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园分离焦虑之研究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178718320 上传时间:2021-04-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入园分离焦虑之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入园分离焦虑之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入园分离焦虑之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入园分离焦虑之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入园分离焦虑之研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学期开始,对于从未经历过集体生活的新入园的幼儿来讲哭闹是最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常常让家长心疼不已。其主要原因是幼儿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所产生的不安全感和恐惧心理。多数幼儿(主要指未经历集体生活的幼儿)在刚入幼儿园时表现出依恋亲人,不愿入园。有的一离开家,就一路挣扎哭闹;有的到园后亲人一离开,就开始哭闹;有的每个幼儿的表现不同,其原因大致相同,研究证实:新入园孩子的哭闹,是幼儿分离焦虑出现的一种信号,这是孩子对所依恋的人和环境消失的敏感性反应。有的孩子会以冲动的方式表现自己,如踢打、喊叫等,也有的孩子在潜意识中建立自己防御手段,一般表现为固执、压抑。这就是幼儿分离焦虑的一般表现,专家把这一时期称

2、之为“孩子的第二断奶期”,这种分离焦虑导源于依恋障碍,这是每个入园孩子必然经历的情绪反应。那么什么是分离焦虑呢?心理学家认为分离焦虑是指幼儿与亲人或依恋对象分离而形成的烦躁、忧伤、紧张、恐慌、不安等情绪。一旦孩子的这种与被依恋者的接近企图受到阻碍,儿童就出现分离焦虑。分离焦虑能在儿童的依恋系统与探索系统之间建立起一个连锁机制。这一机制保证儿童以依恋对象为“安全基地”,逐步地去探究环境,同时又防止儿童离“安全基地”过远或时间过长。也就是说,它一方面有助于儿童认识环境,一方面又具有保护功能,因此对儿童的发展十分重要。观察表明,不同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是不同的。这反映在痛苦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上,也

3、反映在焦虑情绪表达的方式上。例如,有的仅表现在与亲人分离的片刻情绪很坏,但亲人走后就转为正常;有的与亲人分离后还思念着,整天情绪很坏,容易哭闹;有的则神情紧张、呆板,不哭闹,独自枯坐等等。其主要与幼儿个人的气质有关,大致可分成以下几种类型:一为暴躁型、二为波动型、三为恋亲型、四为忧郁型。具体表现如下:暴躁型的孩子,一般脾气急躁,但他们比较爽快、干脆,适的孩子应能力较强,闹过之后很快能平静下来。如佳新小朋友入园第一天,我刚接过他时,他就又哭又跳的,还用小脚踢我呢!然而半小时不到,他就安静下来了,并且没有反覆的现象。波动型的孩子,一般较情绪化,容易被新的环境所吸引,但时间不长又想回家了。如:婷婷小

4、朋友入园第一天,她妈妈带她来园时,她并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哭哭啼啼的,而是好奇地玩起桌子上的积木,然后东走走,西看看。过了一段时间,她觉得幼儿园并不像她所想象的那样好玩,于是刚才她那甜甜的笑容顿时消失了,而取而代之的却是哭着要回家。恋亲型的孩子,独立性较差,一般在家都得到父母和长辈过分的宠爱,他们极不愿意离开朝夕相处的亲人。原因之一是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太差了,不能独立地过集体生活,我班的欣怡小朋友就是很好的例子。她第一天来园,未进班就哭得像个泪人似的,紧紧搂着妈妈的脖子,她妈妈也不放心的样子,对她说“你别哭,我再陪你一会儿。”此时,她的哭声稍稍停息,当她妈妈看她不哭准备离开幼儿园的时候,她又死死

5、地拉着她妈妈的衣服,哭叫起来。忧郁型的孩子,一般比较懂事,自控力强,感情也不那么外露,他们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会大哭大闹,但也难得看到他们开心,如:我班的龙龙小朋友,入园时没有缠着父母哭闹,从表面上看她情绪很稳定,但父母走后她也不像别的幼儿那样哇哇大哭,只是在一边默默地摸眼泪。以上的情景,在小班幼儿新入园的第一天里屡见不鲜,可见,只要我们稍加注意,便不难发现。分离焦虑对孩子心理上的影响更应该引起重视。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早期的分离焦虑如果比较严重的话,会降低孩子智力活动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其将来的创造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因此,在早期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对他能力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十

6、分重大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小班幼儿入园时的分离焦虑还是比较突出的,据有关材料统计显示,在小班新入园人数中,其中分离焦虑持续一周的占15%,持续两周的占65%,三周以上的占20%,由此可以看出,解决好分离焦虑问题,对幼儿园、家长和幼儿三方都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消除幼儿分离焦虑,有助于幼儿愉快地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各种活动,有助于幼儿与教师及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为了尽快稳定新入园幼儿的情绪,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保证正常的教育的尽快开展,笔者认为,新入园的教育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 加强小班幼儿入园的准备工作。 每个人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及周围环境的适应

7、程度各不相同,当孩子从一个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到另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生活,他们对周围陌生刺激物的恐惧情绪没有一个适应过程是不行的,因此,我们可以着重从两方面进行入手:其一从心理方面入手。在孩子入园前,父母可有意识地多带孩子到幼儿园来,熟悉其周围环境(包括玩具)和新的教师,经常把孩子带到幼儿园来看看,谈谈,玩玩,让他们观察幼儿园里其他小朋友的游戏活动等,家长还可以放手让孩子玩,让教师抱一抱,亲一亲,让孩子熟悉新的声音,使他们喜欢上幼儿园及幼儿园中的老师和小朋友。入园后,老师要主动、热情接待新入园的孩子,抱一抱,亲一亲,摸一摸,问一问,叫一叫孩子的乳名或小名及爱称,表示最喜欢他,让孩子感到温暖、安全。总

8、之,教师要用一颗爱心去温暖孩子的心,在生活上关心照顾他们,在精神上支持帮助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像妈妈一样的可亲可爱。其二从生理需要方面入手。北京师范大学陈帼眉教授指出:幼儿在家的生活习惯与作息制度以及幼儿独立的生活能力,也影响幼儿的分离焦虑。幼儿对父母的依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母能满足他们生理上的需要,如:吃、喝、拉、撒。正因为如此,才使孩子逐渐地产生依恋父母的情感,所以在孩子入园前,家长应该给予生活技能上的指导,如要求他坐在桌子旁自己吃饭,不能在吃饭时随意走动等。指导孩子试着在大小便后自己脱、提裤子。自己洗手,自己睡觉,认识自己的物品等等。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培养他们简单的生活自理能

9、力,使孩子们觉得自己长大了,而不是一个样样都不会的“小娃娃”了。二、 重视新入园幼儿的家访工作。幼儿园是幼儿第一次较正规地步入的集体生活环境,对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起决定性作用。师幼关系和班级气氛会对幼儿心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其中教师是关键。幼儿园要与家庭进行密切地联系,才能了解幼儿的个性和生活习惯,从而进行正确指导。目前,家长为使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基本上都知道提前带孩子参观幼儿园、熟悉幼儿园生活。与之相对应,幼儿园也要重视家访。家访可以消除儿童对教师的陌生感,教师也可以了解儿童的个性特点和生活习惯,更便于以后因人施教。作为家长也应主动配合幼儿园,改变幼儿家庭生活的随意性,制定与幼儿园相仿

10、的作息时间制度,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技能等,缩小家园生活的差异,使幼儿更适应幼儿园生活,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总之,妥善解决幼儿入园问题,不仅可以使小班幼儿迅速建立正常秩序,开展教育活动;而且也能使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在新环境中稳定向前发展。三、 针对幼儿的个性特点区别对待。既然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和所受的教育与环境各异,以至于他们的分离焦虑之表现也各不相同,那么,我们也应该根据幼儿各自的特点对症下药。如:暴躁型的孩子,我们可采用冷出来的方法,他急的时候,老师千万不要急,可把他撇在一边,拿几样玩具给他,待他平静下来之后则用亲切的语言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他,鼓励他。又如:波动型的

11、孩子重要的是让其有事干,老师要不停地给他新的刺激,让他参加不同的游戏活动,以保持他对新的环境的好奇心、新鲜感。四、 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最独特的、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有些心理学家把游戏称为幼儿的“主导活动”。我国著名的学期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这是因为游戏在幼儿生活中确实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与机能的快感相联系,可缓解紧张状态,给孩子们带来巨大的快乐。因此,开学初,教师可设计一些新颖的、有趣的游戏活动。这不仅能消除幼儿相互之间以及与教师之间的陌生感和恐惧感,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情绪,而且还可以使幼儿对新环境产生新鲜感,这种方法

12、对波动型的孩子最为有效。五、 运用文学作品和文艺形式陶冶心情,树立榜样。文学艺术是最富有感染力,又是幼儿所喜爱的活动形式之一,在艺术作品的欣赏和文艺表演的过程中,会使幼儿从中得到启发和陶冶,如:故事高高兴兴上幼儿园,诗歌幼儿园里朋友多,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等,这些文学作品都是为了让幼儿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常言道:“榜样是最好的老师”。对那些哭闹不休的孩子,教师要坚持正面引导。比如:一个班级中总有几个上过托儿所的幼儿,这些孩子进入幼儿园后一般不会再哭闹了,教师就可以视他们为榜样,正面教育哭闹的孩子要向他们学习,有些幼儿为了得到老师的夸奖,也会停止哭声,可不能呵斥、恫吓、鄙视他们。教师应该循循善诱、循序渐进,逐步消除分离焦虑的情绪,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总之,新生入园幼儿哭闹、情绪不稳定是普遍存在的,但我们怎样尽量让孩子较快地稳定情绪愉快地上幼儿园呢?这还在于我们老师怎样去用心地做,我相信只要我们用爱心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和关心爱护幼儿、教育幼儿,孩子们是会很快是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张张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的笑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