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县第四小学理念文化2》

上传人:大米****9;美心 文档编号:178703267 上传时间:2021-04-04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乐安县第四小学理念文化2》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乐安县第四小学理念文化2》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乐安县第四小学理念文化2》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乐安县第四小学理念文化2》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乐安县第四小学理念文化2》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乐安县第四小学理念文化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乐安县第四小学理念文化2》(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章乐安县第四小学理念文化方案2xx年1月目录第一部分文化主题廉正第二部分基本理念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学校精神:务本持恒校训:廉以明志校风:明德养正教风:松之高洁学风:乐学精思办学理念办学宗旨:求真学校愿景:智慧之源培养目标:品学兼优、多元发展的阳光少年发展策略:质量立根基管理理念管理原则:敬小慎微人才理念:品德至上服务理念:爱心追求卓越正以修身博学广才水之善润美言美行求善求美师生之家文化铸特色刚柔相济能力为本公心细心前言“教育能造文化,则能造人;能造人,则能造国家。”国之大计,在于教育,教育之魂,在于文化。文化是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富有渗透性的育人力量,化人于无形,育人以心灵通达,德品

2、俱佳。乐安县第四小学建校于xx年,是乐安县小学教育中一轮冉冉起升的朝阳,是一艘刚刚扬帆起航的邮轮。在教育的海平面上,无论是旭日的冲天还是邮轮的平顺,均离不开文化的助推,文以立标,文以取向。起于文,则成于美;行于文,则利于长。乐安县第四小学,建校伊始则立德重德,结合自身实际,构建起以“廉正”为主题的理念文化,一显特色,二树品牌,三谋发展,是谓明举以促业收,道弘以促绩成。3第一部分文化主题1.定义。文化主题是文化的核心体、实质所在,也是文化之间相互区别的最深刻原因,对学校文化发展起着灵魂、旗帜和里程碑的作用。2.乐安县第四小学的文化主题为:廉正3.阐释:廉,“一曰廉善,指善于其事;二曰廉能,指能行

3、政令;三曰廉敬,指敬业爱岗;四曰廉正,指作风正派;五曰廉法,指守法不失;六曰廉辨,指明辨是非。”(周礼)正,宏指正道,微指正身;既有正心正念,正本正气,正言正行之义,也含守正居正、养正善正之旨。乐安县第四小学作为教育领域中的一支新秀,立足学校长远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确立“廉正”为学校文化主题,旨在引导教职员工加强师德修养,做到廉洁从教,打好从教根底;引导广大学子培养做人之正气,夯实求学之正道,打好做人做事根底,从而为学校长远发展、师生全面发展开“廉”之风气,奠“正”之根基。廉正文化是学校现实发展的需要、未来发展的引擎。现阶段,教育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立人先立己,学校管理者身为学校发展的旗帜和先

4、锋,首先应具备廉正从教的品德,树立为师生谋福祉的意识,为官正,为政廉;教师身为“传道、授业、解惑”之人,更应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立廉正执教的标杆,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成才树榜样;学校学生应以廉正为立德之本,以廉正为求学之翼,以实现自身品学兼得。廉正文化为学校的发展搭建起坚实的平台,为学校管理提供文化规范,为人才的培养灌注正能量,它能促学校办学的提高,能铸4学校发展的辉煌。廉正文化根植于乐安地域文化的沃土之中。乐安地处江西中部腹地,有圣地大华山,有金竹千尺雄奇之飞瀑,集山灵水秀于一体,堪称千年古邑。“清水入喉,虽无厚味回甘,但通体净霜。”为人若水,水流而不腐,清明净透,心胸浩瀚;“上善若水,水善利

5、万物而不争”,水之韵味道尽廉之深刻内涵。“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历来重“正”,用“正”,正以取胜,正以和人,以正稳绩。乐安县第四小学,取乐安秀水之廉义,纳乐安灵山之正气,集地域文化之精粹,承地域文化之英华,以成自身特色之“廉正”文化。廉正文化是对乐安优秀教育传统的继承。乐安是古代科举文化的昌盛之地,加之受临川文化与庐陵文化的深刻影响,曾创“一门五进士,两朝四尚书,文武两状元,秀才若繁星”的教育辉煌,在政界有廉之历史,在文坛有正之佳话,可谓人才济济。教使人文质兼收,文于两袖清风之貌,质于廉正高尚之实。乐安县第四小学尊廉正文化,是对优秀教育传统的汲取,是对教育使命的秉承,是与古之

6、教育思想的高度契合,融“古色”于己用,利于学校师生学高,德修,气正,风清。廉正文化是乐安革命特色的彰显。乐安曾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它既是红色革命老区也是红色教育基地。革命先烈的廉正故事曾书写于此,革命伟人的廉正事迹曾流传于此。这块红色土地上遍布完具大气大度、重情重义乐安精神的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足迹。5乐安县第四小学开展以廉正为文化主题的教育,是对“红色”资源的尊重,是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体现了学校不忘本、不忘根的崇高精神,以利于学校师生养廉正之身,践廉正之行,利于学校熔古烁今,在“红色”熏陶中打造红色教育,铸自身“红色”教育品牌。廉正文化是对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廉,清也。”

7、(广雅释诂)“廉者,清不滥浊也。”(周礼小宰注)“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足见廉正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摇篮中的深沉积淀。正因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廉正文化基础,才会诞生出众多饱富廉正文化意蕴的诗文、格言、戏剧、歌曲等,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彰显其博大精深,才会有大量践行廉正文化的君子故事,在时光的穿梭中,得以远远流传,以深刻影响了古代中国,也给当代中国涂上了廉正之色。乐安县第四小学作为教书育人之圣地,以廉正为文化主题,是乘历史廉正之风,以育当今君子之才。廉生威,正生平。廉正文化直指精神层面,暗含行为要求,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廉正文化集乐安地域文化、优秀传统、历史传承于一体而彰显博大精深,循学校现实、师

8、生实际而突显特色,必将使学校沿着正确的发展方向,朝着创建一流名校的目标奋勇前行。6第二部分基本理念一、学校精神1.定义。学校精神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自觉提炼的、全体成员认同的精神支柱,它对全校师生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2.乐安县第四小学的学校精神:务本持恒追求卓越3.阐释:务本持恒。“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本,于自然,为天理天道;于事物,为其根基和本源;于人类,为其本分与良知。教育有其本,小之,树人成人;大之,利国利民。学校办学“务本”,是务“为教”之本遵教育规律,立廉正之风,切实为师生利益谋求发展;是务“育人”之本恪守教育本质,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探索教育新模式;老师务本,是务“传

9、道、授业、解惑”之本传廉德授正业;学生务本,是务为学、求学、格物、致知之本承廉品继正学。“恒”,是恒心,是毅力,是不懈的追求。“持恒”即持之以恒、善始善终。教育之果,不可急于求成;教育之业,切忌急功近利。学校办学是积土成山的过程,教师为业是积水成渊的努力,学生成人是磨杵成针的坚持。乐安县第四小学建校时短任重,教育大道上,只有拥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豪气,才能建立独占潮头昂扬挺进的伟业。追求卓越。卓越不仅是一个标准,而且是一种境界;追求卓越,不仅是一个目标,而且是象征一个奋斗的历程。学校办学做出卓越的业绩,成就教师的理想,培养成功的学子;教师教学教出出众的水平,完善自身成就学生;学生求学获得杰出的

10、学业,谢父母答恩师。乐安7县第四小学,承天时建校,接地利办学,聚人和筑业。学校不仅在硬件设施上要求建设高标准,而且在文化软实力上力争最强,以此形成了学校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这是学校追求卓越的实践,也显示了学校全体人员追求卓越的心态。在未来的发展中,追求卓越更将成为激励学校人奋斗的动力和精神上的支撑,克困难迎挑战,为学校教育梦、教师为师梦、学生求学梦提供不断源头活水,终将开拓其辉煌明天。二、校训1.定义。校训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对全校师生具有规范、警策和导向作用的整体价值取向、独特气质、文化底蕴,蕴含师生的道德理想、人格特点和历史责任。2.乐安县第四小学的校训为:廉以明志正以

11、修身3.阐释:廉以明志: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即淡漠名利,清廉自守,表达了“廉”的基本内涵。以“廉以明志”为校训,提醒学校在喧嚣的时代背景下,高瞻远瞩,淡泊名利,坚守教育本真,守护一方净土,树立科学、内涵、可持续发展之志;提醒教师自律自省,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以无私的情怀和奉献精神坚定职业梦想,投身教育事业;提醒学生从小树立廉洁意识,诚信勤俭、严于律己,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为成人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正以修身:礼记大学有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8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以“正以修身”为校

12、训,提醒学校在办学中充分尊重教育规律,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全面发展,维护教育公平和正义;激励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提高师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做学生的楷模;启发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以浩然正气修养身心,做品学兼优、多元发展的阳光少年。“廉以明志正以修身”的校训与核心文化主题一脉相承,对学校乃至师生的发展、成长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三、校风1.定义。校风是学校风气的总称,包括师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养成的风气,以及在学校发展历程中所积淀的优良文化氛围。2.乐安县第四小学的校风:明德养正博学广才3.阐释:明德养正。礼记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即指彰明

13、德行,美德。“养正”语出易经蒙卦,意指通过因材施教地教育、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处事方式。以“明德养正”为校风,体现学校重视道德教育,重视师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成人先成才,在“明德养正”校风的浸染下,乐安四小教师以师德立身,以善行处世,德才兼备,身正垂范;学子堂堂正正、谨言慎行、彬彬有礼,在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努力培育优雅的言行,良好的习惯。博学广才:“博学”即指广泛学习,知识渊博,“广才”即指才艺9广博,全面发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校是智慧的乐园,是人才的家园,师生只有“博学”才能“广才”,只有“广才”才能“成学”。乐安四小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勤学习、善思考,不断

14、丰富自身的教育教学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为获得更广博的学问,学生百折不挠,进取不息。师生享受着学习的乐趣,丰厚着自己的智慧。“明德养正博学广才”的校风,既与“廉正”核心文化主题一脉相承,又与素质教育的内涵一致,反映了乐安四小师生的精神追求和风貌。四、教风1.定义。教风就是教师在师德修养、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等方面形成的良好风气。2.乐安县第四小学的教风:松之高洁水之善润3.阐释:松之高洁。“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松之本性在于其高洁之魂。形之高,品之洁,于人,则喻其技高,德洁。作为耕耘的园丁,培育含苞待放的花朵,每一位教师首先应有高尚的师德。踏踏实实为师,堂堂正正从教,倾爱于教研,撒爱于学生,酿

15、教育之美酒,书良师之画卷。其次,教师应有如松高之才学,观古览今,学中贯西,积深厚底蕴,筑知识堡垒,鉴优取精,提自身技能,辟育人新径,长为学之识,启学生智慧。乐安县第四小学的每位教师都应在廉正文化氛围下,长如松,成如松,这是对乐安本土“红色”文化的尊重,也是对“红色”精神的呈现和彰显。10水之善润。教师承乐安钟灵毓秀之古邑传统,借其地域绿色教育资源以显为广泛,集水韵之精华以响善润之风。“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水之性在其柔,柔以致善,水之质在其润,润以化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守“善”以传道,尊重学生个性,教学生养善良之根,善学之基,善为之本;秉“善”以授业,务实高效、追求卓越、尽美尽善;持“

16、善”以解惑,使学生养善的品性,长善学之能,修完善之身。“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应承“润”,寓情于教、施情于教,践行人文教育及爱心教育;应执“润”,言爱传爱、以爱育爱、以心启智,达春风风人,春雨雨人之效。五、学风1.定义。学风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养成和遵循的风气,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和成人成才的保证。2.乐安县第四小学的学风:乐学精思美言美行3.阐释:乐学精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充满无限的好奇心,对其有满腔的热情和求知欲,能够快乐地、主动地、兴致勃勃地投入学习,并把获取知识及训练技能当作一种“享受”和“乐趣”。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只有乐学者,才能真正发挥个性,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