既不能过高,防止出现通货膨胀,也不能持续过低,防止出现通货紧缩。(二)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是指凡有工作能力的且愿意工作的人都可以在较为合理的条件下找到工作,通常以失业人数与愿意就业的劳动力之比失业率的高低,作为考察是否实现充分就业的衡量指标。但充分就业并不是指失业率为零。失业主要有三种存在形式:一种是摩擦性失业,即由于劳动力流动、劳动力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对称所造成的失业;一种是周期性失业,即由于整个社会的总需求不足所造成的失业;一种是自愿性失业,即劳动者不愿意接受现有的工资水平而自愿放弃工作所造成的失业。一般认为,如果不存在周期性失

298、业,则可认为实现了充分就业。(三)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所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化,或人均GDP的增长率来衡量一国经济增长的情况。(四)国际收支平衡开放型经济中,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经济安全的重要条件。三、货币政策诸目标间的关系上述货币政策四大目标间的关系既有统一性,又有矛盾性,中央银行很难同时实现这四大目标,需要统筹兼顾,有所侧重。(一)稳定物价和充分就业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两个目标之间经常发生冲突。菲利普斯曲线显示:失业率高,物价上涨率低;失业率低,物价上涨率高。面对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中央银行可有三种选择

299、:一是失业率较高的物价稳定;二是通货膨胀率较高的充分就业;三是在失业率和物价上涨率之间相机抉择。在具体操作中,中央银行只能根据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相机抉择,寻求物价上涨率和失业率之间某一适当的组合点。(二)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两个目标间具有一致性,奥肯定律论证了这种一致性。美国经济学家奥肯于1962年提出了关于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关系的“奥肯定律”: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具有反向的变动关系。那么,作为失业率的对立面,充分就业就与经济增长具有同向的变动关系。(三)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两个目标间具有矛盾性,经济的增长一般都伴随着物价水平一定程度的上涨。(四)稳定物价和国际收

300、支平衡稳定物价有利于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五)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一般来说经济增长通常会增加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同时由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带来货币支付能力的增加,会导致对一部分本来是用于出口的商品转向内销。两方面作用的结果是进口的增长高于出口的增长,导致贸易逆差。为了平衡国际收支,消除贸易逆差,中央银行需要紧缩信用,减少货币供给,以抑制国内的有效需求,但是生产规模也会相应缩减,从而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因此,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二者之间也存在矛盾,难以同时兼得。正是由于货币政策诸目标之间存在矛盾,所以货币政策几乎不可能同时实现这些目标,于是就出现了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问题。在货币政策实践中,不同的国家

301、在不同的时期,总是根据具体的经济情况来选择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或侧重于某一方面。四、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1995年3月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确定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2003年12月27日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再次确认了这一目标。确定该项货币政策目标的意义在于:(一)它克服了“稳定货币”单一目标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在现代经济社会,货币与经济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稳定货币和经济增长是互为基础、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统一体。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既规定了“稳定货币”的第一属性,又明确了“稳定货币”的最终目的是“经济增长”。(二)它防止了

302、“发展经济、稳定货币”双重目标的相互冲突在“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目标中,既充分肯定了“稳定货币”是第一性的,又明确了最终目的是“经济增长”,这样就可以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有效避免畸轻畸重,以破坏货币稳定来求得经济增长的现象。(三)它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状况现阶段,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起飞时期,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缩小差距,使我国早日进入发达国家行列,这是我国政府的长期目标,也是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落脚点。而要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必须有保持货币币值稳定这一前提条件,只有在稳定货币币值的基础上,才可能使我国经济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达到高质量的增长。第三

303、节 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用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政策工具,俗称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机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机理是:中央银行通过调高或调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影响商业银行的存款派生能力,从而达到调节市场货币供给量的目的。具体来说,当中央银行调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需要上缴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数量减少,可自主运用的超额准备金增加,商业银行可用资金增加,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商业银行增加贷款或投资,引起存款的数倍扩张,市场中货币供给量增加。相反,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需

304、要上缴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数量增加,可自主运用的超额准备金减少,商业银行可用资金减少,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商业银行减少贷款或投资,引起存款的数倍紧缩,市场中货币供给量减少。2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优点和局限性优点:第一,中央银行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制定者和施行者,中央银行掌握着主动权。第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通过影响货币乘数作用于货币供给,作用迅速、有力,见效快。局限性:第一,缺乏弹性,有固定化倾向。由于作用于货币乘数,即使准备金率较小幅度的调整,可能也会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巨大波动,因此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通常被认为是中央银行最猛烈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调控效果较为强烈,不宜作为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的日

305、常性工具,这致使它有了固定化的倾向。第二,为了体现公平性,各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各类存款机构基本都一样,“一刀切”式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可能使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较低的银行立即陷入流动性困境,难以把握货币政策的操作力度与效果。第三,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干扰较大,增加了银行流动性风险和管理的难度,当对法定准备金存款不付息时,还会降低银行的盈利,削弱其在金融领域的竞争力。【例题】如果中央银行调高法定存款准备率,则( )A、商业银行会增多上交存款准备金数量 B、商业银行会相应地降低本身贷款能力C、商业银行会通过派生机制,以倍数规模缩小货币供应量D、商业银行不会受到影响 E、以上说法

306、全对【答案】ABC 【解析】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需要上缴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数量增加,可自主运用的超额准备金减少,商业银行可用资金减少,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商业银行减少贷款或投资,引起存款的数倍紧缩,市场中货币供给量减少。(二)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取得资金,将已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再以贴现方式向中央银行进行转让的票据行为。中央银行的再贴现政策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再贴现利率的确定与调整;二是再贴现资格的规定与调整。1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机理调整再贴现利率的作用机理:中央银行通常会根据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随时调整再贴现利率,用以影响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成

307、本,进而影响商业银行向社会提供的信用量,以达到调节货币供给量的目的。具体来说,如果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利率,会使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融资的成本上升,这会产生两方面的效果:第一,降低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意愿,减少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投放。第二,反映中央银行的紧缩政策意向,产生一种告示效果,商业银行会相应提高对客户的贴现利率和放款利率,减少企业的资金需求。两方面的共同作用是使市场上的货币供给量减少,利率提高,达到紧缩效果。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利率的作用过程与上述相反。规定与调整再贴现资格的作用机理:中央银行规定或调整何种票据及哪些金融机构具有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中央银行对此进行规定与调整,能够

308、改变或引导资金流向,可以发挥抑制或扶持作用,主要着眼于长期的结构调整。2再贴现政策的优缺点再贴现政策的最大优点是中央银行能够利用它来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责,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既可以调节货币总量,又可以调节信贷结构。缺陷:第一,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商业银行是否愿意到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再贴现多少,均由商业银行自身决定。第二,影响力有限。在商业银行过度依赖再贴现融资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对再贴现利率的调整会受到制约,削弱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能力。当商业银行对再贴现融资依赖度有限时,再贴现政策将如“空中楼阁”,难以发挥作用。(三)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

309、上卖出或买进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用以改变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可用资金,进而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工具。1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机理: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买卖的证券主要是政府公债和国库券。当中央银行认为应该放松银根,增加货币供给时,其就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扩大基础货币供应,直接增加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增强其贷放能力;相反,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收紧银根,减少货币供给时,它会在金融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回笼一部分基础货币,减少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降低其贷放能力。2公开市场业务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第一,中央银行必须拥有一定数量、不同品种的有价证券,拥有调控整个金融市场

310、的资金实力。第二,必须建有一个统一、规范、交易品种齐全的全国性的金融市场。第三,必须具有一个规范、发达的信用制度,流通领域广泛使用票据,存款准备金政策准确、适度。3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和局限性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相比,公开市场业务具有主动性强、灵活机动、调控效果缓和等优点。局限性:第一,各种干扰因素较多,如资本外流、国际收支逆差、社会公众大量提款等,这些干扰因素的存在对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进债券均具有一定的抵消作用。第二,政策效果较为滞缓,从中央银行运用公开市场业务开始,到货币政策效果的显现,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过程。第三,因操作较为细微,公开市场业务对公众预期的影响和对商业银行的强制

311、影响较弱。第四,公开市场操作的随时发生和持续不断,使其告示性效果较弱。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与一般性政策工具调节社会货币总量以影响宏观经济不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采取的旨在影响银行资金运用方向和信贷资金利率结构的各种措施。主要包括消费者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等。(一)消费者信用控制消费者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用以影响消费者有支付能力的货币需求。(二)证券市场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有关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和信用交易的保证金比率进行限制,并随时根据证券市场的状况加以调整,目的在于控制

312、金融市场的交易总量,抑制过度的投机。(三)不动产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在房地产方面放款的限制措施。不动产信用控制可以在经济高涨时期抑制房地产过度投机行为。(四)优惠利率优惠利率是指中央银行对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和部门,如出口工业、农业等,所采取的鼓励措施,借以优化经济结构、合理配置资源。(五)预缴进口保证金预缴进口保证金是指中央银行要求进口商预缴相当于进口商品价值总额一定比例的存款,以抑制过快的进口增长。预缴进口保证金多为国际收支经常出现逆差的国家所采用。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还可以选择使用如直接信用控制、间接信用指导等政策工具来对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行调节。(一)直接信

313、用控制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所进行的控制。其手段包括信用配额、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利率最高限等。1信用配额信用配额是指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状况及客观经济需要,权衡轻重缓急,分别对商业银行的信用规模加以合理分配、限制其最高数量。2直接干预直接干预也被称为直接行动,是指中央银行直接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范围施以干预。中央银行直接干预的方式有:直接限制放款的额度;对业务经营不当的商业银行可拒绝再贴现,或采取高于一般利率的惩罚性利率;明确规定各家银行的放款或投资的范围、放款的方针,等等。3流动性比率流动性比率是中央银行为了限制商业银行扩张信用,

314、规定流动资产对存款的比重。一般说来,流动性比率与收益率呈反比。为保持中央银行规定的流动性比率,商业银行必须采取缩减长期放款、扩大短期放款和增加易于变现的资产的持有量等措施。4利率最高限额利率最高限额是指规定商业银行的定期及储蓄存款所能支付的最高利率。其目的是为了防止银行用抬高利率的办法竞相吸收存款和为谋取高利而进行风险投资和放款。(二)间接信用指导1道义劝告道义劝告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其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发出通告、指示或与各金融机构的负责人举行面谈的方式,以影响其放款的数量和投资的方向,从而达到控制和调节信用的目的。道义劝告既能控制信用的总量,也能调整信用的

315、构成,即在质和量两方面均能起作用。2窗口指导窗口指导是指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的动向,规定商业银行每季度贷款的增减额,并要求其执行,如果商业银行不按规定的增减额对产业部门贷款,中央银行可削减向该银行贷款的额度,甚至采取停止提供信用等制裁措施。虽然窗口指导没有法律约束力,但是其作用有时候也很大。四、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用目前,中国人民银行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和再贷款政策、利率政策、信贷政策和汇率政策等。(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后,即建立起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对存款准备金制

316、度进行改革,将原各金融机构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和“备付金存款”两个账户合并,并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3%下调到8%。此后,存款准备金率不断调整,特别是2007年以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频繁,成为我国中央银行经常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二)公开市场业务我国的公开市场业务包括人民币公开市场业务和外汇公开市场业务两部分。1999年以来,公开市场业务已成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重要工具,对于调控货币供给量、调节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从1998年开始建立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制度,选择了一批能够承担大额债券交易的商业银行作为公开市场业

317、务的交易对象。从交易品种看,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三)再贴现与再贷款政策1994年以前,再贷款是中国人民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 1998年以后,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率等间接调控的政策工具运用越来越普遍,中央银行再贷款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地位和作用都在逐渐弱化。1994年以后,中国人民银行加大了开展再贴现业务的力度,出台了相应的法规,全国再贴现业务发展较快,再贴现政策的效果比较明显。但2002年以来,由于再贴现利率的确定存在一定的问题,再贴现业务日益萎缩,难以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四)利率政策在我国,利率政策一直是我国货币政策

318、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货币政策实施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国人民银行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适时地运用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目前,中国人民银行采用的利率工具主要有:一是调整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包括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二是调整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三是制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四是制定相关政策对各类利率结构和档次进行调整等。(五)信贷政策我国目前的信贷政策大致包含四方面内容:一是与货币信贷总量扩张有关的政策措施,能够影响货币乘数;二是配合国家产业政策,通过贷款贴息等多种手段,引导信贷资

319、金向国家政策需要鼓励和扶持的地区及行业流动,以扶持这些地区和行业的经济发展;三是限制性的信贷政策,通过“窗口指导”或引导商业银行通过调整授信额度、调整信贷风险评级和风险溢价等方式,限制信贷资金向某些产业、行业及地区过度投放,体现“扶优限劣”原则;四是制定信贷法律法规,引导、规范和促进金融创新,防范信贷风险。(六)汇率政策目前,我国汇率政策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二是探索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三是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与中介指标一、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的作用与选择标准 (一)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的作用从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到货币政策最终

320、目标的实现,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央银行有必要及时了解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力度和效果,估计最终目标的实现程度,为此,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工具与最终目标之间设置中间性指标。中间性指标包括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两个层次。操作指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操作能够有效准确实现的政策变量,如准备金、基础货币等指标。对货币政策工具反应灵敏,处于货币政策工具的控制范围之中,是货币政策操作指标的主要特征。中介指标处于最终目标和操作指标之间,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和传导后能够以一定的精确度达到的政策变量,主要有市场利率、货币供给量等指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就是通过政策工具直接作用于操作指标,进而

321、引起中介指标的调整,最终实现期望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二)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的选择标准1可测性2可控性3相关性作为中介指标的金融变量必须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密切相关,中央银行通过对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的调控,能够促使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4抗干扰性对外来因素或非政策因素的干扰,选择那些抗干扰能力比较强的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才能确保货币政策达到预期的效果。二、可作为操作指标的金融变量各国中央银行使用的操作指标主要有存款准备金和基础货币。(一)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由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组成。在存款准备金总额中,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必须保有的准备金,不能随意动用,因此,

322、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规模起直接决定作用的是商业银行可自主动用的超额准备金,也正因为此,许多国家将超额准备金选做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作为操作指标,超额准备金的可测性、相关性较好,但可控性、抗干扰性较弱。(二)基础货币基础货币是流通中的通货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三、可作为中介指标的金融变量市场经济国家通常选用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主要是利率和货币供给量(一)利率利率作为中介指标的优点有:一是可测性强。中央银行在任何时候都能观察到市场利率水平及结构,可随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判断。二是可控性强。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可直接控制对金融机构融资的利率。中央银行还可通过公开市场业

323、务和再贴现率政策,调节市场利率的走向。三是相关性强。中央银行通过利率变动引导投资和储蓄,从而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利率作为中介指标也有不足之处:其抗干扰性较差,(二)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指标的优点有:一是可测性强。货币供给量中的M0、M1、M2都反映在中央银行或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上,便于测算和分析。二是可控性强。通货由中央银行发行并注入流通,通过控制基础货币,中央银行也能有效地控制M1和M2。三是抗干扰性强。货币供给量作为内生变量是顺循环的,即经济繁荣时,货币供给量会相应的增加以满足经济发展对货币的需求;而货币供给量作为外生变量是逆循环的,即经济过热时,应该实行紧缩的

324、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量,防止由于经济过热而引发通货膨胀。然而理论界对于货币供给量指标应该选择哪一层次的货币看法不一。争论的焦点在于M1、M2哪个指标和最终政策目标之间的相关性更强。(三)其他指标对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各国由于经济、金融条件的差异,所选择的中介指标不尽相同。同一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为了实现不同的政策目标也会选择不同的中介指标。除了以上介绍的中介指标外,有些经济、金融开放程度比较高的国家和地区,还选择汇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四、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与操作指标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中央银行采取的是以行政命令为主的直接调控手段,所选择的中介指标是现金发行量和信贷总规模。从1

325、994年10月起,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定期向社会公布货币供给量统计,把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最主要的中介指标。除了货币供给量之外,中国人民银行还关注贷款规模变量,一是因为贷款规模与货币供给量紧密相关,二是因为在国际收支双顺差的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水平,通过国外资产渠道被动投放了大量的基础货币,有可能引起商业银行资金过于宽裕,信贷规模过度增长,进而引起货币供给量的过度增加,影响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目前,我国的利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在这种情况下,利率还不适宜充当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的逐渐完成,利率有可能成为未来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与货币供

326、给量作为中介指标相对应,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主要是基础货币。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负债栏中的储备货币即为我国的基础货币,中国人民银行可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与再贷款政策对基础货币进行调控,依据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对货币供给量进行相应调节,以实现政策目标。第四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一、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理论(一)利率传导机制理论利率传导机制理论认为: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增减货币供给量(M),进而影响利率水平(i),利率的变化通过资本边际效率的作用使投资规模(I)上升或下降,投资规模的增减进而通过乘数效应影响社会总产出(Y)。中央银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可表

327、示为:M i I Y(二)金融资产价格传导机制理论在资本市场获得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以托宾、莫迪利亚尼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者扩展了凯恩斯的利率传导机制理论,开始将资本市场中的金融资产价格,特别是股票价格纳入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托宾的q理论。托宾将q定义为企业的市场价值除以企业资本的重置成本。托宾认为,q和投资支出之间是正相关关系。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通过影响股票价格(Ps)对q产生影响,q的变化进一步引起投资、产出规模改变,这便是托宾的q理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可以引起股票价格的上升,股票价格的上升使q值大于1,促使企业增加投资支出,最终实现产出的增加。用符号可表示为:M i Ps q I Y(三)

328、货币传导机制理论这种理论以货币学派的弗里德曼为代表,突出货币供给量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量后,将直接增加公众的手持货币量。由于货币需求有其内在的稳定性,其数量的多少不受货币供给增加的影响,因此,增加后的公众手持货币量会超出他们愿意持有的货币量。此时他们会增加货币支出(E),将超过意愿持有的货币或者用于购买金融资产,或者用于购买实物资产,使得资产价格普遍上升。对实物资产需求的增加和实物资产价格的上涨必然刺激生产者增加各种实物资产的生产,从而提高了名义收入水平。M E Y(四)汇率传导机制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变化会引起本国利率的波动,而本国利率的波动会造成

329、本国货币对外的升值或贬值,这将进一步引起该国进出口的变动,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净出口是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的变化,将引起该国产出的相应变化。例如,当中央银行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时,利率随之上升,由于以本币标值资产的收益率水平上升,所以外国投资者对本币的需求上升,促使本币升值(re)。本币升值将不利于本国商品出口,而有利于外国商品的进口,造成净出口NX下降,外部需求的减少将降低产出水平。这个机制可以表示如下:M i re NX Y(五)信贷渠道的传导机制理论信贷渠道的传导机制理论认为,银行信贷是货币政策的重要传导渠道。例如,当中央银行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后,商业银行可用的准备金R减少

330、,存款货币D的创造相应减少,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银行贷款L的数量也不得不减少,结果,使那些依赖于银行贷款融资的特定借款人,如中小企业和消费者个人必须消减投资和消费,最终使总产出下降。这个传导机制可表示为:M R D L I C Y二、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环节货币政策的传导一般有三个基本环节:(一)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二)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到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三)从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到社会各经济变量(社会总产出、就业水平、物价水平等宏观经济总量)。三、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20世纪90年代以后,金融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发展使金融市场进入货币政策的传导环

331、节,我国逐渐形成了由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居民、企业的传导体系,建立了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的间接传导机制。但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比较,金融市场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作用依然相对较弱,这与我国目前以间接融资为主体的融资结构有关。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体现为信贷传导机制。四、货币政策的时滞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货币政策时滞一般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两部分。内部时滞是指中央银行从认识制定货币政策的必要性,到研究政策措施和采取实际行动所耗费的时间,也就是中央银行内部认识、讨论、决策的时间。内部时滞包括两个阶段:认识时滞;行动时滞

332、。外部时滞是指从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行动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所经过的时间。外部时滞的长短主要由客观的经济和金融条件决定。经济主体对市场变化的敏感程度、货币政策力度、公众的预期都是影响外部时滞的重要因素,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货币政策的时滞长短,是衡量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指标。第五节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的必要性(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具有统一性主要表现在:第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整社会需求总量和结构的重要手段,同属于需求管理政策。第二,作为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手段,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着共同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

333、收支平衡。(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政策工具、调控机制、调控功能等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1政策工具与调控机制不同货币政策:通过运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等工具对货币供给量、利率、信贷规模等进行调控,进而影响整个宏观经济运行;财政政策:通过税收、政府支出及转移支付等措施改变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数量和结构,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生活。2调控的主要功能不同货币政策:调控目的是使货币供给量和货币需求量达到均衡,进而促使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达到均衡,其功能是总量调节;财政政策:功能是结构性调节。3调控的时滞和效果不同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相对复杂,其间所运用的大多是经济手段,政策效果相对温和迟

334、缓,时滞较长,对经济运行的影响是间接的;财政政策主要借助于行政、法律手段,传导过程简捷,时滞较短,对经济运行的影响是直接的,政策效果显著、迅速。(三)共同的调控目标和相异的调控特点需要二者协调配合由此可见,作为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经济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许多相同点,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在政策实施过程中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社会总需求进而影响着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因此,要想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必须注意二者的协调配合。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模式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模式主要有四种:(一)双松模式:即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宽松的财政政策配合。这种配合模式适用于生产能力大量闲置,有效

335、需求严重不足的萧条时期。(二)双紧模式即紧缩的货币政策和紧缩的财政政策配合。这种配合模式适用于需求膨胀、供给短缺、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严重的经济高涨时期。(三)松紧模式1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紧缩的财政政策配合这种配合模式适用于经济结构基本平衡,但社会闲置资源尚未充分利用,社会总需求相对不足的经济时期。2紧缩的货币政策和宽松的财政政策配合这种配合模式适用于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大体平衡,社会闲置资源已被最大限度地利用,但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结构制约着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时期。(四)中性模式当社会供求大体平衡,经济增长速度在适度区间时,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增长就成为政府调控经济的主要目标。这时,适宜的财政、货币政

336、策应采用中性的配合政策。财政应做到收支平衡并略有节余,货币供给量的增长应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以实现经济在低通胀或无通胀情况下的稳定增长。三、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改革开放以后,货币政策在调控宏观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但这并不排除在一定时期因某种特殊性而把财政政策作为主要的调节手段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在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政府及时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推动经济,财政政策起到了主要作用。1998年到2003年我国所实行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协调稳定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在2003年到2006年,我国的财政政策开始转型为稳健的财政政策,重点转移到控制赤字、调整结构、增进收支和推进改革上来。与此同时,人民银行也根据经济情况适时调整调控货币政策的目标和手段,突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前瞻性,与财政政策相配合,共同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2008年,为应对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努力稳定出口的同时,出台更有力的措施扩大国内需求。伴随着2009年经济的逐步企稳与通货膨胀预期的增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需要适时退出与调整。多年企业管理咨询经验,专注为企业和个人提供精品管理方案,企业诊断方案,制度参考模板等欢迎您下载,均可自由编辑感谢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