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青岛版五四制)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786648 上传时间:2017-07-14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青岛版五四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数学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青岛版五四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数学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青岛版五四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数学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青岛版五四制)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数学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青岛版五四制)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青岛版五四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青岛版五四制)(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青岛版五四制)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信息窗 2第三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 100104 页。教学目标 :掌握最简分数的概念,理解和掌握约分的方法。教学重点:掌握约分的方法。教学难点:能够准确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互质数 教学步骤一、复习1、什么叫最简分数?2、什么叫约分?约分是通常要约成什么分数?二、指导练习。1、103 页第 9 题。(1)指名读题。(2)根据下表中的的信息,指导表格补充完整。2、103 页第 10 题。2(1)指名读题。(2)如何用分数表示这样的分数?3、104 页第 11 题。(1)同桌互相讨论。(2)学习时间占全

2、天时间的几分之几?(3)能用最简分数表示每项活动年用时间各占全天的几分之几?4、104 页第 12 题。(1)指名读题。(2)提问:日本企业的数量占总数的几分之几?(3)韩国企业的数量比德国多占总数的几分之几?三、作业。103 页第 9、10 题;104 页第 11、12 题。 信息窗 3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 105107 页教学目标: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教学重点:学会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教学难点:在探索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过程得到启发。教学过程:一、导入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剪纸吗?今天,我们来解决剪纸活动中遇到的3数学问题。 (出

3、示情境图)图中的小朋友在剪纸的情况统计表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二、探索发现1、活动一(1)提问:王芳、李军和刘虎的作品,一共占第一小组作品总数的几分之几,如何列式?(2)学生列式为: + + =(3)四人一组讨论,这道题的得数是多少?(4)指名说算理。(5)将计算结果填写在书上。2、活动二(1)提问:第二小组作品中,其他类作品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2)学生列式为:1 =(3)四人一组讨论,这道题的得数是多少?(4)指名说算理。(5)将计算结果填写在书上。三、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你的感觉。四、作业。自主练习第 1、2、3、4 、5 题。 信息窗 3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 105

4、107 页4教学目标:学会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教学重点:学会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教学难点:在探索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过程得到启发。教学过程:一、复习说怎样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二、指导练习。1、107 页第 6 题。(1)指名读题。(2)根据题意如何列式?“1” 表示什么?2、107 页第 7 题。(1)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强调:计算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3、107 页第 8 题。(1)指名读题。(2)根据题意列式并计算。3、104 页第 9 题。(1)同桌互相讨论。(2)如何填空?4、104 页第 10 题。(1)指名读题。(2)提问:其他语言的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几分之几

5、?5四、作业。107 页第 610 题。教学后记: 信息窗 4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 108112 页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2、在探索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意义的过程中,以历观察、猜想、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倍数意义的过程得到启发。教学过程:一、导入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剪纸吗?今天,我们来解决剪纸活动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出示情境图)图中的小朋友在剪纸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二、探索发现1、活动一(1)要将长 3 厘米,宽 2 厘米的长方形

6、纸纸片代替“春”字摆摆看,用手中的学具摆摆看。(2)请每个组拿出准备好的学具,把摆的情况记录下来,看有6几种不同的摆法。请每个组汇报一下你们摆的结果。 (3)请大家认真观察我们摆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这些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4)要想正好摆满,正方形纸片边长数应既是 2 的倍数,也是3 的倍数。(5)用集合圈的形式分别表示 2 和 3 的倍数,然后把两个集合圈墨连起来,用交集形式表示 2 和 3 的公倍数。(6)中间交叉部分 6、12、18 既是 2 的倍数,也是 3 的倍数。它们是 2 和 3 的公倍数,其中 6 最小,是 24 和 18 的最小公倍数。2、活动三(1)刚

7、才大家通过努力,找到了 2 和 3 的公倍数和最大公倍数吗?(2)哪个组来说一说你们的是怎样找的?(3)我们还可以用短除法来求 2 和 3 的最小公倍数。(4)教师介绍用短除法求 12 和 18 的最小公倍数的过程。(5)你能用短除法求出 27 和 18 的最小公倍数吗?三、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你的感觉。四、作业。自主练习第 1、2、3 题。板书设计: 信息窗 4第二课时7教学内容:课本第 108112 页教学目标:结合理解会用公倍数和最大公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意义。教学重点:会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倍数。教学难点:会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倍数。教学过程:一、复习怎样用短除法

8、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二、指导练习1、111 页第 4 题。(1)指名读题。(2)小组讨论这道题与求最小公倍数有没有关系?2、111 页第 5 题。(1)先分别找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再仔细观察。(2)你发现了什么?(3)说明:如果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较大数;公因数只有 1 的两个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积。3、112 页第 6 题(1)怎样用短除法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2)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有什么区别?(3)还有别的问题吗?8三、作业。111 页第 4、5 题;112 页第 6、7 题。 单元测试(2 课时) 综合实践我能长多高课型:活动课教学

9、内容: 我能长多高,青岛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 118119 页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影响身高因素的活动,初步掌握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方法;能根据影响身高的因素,大致预测自己将来的身高。2、探求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能主动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向大家进行展示交流,感受与他人合作求知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交流,经历探索的过程,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的有关身高方面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教师:我的儿子今年 5 岁,我预测到他将来的身高是 185 厘米,你猜老师是怎么预测的这个身高?你们一天天

10、都在长大,你想知道自己将来能长多高吗?身高与哪些因素有关呢?9请学生猜想,激发学生活动兴趣。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本节课通过谈话预测身高,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身边有数学,伸出手就能触摸到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二、搜集资料,交流展示1、你想了解哪些身高方面的问题?2、确定搜集的问题:影响身高的因素有哪些?你的身高与父母的身高有什么关系?儿童各年龄段的身高与成年后的身高有什么关系?根据影响身高的因素,预测自己将来的身高。3、交流搜集资料途径及整理资料的方法:上网、查阅图书等方式,可

11、下载、打印4、教师呈现上网查询收集的资料:男孩成年时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08/2女孩成年时身高=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2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本节课设计一些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型的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实验、讨论、交流、合作学习中,探究新知识,掌握新方法,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树立10自信心。 三、分析交流1、交流课前搜集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身高2、根据公式推算爸爸妈妈的身高,并与他们的实际身高比较,看你有什么发现?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八、获 “联全国人居奖”的城市统计信息窗 1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

12、118 页 123 页。教学目标:1、借助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2、在统计活动中,感觉统计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教学重点: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教学难点: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去过威海吗?威海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荣获了2003 年全球改善人居环境最奖联合国人居奖。在我国获此殊11荣的城市不多。二、探求新知1、活动一(1)为什么威海市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威海,用数学的眼光分析一下其中的奥妙。 (出示信息窗1)(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个统计表,你能提出来哪些问题?2、活动二(

13、1)1998 2002 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怎样呢?(2)你能把这个变化情况用统计图的形式出来吗?(3)有没有更直观的方法表示这种变化的统计图呢?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画法。结合教材,边演示、边讲解,总结出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4)引导学生比较分析,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量增减变化方面的优势。3、活动四 刚才我们用折线统计图表示了 19982002 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前面同学们还提到许多问题,比如,19982002 全市新水取水量的变化情况怎样呢?表示这个变化情况,应该用哪种统计图呢?自己试试看,可以在教材第 120 页图中用铅笔画画。12三、总结。折线统计图能助我们解

14、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四、作业。自主练习第 1 题。教学后记:信息窗 1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 118 页 123 页。教学目标:在统计活动中,感觉统计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教学重点: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教学难点: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教学过程:一、复习 说怎样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二、指导练习。1、122 页第 2 题。(1)指名读题。(2)根据题意完成统计图。(3)回答书中提到的问题。2、122 页第 3 题。(1)分析一下小彬的锻炼成绩吗?(2)推测小彬第 8 周的成绩,并在图中表示出来。(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3、123 页第 4 题。13(1)指名读题。(2)通过

15、折线的变化情况,你发现了什么?(3)调查本样近四年学生人数情况,完成下面折线统计图。四、作业。122 页第 2、3 题,123 页第 4 题。信息窗 2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 124 页 128 页。教学目标:1、借助实例,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开统计图的作用,会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2、在统计活动中,感觉统计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教学重点:会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教学难点:会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威海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它 19922002 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统计表中显示是逐年上升的。二、探求新知1、活动一(1)为什么威海市是最适合人类居住

16、的城市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威海,用数学的眼光分析一下其中的奥妙。 (出示信息窗141)(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个统计表,你能提出来哪些问题?2、活动二(1)2002 年我国部分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情况怎样呢?(2)你能把这个变化情况用统计图的形式出来吗?(3)有没有更直观的方法表示这种变化的统计图呢?介绍条形统计图的画法。结合教材,边演示、边讲解,总结出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4)引导学生比较分析,体会条形统计图在表示数量增减变化方面的优势。3、活动四刚才我们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了 2002 年我国部分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情况。前面同学们还提到许多问题,比如, 2002 威海市的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情况怎样呢?表示这个变化情况,应该用哪种统计图呢?自己试试看,可以在教材第 125 页图中用铅笔画画。三、总结。条形统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