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与表达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四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879430 上传时间:2017-11-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0.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言语理解与表达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四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言语理解与表达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四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言语理解与表达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四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言语理解与表达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言语理解与表达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四(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言语理解与表达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四一、阅读理解。每道题包含一段话或一个句子,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来完成陈述。注意:答案可能是完成对所给文字主要意思的提要,也可能是满足陈述中其他方面的要求,你的选择应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1.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是我国刑法的任务。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我国刑法的目的是打击违法犯罪行为B.我国刑法的目的是维护国家和人民

2、的权利C.只有刑法才能够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D.刑法不保障犯罪分子的权利2.中国与西方的认识方式、思维逻辑乃至整体的文化观念,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比如,西方式的执着,可能推衍出渐进的认识,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强调对象描述的精确性;中国式的洒落,则通向了圆融和体悟,描述对象时往往在清晰中又带有某种模糊。但二者并没有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只有因“差异”生发的对话与启迪、互补与和谐。通过“差异”而达到“中和” ,这样的“和而不同”才能成全一个相生共融、丰富多彩的世界。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西方注重对象描述的精确性,中国则倾向于清晰性和模糊性共存B.中西方的“差异”是对立的,不相

3、互调和,二者都难以为继C.文化观念有差异,但没有优劣是非的区别D.成全一个相生共融、丰富多彩的世界,是启发两种文化对话的目的3.一个人真正的“精神饥饿感”应该从中小学时期开始培养。现阶段我国亟须在学校教育阶段“拯救阅读”,尤其是儿童阅读。 “阅读是消灭无知、消灭贫穷、消灭绝望的武器。 ”一个民族精神境界的高下取决于阅读的水平;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而没有阅读的“学习”只能称作“训练” 。对这段话主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是否从儿时就养成阅读的习惯,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精神境界B.阅读应当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C.“学习”与

4、“训练”的最大区别在于“训练”仅仅是技能的培养D.阅读是培养“精神饥饿感”的最佳方法4.商品化使民间艺术发生的变异正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着。这种貌似“茁壮成长”的民间艺术,在文化意义上却是本质性的消亡。难道民间艺术只有这样一种出路吗?世界上还有另一种对待自己传统和文化的方式那就是保持住民间艺术中那种对生活的虔诚与执着,把它视为一种传统精神,一种民族情感与精神的载体。人们知道,在当今这样做何其困难。所以,普查与记录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就是迫不及待要做的事了。这不只是为了记录一种文化形态,一种充满情感的美,更是为了见证与记载一种历史精神。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民间艺术的商品化使民间艺术

5、得以保存,而不至于因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大变革而消灭B.民间艺术的商品化使民间艺术得以保存,普查与记录现有的民间艺术已没有实质意义C.要保持民间艺术作为民族情感与精神的一种载体,在商业化的现时代已变得非常困难D.在民间艺术商品化的情况下,民间艺术的传承者应重塑民间艺术充满情感的美,并使得民间艺术成为一种见证与记载历史的精神5.中国改革之难,最难的不是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而是改革必须考虑13亿人口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避免引起社会动荡,避免激化矛盾,既积极又稳妥,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始终坚持的信念,也是一路渡险滩、克难题的制胜法宝。根据以上文字,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避免引起社会动荡,避免

6、激化矛盾是当前改革中最关键的问题B.保持社会稳定、兼顾最广大群众利益是中国改革最棘手的问题C.中国在改革中必须要考虑人口众多这一现实问题D.兼顾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法宝page二、选词填空。要求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填空,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最准确。6.清凉的天气已经( )了整整一周时间,气象部门提醒,由于春天是雷电和强降水多发季节,市民要及时做好( ),减少因强对流天气造成的损失。A.持续 防御 B.继续 抵御 C.连续 预防 D.维持 防范7.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保障公民政治( )的主要形式。A.权力 B.兴趣 C.义务 D.权利8.这几项有关

7、职工福利的方案,是全厂职工代表大会( )的,任何人无权随意改动。A.核定 B.商定 C.规定 D.审定9.这些( )党纪国法的人已经堕落为社会的蠹虫、人民的罪人,面临的将是严肃的法律( ),怎么还会异想天开地要求保留党籍呢?A.违反 制裁 B.违犯 惩罚 C.违犯 制裁 D.违反 惩罚1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学会( )“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宗旨,始终不渝地坚持以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村发展为己任,大力开展学术交流和科技普及,积极( )和举荐人才,为提高广大农民科技素质、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A.继承 出谋划策 B.继承 建言献策C.秉承 建言献策 D.秉承 出谋划策page

8、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文段主要阐述了刑法的任务,由原文的“保卫” 、 “保护” 、 “维护” 、 “保障”等一系列字眼可知,刑法的任务主要侧重于保护层面,B 项“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权利”恰当地概括了刑法的保护功能,当选。2.【答案】B。解析:B 项错误。由原文“二者并没有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只有因差异生发的对话与启迪、互补与和谐”可知,中西方的“差异”并非对立的,而是可以“互补”并达到和谐的,且“难以为继”的说法无法从文中推知。3.【答案】B。解析:由“现阶段我国亟须在学校教育阶段拯救阅读”可知,这段文字主要阐述的是阅读对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而“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9、而没有阅读的学习只能称作训练 ”则进一步强调阅读应当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故本题答案为 B 项。【快速突破】在主旨类题型中, “亟需” 、 “亟待” 、 “迫在眉睫”等关键词所指示的内容很可能就是文段的主旨或与主旨的内容密切相关。本题中, “亟须”指示的内容是“在学校教育阶段拯救阅读 ”,强调了学校教育阶段阅读的重要性。B 项与之相符。4.【答案】C。解析:文段说的是民间艺术商品化的负面影响,即商品化使得民间艺术走向本质性的消亡。故 A、B 两项错误。D 项偷换了概念,文段说的是“普查与记录原生态民间艺术是为了见证与记载一种历史精神” ,而不是“使得民间艺术成为一种见证与记载历史的精神” ,

10、排除。由“保持住民间艺术中那种对生活的虔诚与执着,把它视为一种传统精神,一种民族情感与精神的载体。人们知道,在当今这样做何其困难”可知,C 项正确。5.【答案】D。解析:文段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由“避免引起社会动荡,避免激化矛盾,既积极又稳妥”可知改革要兼顾发展与稳定。故本题应选 D。A、B 两项只强调了稳定性。C 项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6.【答案】A。解析:“维持”是指保持使继续存在,具有主观性,不能形容客观的天气,排除 D。 “持续”、 “继续” 、 “连续”都有“续”(即接连不断)的意思,但是“持续”更侧重于强调一种状态的保持。句中表示的是“清凉的天气”这一天气状况保持了整整

11、一周没有变化,应用“持续” 。故本题答案为 A。【知识链接】 “持续” 、 “继续” 、 “连续”三个词的区别:“持续”表示的是一种状态的保持,更强调它的“静态”特征;“继续”有承接的意思,即后(下)一个行为或活动是前(上)一个的承接延续,主要用在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之前,表示“动态”;“连续”更侧重于表示“重复”的特征,即前后的“动态”或“静态”均无变化,只是重复而已。7.【答案】D。解析:权力:政治方面的强制力量,(个人或机构)在职责范围内的领导和支配权。权利:法律规定公民所拥有的利益。根据词义,可知“权利”更符合句意。而且, “保障权利”为固定搭配。8.【答案】D。解析:核定:经过审核后确定

12、、认定。审定:认真审查并作出决定。 “审定”多适用于计划、方案等。句中说的是“职工福利方案” ,应选 D 项。9.【答案】C。解析:违反:不遵守;不符合(法规、规程等)。违犯:违背和触犯(法规等)。 “违犯”的程度更重。由“党纪国法”可知,第一空应填“违犯” ,排除 A、D。 “制裁”与“惩罚”相比, “制裁”为法律专业用语, “面临法律的制裁”为习惯搭配。故本题答案为 C。10.【答案】C。解析:先看第一空,继承:指继续做前人未完成的事业。通常与“传统” 、 “遗志” 、 “财产”等搭配。秉承:接受;承接。通常与“理念” 、 “宗旨” 、 “原则”搭配。结合词意可知应填“秉承” ,排除A、B。建言献策:“建言”就是提出自己的建议, “献策”就是指出谋划策。出谋划策:制定计谋策略。由词义可知, “建言献策”包含“出谋划策” ,且更正式,故第二空应填“建言献策” ,本题答案为 C。安徽人事考试网 安徽公务员考试 安徽选调生考试 安徽政法干警考试 六安事业单位招聘国考 招警 教师 村官 3支1扶 农信社 公选 军转招考信息 报考指导 历年真题 备考资料 辅导课程 QQ 群:76482382(点击查看六安中公教育地址和电话)六安中公教育 皖西地区最大的公职考试辅导机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