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计算机网络教学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78442449 上传时间:2021-04-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学计算机网络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中学计算机网络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中学计算机网络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中学计算机网络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中学计算机网络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中学计算机网络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学计算机网络教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中学计算机教学摘要 高中计算机课已改名为信息技术课,被国家列入必修课教学计划,并占有一定的重要位置,因本学科具有许多与众不同的性质,其教学方法也应与其它学科有所不同,本文围绕如何使中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科素质,归纳性地阐述了几种关于教学方法的教学体会。 关键词 高中 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自从计算机进入到高中生的课堂,在短短的十来年,学科的地位,学习的内容,指导思想,课程的性质,甚至学科的名称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切归因于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对信息收集,处理和发布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每个公民的必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要想把握好本学科的教学,特别是处

2、在不断改革的事实下,始终抓住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学以致用的目标,首先要深刻认识到本学科的有关个性和共性。 一、学科的特点 1、新生性:不仅体现在从无到有。即使是已有的学习内容,如文字的录入与排版,也是以较快的速度在更新。可以肯定,今后本学科定有许多新内容出现。故新兴性也包括了现在的高中生在将来要碰到,并自学大量新的本学科分支内容。 2、工具性:如同识字和四则运算一样,计算机的基本运用能力将成为每个人工作的基本必备工具。 3、技术性:计算机课偏重于理论性,而信息技术课则偏重于技术的应用,当然是在一定层次的理论基础上的技术。这也是当今知识经济在IT行业充分体现的原因所在。 4、应用性:不论是在高层

3、次,如军事、气象、经济方面,还是在中学生的学习,或是在日常工作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教学可以联系实际。 以上是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特点,也是我们教师在选择、应用和创造教学法时,关于学科特点方面的主要理论依据。 二、把握全局的教学方法 (一)、消除神秘感,树立信心,激发兴趣。 由于中小学各校条件不等,有些学生在小学就已接触计算机,有些学生初中三年也没动过计算机。因此,为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我曾对本校高一新生作了一次关于“初中(以前)计算机学习情况”的调查,结果如下表: 未接触过一周一至二节兴趣小组形式 小学、初中都有57% 20% 18% 5% 可见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电脑,而基础相差较大。

4、这种不平衡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是相当大的。许多学生对计算机有神秘感,甚至有恐惧心理,这对教学是很不利的。我们应对症下药: 首先,不妨打开计算机主机箱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介绍一下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将各部件以人的各器官作比喻。盖上机箱,打开计算机,让他们操作一下几个精心设计的程序,惊讶之声不绝于耳。其次,为了树立信心,激发兴趣,可以讲讲当今某些中小学生,自学计算机达到哪些哪些结果,有的达到某种不可思议的情况;再讲讲计算机的功能,应用范围,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等。 (二)、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现在绝大部分的信息技术课本按“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基础应用程序”这种模式安排教学顺序,

5、新学科入门难,学生的兴趣一降再降,如何让学生保持一定的兴趣,又尽快由“门外汉”变成“门内人”呢?只有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按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原则适当调节教学顺序。 例如,对前两个部分,我先让学生了解个大概,不求甚懂,在学习的过程中再适当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指导他们练习、理解以至掌握。即:当学生明白计算机的组成,初步掌握WINDOWS桌面操作之后,便可以开始学习汉字处理,这里不仅可以练习指法,而且可以让学生输入自己的得意之作,并加以精心设计,然后打印出来。手棒自己的杰作,体验着成功后的喜悦,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一定更浓厚,了解计算机的愿望一定更强烈。在此基础上,再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步地了解前面基础知

6、识。 三、几种典型的课堂教学法应用心得 (一)、比喻法 计算机学科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作为老师应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在教学中巧用生活中的实例,形象比喻的方法最容易被学生接受。例如,在讲计算机原理及结构时,可以将计算机比喻成一个人,人的感官系统(如手、脚、眼等)相当于计算机的输入设备,输入信息到CPU(相当于人的大脑)经过处理后,由输出设备(嘴巴等)输出来。又如,讲到“内存”时,可比喻“内存”为一唱戏的舞台,舞台往往比较小,但它后面有很大的准备的地方(即外存)。而所有的程序都必须到舞台(内存)中来,才能表演。这样一讲,学生比较容易容易而且正确地理解。可

7、以说比喻法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一大特点,在本课程可大量运用,。 (二)、联系实际,设置悬念法 上课时,教师先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想想如何解决,以任务激发学知识的主动性。比如:在教Excel中统计、排序这一内容时,可问学生:本次期中考试成绩在电脑里处理,将各科成绩汇总,还要排名次,应该怎么办?然后引出Excel的统计、排序方法,通过Excel应用软件来完成任务,轻松又准确。又如:在讲解Word操作技巧时,可让学生思考:怎样利用Word设计图文并茂的板报,带着这一问题听讲更能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设置一些悬念,再让学生用计算机去解决,他们会觉得学习计算机确实管用,能够解决实际

8、中的问题,从而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演示法与实践法 有条件的学校,应能在硬件上保证教学的需要,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投影仪等是上好计算机课的基本硬件。教师可以应用演示法,使学生很方便地看到屏幕上的各种信息,更容易接受。在我校,除上述硬件设施外,还可以制作一些与本次教学有关的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上机实践,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计算机、更灵活地应用计算机。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合理布置学习任务。实践中,特别是对于一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不怕犯错误。 虽然大纲已明确要求上机课时不少

9、于总课时70%,但如何安排这70%,是我们正在摸索的课题。但至少可以肯定:1、学好计算机必须有充足的上机实践的时间。2、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准备好较大信息量的素材和习题,供选用、学习或探索。3、上机实践,必须明确目标,有多层次要求,必让学生每堂课有所学,有所获。 (四)、多媒体辅助教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教学法,它可能是用于演示,讲解,也可能是用于自学,答疑等各方面。但最大的特点是要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学科可更方便的应用它。比如在机房的局域网里安装一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CAI辅助教学软件,让学生在上机时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地学习,可以发挥计算机教学的优势。如学电脑的开天辟地、万事无忧,

10、练习打字的五笔高手,以及跟我学用OFFICE、学Windows95等。作为教师应随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组织好学习的内容、方法、要求和检测,以防失控。 (五)一题多解,求解多样化 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操作,求解方法都存在多样性,有时答案也有多种。在信息技术学科,更应让学生树立这种观点,提高这种要求。比如,删除一个字符可以用Del键,也可以用Backspace键,还可以用Delete键;使用路径时可以用绝对路径,也可以用相对路径;在编写程序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和算法。一题多解,旨在增强学生灵活地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多分析,多提示,揭示本质的内容;若演示,必有分析,另给习题和要求。 结束语

11、中学计算机教学是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之多,此文讲了几点个人教学中的心得与观点,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利于互相交流教学体会,把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搞得更好。再谈中学计算机教学方法 2009-6-15柳州市第三十五中学 余海珍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前身是计算机教学,与传统学科相比较它的教学理论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思想都远远还没有定型。另外,由于信息技术课又具有几个非常突出的学科特点:突出的技术应用性、迅速的变化性和鲜明的社会时代性。因此,其教学方法决不能完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有其独特的教学模式。我们要确保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新型人才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探讨

12、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作为一名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在近三年的教学中,由于所教班级较多,几乎接触了我校初一到初三的初中生,在不同年级、班级间尝试了不同的网络教学方法,希望能利用充分网络的利端,使学生明白网络除了可以玩游戏,还有更实用的价值。我总结了以下几种的方法,一、采用任务驱动方式,明确学习目标。“任务”是指我们将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设计成一系列的“学习实践”任务。通过任务驱动来调动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拓展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任务”的创造性设计、构思非常重要。“任务”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学习心理情绪。特别

13、是学习的情绪方面尤其重要。因此我们在设计“任务”时要很好的为学生营造恰如其分的以人为本的具有个性化的人文主义学习情趣和愉快的学习心理环境。在设计“任务”时应具体考虑怎样组织学生进行任务完成和小组协作的形式、怎样根据教材将所学的知识点设计成有层次的、个性化学习知识任务,并根据知识点来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锻炼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协作能力的多样性任务。任务的设计要紧紧联系他们的周围实际生活,联系他们的学习,要体现任务的实践性、趣味性、人文性。要预测学生对这些任务会出现怎样的心理反应,以便有效保障良好的学生学习环境和课堂学习环境。为此在教学中应采用超前预测备课法,提前几周进行前瞻性备课,并根据实

14、际教学情况发展进行相应的调整与补充。这样会使教学设计更加准确和有针对性,任务的设计和改动会更加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另外,还要对各个子任务进行系统化、层次化,形成一个整体。比如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来形成一个“任务”系统,即将我们课本的所有知识点的学习和巩固形成一个前后有联系,有着明确教育教学目的、有层次、可操作的、动态的任务教学子系统和任务教学系统。二、采用发现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首创精神。“发现教学法”主张在生动自由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学习者自己去发现教材结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首先,教师要引出“发现点”。这个“发现点”既不能让学生对于其结果一目了然,又不能让学生望而却步,而

15、是提出以后,让学生觉得有思考的余地。围绕“发现点”展开讨论,提出多种设想。在围绕“发现点”组织讨论过程,教师要抛砖引玉,启发学生从以往的知识、类似的软件使用经验等角度展开思维,防止出现离题千里,不着边际的局面。对于学生形成的每一种假设进行分析,去掉一些与本课程无关或难度较大的设想,留下一些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让他们去“发现”。通过讨论,学生得到一些他们“发现”的内容,然后相互补充、综合。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把这些结论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从而完成一次“发现”。在教师营造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学生通过细心的观察,不断地思考,大胆地设想,勇敢的实践,得到了自己的“发现”,这种发现的喜悦比单纯教师知识的

16、传授印象要深刻的多,对于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好处。三、采用“建构主义”理论,培养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学生综合素质。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助、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计算机、多媒体、网络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