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作用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826332 上传时间:2017-11-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作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作用前几天听同事蔡芳老师上公开课山谷中的谜底,她的课堂导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上课,她是这样问学生的:同学们,宇宙是神秘的,是无奇不有的。尽管当今科技很发达,但依然有 许多的不解之谜在困绕着我们。你们知道有哪些不解之谜吗?”这样的 话语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学生纷纷说出了“百慕大三角洲 ”“埃及金字塔”“ 死亡之谷” 为接下去的教学开了个好头。这使我想起了德国教育家斯多惠曾经说过这样一句 话:“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 ”的确,有效的 课堂导 入,犹如 乐曲的引子、戏曲的序幕,起到酝酿学生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

2、带入情境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导入,能触动学生的心弦,是学生情绪高涨、精神振 奋 地投入学习,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感觉到,有效的 课堂导入作用很大。一、引 发兴趣、集中注意力。新课的导入任何,直接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情绪、状态等。因此,老师在设计导入语时,一定要精心设计, 让学生一开始就对你的表现非常感兴趣, 对你的课堂教学产生好奇心,同时,学生的注意力也随之集中了。例如前几天我在教半截蜡烛一课时,我设计的导入语是 这样的:“同学们,蜡 烛在我 们的生活中是非常普通的东西,半截蜡烛就更微不足道了。但是在二 战期间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中的桌子上,放着半截蜡烛。这外表看似普通的半截

3、蜡烛里却隐藏着一个重大的秘密”学生当时听得非常认真,注意力一下就集中到我的话题上了,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二、画 龙点睛,突出重点。每节课都有它的重点和难点,而重点和 难点的如何体 现,正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如果教师能在开始的导入语上巧妙地把重点和难点渗透进去,效果会事半功倍。如我在教卢沟桥烽火一文时,我先在黑板上写“卢沟桥”三个字并简单介绍了卢沟桥的地理位置,然后在后面再“烽火”二字,问:“知道烽火 的意思吗?”紧接着向学生介绍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 让学生知道卢沟桥烽火的前因、经过和结果用语不多,却画龙点睛,突出了课文的重点。使学生 对这篇课 文的重点和难点有了初步的了解,明确了本课将要

4、学习的要点和目标,效果不 错的。三、承上启下,新旧过渡。苏教版的语文教材在编排内容时,很注意 单元与单 元、课与课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果教师在教新课时,在设计导入语时能兼顾前后单元、课与课之间的内在联系, 设计出能联系旧知识、挈领新内容,承上启下地导入新 课, 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新旧知识更好地融会 贯通。再例如 半截蜡烛 的第二课时,一个老 师是这样过渡的:“昨天我 们通过学习,知道了:在德国军官顺手点燃了桌子这的半截蜡烛时,危险就一步步向母子逼近。而 诺德夫人的努力又失败了。在这危难的关头,两个幼小的孩子有什么反应呢?他们俩又做了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这样的导入既小结了上一课的内容,又抛引出即将要学的内容,起到承上启下,新旧过渡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瑞士作家温克勒曾经这样说过:“开场白有两种作用: “一是建立说者与听者之间的共鸣,二是顾名思义,打开场面,引入正 题。 ”导入语 就是课堂教学的开场白,它起着联系师生情感,打开课堂教学,引入新课的重要作用,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沟通桥梁。 这座桥架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师生之间的互 动效果。可 见,精彩又有效的课堂导入语,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