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分类学中几种分类方法的比较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78474267 上传时间:2021-04-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子分类学中几种分类方法的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种子分类学中几种分类方法的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种子分类学中几种分类方法的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种子分类学中几种分类方法的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种子分类学中几种分类方法的比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种子分类学中几种分类方法的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子分类学中几种分类方法的比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种子分类学中几种分类方法的比较中 文 摘 要: 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按照植物亲缘关系对被子植物进行分类,建立一个我们分类系统,说明被子植物间的演化关系,是植物分类学家光荣的任务。自十九世纪后半期以来,有许多植物分类工作者,根据各自的系统发育理论,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被子植物系统,但由于有关被子植物起源、演化的知识和证据不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比较完美的分类系统,当前较为流行的有下面几个系统:恩格勒的分类系统,哈钦松被子植物分类系统,塔赫他间被子植物分类系统,克郎奎斯特被子植物分类系统。关键词:分类系统;恩格勒;哈钦松;塔赫他间;克朗奎斯特。Several classification met

2、hods in the taxonomy of seedsHuang YangjiaoAbstract:Angiosperms the main classification system to angiosperms a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plant genetic relationship, establish a classification system, illustrate relations between evolution of angiosperms, the plant taxonomists glorious task. Since t

3、he second half of the 19th century, there are many workers, plant classification according to their respective system development theory, puts forward a number of different system of angiosperms, but as a result of the angiosperm origin, the evolution of knowledge and the lack of evidence, so far, h

4、ave not a relatively perfect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the more popular with the following systems: the classification of engler system, hutchinson angiosperm classification system, tower Hector he angiosperm classification system, crown qwest angiosperm classification system .Key words:Classificati

5、on systems; Engler; Hutchinson; Takhtajan;Cronquist.引言:植物分类的重要人物是将自然界的植物分门别类,区分到种。从人类有史以来,早就在认识在植物,而对植物进行科学分类则只有200多年的历史,它可总结的认识植物的经验,已成为认识植物和利用植物的有力武器。人累只有在认识植物种类的基础上,才能深入研究有关植物其他方面的问题。因此植物分类学是许多与植物有关的学科基础,如植物地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学,植物遗传学,植物化学等皆以植物分类学为基础。1.被子植物的起源 被子植物起源包括起源的时间、地点和祖先的来源等问题,其中祖先来源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最

6、重要的。但是起源的时间和地点将会帮助我们去发现祖先的渊源。长期以来,特别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由于采用了新的研究方法,摆脱了过去的偏见,重新研究和评价了过去的工作,使被子植物的起源问题的研究有了一定的进展。1.1起源的时间早在一百余年前,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对被子植物在白垩纪时突然出现,认为是一个可疑的秘密,当时他归结为“地质纪录不完全”的结果。一百余年后的今天,有关被子植物起源的时间问题,虽有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可靠的化石证据不多,大多数的结论仍然是推论性的,粗略归纳起来,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1.11古生代起源说:这是一个较老而占统治地位的观点。坎普(Camp)、汤姆斯(Thomes)

7、、埃姆斯(Eames)等学者主张被子植物起源于古生代。突出的例子是Plumstead在南非二迭纪地层中发现的舌羊齿(Glossopleris),具有两性的结实器官,被认为是被子植物的祖先,以此认为“被子植物发生于南半球西南太平洋地区”,并认为被子植物起源于二迭纪。1.12白垩纪(或晚侏罗纪)起源说:当前多数学者认为被子植物起源于白垩纪或晚侏罗纪。被子植物最古老的原始类型到底是什么样子,依然是个未解之“谜”。但是,被子植物起源的时间似乎可以肯定,是在白垩纪以前的某个时期。2.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按照植物亲缘关系对被子植物进行分类,建立一个分类系统,说明被子植物间的演化关系,是植物分类学家光荣的任务

8、。自十九世纪后半期以来,有许多植物分类工作者,根据各自的系统发育理论,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被子植物系统,但由于有关被子植物起源、演化的知识和证据不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比较完美的分类系统,当前较为流行的有下面几个系统。 2.1恩格勒系统德国植物学家恩格勒(A.Engler)于年编制的一个分类系统。在他与普兰特(K. Prantl)合著的植物自然分科志()和他自己所著的植物自然分科纲要中均应用了他的系统。该系统的要点如下:2.11 赞成假花学说,认为葇荑花序类植物,特别是轮生目、杨柳目最为原始。2.12 花的演化规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无被花到有被花;由单被花到双被花;由离瓣花到合瓣花;花由单性

9、到两性;花部由少数到多数;由风媒到虫媒。 2.13 认为被子植物是二元起源的;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是平行发展的两支;在他所著植物自然分科纲要一书中,将单子叶植物排在双子叶植物前面,同书年的第版,由迈启耳(Melchior)修订,已将双子叶植物排在单子叶植物前面。2.14 恩格勒系统包括整个植物界,将植物界分为门,门为隐花植物,第门为种子植物门。种子植物门分为裸子植物亚门和被子植物亚门。裸子植物亚门分为个纲;被子植物亚门分为单子叶植物纲和双子叶植物纲。整个被子植物分为目,科。但年经 Melchior 修订,分被子植物为目,科。2.15 恩格勒系统图是将被子植物由渐进到复杂化而排列的,不是由一个

10、目进化到另一个目的排列方法,而是按花的构造、果实种子发育情况,有时按解剖知识,在进化理论指导下作出了合理的自然分类系统。 恩格勒系统是被子植物分类学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善的分类系统。到目前为止,世界上除英法以外,大部分国家都应用该系统。我国的中国植物志,多数地方植物志和植物标本室,都曾采用该系统,它在传统分类学中影响很大。然而,该系统虽经 Melchior 修订,但仍存在某些缺陷。如将葇荑花序类作为最原始的被子植物,把多心皮类看作较为进化的类群等,这种观点,现在赞成的人已经不多了。2.2哈钦松系统哈钦松(J.Hutchinson),英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著有有花植物科志一书,分两册于年和年出版,在

11、书中发表了自己的分类系统。到年已经几次修订,原先的科增至科。该系统要点如下:2.21赞成真花学说,认为木兰目、毛茛目为原始类群,而葇荑花序类不是原始类群。认为被子植物是单元起源的;单子叶植物起源于毛茛目。2.22 花的演化规律是:花由两性到单性;由虫媒到风媒;由双被花到单被花或无被花;由雄蕊多数且分离到定数且合生;由心皮多数且分离到定数且合生。2.23 双子叶植物在早期就分为草本群、木本群两支。木本支以木本植物为主,其中有后来演化为草本的大戟目、锦葵目等,以木兰目最原始,有目,科。草本支以草本植物为主,但也有木本的小檗目等,以毛茛目最原始,有目,科。分单子叶植物为三大支:萼花群目科,瓣花群目科

12、,颖花群目科。 哈钦松系统把多心皮类作为演化起点,在不少方面正确阐述了被子植物的演化关系,有很大进步。该系统问世后,很快就引起了各国的重视和引用。但这一系统也存在某些问题,即将双子叶植物分为木本群和草本群,人为性较大,为一些分类学者所不赞成。半个世纪以来,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多方面修订,塔赫他间系统、柯朗奎斯特系统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3塔赫他间系统 塔赫他间(A.Takhtajan),苏联植物学家,于年出版了被子植物起源一书,发表了自己的系统,到年已作过多次修改。该系统的要点如下:2.31 赞成真花说,认为被子植物可能来源于裸子植物的原始类群种子蕨,并通过幼态成熟演化而成;主张单元起源

13、说。2.32 认为两性花、双被花、虫媒花是原始的性状。2.33 取消了离瓣花类、合瓣花类、单被花类(葇荑花序类);认为杨柳目与其它葇荑花序类差别大,这与恩格勒和哈软松系统都不同。2.34 草本植物是由木本植物演化而来;双子叶植物中木兰目最原始,单子叶植物中泽泻目最原始;泽泻目起源于双子叶植物的睡莲目。塔赫他间年发表的分类系统中,分被子植物为纲,亚纲,超目。其中木兰纲(双子叶植物纲)包括亚纲,超目,目,科;百合纲(单子叶植物纲)包括亚纲,超目,目,科;总计目,科。塔赫他间的分类系统,打破了离瓣花和合瓣花亚纲的传统分法,增加了亚纲,调整了一些目、科,各目、科的安排更为合理。如把连香树科独立为连香树

14、目,把原属毛茛科的芍药属独立成芍药科等,都和当今植物解剖学、染色体分类学的发展相吻合,比以往的系统前进了一步。但不足的是,增设“超目”分类单元,科数过多,似乎太繁杂,不利于学习与应用。2.4克朗奎斯特系统 克朗奎斯特(A.Cronquist),美国植物分类学家,年在所著双子叶植物目科新系统纲要一书中发表了自己的系统,年所著有花植物分类和演化一书中进行了修订,年又作了修改。其系统要点如下: 2.41 采用真花学说及单元起源观点,认为有花植物起源于已绝灭的原始裸子植物种子蕨。2.42 木兰目为现有被子植物最原始的类群。单子叶植物起源于双子叶植物的睡莲目,由睡莲目发展到泽泻目。2.43 现有被子植物

15、各亚纲之间都不可能存在直接的演化关系。 2.44 分被子植物为木兰纲(双子叶植物)和百合纲(单子叶植物)。木兰纲包括个亚纲,目,科;百合纲包括亚纲,目,科;合计亚纲,目,科。克朗奎斯特系统接近于塔赫他间系统,但个别亚纲、目、科的安排仍有差异。该系统简化了塔赫他间系统,取消了“超目”,科的数目有了压缩,在各级分类系统的安排上,似乎比前几个分类系统更合理,更完善。但对其中的一些内容和论点,又存在着新的争论。例如单子叶植物起源问题,塔赫他间和克朗奎斯特都主张以睡莲目发展为泽泻目,塔赫他间还具体提出了“莼菜泽泻起源说”。但日本的田村道夫提出了由毛茛目发展为百合目的看法。我国杨崇仁等人,在年,从种化学成分的比较上,也认为单子叶植物的起源不是莼菜泽泻起源,而应该是从毛茛百合起源。他们所分析的种化学成分中的异奎琳类(一种生物碱)在单子叶植物中多见于百合科,在双子叶植物中,毛茛科是这种化学成分的分布中心。而睡莲目迄今未发现有这种生物碱的存在。3.植物分类学的意义 我国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种子植物多达3万种,如欲很好地利用它们,先要进行分类,把种鉴别清楚。植物分类学的工作,对于进行植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