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三上学期期末备考检测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826803 上传时间:2017-11-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三上学期期末备考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2高三上学期期末备考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2高三上学期期末备考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2高三上学期期末备考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2高三上学期期末备考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高三上学期期末备考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三上学期期末备考检测(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三上学期模块考试语 文 试 题第 I 卷(选择题 共 36 分)一、(15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下载载誉而归 鲜活鲜为人知 测量量入为出B间不容发亲密无间 呼吁长吁短叹 学识博闻强识C缜密半嗔半笑 炮烙刨根问底 诏书昭然若揭D沉疴百舸争流 徜徉庠序之教 蛮横瞒天过海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蒙蔽 威慑力 班师回朝 众口铄金, 积毁销骨B候 补 谐奏曲 秣马厉兵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C泻漏 活性炭 以逸待劳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D骁勇 挖墙脚 美轮美奂 明枪易躲,暗剑难防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广告一直是电视剧的捞金法

2、宝,观众对此却一直颇有 。广电总局下文规定,2012年 1 月 1 日起电视剧中将严禁插播广告,这立即得到了电视观众的一致拥护。事故井下那些在尘世间摸爬滚打的兄弟,吃树皮,喝脏水,把矿灯 起来,以保证救援到来的那一刻它们还能准确指示自己的方位。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 出来,综合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A质疑 搜集 突现 B置疑 收集 突现C置疑 搜集 突显 D质疑 收集 突显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道德模范是影响社会风气的中坚力量,开展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必将强力引领公众见贤思齐,从善如流。B.出狱后的高晓松“拿自己说事”

3、,义务参拍劝诫酒驾公益宣传片,但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C.在以“绿色科技和谐未来”为主题的广州国际车展上,记者发现,新能源汽车与寻常百姓的距离正在缩短,绿动未来,倚马可待。D.建设和谐校园,学校领导要尊重教师的主人公地位,政治上关心,使用上信任,业务上培训,生活上照顾,体现具体而微的人文关怀。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科学家们研究发现,食用富含叶酸含量高的蔬菜、水果能延缓跟老化有关的记忆力、思考力和语言能力的衰退。B.据中国房地产信息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 11 月,其检测的全国 67 个城市公告可查的土地交易成交金额比去年减少近三成。C.从华尔街发端的 200

4、8 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令世界经济至今惊魂未定。目前美国民众针对华尔街的抗议活动,再次引发全球对华尔街的关注。2D.苹果的一切都是围绕着乔布斯的个人魅力和灵感建立起来的,在“果粉”眼里,乔布斯无疑是神一样的人物,以一己之力将苹果带到了辉煌。二、(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传统文化是中国教育的历史基础程方平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 总体表征。 进入 21 世纪,在全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本土传统文化的价值进一步凸现,成 为构建各国教育特色的重要基 础。此 时适逢中国近代教育走过百年历程,如

5、何传承与发展本土文化已成 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相关的理论争鸣与各类尝试风起云涌,故需要认真思考和积 极探索来规范和引领未来的教育 发展, 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意义的教育体系,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奠定重要的 历史基 础。 中国教育尊重传统,不仅在思想和精神 领域重视“ 道统”,各行各业的人才培养和标准规范都非常关注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然而,自百年前开始,在西方模式和标准的影响下,我们的教育缺少自信,我们以往用于反思和自省的自我批 评变 成了盲目和全盘自我否定的依据。历经 1300 年探索实践的科 举制度,就有 许多可资借鉴 的遗产。国外的研究与实践非常认同中国的科举对文官制度的影响, 认为这是中国

6、在制度文明上 对世界的重大贡献,体 现了人才评价选拔方面最公平合理的实践探索。再从中小学的 语文、数学教学来看,中国的传统在形式、内容、方法、观念和评价等方面,相对于源自西方的各 类教学法, 许多方面更适合于中国学生及中国知 识的具体情况。百年来的教育实践证 明,中国的 传统教育绝非可以 简单地用机械灌输来概括,中国历史上人才辈出亦是与中国教育的传统息息相关。在中国教育传统的思想与实践中,不 仅有“ 有教无类”、 “教学相长”、 “因材施教”、 “知行合一”、“活到老,学到老” 等与西方教育源流和 现代教育理念相似、相通的原创教育思想,也有独具特色的家学、书院、师徒制、耕读习俗、学术争鸣、树立

7、思想流派的传统等。中国教育 传统中永恒的、富有创新潜力的价值 早已受到国外思想家、教育家的深切关注,不 仅数百年前影响了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近年来 创立“ 多元智能”理论的哈佛教授加德纳也多次强调他的思想曾借鉴了中国的教育传统。可见 ,中国教育 传统的精髓需要国人 认真反思、汲取和弘扬,全面否定和浅尝辄止均是对历史、民族与未来不 负责任、缺乏基本文化素养的表现。需要铭记的是,一个不知道尊重自己传统 的民族难以受到其他民族尊重,也难以真正自信、自强。传承和弘扬本国、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并非机械地重复和照搬,更不能仅仅满足于对经典的死记硬背。容纳、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不仅在其“形”,更重要的是其“ 神”,

8、即中国 传统的内在精神、思维方式和笃行实践。每个时 代都应有对历史、 现实和未来的 认真审视和深远思考,并以此来指引实践,找到更适合自身 发展的路径。(节选自 2011 年 7 月 6 日中国社会科学报 ,有改动)6.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传统文化是指某个民族在其文明发展历史上的各种思想、观念的总体表征。B传统文化属于一种民族文化,它集中反映了这个民族的特质和风貌。C传统文化是世界各国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构建自己教育特色的重要基础。D传统文化对中国教育发展可起到规范和引领作用,否则中国教育就缺少了特色。7下列各项,不属于“中国教育尊重传统”的一项是3A.中国教育在

9、思想和精神领域重视“道统” 在人才培养和标准规范方面也非常关注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B.中国的中小学的语文、数学教学,在形式、内容、方法、观念和评价等方面更适合于中国学生及中国知识的具体情况。C.中国教育既注重“有教无类” 、 “教学相长”等教育思想,也有家学、书院、师徒制等教育传统。D.中国教育传统中永恒的、富有创新潜力的价值,早己受到国外思想家、教育家的深切关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科举制度,在评价选拔人才方面是最公平合理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的重大贡献,需要我们重视继承和发扬光大。B中国教育传统中永恒的、富有创新潜力的价值影响了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哈佛教授

10、加德纳电是借鉴中国的教育传统创立了“多元智能”理论。C中国教育的传统需要我们尊重和弘扬,全面否定和浅尝辄止都是不对的,都是缺乏基本文化素养的表现。D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不能靠对经典的死记硬背,不能机械地重复和照搬,而重在传承弘扬其内在精神、思维方式和笃行实践。三、(12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景公有所爱槐,令吏谨守之,植木县之,下令日:“ 犯槐者刑,伤槐者死。 ”有不闻令,醉而犯之者。公闻之日:“ 是先犯我令。 ”使吏拘之,且加罪焉。其女往辞晏子之家,托日: “负郭之民贱妾, 请有道于相国,不胜其欲,愿得充数乎下陈。 ”晏子闻之,笑日:“ 婴其淫于色乎?何为老而

11、见奔?虽然,是必有故。 ”令内之。女子入门,晏子望见之,日:“怪哉!有深忧。 ”进而问焉,日: “所忧何也?”对日:“君树槐县令,犯之者刑,伤之者死。妾父不仁,不闻令,醉而犯之,吏将加罪焉。妾 闻之,明君莅国立政,不损禄,不益刑,又不以私恚害公法。不为禽兽伤人民,不为草木伤禽兽,不 为野草伤禾苗。吾君欲以树木之故,杀妾父,孤妾身。此令行于民而法于国矣。虽然,妾 闻之,勇士不以众强凌孤独,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此譬之犹自治鱼鳖者也,去其腥臊者而已。今君出令于民,苟可法于国而善益于后世,则父死亦当矣,妾为之收亦宜矣。甚乎!今之令不然。以树木之故,罪法妾父,妾恐其伤察吏之法,而害明君之义也。邻国

12、闻之,皆 谓吾君爱树而贱人,其可乎?愿相国察妾言,以裁犯禁者。 ”晏子日:“甚矣!吾将为子言之于君。 ”使人送之归。 明日,早朝,而复于公日:“ 婴闻 之,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玩好,威严拟乎君谓之逆;刑杀不称谓之贼。此三者,守国之大殃也。今君穷民财力,以美饮食之具,繁 钟鼓之乐,极宫室之观,行暴之大者。崇玩好,县爱槐之令, 载过者驰,步 过者趋,威严拟乎君,逆民之明者。犯槐者刑,伤槐者死,刑杀不称,贼民之深者。君享国,德行未见于众,而三辟著于国, 婴恐其不可以莅国子民也。 ”公日:“微大夫教寡人,几有大罪,以累社稷。今子大夫教之,社稷之福,寡人受命矣。 ”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

13、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节选自晏子春秋 ,有删改)注:晏子,名婴,春秋时齐国国相。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A皆谓吾君爱树而贱人 贱:轻视B崇玩好,威严拟乎君谓之逆 崇:推重C刑杀不称,贼民之深者 贼:盗贼D公令趣罢守槐之役 罢:免除lO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有不闻令,醉而犯之者A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醉而犯之,吏将加罪焉B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不为禽兽伤人民C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今君穷民财力,以美饮食之具D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国君“以私恚害公法”的一项是使吏拘之,且加罪焉

14、明君莅国立政,不损禄,不益刑欲以树木之故,杀妾父,孤妾身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犯槐者刑,伤槐者死,刑杀不称,贼民之深者A B C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景公因喜爱槐树而发布命令,碰撞槐树者受刑,损伤槐树者处死;有人因喝醉酒碰撞了这棵树,遭到拘捕。B撞树者的女儿说自己很希望做晏子的侍妾,晏子知道事出有因,便同意见她,询问并耐心倾听她的伤心事。C女子向晏子陈述其父因醉酒而误撞槐树,她认为把槐树的威严和君主相当,是悖逆民心的做法,会被邻国非议。D景公知错就改,虚心接受了晏子的劝谏,并废除了伤害槐树便治罪的法令,释放了因触犯槐树而被捕的囚犯。第

15、II 卷 (共 11 4 分)四、(24 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i0 分)(1)婴其淫于色乎?何为老而见奔?(4 分)(2)“甚矣!吾将为子言之于君。 ”使人送之归。(3 分)(3)微大夫教寡人,几有大罪,以累社稷。(3 分)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长安秋望赵嘏云物 凄凉拂曙流, 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 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 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 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云物:云雾。“南冠” “楚囚” ,典出左传 ,为囚徒的代称。5(1)颔联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 分)(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 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三个小题,6 分)(1) ,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蜀道难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 (王羲之兰亭集序 )(2)江晚正愁余, 。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潦水尽而寒潭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