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共11课时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78473876 上传时间:2021-04-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共11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共11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共11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共11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共11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共11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共11课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共计11课时) 王舍人实验小学 陈祥英教学内容:教材第122页第143页教材分析:“难忘小学生活”分成“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可以激起对六年小学生活的回忆,激发对老师、同学和学校的感情,同时在写讲演稿、给母校老师写信、临别赠言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在五六年级,学生已开展过三次这种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综合性学习,也具备了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基础。教学中要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的特征,抓好策划、活动、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使这次综合性学习取

2、得更好的效果,真正成为学生难忘的回忆。综合性学习要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主。“成长足迹”板块可以制作“班级纪念册”为中心开展活动。为了制作好“班级纪念册”,可以做以下几件事:(1)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2)回忆和说说自己成长的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3)搜集个人和集体“成长的足迹”,写写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人和事。最后制作成班级纪念册。“依依惜别”板块可以有选择地开展下面的活动:(1)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2)为母校做点事,留作纪念。(3)举行一次毕业联欢会,在联欢会上回忆成长经历,表达惜别之情,互相赠言。学习目标:1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

3、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2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3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4了解演讲稿撰写的方法,初步把演讲材料的选择、开头引入、情感把握方面的知识和方法。5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学情分析:当我们开始这一次综合性学习的时候,学生已经在小学学习了六年,并且即将离开小学,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六年来,学生从天真烂漫的幼儿成长为身心健壮的少年,这既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结果,也浸透着学校、老师的心血。这六年中,发生过多少令人激动、喜悦、忧愁和伤心的事;这六年,是孩子在人生

4、道路上开始起步而永远难忘的岁月。在即将毕业的时候,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把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并且永久珍藏,成为美好的回忆,是师生共同的需求。这次综合性学习就是充分运用多种语文形式,让学生回忆美好的小学生活,互相激励,继续前进。教学方法措施:1继续让学生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并逐步养成收集资料的好习惯。2讨论和制订活动计划。共同制作“班级纪念册”。3依据“单元导语”引导学生进行自读、自悟、收集资料、表达、讨论,抓好策划、活动、交流、评价、开展活动等学习活动,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准备:教师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收集赞美老师的诗句或名言。课时安排:11课时1

5、预备活动,制定计划 1课时 2师恩难忘,阅读材料一到三课 1课时3阅读材料四、五课 1课时4整理习作,汇编作文集 1课时5难忘师恩 交流汇报 1课时6制作班级纪念册。 1课时7师恩难忘书信传情 1课时8告别母校激情演讲 1课时9阅读给校长的建议;学写建议书 1课时10真诚祝福临别书情 1课时11同学录设计 1课时合计 11课时 板块一:成长足迹教学内容:教材第123页第134页教材分析:“成长足迹”板块。活动建议中提出了三方面的活动:认真读一读阅读材料;写难忘的人和事;畅谈成长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制作班级纪念册。教学中可以以“班级纪念册”为中心,把各项活动有序地穿插在一起。阅读材

6、料中的5篇文章,是不同时代的作者回忆自己难忘的小学生活。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新来的王老师和作文上的红双圈侧重于回忆老师的教诲,忘不了的笑声记录的是班上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同学。阅读这些文章,要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要了解作者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再现老师的品格。同样是回忆老师的文章,表现的重点是不一样的:有的是赞扬老师满腔的爱国热情和严谨的教学风格(难忘的启蒙),有的是回忆老师的才华横溢和对学生的循循善诱(老师领进门),有的是难忘当年老师对自己的鼓励(作文上的红双圈)。希望学生在阅读别人怀念老师的文章中,联想起自己的老师,回忆起老师教育自己的事,激发起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激发起表达的

7、欲望。阅读回忆同学的文章忘不了的笑声,要留意作者写作的切入口通过笑声写出一个个同学的特点,体会同学间浓浓的情谊,领悟到写同学可以有多种切入口,也可以有多种写法。学习目标:1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2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3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4通过引导学生分类筛选评语、给相片加小标题、个性化作文,培养学生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表达能力。5承前启后,为下阶段的活动做好铺垫。6充分运用多种语文形式,让学生回忆美好

8、的小学生活,用心感受老师的辛勤耕耘,在浓浓的师恩中找寻成长的足迹课前准备:教师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课时安排:6课时第一课时:浏览本组教材,讨论和制定活动计划第二、三课时:认真读“阅读材料”中的5篇文章第四课时: 学生习作第五课时:难忘师恩 交流汇报第六课时:制作班级纪念册第一课时 课时数: 1活动主题:预备活动,制定计划 教学过程:一、回味,唤起眷恋之情 1时间在悄悄地流逝,我们在一天天地成长。当我们学完了前五组课文之后,同学们,这意味着什么? 2我们小学的学业即将完成,即将离开熟悉的校园,离开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去开始自己新的学习生活。此时此刻,你能说说自己的心情吗? 3还记得六

9、年前,我们第一次来到校园的情景吗?那时你有多高? 是谁陪着来的?还记得那时的样子吗?4今天,我们已经长成了一个“小大人”,已经不再依偎父母,已经完成了小学学业,现在我们又是什么心情呢?【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问题的提出,无疑是将平静的湖面上丢了一颗石子,学生定会畅所欲言,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表露无疑。 二、展示,激发任务驱动 1我们组成了一个大家庭,我们团结奋进,我们互相帮助,我们在这儿留下欢笑,我们在这儿流过汗水。大家请看(展示以往活动剪影,班级在学校中获得的奖状、证书,激发学生追忆往事的愿望。) 2其实,值得说的、值得忆的太多太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围绕“难忘小学生活”,开展一次

10、综合性的学习活动。 3. 看了这个主题,你有什么想法?对于本次综合性学习有些什么初步的了解?【设计意图】质疑问难,让学生在疑中提出发现的问题。三、阅读,拟订活动计划 1你想在这次活动中做哪些事情呢? 2请大家浏览活动建议后,将我们可以开展的活动罗列出来。“难忘小学生活”综合性学习 活动计划活动阶段活动内容活动时间活动地点预期效果准备阶段收集整理实物、图片阅读别人回忆小学生活成长足迹讲述自己成长中的故事汇编习作集,制作手抄报依依惜别临别赠言再为学校做些事栽一棵纪念树写一份倡议书交一封建议书【设计意图】课堂是学生的,就该让他们把自己所思、所想、所知的说出来,此环节的设计就是要学生自然地抒发,制定出

11、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3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活动? 可以以个人形式开展的是什么活动?宜于集体开展的是什么活动?想一想,除了活动建议里的活动,我们还可以开展什么活动?4上学期开展综合性活动时,我们就已经尝试着制订个人和小组活动计划,想一想,我们的计划要包括哪些内容?(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及方式、参加人员及分工)四、交流各组计划,组织评价修订。1各小组汇报本组活动计划,接受来自同学及教师的质问,并解答。2组织集体交流,像其他小组活动提出活动计划的修改建议。3各小组组织修改各自的活动计划。(1)分析其他组活动计划。(2)修改小组活动计划。(3)公布各小组活动计划。第二课时 课时数 2活动主题:师恩难

12、忘阅读悟情教学过程:一、 读“阅读材料”,提出任务。1课本中为我们提供了一组“阅读材料”,今天的读书会,咱们就一起走近这些作品,走进他们的小学生活记忆,感受他们通过文字表达的情感。2逐篇浏览后,有重点地选择阅读。在阅读时留心: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自己的小学生活的。哪些情景、哪些细节的描绘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甚至引发了你美好的回忆?随时可以把你的想法记在书页旁,可以填写表格。选择了哪几件事例表现了老师怎样的品质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新来的王老师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读书,进而发现问题,质疑问题,这样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指导学生筛选

13、出有价值的问题。3交流。 (难忘的启蒙通过抗日讲演比赛、老师对“我”的两次批评、对日语课的抵制等三件事,表现了启蒙老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表达了作者对启蒙老师的崇敬、感激和怀念。老师领进门是篇回忆录,第一部分具体回忆了田老师用讲故事来引导学生学习诗句的教学方法,语句比较浅显,但反映了田老师善于教学的特点。第二部分介绍几十年后路遇老师,比较简短,但是含义深刻,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感激、敬爱之情。新来的王老师通过课堂上提问笑话,以及课后对蔡林的鼓励,表现了老师对所有同学一视同仁,关心、鼓励学生的优秀品质。)(3)你觉得这三篇文章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三篇文章的作者后来都事业有成,是小学老师把他们“领进门”的,是老师的智慧、爱心和高尚的品质,成为我们的表率,让我们成长,成人,成才,人们怎能不怀念和感谢小学时代的老师?二、回忆我们的老师。1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老师,都有对你影响较大的老师,在你六年的小学生活中,给你印象最深的老师是谁?那几件事让你记忆犹新?说给你的同桌听听。2全班交流。(指导学生通过一些“小”事,来感受老师对我们的关爱。)三、拓展抒情。 课件出示诗歌,配乐朗读。【设计意图】在学习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升华感情。课堂检测:一、看拼音,写字词:Wi wi sh rn gng gng jng jng to l( )动听 百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