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府区政府报告

上传人:oq****t 文档编号:1784457 上传时间:2017-07-14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昌府区政府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东昌府区政府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东昌府区政府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东昌府区政府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东昌府区政府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昌府区政府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昌府区政府报告(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东昌府区政府工作报告2011 年 1 月 15 日在东昌府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区长 孙孟来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10 年工作回顾刚刚过去的 2010 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提升年”活动为抓手,在困难多、压力大的情况下,顽强拼搏,负重奋进,圆满完成了区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完成 162.5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3%;地方

2、财政收入完成 6.2 亿元,可用财力达17.1 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 23.2%和 53.8%;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 97 亿元,比上年增长 30.3%。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5.442.242.4,其中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 1.9 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 72 亿元,比上年增长 31.5%,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 48.7%。2民生投入大幅增加。全年用于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涉及民生事业发展的资金达 9.1 亿元,占财政支出总额的 58.9%,是历年来民生投入最大、惠及范围最广、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一年。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群众生活条

3、件得到明显改善。2010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179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 6265 元,比上年分别增长 12.2%和 14.5%。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 238 亿元,比上年增加 24.8 亿元,人民群众生活更加殷实。行政能力显著提升。古城区搬迁安置、城中村改造等大事硬事扎实推进,破解土地瓶颈、抗击暴雨灾害等急事难事妥善解决,在攻坚克难中锻炼了队伍、积累了经验。同时,妥善处理人民来信来访,切实做好群众工作,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一)凝神聚力突破工业,工业经济增势强劲集中一切优势力量,继续大力实施工业突破战略,政策向工业倾斜,资源向工业集中,

4、全区工业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张,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全年工业投入预计完成 58.6 亿元,比上年增长 29%。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 324 户,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300.5 亿元、利税 20.5 亿元、利润 16 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 33%、35%和37%。 “6126”工程企业支撑带动作用显著增强,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 30 户,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 25 户,比上年均增加 5户,山水水泥利税过亿元,实缴税金突破 4000 万元,两年内实现了3翻番增长。中奥毯业、昌华纸机、昌裕集团、中通钢构等企业,综合实力已位居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前列。技术创新步伐明显加快。全年技改投入完成 32.9 亿

5、元,比上年增长 68.7%,新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 5 家,17 个优势项目列入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二)扎实推进城中村改造,城乡建设成效显著加快城中村改造是中央、省市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我们按照“严格程序,规范运作,依法推进,阳光操作”的工作思路,妥善安置搬迁群众,全力化解各类矛盾,不断加快搬迁进度,城中村改造工作实现突破性进展。完成了 53 个村庄的现状图测绘,划定了25 个村庄的拆迁用地红线和建设用地红线。成功启动了 22 个村的搬迁改造,龙湾改造项目正在全面施工建设,一期主体工程即将完工;望湖小区已开工建设;陈庄片区改造项目全面完成搬迁工作,安置社区建设成功启动;聂庄改造项目即将完成

6、搬迁任务;运河五期、市民活动中心等项目涉及村庄已经启动征地搬迁;前罗片区项目用地已获省政府批复;北关、双庙、谷庄等村庄即将启动搬迁改造。特别是陈庄片区搬迁改造、安置工程的顺利推进,获得了群众及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和大力支持,是我区城中村改造工作的一大亮点,标志着我区城中村改造工作已进入全面铺开的新阶段。在不久的将来,一个现代时尚、坚固美观、经济耐用、功能齐全的社会主义和谐新社区,将矗立在城区东方。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全年完成拆迁 5.7 万平方米,新建 9.5 万平4方米,基础设施投入 2200 万元,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扎实开展农村新

7、居建设与危房改造,启动了 24 个千户社区建设和 55 个整村迁建,建设农村新居 1.3 万户,改造危房 2100 户,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 24 个。投资 2360 万元,改建农村公路 40 多公里,建设农村客运站 13 座,开设农村客运班线 58 条,在全市率先实现了 100%的行政村通油路、通客车。投资 4000 多万元,完成了河道清淤、危桥改造等一批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农业的抗灾保丰能力进一步增强。(三)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增长积极应对春季持续低温干旱、夏季特大暴雨灾害对农业造成的不利影响,精心组织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在困境中实现了增产、增效。粮食生产基本稳定,总产达 74.6

8、万吨。蔬菜生产效益明显提高。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 71 万亩,比上年增加 4 万亩,食用菌总产达16 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平菇生产基地;6 种农产品获准使用国家绿色食品标志,一大批绿色优质产品成功打入大中城市高端超市,“甜翠”牌西瓜、油菜、菠菜等农产品成为上海世博会指定产品。加快发展畜牧、水产养殖,新增畜禽养殖场 85 家,名优水产养殖面积 1100 亩。切实抓好林果生产,新增名优经济林 2450 亩;美国白蛾得到有效控制,森林覆盖率达 29.5%。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 8 家,总数已达 42 家。我区被评为全省高效特色农业生产先进区。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新增大型农业

9、机械 553 台套,被评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5(四)积极拓宽发展领域,第三产业繁荣兴旺在进一步完善提升专业批发市场规模档次的同时,强力推进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完成规模以上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 35 亿元,比上年增长 27.3%,是历年来投入最多的一年。全市第一家五星级酒店开业运营,鲁西最大的综合商场金鼎购物中心建成营业,盛世天湖环保科技园、银座商城、马颊河旅游度假村等一批大型服务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服务业发展的档次和水平明显提升。全年市场成交额完成 295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 110 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 12%和 18%。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京九、香江等物流园区快速膨胀,园内

10、企业已达 360 家,年货运周转能力突破 5000万吨,宽领域、多层次的物流配送体系更加完善。不断拓宽新兴服务业发展领域,着力发展金融保险业。成功引进了恒丰银行,已有13 家区域外金融保险机构落户我区,全年各金融机构为我区提供信贷支持 17 亿元,比上年增长 70%。加快推进姜堤乐园、聊城植物园等重点景区改造升级,成功举办了葫芦文化艺术节、樱花节、荷花节等节庆活动,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五)努力扩大招商引资,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突出重点领域,创新方式方法,开展了高密度的招商引资活动,全年共引进项目 169 个,计划总投资 120.5 亿元,其中引进投资过千万元

11、的项目 65 个,预计到位资金30 亿元,项目数量和质量都实现了新突破。项目建设快速推进,重点调度的 56 个项目实际完成投资 55.6 亿元,嘉隆管业三期、鑫鹏6源三期、天工工具、金帝风力发电轴承等 30 个项目建成投产,高开电缆一期、田中机械等项目即将竣工,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千方百计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全年共争取各类资金 3.3 亿元,比上年增加 1.4 亿元。园区招商载体作用进一步增强,两园区入园企业已达 285 家,比上年增加 36 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34.9 亿元,利税 9.3 亿元。同时,对外贸易势头良好,全年出口创汇完成 6945万美元,增长 35.5%。(六)始

12、终坚持以人为本,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十项民心工程得到有效落实。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科技视频村村通,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教育投入大幅增加,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被评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扎实做好文物普查工作,梁水镇土桥闸遗址被评为全省十二大考古发现之一,正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乡镇文化站建设全面完成,被评为全省文化工作先进单位。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侯营、八刘等 3 处乡镇卫生院门诊病房楼投入使用,全区乡镇卫生院改造任务全部完成;新农合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参合率达 99.8%;积极做好手足口病、麻疹等

13、疫病防控,全区没有出现大的疫情。成立了全市第一家创业孵化基地,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全年新增城镇就业 1.3 万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养老、医疗等社会基本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 255 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 1200 元,全年共发放7低保金 2679 万元;发放新农保基础养老金 5908 万元,适龄人群参保率居全省前列。不断加大食品药品市场监管力度,保障了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大力开展消防、道路交通安全等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防控,社会治安环境更加安定。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

14、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结。认真落实三大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力做好双拥工作,被评为全省双拥模范区。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培养和成长,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广泛宣传,精心组织,扎实开展了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认真做好外事侨务工作,被评为全省外事侨务工作先进单位。不断提升行政效能,区行政服务中心顺利通过省级标准化验收。同时,审计、统计、物价、档案、应急管理、政府采购、广播电视、民族宗教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七)集中精力攻坚克难,执行能力显著增强2010 年是我区大事多、硬事多、难事多的一年。面对重大而紧迫的工作任务,我们团结拼搏,攻

15、坚克难,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政府执行能力明显增强。一是古城区搬迁安置任务基本完成。在顺利完成古城区四关大街、临水四边搬迁的基础上,古城三期搬迁全面铺开。在古城区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仅用 3 个多月的时间,就拆除房屋3020 处,完成任务的 99%,春节前将全部完成市委、市政府交给我8区的古城区搬迁任务。同时,千方百计安置好搬迁群众,启动了古城回迁安置区建设,为加快建设中华水上古城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土地指标争取卓有成效。2010 年,国家对建设用地控制更加严格,改革了审批形式,建设用地计划供应指标大大减少,土地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面对用地政策变化的新形势,

16、我们不断加大工作协调力度,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联系,最大限度地争取对我区的关注和支持,全年共争取计划外建设用地指标 2919 亩,九鼎铁塔构件、天元节能等一批重点项目用地得到落实,不仅及时解决了一批骨干企业的燃眉之急,而且也为我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在切实做好当年土地指标争取工作的同时,我们还从打基础、谋长远出发,在省、市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向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多次进行了超前汇报和对接,取得了信任,赢得了支持。近日,省国土资源厅又批复我区用地指标 2550 亩,这项工作不仅可为我区直接积蓄近 3 亿元资金,更重要的是赢得了发展先机和空间,为全区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三是违章建筑得到全面整治。针对违法占地、乱搭乱建现象,我们以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和坚强决心,大力开展“拆违”专项行动,共拆除各类违章建筑 545 处、7.2 万平方米。同时,积极做好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与整改,有效遏制了骗取国家搬迁补偿资金及违法占地行为,维护了城乡建设秩序。四是全力配合上级重点项目建设。2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