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2015年初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综合测试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826712 上传时间:2017-11-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2.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市2015年初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综合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济南市2015年初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综合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济南市2015年初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综合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济南市2015年初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综合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济南市2015年初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综合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济南市2015年初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综合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市2015年初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综合测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姓 名准考证号学 校班 级座 号密封线济南市 2015 年初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综合测试题(一)一、积累与运用(20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抽噎(y) 荫庇(yn) 蜷缩(qun) 长吁短叹(x) B.黝黑(yu) 哂笑(shn) 翘首(qio) 浑身解数(xi) C.嗤笑(ch) 襁褓(qing)鄙夷(b) 硕果累累(li) D.模样(m) 褴褛(l) 恣睢(su) 奄奄一息(y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 分)A.无可置疑 慷慨以赴 吹毛求疵 冥思暇想B.断壁残垣 根深蒂固 来势汹汹 诚惶诚恐C.合辙押韵 相得益彰 进退唯谷

2、 刻骨铭心D.正襟危坐 粗制烂造 颔首低眉 顾名思义3.按诗文原句默写。 (共 7 分,每小题 1 分)A.春潮带雨晚来急,_。 (韦应物滁州西涧 )B.白头搔更短,_。 (杜甫春望 )C._,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D.俱怀逸兴壮思飞,_。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E.蒹葭萋萋,_。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诗经 )F.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_。 ( 孟子 两章 )G.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_) 。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4.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作答。 (共 4 分,每小题 2 分)_!有人在自我生命中,加

3、入了“正向” “积极” “坚持” “永不放弃”的因素,每天努力朝向自己的目标前进,那么他们的成绩就愈来愈亮丽,业绩愈来愈加倍!可是,有些人偷懒、萎靡、没有目标、不愿积极行动,那么他们的命运可能就是极普通,甚至是倒退的景象。“不跪地,怎能闻花香?”一名摄影师说, “要拍出花的气味,就要蹲下,跪下,以谦卑的态度贴近花朵!”如果想要有精彩的人生,才必须以积极的实际行动来交换!A.请在第段画线处拟写一个句子来统领整个语段。 (15 个字以内,不要超出空格)姓 名准考证号学 校班 级座 号密封线5.名著阅读。 (5 分)A 的眼睛流出眼泪来,说:“请老太爷帮帮忙,我成家了,现下她们就在磨房里呢!她们没有

4、地方住。 ”我听到了这里,就赶快抢住了,向 B 说:“那磨房里冷呵!炕沿上的瓦盆都冻裂了” “那炕上还睡着一个小孩呢!”B 答应了让他搬到磨房南头那个装草的房子里去暂住。A 一听,连忙就站起来了,说:“道谢,道谢。 ”一边说着,一边戴起狗皮帽子来,眼泪汪汪的就走了。A 刚一走出屋去,B 回头就跟我说:“你这孩子当人面不好多说话的。 ”我那时也不过六七岁,不懂这是什么意思,我问着 B:“为什么不准说,为什么不准说?”B 说:“你没看 A 的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吗?A 难为情了。 ”A.选段中的人物“A” 指的是:_。 (1 分)B.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此故事情节:_。 (2 分)C.在“我”的成长历程

5、中, “B”是我的第一位人生导师,结合文段内容,谈谈“我”从“B”身上受到了哪些人生的教育。 (2 分)_二、古诗文阅读(16 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一)春日偶成程 颢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6.下列关于这首诗的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A.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B.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C.诗人以“时人不识”作反衬,强调自己别有乐趣。D.全诗写诗人怀念少年时在故乡时的事情,表达了对少年时代以及对故乡的怀念。7.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 分)_姓 名准考证号学 校班 级座 号密封线(二)口技林嗣环

6、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 ,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7、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8.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2 分)会宾客大宴 会:_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_9.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何陋之有 B.于厅事之东北角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C.不能指其一端 其如土石何D.以为妙绝 因以为号焉10.为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选文采用

8、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下面所选各句属于侧面描写的是( ) (2 分) A.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B.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C.忽一人大呼“火起” ,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D.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三)子路见孔子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 ”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姓 名准考证号学 校班 级座 号密封线”子路曰:“学岂有益哉?”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 ,木受绳则正,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毁仁恶

9、仕,必近于刑。君子不可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子曰:“括 而羽之镞 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 ”【注释】 檠:矫正弓弩的器具。括:扎,束。镞:箭头。1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画两处) (2 分)括 而 羽 之 镞 而 砺 之 其 入 之 不 亦 深 乎?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 分)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_13.孔子的谈话善于运用_说理,强调了_的重要意义。 (2 分)三、现代文阅读(34 分)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分别回答文后的问题。(一)卧看牵牛织女星(节选)那么牛郎在哪里

10、呢?我们且把那白茫茫的银河当作一条真的河流,我们的眼光渐渐地向东南移,越过这条河流最宽阔的渡口,就遇到排成一条直线的三颗星。中间的一颗很亮,两旁的星光线较弱,看上去与中间一颗距离相等。 (A)用直线把这三颗星连接起来,正像一条两臂相等的杠杆,因此,阿拉伯人把这三颗星叫作“天平星” ,我们把它们叫作“挑担星” 。中间最大最亮的一颗就是牛郎星,也叫作牵牛星。在秋天的晚上,确实只有这一颗星能够和织女星相配,它的光辉稍带一点黄,虽不及织女星亮,可是其余的星全比不上它。我们若是一连几个晚上,每晚都观察牵牛星和织女星,就可以知道它们的相对位置大致是不变的,我们千万不要在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为了看两星相会而

11、白白地熬个通夜。因为,天文学家告诉我们,这两颗星永远没有相遇的机会。它们和太阳一样,都是恒星。织女星的亮度是太阳的 50 多倍,牵牛星的亮度是太阳的 9 倍多,因为距离我们太遥远,所以看上去像是两颗比较大的行星。天文学家又告诉我们,织女星距离地球约 26 光年,牵牛星距离我们也约有 16 光年。什么叫作光年呢?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距离的单位,表示光一年所走的路程的长短。光的速度是每秒钟 30 万千米,一天能走 259亿 2 000 万千米,这长度的 365 倍,就是一光年。这种用时间来表示距离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其实也时常用到的。比如从成都到重庆,有 450 千米,我们步行的话,每天走 60 千

12、米,因此说从成都到重庆姓 名准考证号学 校班 级座 号密封线有七天半的路程。太阳光从太阳射到地球上才 8 分 18 秒,而织女星的光射到地球上要 26 年。 (B)这样一比较,就会使我们惊异得叫起来:“真了不得!有这么远!”这话若被天文学家听见了,一定会笑话我们少见多怪。他们会告诉我们,距离太阳几万光年的星不计其数,而 10 光年以内的星却只有 15 多颗。天文学家还告诉我们,恒星并不是真的不动,织女星以每秒钟 14 千米的速度移近太阳,牵牛星也在移动,每秒钟接近太阳 33 千米,这个速度和地球的公转速度每秒钟 29千米差不多。只是因为宇宙如此浩瀚,所以我们的肉眼才看不出来。依牵牛星的速度来说,也得 9 000 年才比现在离太阳近一光年。那么在 16 个 9 000 年之后,它不是要和太阳相撞了吗?这我们用不着担心,一则因为它并不是正对着太阳在移动,二则它移动的方向渐渐在改变,说不定在多少年后,它又离我们渐渐地远了。14.第两段中加点的“这”分别指代什么?(4 分)_15.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_和_的说明方法。请分析这两种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4 分)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