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课堂教学过程的再认识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78442458 上传时间:2021-04-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课堂教学过程的再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课堂教学过程的再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课堂教学过程的再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课堂教学过程的再认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课堂教学过程的再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课堂教学过程的再认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课堂教学过程再认识在讨论高考作文写作之前,有两个问题必须明确:第一,高考作文是一种特殊的作文写作,它必须按照规定的题目、规定的字数和特定的要求,在特殊的场合和一定的时间限制内写作;第二,高考作文评分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因为判卷人的差异和判阅时间的相对短暂,它要求高考作文必须具有抢眼的特点。这两点,概括起来说就是两句话:高考作文不可随心所欲;高考作文必须美丽动人。这种情形十分类似于八十年前闻一多先生所说的一句话:“戴着镣铐跳舞”。1926年,闻一多先生在论及新诗的格律时说,写诗不可随意而为,写诗要追求“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写诗就是“戴着镣铐跳舞”。高考作文写作就十分类同于这种情

2、形。“不可随心所欲”就是戴着镣铐跳舞,就是要在一定的限制内写作;“必须美丽动人”就是跳出的舞蹈要绝美,要当场打动人,要第一眼就能打动阅卷人。要做到这两点,实际上是十分困难的,所以,那些写出惊世之文的考生,有理由赢得我们的尊敬的目光,他们确实具有过人的才华和胆识。但尽管这样说,我仍然要说,写好一篇高考作文是完全可能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才华,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写出一篇自己的巅峰之作;所以我们要树立写作的信心!戴着镣铐写作,一样可以写出传世文章三国时期,曹丕不顾手足之情,逼着弟弟七步成诗,不然的话,就以欺君之罪杀掉他。这不就是一种“带着镣铐写作”吗?在规定的场合,按照规定的时间,遵循一定的

3、要求,写出一首诗。可怜的曹植,才华绝世的曹植,居然在七步之内就吟出了一首传世名作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一首七步诗,语义明确,意蕴深长。短短的四句诗,既揭示了兄弟手足之间的血肉关系,又对兄长的惨无人道进行了血泪控诉!这一首诗,实质上是在应试环境下吟出的一篇“高考作文”,其性质基本类同于高考作文。当然其惨烈的程度是今天的高考比不了的。或许我们有考生会说,在这种面临杀头的前提下,才能写出这样被“逼急了”的好诗篇。那我们就再来看一篇。初唐时期,被誉为初唐四杰的王勃,又为我们贡献了一篇传世佳作。据传,滕王阁落成之际,当地官员阎都督大宴宾客,一时间达官贵

4、人,商贾名流,蜂拥云集,都来捧场。王勃去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正赶上这一茬。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实际上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装模作样地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却不然。他二十郎当岁,有的是才华,怕什么。他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篇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听说“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

5、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唐才子传对这件事记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王勃即兴吟就的这篇滕王阁序遂成为勒石之作。其实,王勃的滕王阁序也是一篇应试之作,也是一篇在特定的条件下,按照特定的要求写作的“高考作文”。它尽管没有曹植的那么惨痛,也不是血泪之作,但它同样光彩照人,它以精湛深厚的语言功底,以饱读诗书的文学才华,深深打动了人们!类似的例子不光是出在古代,就在我们当下的考场上也有。2001年江苏省一名考生用文言文写成的赤兔之死,同年四川省一名考生用诊断书写成的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2003年贵州省一名考生用一篇小说写成的一个关于克隆和聪

6、明的故事等,都够得上称为传世佳作的高考作文。既然如此,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自己,能写出一篇上乘的高考作文呢?下面介绍三种训练方法:高蹈的眼光,慈柔的情怀,满腹的经纶,助你成就一篇佳作树立高雅的人品和情趣,是写好高考作文的首要前提。清代沈德潜在说诗睟语中说,“有第一等襟袍,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胸怀和学识决定了诗文的高雅和庸俗。徐增在而庵诗话中说,“人高则诗亦高,人俗则诗亦俗,一字不可掩饰。”诗文中只要有一个字暴露出了低级趣味,这诗文便不可卒读。季羡林先生之所以被人称为泰山北斗,不仅是诗文和学问表达了一颗真诚的心灵,更是不媚不妖不俗不争的人格魅力之光照人间。这一点,我们务必要记取。可喜的

7、是,在考场上,同样涌现了这样眼光高远,胸襟开阔,满腹经纶但又绝不掉书袋的好文章。我们来看一段文字纳兰是寂寞的。他的好友曾叹:“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无疑,他是相国公子、御前侍卫、人人歆羡。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却埋着深深的寂寞。他在小院中拾得翠翘,却“何恨不能言”,只能叹息一声“已经十年踪迹十年心”;他向往平淡与朴实,然而这愿望在世人眼中便如那细雨,任是将自己打得全身冰冷,也只是无声而已矣。纳兰的寂寞是一个人的悲伤。李煜也是寂寞的。王国维说他“生在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那些打小便坐在龙椅上的孩子们,往往是没有朋友的。即使生身纸醉金迷,终日灯红酒绿,也抵不过夜深人静时无人诉衷肠的

8、寂寞。尤其是南唐灭亡之后,家国之恨降临在这个还不成熟的皇帝身上,更是加了一抹寂寞的灰色在他心头。他的寂寞也是无声的,但却不是无形的。他以自己的真性情将那一片片寂寞的花瓣铺在宣纸之上,将其化为“一江春水”,化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人间词话中有批语:“词至李后主,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李煜的寂寞是那个动荡年代的悲伤,但却开启了词的新时代。其实,还有一些人的寂寞,甚至不止于文学上的作用。林则徐被贬伊犁,他的寂寞岂是常人能及,但他却高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造福一方百姓。韩愈被发配潮洲,爱女死于途中。他的寂寞悲叹却化为了治国的动力,他在那个边远小城兴教育,修水利,受到所有

9、百姓的拥戴,那潮州的山水竟尽姓了韩。这是从一篇题为细雨闲花皆寂寞文人英雄应如是的高考作文中摘出来的,是2007年北京一位考生写的。毫无疑问,这是一篇好作文,就是光看这一段文字,我们也有理由为这位考生打出一个好分数。一方面,我们惊叹这位考生的认识和博学,惊叹他细腻而痛切的体验,另一方面,我们也惊叹这位考生的笔底生花,语言既柔婉,又感伤。有这样深刻的洞察,和这样满腹的诗书,我们何愁写不好高考作文呢?追求独立的语言品质,成就一篇高品位的上乘之作通常我们说一个作家是成熟的,往往既是指他思想的成熟,也是指他语言风格的成熟。一个具有独立鲜明的语言文字风格的作家,我们也往往认为他是成熟的。事实也确实如此。语

10、言不仅决定着一个作家,一个思想家的品质,甚至还决定着他的思维品质。哲学家尼采,他的语言文字不仅充满激情,而且闪动着灵性的光辉,这决定着他本质上是一个诗人,所以他的写作,便也是诗情勃发。他的书,他的文章,可以说都是诗。语句短小,活跃,跳动,睿智,甘冽,像山泉之叮咚,充满着象征意味。陀思妥耶夫斯基说到底是一个作家,但他本质上是一个哲学家,是一个宗教家,所以他的语言文字充满了哲学的思辨意味,被赋予了神圣的宗教色彩;又加上他本人一直生活在社会底层,饱受贫穷的困扰和疾病的折磨,所以他的笔下就更多了一些悲悯和眼泪,这使他最终成为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我们还是来用一段文字说明吧;或许这样更有说服力公理和正

11、义都被“正人君子”拿去了,所以我已经一无所有。这是我去年说过的话,而今年确也还是如此。然而我虽然一无所有,寻求是还在寻求的,正如每个穷光棍,大抵不会忘记银钱一样。话也还没有说完。今年,我竟发见了公理之所在了。或者不能说发见,只可以说证实。北京中央公园里不是有一座白石牌坊,上面刻着四个大字道,“公理战胜”么?yes,就是这个。这四个字的意思是“有公理者战胜”,也就是“战胜者有公理”。段政府有卫兵,“孤桐先生”秉政,开枪打败了请愿的学生,胜矣。于是东吉祥胡同的“正人君子”们的“公理”也蓬蓬勃勃。慨自执政隐退,“孤桐先生”“下野”之后,呜呼,公理亦从而零落矣。哪里去了呢?枪炮战胜了投壶!啊,有了,在

12、南边了,于是乎南下,南下,南下于是乎,“正人君子”们又和久违的“公理”相见了。不用我提醒,只要是稍对鲁迅作品熟悉的人,就不难判断出,这是鲁迅先生的作品。是的,这是我从而已集里一篇题为“公理”之所在的文章里摘出来的。在我看来,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独立语言品质追求的作家,他的文章无论放在哪里,都能一眼认出来。看这几段文字,还是那样信手拈来,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剥“正人君子”之画皮,他们既不“正人”,也不“君子”,剥“公理”之凶残入木三分,“公理”简直就是不讲理;还是那样的冷幽默,含蓄,讽刺,却又辛辣,透彻;还是那样惯用虚词,“或者”,“然而”,“虽然”,“于是乎”,“于是乎”几乎成了先生语

13、言的一个标志;还是那样妙用破折号,你看短短的一点文字,却用了两处破折号。先生真是写文章的高手啊,一出手,便是妙文。请记住,写作文就是要追求一种独立的语言品质,因为语言的品质决定着作文的品质,换一句话说就是,有什么样的语言品质,就有什么样的文章品味。加强训练吧,朝着一个明确的方向去训练,一直练到有点自己的语言特色为止。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作文的不二法门如果说写作有一条捷径的话,那么这个捷径就是“创新”。创新是写好高考作文的唯一捷径。想当年,用文言文写作赤兔之死,用诊断书写作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用小说写作一个关于克隆和聪明的故事,无不都是创新的结果。前者提醒我们,可以尝试用古代的语言文

14、字来表达今天的思想,中者告诉我们,活用生活中的诊断书可以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后者启发我们,有时候写什么内容或许还不十分紧要,关键是要看怎么写。是的,考虑写什么,固然很重要,但有时候,考虑怎样写更重要。在这些方面,以前的考生已经为我们积累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比如标题创新,构思创新,章法创新,选材创新,语言创新,文体创新等。在这里,我要特别介绍一个选材创新的例子。这个例子是化用教材中的材料作为自己作文的材料,这是一种创新;在此基础上,作者又推出自己创作的一首“浪淘沙”,来解读苏轼的人生际遇,这又是一种创新。在旧的材料中翻出新意,用自己的词来解读苏轼的词,这两种创新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得作者写的这

15、篇诗人明月黄花的文章获得了满分。小作者的词是这样写的:谪居黄州城,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复履难重。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苏子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作者借自己的这首词,解读了题目“自我认识和他人期望”的内涵。看作者继续写道:于是,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所动,只愿“沧海寄余生”。他脱去紫袍乌纱,换上“竹杖芒鞋”,在“缺月挂疏桐”的夜晚,高歌“大江东去”,品味“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淡泊。认识自我的苏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从容的走出来。他虽没有实现众人所望,却让我们看到了豁达豪放、淡泊开明的一代文豪风范。认识自我就是东坡的明月,清澈澄明,光风霁月,坦荡之中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虽然没有他人期望的功成名就,却照彻了悠悠的文化史册。这样的选材创新,是从学习实际出发,化解了平生所学的知识,又打上自己鲜明的个性烙印,既巧妙地解读了题目的内涵,又展示了自己出色的文学才华,可谓一举多得。连模仿都难啊!真值得我们学习。 精美排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