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内外联控,化危为机,平战结合[精选WORD]

上传人:1509****790 文档编号:178263568 上传时间:2021-04-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8.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内外联控,化危为机,平战结合[精选WORD]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内外联控,化危为机,平战结合[精选WORD]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1内外联控,化危为机,平战结合[精选WORD]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内外联控,化危为机,平战结合[精选WORD]》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内外联控,化危为机,平战结合[精选WORD](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外联控,化危为机,平战结合撰写时间:202X年XX月XX日 孙鑫 省界道口防疫检查撤销了,但入境来沪人员核酸检测1%全覆盖了;景区剧场要预约限流,那就破天荒来一次“云上市民文化节”;要在5年后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最安全的城市,必须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人才培养既要解决眼前的迫切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布局未来,持续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对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场“大考”。 解封但不松懈 自3月24日零时起,本市疫情防控一级响应等级调整为二级响应后,为保证省际、市内交通“安全、高效、有序”运转,本市交通运行管理措施也作了相应调整,撤销了省界道口的防疫检查;取消市内包车、市内通勤班车、毗邻省际通勤包

2、车及返沪员工省际包车不超过50%实载率要求;市内公共交通有序恢复。 省际、市内交通虽然“解封”了,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必须坚持。自3月25日零时起,虹桥机场暂停所有国际、港澳台的进出港航班业务,并将虹桥机场此前所有国际、港澳台航班转场至浦东机场运营,保留虹桥机场国际、港澳台航班备降功能。本市各相关部门及海关、边检、机场、航空公司等单位研究落实保障方案和操作流程,保障航班转场工作有序顺畅。 “在对所有来自或途经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入境来沪人员实行1%隔离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加强口岸防控,除集中隔离人员外,本市还对所有来自非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入境来沪人员实施1%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市卫生健康

3、委主任邬惊雷表示。 4月8日晚,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管理规范,明确无症状感染者具有传染性,存在着传播风险,要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应当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而本市已从4月1日起,每天公布无症状感染者的情况。 “对核酸检测呈阳性但无明显症状人员,本市一直严格按照确诊病例的管控措施,集中隔离排查和治疗。”市卫生健康委发言人郑锦表示,针对无症状感染者,本市及时用120专用救护车转运至指定发诊隔离排查和治疗;明确诊断后,立即送至定点医疗机构集中隔离治疗,按照国家诊疗方案和本市专家共识,予以抗病毒等治疗;无症状感染者出院必须符合确诊病

4、例的出院标准,即连续两次核酸检测呈阴性;出院后进行14天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并在出院后第2周和第4周由定点医院进行随访、复诊。 此外,本市还将加强筛查,继续做好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强化对所有入境来沪人员的1%核酸检测和高风险人员的抽样筛查,加强对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的监测。 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还有四项防控措施需要进一步强化:发挥发诊对重点人群的监测预警作用,全市117个发诊和182个社区发热哨点诊室要成为社区发热筛查的网底;加大各级医疗机构的筛查力度,对可疑症状就诊患者严格做好流行病学调查,一经发现有相关旅居史、接触史的人员,一律进行新冠病毒检测;鼓励和支持企

5、事业单位,根据复工复产需要对来自部分地区新到岗(返岗)员工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在做好健康码互认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全市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确保健康码的有效性和持码通行的便利性。 4月9日凌晨,市卫生健康委公布了各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信息一览表。有需要的企事业单位可按照自愿自费的原则,通过预约,由各区卫健委指定医疗机构负责新冠病毒采样并委托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核酸检测。 有危更要寻机 “危”和“机”是一对孪生兄弟,总是相伴而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不少传统制造业、服务业受到较大冲击,而在线经济、到家经济、非接触经济则展现出广阔发展前景。 3月30日,市政府常务会议上

6、,一个备受业界关注的政策文件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2年)原则上获得通过。方案明确了4个“1+”行动目标,将聚焦无人工厂、工业互联网、远程办公、在线金融、在线文娱、在线展览展示、生鲜电商零售、“无接触”配送、新型移动出行、在线教育、在线研发设计、在线医疗等12个重点发展领域,开展全方位布局,打造在线新经济发展高地。方案提出,到2022年末,将本市打造成具有國际影响力、国内领先的“在线新经济”发展高地。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市将探索适用于新业态新模式的监管措施,最大程度放宽新业态、新模式的市场准入,减少政府对在线新经济创新活动的管制,允许试错、宽容失败,探索扩大“免

7、罚清单”等容错监管方式。 市文化旅游局已经开始“云上”行动了!3月13日,市文化旅游局在网上启动“五心景区”推介工作,已指导春秋、上航假期、锦江等旅行社推出了市郊游、亲子游等2余条短线游产品;3月24日,通过“屏对屏” “云签约”,首轮10个国家11个国际演出项目落户第二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而3月28日,2021年上海市民文化节首次在“云上”启动,以“文化上海云”为主平台,由全市16个区、各级各类文化场馆、专业文艺院团等主体共同参与,涉及上千个上海优质公共文化资源。“文化上海云”将推出四大项目:一系列市级赛事启动、一大批美育资源推送、一集市文旅产品销售、一菜单线下活动导引;三大版块:“

8、享艺不停-12小时大放送”“云游云购文旅消费热起来” “漫赏春天-场馆景区现场玩”;八个频道:“域精彩” “云赛场” “云剧场” “云展厅” “云讲堂” “大美育” “长三角” “云集市”。市民“宅”在家就能“云上”看好戏、听好课、观大展、逛集市、赏春光。 与此同时,市文化旅游局在3月28日还首推第一个全民赛事“健康达人在线闯关赛”,科普健康常识,提升市民健康素养;并牵手上海美食节,打造“贤人厨房”,倡导大家吃得健康,安全愉悦。 疫情期间,数字文化服务需求呈井喷式增长,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整体提档升级。今年市民文化节将吸引更多社会主体加入,特别是与喜马拉雅、阿基米德、抖音等互联网企业加强合作,做大

9、做强“云上市民文化节”。 一流防控急需“软硬兼施”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当天下午,本市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有18余人参加的全市公共卫生建设大会,宣布出台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将通过四方面20项任务建设,率先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超大城市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之路,力争在2025年,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最安全城市之一。 若干意见是根据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委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订的重要文件。若干意见强调,要坚持依法防控、系统治理,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10、统一指挥、联防联控,科技引领、精准施策,到2025年,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准。 公共卫生应急防控能力是整个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本市未来有怎样的改进和考虑呢?“硬件建设主要是两个部分”,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表示,在疾控硬件建设方面,本市未来要对各级疾控中心加强建设,加强市、区两级疾控中心人员、设备配置,实验室能力建设以及检测检验平台设置等;在救治能力方面,除了加强定点医院建设以外,将进一步加强各级综合医院的传染科或者感染科的建设、病房和发诊的设置等。 光有硬件还不行,还要有软件。软件中“人”就是关键。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看来

11、,下一步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本市优质卫生和教育资源,培养既有临床技能又有公共卫生视野的医防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要培养更多有学科融合的人才,医工、医理、医文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适应全领域、具备多种岗位胜任力的公共卫生精英。 战胜疫情的核心还是科技。科技赋能疫情防控,关键在于平时的布局和储备。“未来本市将择优布局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以及新型研发机构;推动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医学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科技人才计划优先支持公共卫生领域的科研人员,加快公共卫生领域科技成果转化。”邬惊雷说。 精品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