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7830254 上传时间:2017-11-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39-40页例题, “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并会比较数的大小的基础上安排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两个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数感。这部分内容是传统教材里没有的,在本单元里也是一个难点,教学时应给予必要的关注。教学方法: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本课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去体会如何表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在学习中体验生活中的数学,让“做数学” 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基础和纽带,成为课堂发展的原动力,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

2、“多一些” 、 “少一些” 、 “多得多” 、“少得多”等词语描述100以内数间的相对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2、通过具体情境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勇于发表意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将“多一些” 、 “少一些” 、 “多得多” 、 “少得多”准确地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教学难点:理解“多一些” 、 “少一些” 、 “多得多” 、 “少得多”的含义。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 知识链接1、在里填上“”或“34)它们俩谁做的多呢?(小猫咪做的多)我们怎么说这两个数的关系呢?学生尝试说一说(允许表达不太清楚的学生看书的表述)学

3、生口述,师板书:小猫咪做的比小猴子多一些。学生读一读,同桌之间说一说。师:小猫咪比小猴子多,那小猴子比小猫咪怎么样呢?同桌之间交流,指名学生表达。师板书:小猴子做的比小猫咪少一些。师领着学生将这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小结:两个数相差不是很多,相隔不远,我们就可以用“多一些” 、“少一些”来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设计意图新课的开始注重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高度感知, 对于多一些,少一些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课堂上应放手让不同的学生说,让学生有不同的说法,教师只需适当引导。3、体会 “少得多” (呈现“试一试” )秋天的果园丰收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

4、信息。师:梨的个数和苹果比怎样?(少得多)学生尝试解释什么叫“少得多” 。师明确:“少得多”就是少很多很多。师:有没有选54的?你为什么不选54呢?(54比50多了)师:那你认为18和48谁比50少得多呢?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小组代表发表意见。师引导学生说明按照100以内数的顺序,48和50靠得很近,所以48比50少一些,18和50离得较远,所以18比50少得多。4、练习“多得多”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提出要求:先自由读题,思考:“多得多”怎样理解?再完成课本上的填空。组织集体交流,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师小结:12比46少了不合适先排除,50比46多一些,所以只有85比46多得多。三、 练习巩

5、固1、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分男、女生对话了理解题意,学生独立选答案。组织集体交流,个别学生说说自己判断的方法。2、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指导学生读题。说说自己是如何理解“贵多啦”的?学生独立判断。师:篮球比排球贵多啦,这句话反过来可以怎样说?(排球比篮球便宜多了)3、 小游戏先让小朋友随便写一个100以内的数(老师写45) 。组织学生猜数(学生说数字,老师用:不对,猜少了或又猜多了进行提示)直到学生猜出为止。师:把你写的数和老师写的数用一句话来叙述。学生畅所欲言。四、 课堂总结小朋友们都表现得很棒,这节课我们都学会了什么?你能用这几个词说说我们身边的事吗?(老师把小猴子和小猫咪做的五角星

6、奖给说的较好的学生)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感知多一些、少一些、多的多和少的多,建立数感,并且学会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别,掌握区别方法。针对教学目标,我认真地研究了这部分教材,决定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落实在以下几个方面:1、着力于学生的语言发展,能用完整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多一些 少一些 多得多 少得多”,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2、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具体情境进行教学,充分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3、采用欢快轻松的教学方式,避免单调的模仿和枯燥的说教。 从学生课堂、课后的反馈及作业情况来看,教学目标基本达到,学生的数感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1、备课时,预设内容还不够充分,对于一些有价值的课堂生成内容不能很好地把握住。2、低年级孩子的生活经验尚不足,比如说指导学生解释“贵多啦” ,学生们反应不强烈;“篮球比排球贵多啦”还可以怎样说?很多学生脑海中没有“便宜”这个词语。看来,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生活,是一个长期的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