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换人?智能制造受制于人才匮乏》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78716960 上传时间:2021-04-0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器换人?智能制造受制于人才匮乏》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机器换人?智能制造受制于人才匮乏》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机器换人?智能制造受制于人才匮乏》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机器换人?智能制造受制于人才匮乏》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机器换人?智能制造受制于人才匮乏》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器换人?智能制造受制于人才匮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器换人?智能制造受制于人才匮乏》(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章机器换人?智能制造受制于人才匮乏第一篇。机器换人。智能制造受制于人才匮乏机器换人。智能制造受制于人才匮乏“互联网”的趋势为内地的服务业带来新一轮就业趋势,让很多内地年轻人可以不用来沿海地区打拼,这同时也带来了沿海地区的一线工人不足。每当提及企业大规模机器换人的潮流,将抢夺工人饭碗时,便会引起较大范围的社会争议。的确,部分机械工人必将被机器所取代,这也是全球工业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但这是否意味着工人变得不再重要。一个有趣的问题是,机器换人究竟是一个拉式需求,还是一个推式需求。究竟是机器换人导致一线工人下岗,还是因为找不到一线工人而寻求机器换人。答案是后者,中国多地在地方政府支持下进行机器换

2、人,背后是当地工业人才严重不足、企业极力争抢工人的现实。台达在做中国市场中长期规划,调查发现,目前根本不存在大批一线工人下岗的隐忧,中国劳动力市场中,尤其沿海地区,一线工人供给是严重不足的。而真正令人担忧的,诸多企业正为弥补人力不足而盲目导入自动化装备,而人才培养理念没有同步革新。也就是说,关键在于工业机器人时代需要的新型人才培育。目前,没有及时更新的人才培养体系,也会让企业在导入工业自动化设备中,陷入低端应用的境地。一边是国产机器人使用量占全球三分之一,一边是偏向中低端的应用水平,这种尴尬处境下,诸多传统企业发现智能制造设备导入后的生产效果并不显著,问题的形成,多要归因于智能制造人才养成工作

3、的缺乏。智能制造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中国正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最大市场。随着全球经济的明显提升,中国在多项利多政策主导下,使用机器人的台数方面有较大跃增。202x年开始中国工业机器人使用量大幅攀升,约占全球25%,至202x年已占全球33%左右,在202x年有机会突破35%。可以说全球每生产三台工业机器人,就有一台在中国的产线上。据工信部数据统计,202x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约6.85万台,202x年增加至7.2426万台,202x年有机会突破10万台。然而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却偏向低端。相比全球工业国家,高精密微型机器人在中国使用量较低。针对工业机器人的不同形态,我们发现,中国最普遍的两种类型是,

4、码垛机器人和传统工业机械臂,占总量的80%,这两种类型只可取代部分非精密生产产线。第二,就中国工业机器人目前保有量来看,进口机器人占总量四分之一。以行业来看,国内工业机器人应用,排名第一的汽车产业约占50%,排名第二的是电子零配件产线占据20%,排在第三是橡塑产业约占10%。另外机床生产约占8-10%。智能机器人应用和导入正受到人才匮乏的影响。我们的发现是,国内在智能制造上有很多补贴,导致企业一窝蜂购置智能产线,但当我们实地探访这些产线,部分企业可以说是仍在做工业2.0的补课,也就是在智能制造导入时大部分企业面临观念和知识的不足,很多甚至连数字化的系统平台等基础设备都没有。我们发现,企业缺乏基

5、础工作准备,在标准化平台、数字化平台方面准备不足。这源于企业缺乏智能制造基础人才的养成工作。因此,台达也出台了工业4.0的客户服务方案,对于如何实现智能制造这一远大目标,为客户提供了整合咨询工作。智能制造需要的是能和机器互通的人。近两年,我们发现韧体系统工程师和软体系统工程师是目前智能制造转型中需求量最高的人才。举例来说,传统工人的工作中,一部分是将产品进行组装、产品包装,和机器没有直接操作关系,另一部分是和机器一起工作的员工,例如拿智能电锁作业人员要很小心地把螺丝放到电锁上面而不能歪曲,又不能锁太浅,但作业人员操作上会否符合标准是不可控的,只能依靠个人习惯。所以一直以来作业人员的操作都让管理

6、者提心吊胆,这造成了一定操作风险。拥有智能电锁,可以在操作位置不对时实现智能报警,经过进一步设计,目前可实现机械臂研发完全替代这一工作。把所有操作过程从作业人员变为机器人,这需要操作者既有传统产线的工业制造能力,同时要能了解智能化设备的运用。因此,公司的产线安排越来越多的小组,将作业手和工程师作为一个工作小组。在智能制造的产线上,建立这样的工作组合越来越有必要。目前,台达集团拥有5类工业机器人成熟解决方案,包括控制类产品、驱动类产品、运动类产品、scara工业机器人系列以及叉车充电系统。一线工人供给缺口正在加大中国一线工人的严重不足,让工业机器人在中国制造产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2x年

7、中国人口红利出现拐点,整个劳动力市场的劳力增长率开始下降,人力成本开始攀升。台达集团在服务客户时所感受到的,是企业招工的难度一年比一年高。人才供给缺口正在加大。经过持续不断和地方高校在智能化培养上的合作,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和高校合作举办学生创新竞赛,我们发现学生在高校毕业后动手能力略显不足,大多需要在工厂中得到前辈2-3年的教导才能正式加入工作团队,这因为高校智能化知识和应用的基础研究,到了实践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将高校毕业生培养成基础应用工程师,再到行业解决方案工程师,一般来说需要超过3年时间,这个人才缺口很大。在我们帮助工厂提供解决方案时,发现对方有资金、有智能化改造需要,但当我们帮助他们提

8、供智能化设备导入时,发现最不足的往往是人力,当企业拿到的智能化改造版本需要升级时,往往必须找回我们完成技术调整工作。而基于这种需求,台达也将智能化设备操作人才添加进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如橡塑、电子等这些搞机器换人最火的产业,普遍在沿海地区,这是近年沿海地区劳力数量不足的一个体现。“互联网”的趋势为内地的服务业带来新一轮就业趋势,让很多内地年轻人可以不用来沿海地区打拼,这同时也带来了沿海地区的一线工人不足。就台达的状况而言,机器换人不会造成工人下岗,是工人不足才导致企业拼命以机器取代人。针对很多年轻人不愿到沿海来工作的问题,公司目前在杭州、南京、武汉,未来也将在北京、西安等陆续建立智能人才培训,助

9、力智能人才的养成。包括可编程控制器的人才养成,以及工业机器人应用的人才养成,还有对外的人才培训。希望内地更多年轻人可以在当地接受到正规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培训,帮助他们未来有机会投入到智能制造事业中去。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可看出中国工业人才的不足。中国汽车会随着一带一路实现大量外销。中国电梯占全世界7成,家电占9成,空调占8成,中国机床占全世界3成,可以看出和这个保有量相比,中国的工业人才是严重不足的。第二篇:拓斯达“机器换人”占据智能制造制高点拓斯达“机器换人”占据智能制造制高点在招工难、用工贵的倒逼下,全国各地实施机器换人工程,东莞计划三年内每年投入2亿元,推动工业生产方式由“制造”向“智造”转变

10、,推动吸收创新、国际合作、进口平台建设。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东莞市大岭山镇,占地面积108亩,拥有国内最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制造基地,是集机器人、3d打印机、注塑成型周边辅机自动化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整厂自动化解决方案运营商。自202x年成立以来,拓斯达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现已成长为中国整厂自动化第一品牌,也是国内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代表性企业。拓斯达积极组织研发力量包括来自海外归来的博士若干名和来自台湾、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专业人才,努力践行“工厂无人化,车间无灯化”让工业文明回归自然美的理念照进现实。日前,东莞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基层行走进大岭山镇,深入了解大岭山镇“三

11、重”建设情况。目前,大岭山镇共有金立工业园三期、金太阳研磨增资扩产、拓斯达自动化设备增资扩产项目、森源蒙玛实业家具等6个重大项目,协议投资总额达34.5亿元,预计年产出将达到108.5亿元,年创造税收5.3亿元。这些项目产业带动性强,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高。广东拓斯达科技又在自动化智造领域领先同行一步。近日拓斯达一重磅新品强势上市全自动化抛光打磨机器人,行业首创,业内唯一。该机器人广泛应用在手机、平板电脑等面壳制造业,注塑成型出来的手机面壳注塑成型时会有结合线,如果不对结合线进行打磨和抛光,会影响后续uv、电镀工序,所以需要人工对结合线进行打磨、而人工打磨效率较低、品质不稳定、良品率较低、灰尘较

12、大重复单调的工作对年轻人没有吸引力岗位流动大,而拓斯达全自动抛光打磨机器人的问世解决了企业主的长期困扰,相对于人工打磨拓斯达全自动打磨抛光机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环境、提高良品率、最重要的是一台打磨机可替换4-6名工人,磨头平均消耗每pcs仅一分钱左右,8个月回收设备成本,也可用于五金类抛光打磨,明显提高生产效率和节省用工成本,同时也减少管理员工的烦恼。像这样的案例每天都在发生,拓斯达机器换人正在引导东莞“智造”业升级9月开初拓斯达江苏分公司又与行业某化妆品包装公司达成合作协议,该公司是化妆品包装行业前三甲,引进拓斯达生产的机械手和成型辅机来实现生产包装的自动化生产,力求使制造过程向智

13、造生产方向转型升级,该项目实施的机器换人工程在化妆品行业引起广泛影响,也为拓斯达在化妆品行业树立新标杆,机器换人工程产生的效益将使其它化妆品生产企业闻风而至。也将使拓斯达“机器换人”事业更上一层楼直至占据智能制造的制高点。第三篇:“机器换人”,技能型人才培养是关键案“机器换人”,技能型人才培养是关键在被称为“中国工业机器人元年”的202x年,东莞“机器换人”跻身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盛宴中最具潜力的“王牌”,吸引着全民的关注。6月份审议通过的东莞市推进企业“机器换人”行动计划(202x-202x年)更提出:到202x年争取完成我市相关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机器换人”应用项目10001500个,力争推动

14、全市一半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项目,“机器换人”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东莞的“机器换人”市场潜力巨大,无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产业都有了对接机器人的意识,工业机器人已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推手。然而,“机器换人”不只是“把流水线上的工人换成工业机器人”那么简单。在谷唐咨询精益自动化专家看来:企业要实现“机器换人”,除了引入必要的机器人、自动化设备和自动输送机构之外,还必须着力于企业内部设备信息系统及生产线的同步设计、改善,进一步强化员工综合素质,改变传统生产管理模式,全面推行精益化管理,才能最终实现企业转型升级,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用精益的管理思维为“机器换人”提供整体解决方

15、案,确保全局和长远发展。从“制造”到“智造”,从劳动密集型向智力密集型提升,企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人才结构的调整与支撑。“机器换人”是一种新概念,更是引导员工岗位技能提升、提高综合素质的一味催化剂。“机器换人”并不意味着把人全部换掉,而是利用转型装备升级产业,引进高科技人才。人才与高级装备都不可或缺,两者相辅相成,装备最终还是需要人才操控。企业如果没有相应的机器人技术人才储备数量和质量,造成人才的缺口,“机器换人”也就不可能真正铺开。如何使传统工人实现“升级”以适应机器人时代。谷唐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精益自动化专家认为:这需要企业与院校联手,通过资源整合,快速培养、输送和储备人才。在珠三角,已经有企

16、业看到了机器人技能培训中蕴藏的“金矿”,在学校与企业间搭桥,结合双方优势,为人才提供理论培训与实践平台。7月11日,德国库卡机器人便与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合办机器人技术应用与培训基地,配套三水乃至佛山地区的机器人产业,该合作已成为突破机器人技术人才缺乏这一发展瓶颈的有力实践。目前,国内的高校中,虽然有很多自动化相关专业,但设有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专业的非常少。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今后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会越来越高,而对于人才的培养也需要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技术需求。因此,企业同高校联手,设立工业机器人相关专业,联合制定人才培养计划,联合开发课程,共同组织实施教学过程,真正开发出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的学习项目,培养出受到企业欢迎和认可的人才,才能算事半功倍。相信,在国家的统筹规划、政策的支持下,在工业机器人发展前景一片大好的环境中,企业的“机器换人”之路定将越走越稳健,越走越光明。【配图:漫画机器也要检修、保养】第四篇:走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