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剑锋《水经注》讲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7820575 上传时间:2017-11-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2.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龚剑锋《水经注》讲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龚剑锋《水经注》讲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龚剑锋《水经注》讲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龚剑锋《水经注》讲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龚剑锋《水经注》讲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龚剑锋《水经注》讲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龚剑锋《水经注》讲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水经注三峡 (节选)讲析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龚剑锋本文选自北 魏 郦道元(约 466527)所著的水经注 。 水经一书是中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其撰者是谁,至唐代已经不大清楚,一说认为是汉代桑钦所著,另一说认为是三国时期的著作。因为水经主要记述东汉时的河道水系情况,部分内容下限又到三国,另有一些又涉及到西汉,所以我们现在一般认为水经可能出于不同时期、出自不同作者之手,而不是一次成书的,或者可能是三国时魏人根据不同年代的材料汇编而成的。 水经内容极为简略,专业性很强。而郦道元给水经作注,使其内容更加详尽。他不仅记述各河流的情况,而且还记述各江河流经区域的历史和地理状况。他旁征博引,文笔

2、优美,又善引他人著作,综合反映了南北朝山水文学的成就。总之,水经注具有极高的地理、历史、文学价值。水经注卷三十三、卷三十四的江水记载了闻名遐迩的长江三峡。长江三峡指的是长江上游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它西起重庆市的奉节县,东至湖北省的宜昌市,江段全长 204 公里。三峡两岸高山对峙,崖壁陡峭,山脉连绵,是长江著名的天险,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之一。其中瞿塘峡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夔门,东至巫山县的大溪镇,长 8 公里,是长江三峡中最短的,但极为雄伟险峻。西端峡口,断崖壁立,形如门户,故名“夔门” ,素有“夔门天下雄”之称。巫峡西起重庆市巫山县大宁河口,东迄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绵延 45 公里,

3、景色以幽深秀丽著称,整个峡区奇峰突兀,怪石嶙峋,峭壁屏列,绵延不断,是三峡中最壮观的一段。西陵峡西起湖北省秭 归 县 香溪口,东至宜昌市南津关,全 长 76 公 里 ( 其 中 包 括 35 公 里 长 的 庙南宽谷) , 是 长江三峡中 最 长 的 峡 谷 , 因 位 于 楚 之 西 塞 和 夷 陵 ( 宜 昌 古 称 ) 的 西 边 , 故 叫 西陵 峡 , 以航道曲折、怪石林立、滩多水急、行舟惊险而闻名。自奉节至宜昌的三峡江段,其间还有长 25 公里的大宁河口宽谷、长 50 公里的香溪宽谷等,所以总长度有 204 公里。 三峡选自水经注卷三十四江水中的一段,标题为编者所加。文中郦道元以生

4、动、形象 、 简 洁 的 笔 触 对 三 峡 的 雄 奇 险 峻 , 以及 三 峡 的 各 种 自 然 景 观 和 人 文 状 况 作 了 引 人 入 胜 的 描 写 。 此 处 水 经 原文 仅 有 “又 东 过 巫 县 南 , 盐 水 从 县 东 南 流 注 之 ”一 句 ( 盐 水 即 长 江 支 流 大宁 河 , 上 有 龙 门 峡 、 巴 雾 峡 、 滴翠峡, 号 称 小 三 峡 ) , 而 郦 道 元 水 经 注 原 文 却 有 一 大 篇 , 本 教 材 所 节 选 的 又 仅 仅 是 其 中 专 写 三 峡 的 片 段 。 此 片 段 可分 两 部 分 , 第一部分写巫峡,第二

5、部分总叙三峡风光。一、 水经注三峡释译第一段主要描绘了巫峡的景色。第一句“江水又东,迳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 ”“迳”通“径” ,经过之意。 “杜宇”是指传说中古代蜀国的国王,又称之为“望帝” ,后让位于治水有功的宰相开明(即丛帝) ,自己隐退,死后化为杜鹃鸟。杜鹃鸟即布谷鸟,为农侯之鸟。第一句的意思是:江水继续向东流,经过巫峡,巫峡是杜宇所凿借以疏通江水的。接下来一句“江水历峡,东迳新崩滩。此山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晋太元二年又崩。 ”此句中,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即公元 100 年。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即公元 377 年,但是晋书与宋书都没有记载此年山崩之事。此句的意思为:江水穿过峡谷往东流,

6、经2过新崩滩。汉和帝永元十二年此处发生山崩。晋太元二年再次山崩。后一句“当崩之日,水逆流百余里,涌起数十丈。今滩上有石,或圆如箪,或方似屋,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致怒湍流,故谓之“新崩滩。 ” “箪”读“dn”音,是用来盛饭的圆形竹器。 “屋”有的版本作“笥” (音“s” ) 。 “屋”即房屋,“笥”是一种方形的竹器,均指山崩的石块的大小形状。 “陨”是坠落的意思。本句的意思为:山崩那天,江水回流百余里,水涌高达几十丈。现在滩上还有很多石块,有的圆石像盛饭用的圆形竹器,有的方石大如房屋,类似的石头很多,都是从崖壁崩落下来的,急流受阻,奔腾怒吼,所以叫“新崩滩” 。后句“其颓岩所余,比之诸岭,

7、尚为竦桀。 ”“竦”通“耸” ,是突出的意思, “竦桀”是高耸特立的样子。此句的意思是:崖壁崩塌后留下的岩石,与诸多山岭相比,还是显得高耸特立。 “其下十余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其翼附群山,并概青云,更就霄汉辨其优劣耳。 ”“抗峰岷峨”中的“抗”是与谁争高下的意思, “岷峨”是指四川的岷山和峨眉山;“偕岭衡疑”中的“偕”是与谁相并列的意思, “衡疑”是指湖南的衡山和九嶷山;“翼附”是遮蔽统领的意思;“概”指盛量粮食时用来削平斗斛之口的器具,引申为削平、刮平,另说“并概”是并比之意;“霄汉”是指云霄和银河。本句的意思是:江水冲出新崩滩下流十多里,有大巫山,它的高大不

8、仅是三峡区域所没有,而且可以跟岷山、峨眉山争高低,同衡山、九疑山相并列,它遮护统领周围的各个山峰,高削青云,还要到云霄、银河之上才能分辨出它们的高低啊!“其间首尾一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此段从起点到终点长 160 里,称之为巫峡,就是因为巫山而得名的。以上是本文的第一段,主要介绍了巫峡的地理状况。但是巫峡的起止点及长度古今是有区别的。第二段第一句“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略无”是毫无的意思;“停午夜分”中的“停午”是中午的意思,“夜分”是半夜的意思,此处“停”通“亭”;“曦月”中

9、的曦字指“日”,即太阳的意思。“夏水襄陵”中襄陵是江水漫上山坡的意思;“沿泝阻绝”中的“泝”是“溯”的异体字,音 s。“七百里”是古人虚指,今测三峡江段的总长度为 204 公里。这一句的意思是:三峡七百里的水路间,两岸山脉连绵不绝,其间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层叠的岩石和峰峦,把天空和阳光都遮住了,不到中午和半夜,是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的。到了夏天,大水上涨,漫到了山坡上面,顺江而下和逆水而上的交通都阻断了。接下来一句“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此句中“乘奔御风”是乘奔马驾疾风的意思。“白帝”即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江陵”即今湖北省荆州市。这句话的意思

10、是:如果朝廷的诏令急于传达,有时早上从白帝城乘船顺水而下,傍晚即可到达江陵。这中间相距 1200 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借着快速的风,也没有这快。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朝发白帝,幕至江陵”一句,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唐代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其意非常相似,可知李白在写这首诗时是受到过水经注的启发,而且从中可以看出,即使到了唐代,三峡航路仍然是繁忙通畅的。后一句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其中“素湍”是白色的急流之意;“绿潭”是清澈的深潭的意思;“巘”字念 yn,是孤立的山峰的意思;“清荣峻茂”则是江水澄清、

11、树木繁荣、山势高峻、青草茂盛之意。这句的意思应该是:到了冬天和春天季节,就3有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清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陡峭的峰峦上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柳树和柏树,高悬的山泉瀑布飞流直下、急荡冲刷,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盎然,引人入胜。本文最后一句“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屡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其中“肃”字是静寂的意思。“屡引”也作“属(zh)引”,但意思都是接连不断,经常发生的意思。“裳”(音 chng,又读作 shang),指衣裳。这句话的意思是:每逢初晴或凝霜的早晨,树林清寒,山涧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山上长啸啼

12、叫,声音接连不断、凄凉异常,在空旷的山谷中传荡回响,悲哀婉转,久久才消失。所以渔夫唱道:“巴山之东有三峡,三峡之中巫峡长,猿猴哀鸣声不绝,泪水涟涟湿衣裳。”此处渔夫所唱之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与上面所说的唐代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后两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二、 水经注三峡的文学、历史地理学价值(一) 水经注三峡的文学价值水经注三峡具有极高的文学、历史地理学价值。从文学价值的角度来看,这段记叙三峡的文字,脍炙人口,历来被人们所称颂。文中第一段主要讲三峡中的巫峡,巫峡是三峡风景中最壮美的峡区。文中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交代了巫峡的地理位置以及巫峡名称的来历。

13、其中介绍新崩滩时,“当崩之日,水逆流百余里,涌起数十丈。”一幅壮观的山崩画面赫然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接着介绍大巫山时,用了一句“非惟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将其和岷山、峨眉山、衡山、九疑山相比较,将大巫山的高峻尽展无遗。郦道元在短短数语中,将巫峡景观展示在我们眼前,前面是新崩滩,经常有石块从山上飞下来,再过十余里即是大巫山,群山叠峦,峰入云霄。这里有滩有山,让读者犹入幻境。再看第二段,其中的文字使人读起来犹如观赏一幅山水画,可以说这一段是本文最精彩的文字。整段只有一百五十五个字,但已把三峡的形势和一年四季的景色,绘声绘色地表现了出来。其中写了:急流奔腾、飞舟驾风、碧潭白浪、瀑布悬泉、

14、峡谷深涧、奇峰绝壁、水清山峻、草茂树荣、猿啸霜林、巴蜀渔歌等,三峡山川风物万千气象,春夏秋冬景色变幻,无不一一生动呈现。本段首先是写山,三峡两岸山岩重重,陡障叠起,遮蔽了天空和日光。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子夜时分,是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的。这里通过空间上的高低、长短、宽窄的对比,令人如身临其境。“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四句更是本节中的精华,北宋苏轼后赤壁赋中的:“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接着用“或王命急宣”这一事例来写水,如果说前面写山是写静,那么此句中写水是写三峡的动,如夏天水流湍急,但郦道元并没有直接去写它的流动之急,而是用朝发暮至,以行舟

15、时间的短来衬托水流的快。这比直接描写水流是如何的湍急要高明的多。文中写了三峡地区季节的变化,按照时序,本该先写春,但文章却首先写了夏,因为三峡山高峡窄,夏季水大流急,峡中江水最有气势,最有特点。而写了夏,本该接着写秋、写冬,但文中却又先写冬春之际。而相对于三峡夏水暴涨来说,冬春三峡则水势最为平稳,这样写具有对比的特点。冬春之际的三峡,可赏玩4峡中丽影,两岸风光,文中还以“清荣峻茂”来写此时三峡之秀美,并情不自禁地赞叹其“良多趣味”。接下则写三峡秋色,而此时的秋并不是通过景色来表现的,而是用人的感情的凄凉来表现,特别是引用“猿声长啸”将这种秋情具体化和形象化,再加上渔者之歌,秋天的悲凉肃杀感人耳

16、目、动人心魄。本节水光山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构成了三峡景色的整体之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兴起了一股欣赏自然的风气。巧的是三峡中的“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与同时代的袁山松宜都记中的“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盛弘之荆州记中的“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意思几乎一样。值得注意的是唐代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似乎是从三峡得到灵感并加以高度概括的。(二) 水经注三峡的历史地理学价值中国最早的记载古代地理的著作是尚书禹贡,相传为夏禹时代的著作,但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其为战国时期的作品。禹贡主要记载了中国先秦时期的山岭、河流、薮泽、物产、贡赋、交通等珍贵资料。禹贡分 区 标准 , 以 名 山 大 川 为 界 , 打 破 了 当 时 邦 国 割 据 、 诸 侯 林 立 的 局 限 , 而 以 大 一 统思 想 着 眼 。 中国较早的专 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