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交际《言语交际》形成性考核答案二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879393 上传时间:2017-11-1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59.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言语交际《言语交际》形成性考核答案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言语交际《言语交际》形成性考核答案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言语交际《言语交际》形成性考核答案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言语交际《言语交际》形成性考核答案二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言语交际《言语交际》形成性考核答案二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言语交际《言语交际》形成性考核答案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言语交际《言语交际》形成性考核答案二(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言语交际言语交际形成性考核答案二一、 判断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1.“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反映了古代作者对锤炼句子的重视。()2.“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是经过千锤百炼后产生的,说明作者对锤炼句子的重视。 ( )3.五言律诗,要求必须是八句,每句不一定要五字。 ( )4.整句是指结构相同或相近,形式整齐的句子。 ( )5.散句指结构不一致,形式参差的句子。( )6.短句指形体长,词语数量多,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 )7.“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类奇问句并不要求读者给出答案。( ) 8.“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

2、出来的”(鲁迅)。这是询问句。 ()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奇问句。 ( )10.修辞格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 )11.修辞格是一种超越语法结构的特定结构格式。 ( )1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其修辞手法的心理机制是“移情”就将人的情感投射到对象物上。 ( )1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北鹭上青天”用了比喻手法。 ( )1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用了对偶修辞手法。 ( )15.“富饶的贫困”,这种违反逻辑的组合,在矛盾中表达深邃的思想,在修辞中是允许的。 二、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1.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

3、的。(鲁迅生命的路)这句话属于( C )句。A.询问 B.奇问 C.设问 D.反问 2.啊!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么?(鲁迅故乡)这句话属于( D )句。A.询问 B.奇问 C.设问 D.反问 3.“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属于( A )。A.主谓倒装 B.状中倒装 C.定中倒装 D.偏句倒装 4.“现在,对于他的诗,我一句也不说因为我不能” (鲁迅)。这句话属于( D )。A.主谓倒装 B.状中倒装 C.定中倒装 D.偏句倒装 5.“她们穿着节日的盛装,洁白的,海蓝的,鲜红的,碧绿的”(刘白羽火)。这句话属于( C )。 A.主谓倒装 B.状中倒装 C.定中倒装 D.偏句倒装 6.“士

4、兵拍手了,在接吻的时候。士兵又拍手了,又在接吻的时候”(鲁迅为“俄国歌剧团”)。这句话属于( B )。A.主谓倒装 B.状中倒装 C.定中倒装 D.偏句倒装 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一个移情于物的典型例子,可看出还运用了(D )手法。A. 博喻 B.夸张 C.排比 D.对仗8“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李白)”,运用了( B )手法。A. 博喻 B.夸张 C.排比 D.对仗9. 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主要运用了( B )手法。A. 博喻 B.顶真 C.排比 D.拟人10.“上来的汤是

5、凉的,冰淇淋倒是热的;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时期伏在水里;除醋外,面包、牛肉、红酒无一不酸”(围城)。体现了教材所讲的修辞格的( C )。A.目的性 B.适应性 C.创新性 D.丰富性 11“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中秋月),这里主要用了(C )修辞手法。A.明喻 B.暗喻 C.借喻 D.连喻 12“方鸿渐出了苏家,自觉已成春天的一部分,沆瀣一气,不是两小时前的春天门外汉了”(围城)。这里主要用了( B )修辞手法。A.明喻 B.暗喻 C.借喻 D.连喻 13.“没有?我想笑嘻嘻的,原也不像花白胡子便取消了自己的话”(鲁迅药),这里用了( D )修

6、辞手法。A.明喻 B.博喻 C.借喻 D.借代 14.“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鲁迅药),这里用了( A )修辞手法。A.明喻 B.博喻 C.借喻 D.借代15.“去叫两个棒棒来把他抬出去” (山城棒棒军), 这里用了(C )修辞手法。A.借代 B.暗喻 C.借喻 D.明喻 16选出是反问句的一项(A )。A.拿中国的枪炮打中国,还有比这更大的背叛吗!B.看守长拿着鞭子逼问宣灏:“这张传单是谁写的?” C.什么时候我才能再到这里来呢? D.你看电影了吗?17选出用了排比句的一项( A ) 。 A.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

7、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B.实干精神,牺牲精神,服务精神就是雷锋精神。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D.卖炭得钱可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18语气最委婉的一句是( B ) 。 A.你能不能把书借给我看一下?B.请你把书借我用看一下,好吗? C.请你把书借给我看一下。 D.你把书借给我看。19选出用了对偶的一项( A ) 。 A.“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B.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D.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20选出比喻句的一项( B )。 A.他好像睡着了。 B.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C.大海日复一日地

8、唱着情歌。D.他一眨眼就爬上了树稍。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词语锤炼的目的就是要使语言做到( ABCD )。A.准确明白 B.稳妥和谐 C.形象鲜明 D.新鲜生动2.“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本段中形容音乐声的是( ABC )。 A.如怨如慕 B.如泣如诉 C.不绝如缕 D.泣孤舟之嫠妇 3.“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

9、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本段中形容洞箫声的作用的是( CD )。 A.如怨如慕 B.如泣如诉 C.舞幽壑之潜蛟 D.泣孤舟之嫠妇 4.句子修辞的目标是要( ABCD)。 A.切合题旨 B.适合对象 C.符合交际主体身份 D.连贯流畅 5.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主要用了( BC ) 修辞手法。A.对仗 B.双关 C.比喻 D.博喻 6.“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陈独秀敬告青年)。”主要用了( CD ) 修辞手法。 A.对仗 B.双关 C.排比

10、D.博喻 7.“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梁启超少年中国说)这段话主要运用了( AD )修辞手法。 A.博喻 B.借代 C.接喻 D.排比8.“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主要用了( CD)修辞手法。 A.明喻 B.暗喻 C.借喻 D.夸张 9.“燕山雪花大如席(李白)”运用了修辞手法( AD )。A.明喻 B.暗喻 C.博喻 D.夸张 10.“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

11、的丰碑”(鲁迅白莽作孩儿塔序)。主要运用了修辞手法(AD )。A.博喻 B.借代 C.接喻 D.排比四、分析运用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1.指出下面句子包含了什么辞格,并作简要分析(5 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教材 153 页:夸张2下列句子划线的部分运用了什么句式?试分析其修辞效果。(5 分)有时一种意见会激起热烈的辩论。智慧的火花,有如星光闪耀;思想的交锋,常似电掣雷鸣。然而,气氛友好、自由,推心置腹。每一次讨论会,他总凝神倾听别人的发言,从中吸取启人心扉的每一个独到的见解,每一个创造性的思考。知识点:第三章 句子的选择答题要点:这种题比较灵活,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12、这类问题首先针对它是提问直接回答: 划线部分使用了对偶。其次指出在文章中适当插入整齐的句子,散句和整句交替使用,可以使语言更加凝重,更有气势,更能增强表达效果。3.利用语境的解释功能分析下面这段话。(5 分)当 1979 年邓小平第三次复出访美时,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与邓小平在国宴上谈笑风生,席间,史沫特莱对邓小平的个人经历很感兴趣,邓小平幽默地说:“如果对政治上东山再起的人设置奥林匹克奖的话,我很有资格获得该奖的金牌。”知识点:第五章“言语交际艺术”中“交际环境及其功能”。答题要点:语境属于教材第八章“言语交际艺术”中的“交际环境及其功能”的内容。这个问题可利用教材上的理论作简要回答:邓小平风

13、趣幽默的设喻,既没有破坏当时谈笑风生的融洽氛围,又不失礼貌地侧面回答了提,在当时的语境下,通过中国成语“东山再起”和人们熟知的“奥林匹克奖”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独特经历,由此能看出邓小平的风范和气度,也显示出他的机智和高超的言语技巧。五、综合分析题(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4. 运用修辞理论分析这首诗所蕴涵的含蓄美。(5 分)乌衣巷 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参考答案:教材 18 页。5.运用修辞格理论分析下面这段文字,说明主要运用了那些修辞格。(5 分)中国是世界上最提倡科学的国家,没有旁的国度肯这样给科学家大官做的。外国科学进步,中国科学家进爵。在国外,研究人情的学问始终跟研究物理的学问分歧;而在中国,只要你知道水电,土木,机械,动植物等等,你就可以行政治人这是“自然齐一律”最大的胜利。理科出身的人当个把校长,不过是政治生涯的开始;从前大学之道在治国平天下,现在治国平天下在大学之道,并且是条坦道大道。对于第一类,大学是张休息的靠椅;对于第二类,它是个培养的摇篮只要他小心别摇摆得睡熟了。(钱钟书围城)知识点:第五章“修辞格的运用”中“常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