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上饶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创****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7.18KB
约22页
文档ID:178527606
上饶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_第1页
1/22

上饶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送审稿)一、发展现状  “十三五”期间,我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和《国务院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施意见》,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突出的战略位置,不断完善政策措施,积极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体现在:  1.办学规模持续扩大  近几年不断加大高中阶段教育统筹力度,规范招生行为,促进合理分流,使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持续增长2019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74万人,在校生规模3.3万人,分别比2018年增长11.2%和9.7%,预计2020年中职学校招生将达到2.3万人,招生职普比将提高到2.7:7.32. 基础能力得到强化  近三年来,市县两级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全市用于新建、扩建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的资金总额近30亿元,新建高职学校2所,省级达标中职学校5所2019年我市提前一年实现县县建有省级达标中职学校的目标,同时达标中职学校升格为普通中专达到9所  3.师资素质不断提升  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为重点的国家、省、市级三级覆盖培训,共培训专任教师1200余人次,其中骨干教师800余人次、管理人员80多人次,全市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2019年我市中职学校双师型比例已由13.5%提升到23%,中职学校专业建设能力不断增强。

  4.办学活力日益增强  五年以来,通过科学布局,不断推进职业教育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探索多元办学新路径,不断完善现代职业教育网络体系建设,截止目前,12个县市区均有1所以上省级达标中职学校,区域办学优势开始显现,职业教育的地方特色开始形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逐步提高 5.办学层次逐步优化  2013年以来,我市加大了对高等职业教育投入力度,先后新建了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上饶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婺源茶叶职业学院三所高职高专学校,使我市高校从2所增加到了5所,普通中专也增加到9所,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结构层次得到有力提升,初步形成了高职市办、中职县办的格局,不仅打通了职业教育向上发展的通道,而且进一步优化了职业教育布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尽管我市职业教育较快发展,但总体上,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短板,主要表现在:1.社会认可依然不高  重普教、轻职教,对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认识不足等现象仍然存在职业教育资源总量偏小、办学条件落后于普通高中,优质资源匮乏毕业生就业待遇偏低,继续学习渠道不畅,社会认可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2.办学条件相对不足    职业教育后续投入不足,相关发展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并未落实到位,县级职业学校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实验实训设施设备陈旧短缺。

2019年我市职业学校生均校舍面积仅为9.2平方米,低于教育部生均20平方米的标准,生均实验实训设备值为800多元,也低于教育部生均设备值3000元的标准  3.师资建设渠道不畅  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目前教师招聘机制不能适应职业学校师资标准和要求,导致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结构严重失衡,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和“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缺乏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专业课教师实践能力自身不足2019年,我市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仅为35%;“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仅为23%,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时,教师总量仍然不足,生师比偏高,远未达到教育部生师比(1:20)的标准  4.人才培养特色不显  校企合作深度不够,产教研链条尚未形成,尤其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缺乏实质性合作多数学校还没有形成特色和品牌专业,专业设置重复、实习实训环节薄弱,突出技能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还没有真正形成  5.区域规模发展不均职业教育发展的区域差距较大,有些县市区职业教育发展速度较快,已初具规模效应,如德兴市、弋阳县等但广信区、鄱阳县、余干县三个人口大县只有一所小规模的中职学校,学位供给严重不足,职普比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严重影响了全市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

附件1:市直中职学校当年最大学位供给数:信州理工:2000 安防工程:800 上饶中等职业学校:500 上饶中等专业学校:500  上饶卫校:2500  婺源茶校(含茶院3加2):800 上饶职院(3加2):2000  上饶幼专(师范定向生)400全市中职学位供给数:18600县市区中考学生数职校学位供数按标准中职招生数(按普职比6:4)学位缺额鄱阳1819280072766476余干1512750060505550万年7725100030902090德兴347015001388—112婺源4667500(不含茶校)1366(除去婺源茶校招生计划)866广信1074840042993899信州7293500800(除去市直高中招生计划)300广丰113701200(不含上饶卫校)4028(已减除卫校招生计划)2828弋阳655960026232023铅山6190300(不含信州理工)1876(已减除信州理工招生计划)1576玉山992880039713171横峰2508100010033  对比分析:我市中职学位数严重不足,除德兴市、横峰县能达到标准学位配给数外,其他县市区均未能达到。

鄱阳县、余干县、广信区、玉山县等人口大县中职学位数缺额过大,反映出上述县中职学校规模偏小,数量不足,无法提供足够的学位数因此要推动职业教育发展,达到普职平衡发展,上述四个县必须要加快中职学校建设,增加中职学校数量,扩大中职学校招生规模附件2:中职和普通高中在校生对比及普职比县市区普通高中在校生数中职学校在校生数当年普职比鄱阳县3070223009.25:0.75余干县2198116509.25:0.75万年县1161112309:1德兴市698926316.3:3.7婺源县68812370(含茶校)6.65:3.5广信区171187809.54:0.46信州区270112905.3:4.7广丰区211317650(含上饶卫校)6.4:3.6弋阳县814213508.3:1.7铅山县78702500(含信州理工)6.9:3.1玉山县1656618009:1横峰县348612106.5:3.56.专业建设能力不强由于缺乏办学经费,实训实验设施设备严重短缺,我市大部分中职学校都以教学成本低的社会服务类专业为主,与我市主导产业关联度不高,如学前教育、电子商务和卫生护理等专业,重复率高,专业结构不合理,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机械加工、数控技术、光学加工等制造类专业设置极少,严重影响了我市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附件3:2020年上饶市中等职业学校主要专业结构表专业名称开设学校数学校总数学生数开设率(%)学前教育(幼儿保育)1721630081%电子商务1221420057%汽车制造与维修721170033%会计42131019%护理421380019%助产321220014%数控2213009%计算机应用2212409%无人机驾驶121404.8%机电一体化121804.8%其他21专业分布分析:社会服务类且教学成本低的专业开设率较高,学生就读人数也多;制造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专业由于教学成本较高、实训实验设备价值不菲,开设率低,学生就读人数也较少,这说明我市中等职业教育仍然停留在低水平、低投入状态,与我市产业发展融合度不高,也极大  三、发展机遇国家高度重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将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突破口,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决策《国务院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施意见》(简称职改20条)和江西省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都明确提出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加快发展面向县域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等重大任务,进一步指明了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重点和目标任务。

当前我市正加快发展“两光一车”主导产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形成规模化、集群化和特色化产业发展格局,为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机遇  四、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指示为指导,以国务院《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施意见》为重点,紧扣服务宗旨,突出就业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眼于服务经济转型跨越,着眼于提高劳动者的就业创业能力,大幅提升职业教育市场针对性和社会吸引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我市实现跨越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1.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统筹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在招生计划编制、教育经费安排和用地指示等方面优先保障中等职业教育,使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劳动就业、人力资源开发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形成区域内联合培养、学校与企业合作、行业企业共同参与、教育与培训并举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2.重点突破,整体推进  以实训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基础能力;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以示范性职业学校、重点职业学校建设为龙头,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做大做强职业教育。

  3.服务经济,适度超前  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强化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关联度,以我市“两光一车”主导产业和县域经济产业带为依托,加强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使职业教育在规模结构、专业设置、课程教学等方面既切合目前我市经济发展需求,又适度超前,适应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新趋势,科学进行专业布局调整,不断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留饶率,增强职业院校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4.着眼未来,提升素质  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以培养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重视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加强中高职对接力度,拓宽学生继续学习渠道,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提高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岗位转换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  五、发展目标  到2025年,建成具有区域特色,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升级调整要求,与产业发展、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培养与培训并举,质量、规模、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形式多样,灵活开放,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求,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实现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1) 办学规模化  统筹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严格控制高中阶段招生计划职普比例,按照4.5:比5.5的比例编制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的招生计划,稳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力争到2022年中职学校招生规模达到4万人。

到2025年,在校生规模达10万人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例不少于4.5∶5.5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提高规模效益,到202。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