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五上美术复习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784426 上传时间:2017-07-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12五上美术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6.12五上美术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6.12五上美术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6.12五上美术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12五上美术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12五上美术复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上册美术复习资料1.铅笔淡彩画方法一:先用铅笔画好底稿,再涂上水彩,干后再用铅笔加工。方法二:也可以先涂水彩或水粉色,再用铅笔添画。2.三角形构图稳定,井字形构图严谨,S 形构图流动,满沟图显得热闹丰盈。3.版面组成部分:文字(主题、小标题、正文内容) ,图画(报头、插图、尾花、花边)4.敦煌壁画(唐代) ;山水(中国画)清代 石涛;风景(油画)卢梭(法国) ;村庄(油画)霍尔勒(德国) ,远方的森林(水彩) 格列克(美国)5.(中国画)画山石的步骤:勾出形状皴出结构纹理 擦出粗糙质感染出色彩和整体感。 (勾、皴、点、染、擦)6.笔尖在线条当中运行,叫中锋用笔。倾斜笔尖,使笔尖在线条的一

2、边运行,是侧缝用笔。墨分五色:焦 浓 重 淡 清。7.古老的傩戏是历史、民俗、宗教和原始戏剧的结合体,傩戏面具是面具艺术的瑰宝。 (傩戏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8.红色让人兴奋,蓝色让人沉静。干脆利落的折线-表示果断;轻松柔软的曲线-显示出温和;涌动喷发的色块-象征着热烈。9.牛头(雕塑)现代 毕加索(西班牙、立体派) ;同学(水彩)现代 康克什卡(德国) 。 青铜方鼎(商代) , 彩陶人像(新石器时代)。“以黏土加上纤维物、沙、水,揉成的胶泥为材质,在木制的骨架上进行塑造,阴干后填缝、打磨,再涂上颜色进行描绘的作品。”这是指( 泥塑 ) 10.清明上河图 (中国画) 张择端(宋代)11.春秋战

3、国时期,我国已能造出漂亮的木船。到汉代成熟。宋代,造船业走在世界前列,明代到了顶峰。郑和下西洋的帆船,长 140米,宽约 60 米,是当时世界最大的万吨巨轮。12.古代楼船(中国画) 东晋 顾恺之。 13.羊皮筏是黄河流域的原始渡河工具。选择题:1.绘画中的透视原理可以概括为( C )。A.近小远大 B.近窄远宽 C.近大远小 2 清明上河图采用的是什么样的透视原理?( A ) A.散点透视 B .焦点透视 C.平行透视 3.笔 墨 纸 砚 是 ( A ) 画 的 不 可 缺 少 工 具 。A. 中 国 画 B. 油 画 C. 水 彩 画 4.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体现在( C )作品中。A .

4、油画 B.书法 C.中国画 5.以画虾著称,提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艺术见解的画家是( A )A.齐白石 B.徐悲鸿(画马) C.黄宾虹(画山水) 6.下面不属于我国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的是( D)A.风筝 B .剪纸 C.年画 D.雕塑 7 ( B )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其作品特点是花中有花,题中有题,粗中有细,拙中见美,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农民画民间剪纸刺绣窗花8. 三原色中哪一种颜色的明度最高?( B )A.红 B.黄 C.蓝 D.白9. 下面哪一种颜色不是色相环中的间色?( C )A.绿色 B.紫色 C.灰色 D.橙色10. 下面关于补色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A

5、.在色相环中呈 180的颜色 B.在色相环中明度对比最强烈的两种颜色11. 下面关于色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D ) 。A.三原色可以被其它颜色调和出来 B.三原色可以调出任何一种颜色C.两种原色相互调和可以得到一种复色 D.间色是两种原色相互调和的结果(三间色是:橙、绿、紫)12.下面哪两个色是相近色( A )。A.红色 橙色 B.红色 黄色 C.绿色 紫色13.清代“扬州八怪” , 也称为“扬州画派” ,代表人物是( B )A. 石涛 B .郑燮 C. 唐寅 D. 叶欣14.色彩的三要素包括( B )A .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 B. 色相、明度、纯度C .红、黄、蓝 D. 光源、色调、对比15.版画的制作可以分为以下四步,正确的排列顺序是(B )A.刻板 设计 印制 着色 B.设计 刻板 着色 印制16.进行国画练习时,要用到的材料有:(AB)(多选)A.墨汁和颜料 B.生宣纸和毛笔 C 彩笔和油画棒17.剪纸的常用剪刻方法是( ABC )(多选)A.阴剪 B.阳剪 C 阴阳混合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