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文论专题》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Word最新版)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78829677 上传时间:2021-04-0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文论专题》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Word最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文论专题》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Word最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文论专题》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Word最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文论专题》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Word最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文论专题》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Word最新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学无止境页码:第24页 共24页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文论专题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通过整理的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文论专题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相关文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观看!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文论专题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 100%通过 考试说明:2021年秋期电大把该网络课纳入到“国开平台”进行考核,该课程共有4个形考任务,针对该门课程,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标准题库,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

2、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课程总成绩 = 形成性考核50% + 终结性考试50% 形考任务1 题目1 著名的改良派人士梁启超提出文艺的四种社会作用即:薰、浸、刺、提。所谓“刺”,指的是文艺作品培养接受者审美接受能力的作用。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 孔子所说的“兴”的含义,就是通过艺术形象的譬喻,引发人的联想,并进而使人领会到某种类似的,深微曲隐的思想感情,从而在精神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3 孔子的思想,可以说是以“仁”为内容,以“礼”为形式,以“中庸”为准则,所以也被称为“仁学”。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4 “兴观群怨”的发展过

3、程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共同规律,就是在孔子那里主要是针对“用诗”,即发挥文艺社会作用而提出的“兴观群怨”,在后世都逐渐与“作诗”结合起来,使“兴观群怨”不仅成为对文艺社会作用的一种自觉认识,而且成为对文艺创作的一种明确要求。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5 孔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论语中。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6 庄子的“言不尽意”说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而巨大,北宋欧阳修的 就是例证。 选择一项: A. 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 B. 言有尽而意无穷 C.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D. 文已尽而意有余 题目7 通过艺术形象的譬喻,引发人的联想,并进而使人领会到某种类似的,深微曲

4、隐的思想感情,从而在精神上受到感染和熏陶,这是 。 选择一项: A. 兴 B. 怨 C. 群 D. 观 题目8 明末清初的王夫之特别重视文艺的审美情感特征,他将“兴观群怨”称之为“ ” 选择一项: A. 四情 B. 四义 C. 四教 D. 四学 题目9 孔子的文艺观是他的“ ”思想在文艺方面的鲜明体现。 选择一项: A. 礼学 B. 义学 C. 诗学 D. 仁学 题目10 “兴观群怨”说是孔子“ ”文艺观的代表。 选择一项: A. 诗教 B. 礼教 C. 德教 D. 仁教 题目11 怎样理解庄子的得意忘言? 答: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得:得到。言:

5、语言。原意是言词是表达意思的,既然已经知道了意思,就不再需要言词。后比喻彼此心里知道,不用明说。 题目12 “通变”说对文章写作有哪些启迪? 答:通变从“通”和“变”的辩证关系来论述文学的继承与革新不可偏废,这是正确的。针对当时的创作倾向,提出了矫正时弊的主张。刘勰在探讨文学的发展时,发现了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即由质到文的必然性。因此他主张要克服形式主义倾向,不能用否定文学的基本特征、不许文学发展的方法,而只能顺其规律加以引导。其基本办法就是讲“通变”。选自刘勰文心雕龙通变 通变说是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支柱之一。通指会通,变指适变。通变说探讨的是文学发展中继承与革新问题。 题目 庄子“言不尽意”

6、说到易传系辞、魏晋玄学,由陆机到刘勰、钟嵘,再由司空图到严羽、王士禛,最后到王国维,这一条线索基本是循庄子“言不尽意”说的美学、文论史影响来勾勒的。你怎样看待“言不尽意”? 答:在“言不尽意”的基础上,庄子提出了“得意忘言”的观点,通过“筌-鱼”、“蹄-兔”等生活实例的类比,庄子形象表述了 “言-意”之间一种本质性的手段与目的的关系,语言文字也是人们用来把握文艺作品意思的手段或工具,它们都各有各的目的,但语言文字和它所要表达的意思也不是一回事,从根本上说,“言”是言筌、工具、梯子,“意”则是言外之意、目的,或言所要求达到的意旨,“存言”的目的在于“得意”。在此,庄子提出了言意关系中的一大悖论,

7、那就是“存言”的目的竟在于“去言”或“忘言”。这也足以体现出庄子的智慧。 言”与“意”的关系问题是中国古典哲学、美学以及文艺学所广泛探讨的一个核心话题,它涉及人对世界最基本的观点与看法,也涉及到艺术家对艺术创作最基本的审美理念及其具体实现的逻辑路径。“言”,本指言辞、说话,在古典美学与文论中引申为艺术语言、言语表达;“意”即意图、想法,在古典美学与文论中引申为话语的意义,或审美心理感受。中国古典美学与文论中的言意论,其源出于古典哲学中的“言意之辩”。早在先秦,“言”与“意”的关系问题就已受到儒、道、墨等诸流派的哲学家的普遍关注。如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认为,“言”是君子表达志向和道德理想的工具,“

8、言以足志,文以足言”,“辞达而已”。又如“执所言而意得见,心之辩也”,简言之就是通过一定的“言”可以把握一定的“意”,亦即肯定“言”也可以达“意”。那么儒、墨二家主张“言可达意”不同,老庄的基本观点是认为“言不尽意”的。比如老子早有“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论断,而庄子则更是在此基础上对“言”的广泛性、复杂性及其表“意”的歧义性、暧昧性作出深刻的思考,提出了诸如“道不可言”、“言不尽意”、“得意忘言”等诸多智慧性的观点,这些观点可以说直接引发了历史上著名的魏晋玄学家们的“言意之辩”。 题目 制定一个较为可行的本课程学习计划。 答: 本学期新开了文论专题课程,为了学好这门课程,定制了学习计划如下:

9、 一、学习任务和目标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全面掌握中西方主要的文论家思想,通过教师的辅导及自学顺利完成网上作业并最终顺利通过期末考试。 二、学习措施 1.认真自学 2.认真上课辅导课 3.认真做好网上作业 4.认真做好期末复习工作 形考任务2 题目1 沧浪诗话最大特色便是以 喻诗。 选择一项: A. 释。 B. 儒 C. 禅 D. 道 题目2 创作论是叶燮原诗的理论核心,诗歌创作论大体包括创作主体论、创作对象论和创作方法论。下面 属于创作对象论范畴。 选择一项: A. “才、胆、识、力”说 B. “妙造自然”说 C. “理、事、情”说 D. “师法自然”说 题目3 “才”、“胆”、“识”、“力”

10、是诗人创作必备的主体性要素,叶燮认为,四者之中,“识”处于 的地位。 选择一项: A. 配合和中介 B. 从属和边缘 C. 核心和主宰 D. 支配和协领 题目4 在克罗齐看来,人的心智活动有四种不同类型:直觉的、概念的、经济的和道德的。而四种类型所代表的价值属性也不同:直觉 ,概念求真,经济求利,道德求善。 选择一项: A. 求美 B. 求深 C. 求实 D. 求象 题目5 创作论是叶燮原诗的理论核心,诗歌创作论大体包括创作主体论、创作对象论和创作方法论。下面 属于主体论范畴。 选择一项: A. “理、事、情”说 B. “师法自然”说 C. “才、胆、识、力”说 D. “妙造自然”说 题目6

11、在克罗齐看来,人的心智活动有四种不同类型: 、概念的、经济的和道德的。 选择一项: A. 意象的 B. 想象的 C. 诗意的 D. 直觉的 题目7 金圣叹学问渊博,通晓诸子百家,其一生衡文评书,曾将 、庄子、史记、杜工部集、水浒传、西厢记合称作“六才子书”并予以评点、批改。 选择一项: A. 离骚 B. 九歌 C. 屈原 D. 九辩 题目8 沧浪诗话全书由“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部分组成,其中,“ ”是全书的理论核心。 选择一项: A. 诗辨 B. 诗法 C. 诗评 D. 诗体 题目9 创作论是叶燮原诗的理论核心,诗歌创作论大体包括创作主体论、创作对象论和创作方法论。

12、下面 属于创作方法论范畴。 选择一项: A. “理、事、情”说 B. “才、胆、识、力”说 C. “师法自然”说 D. “妙造自然”说 题目10 在司空图之前,陆机、刘勰有“ ”说的提法,钟嵘则是以“滋味”说著名。 选择一项: A. 品味 B. 气味 C. 食味 D. 余味 题目11 简单地说,“韵味”首先是把诗歌分为“韵内”和“韵外”两层。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2 司空图的诗境特征论就是我们通常简单称谓的“韵味”说,其对后世的影响最大。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3 叶燮的“才胆识力”说,第一次在文论史上较为全面地探讨了诗歌创作主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智积累的特性。所谓“识”,是诗人辨别

13、事物“理、事、情”特点的辨别能力,又指对世界事物是非美丑的识别能力,更是鉴别诗歌及其艺术表现特征的能力。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4 金圣叹认为,在小说中,小说的“事”是手段,“文”是目的,作者的虚构之“事”实际上是为审美之“文”服务的。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5 “韵味”是把诗歌分为“韵内”和“韵外”两层。“韵外”是指诗的语言文字、声韵及其表面意义之外所蕴含的意味,这种意味往往是一种只可以意会却不可以言传的“大意”。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6 沧浪诗话被奉为宋代诗话之巨制,更堪称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诗话代表作之一。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7 “韵味”是把诗歌分为“韵内”和“韵外”

14、两层。“韵内”与“韵外”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二者紧密联系、相互涵化,“韵外”是基础,“韵内”为升华。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8 叶燮的“才胆识力”说,第一次在文论史上较为全面地探讨了诗歌创作主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智积累的特性。所谓“胆”,即指诗人敢于突破传统束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创作中表现为自由创新的艺术精神。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19 沧浪诗话全书由“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部分组成。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0 金圣叹认为,在史传中,“文”是目的,“事”是手段,“文”是为记“事”服务的。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21 简要说明司空图诗歌意境理论的大致内容。 答:司空图的诗论思想主要体现在对中国古典意境理论的发展和深化上面。其诗歌意境理论大体又可分为三大块: (一)“思与境偕”说诗境构成论,明确了诗歌意境是“思”与“境”偕亦即主客谐和、情景交融而产生的一种虚实相生、含蓄蕴藉、韵味无穷的美; (二)“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说诗境特征论,细致周全地探讨了诗歌意境所特有的“韵味”的方方面面; (三)“二十四诗品”说诗境风格论,在皎然等的诗歌意境风格论的基础上,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