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7822913 上传时间:2017-11-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4.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淮北实验高级中学 20072008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历史试卷注 意:本试卷共二大题,28 小 题。 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第卷(选择题,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春秋战国,文化觉醒,百家争鸣。回答 12 题。1诸子百家中被认为是“乘物以游心” 、可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人是A孔子 B荀子 C庄子 D墨子2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设计的台词应是A “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 B “民贵君轻,社稷次之”C “为政以德,爱惜民

2、力 ” D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儒学从汉代起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回答 35 题。3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是因为他提出了A “大一统”思想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 D “三纲五常”4 明夷待访录中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反映了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B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C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一向是不断创立、 继承和完善的。据此回答 57 题。5我国历史上,首创“以内制外,以小制大”监察机制,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者是A秦始皇 B汉武帝 C宋太祖 D

3、明太祖6 “虽有此制,开元之季,天宝以来,法令弛坏,兼并之弊,有逾汉成、哀之间。 ”该文中的“此制”是指A租庸调制 B均田制 C两税法 D科举制7下列各项出现在元朝的是A中央设理藩院掌管少数民族事务 B设枢密院为最高监察机关C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 D各省设总督、巡抚或将军文学艺术是时代的反映。回答 810 小题。8两汉时期,我国最主要的书写材料是A纸张 B砖瓦 C帛 D简牍9右图是东晋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 , “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其书体被认为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你知道这种书体是什么吗A篆书 B隶书C楷书 D行书10唐诗人温庭筠的送渤海王子归国:“疆理

4、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故国,佳句在中华。 ”此诗反映的是 A南诏与唐朝关系密切 B粟末靺鞨与唐朝的密切关系C唐朝与新罗友好相处 D日本与唐朝友好往来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 在著名的中国,发明的国度一书中曾写道:“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 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 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 ”回答 1113 题。11下列古代历法成就中,表明我国古代历法体系成熟的是A西汉的太初历 B唐朝的大衍历C宋朝的十二气历 D元朝的授时历12鲁迅说:(近代以来) “外国用罗盘针般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中国迷信思想盛行 B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C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科技 D社会

5、环境决定了科技能否发挥作用13四位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题,各命一个小题。你觉得哪些最适宜造纸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印刷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者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保的致命武器指南针西欧海外殖民的助跑器A B C D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据此回答 1416 题。14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15.下列政治制度或措施中,不是针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是A.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B.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C.北宋派文臣到地方做知州 D.明朝在各省设“三司”16.大明律的实施对明初社会秩序的稳定起了一定作用,这主要表现在A、增加经济立法

6、B.对贪污贿赂罪严惩不贷C.量刑“重其重罪,轻其轻罪”的原则 D.禁止人们妄议朝政水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与水有关的科学、人文等方面的精神与物 质的文化财产。水利、水利工程与水文化之间的关系密切不可分。回答 1719 题。17.“连接长江、珠江水系,两千余年前有此,诚足与长城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 ,这是郭沫若对下列哪一个水利工程的称赞A.都江堰B.灵渠 C.郑国渠D.白渠18.下列评价隋朝开凿大运河的诗句中,观点错误的是A.“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B.“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C.“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D.“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19.集中国 6 世

7、纪以前地理学之大成,并对后世山水文学有巨大影响的名著是A 梦溪笔谈 B 禹贡地域图 C 水经注 D 徐霞客游记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开端。据此回答 2025 题:20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时,乡间流行这样一句话:“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清政府大量增加赋税 B. 商人、高利贷者对农民大肆盘剥C. 粮食丰收,粮价下降 D. 鸦片走私使银贵钱贱211876 年葛元煦游沪杂记所言:“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德。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 ”“上海兴”是在下列哪次战争之后A鸦片战争 B第

8、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2 “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史上外国在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大恶棍” ,美国公使承认说:“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 。外国政府“庇护”在华外国“恶棍” 、 “流氓”所依据的特权A设立和管理租界的权 B海关管理权C领事裁判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权23厦门的鼓浪屿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外国人可以在岛上租地造屋,最早能追溯到A1840 年 B1843 年 C1856 年 D1861 年24右图所示是人民英雄纪念碑记载的历史事件,其最大功效在于昭示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B虎门销烟这件事我们不会忘记

9、C林则徐领导的反英斗争永载史册D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精神世代相传25某中学高三文科班同学围绕“太平天国拜上帝教农民起义”的主题举行了一次课堂讨论,有同学将讨论情况进行了记录整理。其中对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与基督教的关系有四种看法,正确的是A教义一致 B改造利用 C继承发扬 D完全不同淮北市实验高中 20072008 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第卷(非选择题,50 分)姓 名 班 级

10、 考 号 -密封线-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0 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五千年中华文明成就辉煌,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成为中国向前发展的包袱,先民修筑了万里长城,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但也限制了自己的视野和对外交往。先民开凿了大运河,沟通了中国南北,但这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满足了专制者游玩需要。运河往来最多的是官吏们的游船和运送皇粮的漕船。中国拥有“四大发明” ,这固然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是罗盘针可以看风水亦可导航;火药可以制造喜庆的鞭炮亦可制造杀人的武器,更为关键的似乎是文化的取向。中国有远航,郑和下西洋早在哥伦布诞生之前,但主要的目

11、的不在于开辟国际贸易,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提高生产力,没有显而易见的深远的促进作用。材料二: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材料三: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费正清曾说过:“导致中国落后的一个原因恰恰就是中国的文明在近代以前已经取得的成就本身。 ”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西对比 500 年回答: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归纳中华文明的显著特征,并结合明清有关历史谈谈你对材料中费正清观点的理解。 (16 分)27、 (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12、题。材料一:材料二:中国本土混乱,使沿边一带汉人大批流入安定的辽帝国国境带给契丹人农业、手工业高级生产技术和更高级的国家管理技术。契丹所以能超越突厥、回纥,建立起个现代化的帝国,全靠汉人的贡献,所以辽帝国把汉人当作智慧之源,它的政府组织,完全为迁就汉人而设。柏杨中国人史纲材料三:在新疆和静县的中心广场,矗立着一座高大的汉白玉雕像,民族英雄渥巴锡手持戟他,勒缰战马,炯炯的目光,深情地凝神着脚下的一片热土,似乎在向来此瞻仰的人们诉说着当年东归的壮烈情景:“我们的子孙永远当奴隶,让我们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去!”阅读图文材料回答:(1)由材料一可以看出汉匈关系呈现怎样的特点?(2 分)昭君出塞有何历史作用

13、?( 4 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汉人的迁入给契丹族带来什么影响?(3 分)(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渥巴锡是民族英雄主要理由。 (3 分)28.(22 分)明清以来,书籍翻译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共产党宣言中文第一版封面材料一: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先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 、 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二:19 世纪 60 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 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类别编成西学书目表 ,并

14、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材料三:1718 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 ,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阅读图文材料回答:() 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翻译的内容和作用。 (4 分)() 依据图 1 并结合材料一、二,说明 19 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 (4 分)() 依据材料二,图 2 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译书活动产生的影响。 (4 分)() 依据材料一、三,指出 1718 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的原因。 (4 分)()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德法历史,分别说明菜布尼茨和伏尔泰为何推崇中国文化。 (6分)淮北实验高级中学 20072008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历史试卷1C 2B 3A 4B 5B 6B 7C 8D 9、 D 10、B11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