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生考试纲要数学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820470 上传时间:2017-11-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生考试纲要数学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2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生考试纲要数学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2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生考试纲要数学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2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生考试纲要数学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2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生考试纲要数学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生考试纲要数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生考试纲要数学(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04 班第一轮数学总复习 第 1 页2012 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生考试纲要数学 1.数与代数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目标单元 知 识 条 目A了解B理解C掌握D运用1.有理数的概念(1)有理数的意义、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的概念 (2)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2 有理数的运算(1)有理数的加、减、除、乘方运算 (2)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有理数(3)很大的数与很小的数 3.数的开方平方根、算数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 4.实数(1)无理数、实数的概念,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2)用有理数估计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3)近似数 5.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的概念 实数(2)用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进行数学运

2、算(分母有理化) 6.代数式(1)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代数式 (2)代数式的值 代数式 (3)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 7.整式(1)整式的概念 (2)整式的加、减运算 (3)整数指书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4)乘法公式 (5)科学记数法 (6)整式的乘、除运算(多项式乘法仅限于一次式相乘) 8.因式分解(1)因式分解的意义 (2)提取公因式法 (3)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 9.分式(1)分式法概念 (2)分式的基本性质 (3)约分与通分 整式与分式(4)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904 班第一轮数学总复习 第 2 页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目标单元 知 识 条 目A了解B理解C掌握D运用1

3、0.方程与方程组(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3)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4)简单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公式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5)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方程与不等式11.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不等式的意义(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4)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法(5)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组)解集(6)列不等式(组)解简单的应用题12-14.图形与坐标(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2)画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的位置与坐标(3)在方格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4)图形变换

4、与坐标的变化(5)用适当的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12.函数及其表示(1)常量、变量的意义(2)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3)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4)简单的整式、分式和实际问题中的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5)求函数值(6)对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初步预测函数13.一次函数(1)一次函数的意义(2)一次函数的表达式(3)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4)正比例函数(5)根据一次函数的图像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6)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904 班第一轮数学总复习 第 3 页2.空间与图形14.反比例函数(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2)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3)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4)用反比例函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15

5、.二次函数(1)二次函数的意义(2)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通过对具体情境的分析)(3)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4)确定二次函数图像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5)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6)方程、不等式、函数的联系考 试 内 容 考试要求目标单元 知 识 条 目 A B C D1.点、线、面 2.角(1)角的概念及表示(2)角的量度与计算(3)估计、比较角的大小(4)计算角度的和与差(5)角的平分线及其性质3.相交线与平行线(1)补角、余角、对顶角的概念(2)垂线、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3)线段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4)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直线的垂线(5)平行线的概念,两直线平行的性

6、质和判定(6)用三角尺和直尺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7)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8)量度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图形的认识与证明4.命题与证明(1)定义、命题、定理的含义(2)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3)逆命题的概念(4)利用反例证明一个命题是错误的(5)反证法的含义(6)综合法证明的格式与过程 904 班第一轮数学总复习 第 4 页5.三角形(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2)画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3)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应用(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5)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6)三角形全等的条件(4 个)和性质 SAS、ASAAAS、SSS(7)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HL)(8)等腰

7、三角形的有关概念(9)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10)直角三角形的概念(1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2)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13)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14)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及其逆定理(15)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考 试 内 容 考试要求目标单元 知 识 条 目 A B C D6.四边形(1)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2)正多边形的概念(3)四边形的不稳定性(4)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5)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6)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7)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8)梯形的概念(9)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图形的认识和证明(10)线段、矩形、平

8、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重心及物理意义(11)运用三角形、四边形、正六边形进行镶嵌设计904 班第一轮数学总复习 第 5 页考 试 内 容 考试要求目标单元 知 识 条 目 A B C D10.图形的轴对称(1)轴对称的概念(2)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图形的(3)作简单平面图形经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4)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7.圆 (1)圆的有关概念(2)弧、弦、圆心角的概念(3)圆的性质(4)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征(5)三角形的内心与外心(6)切线的概念(7)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 (8)切线的判定(9)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10)弧长及扇形面积的计算(11)圆锥的侧面

9、积和全面积的计算8.尺规作图(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3)作角的平分线(4)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5)利用基本作图作三角形(6)过一点、两点和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7)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尺规作图的过程9.视图与投影(1)画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2)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3)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4)三视图、展开图(除球外)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5)观察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图形,欣赏一些有趣的图形(6)物体阴影的形成(7)根据光线方向辨认实物的阴影(8)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904 班第一轮数学总复习 第 6 页(5)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

10、、等腰梯形、正多边形、圆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6)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物体的镜面对称(7)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11.图形的平移(1)平移的概念(2)平移的基本性质(3)作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4)利用平移进行图案设计(5)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12.图形的旋转(1)旋转的概念(2)旋转的基本性质(3)平行四边形、圆的对称性(4)作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5)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6)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轴对称、平移、旋转及其组合)(7)用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13.图形的相似(1)比例的基本性质(2)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3)黄金分割(4)图形相似的概念(5)图形相似的性

11、质(6)相似三角形的概念(7)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8)图形的位似(9)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10)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11)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12)特殊角三角函数值(13)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4.图形与坐标(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2)画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的位置与坐标(3)在方格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认识和证明(4)图形变换与坐标的变化(5)用适当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904 班第一轮数学总复习 第 7 页3.统计与概率考 试 内 容 考试要求目标单元 知 识 条 目 A B C D1.统计(1)数据的收集、整理(2)抽样、样本(3)统计图(

12、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4)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加权平均数(5)频数、频率的概念(6)频数分布直方图解决实际问题 (7)频数分布表和分布直方图(8)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解决实际问题(9)数据的离散程度、极差、方差(10)用样本估计总体(11)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判断(12)设计简单的统计活动,检验某些判断(13)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对得出的结论发表自己的看法(14)用统计方法解决社会生活及科学领域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概率(1)概率的意义(2)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3)用列举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4)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概率试验(5)用频率估计概率(6)用频率

13、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我们要依据目标要求明确在教学中各知识点要把握的深度。这部分应该是我们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的导航仪。 从考试目标要求来看,主要集中在 A、B、C 层次,D 层次只有 3 处作了要求,即第一:“图形与变换”单元中“12 图形的旋转”条目里第(7)条“用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 ;安徽省中考数学试卷 2007 年第 16 题和 2009 年的第 18 题均考到这类题,2008 年考的第 18 题有关“棋子循环对称跳动”轴对称探究规律,还有 2010 年考的第 18 题作图。第二:“图形与坐标”单元中第14(5)用适当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第三:“统计与概率”单元中“1

14、 统计”条目第(12)设计简单的统计活动,检验某些判断; 904 班第一轮数学总复习 第 8 页例如: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考试要求目标为 A,中考考解答题题可能性极小,近 4 年应该从未考过。用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地组合进行图案设计属于 D 类,每年基本上是安排解答题,成为中考解答题常客。第一轮复习就像扫雷,各家雷区位置不完全一样。因此,由于各个学生的学情的差异这项扫雷的主体任务还只能由学生去完成,即要求学生课下结合课本以及资料中的考点解读梳理知识条目,认真阅读例题解析或易错题解析,在此基础上独立完成后面的训练题,再通过批改去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这样课堂上老师就可以针对性地去解决一些问题,如:重

15、要知识点的强化系统化【考纲中考试要求达到 C 类或 D 类的,举例: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次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二次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三角形的边和角相关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圆的有关性质及其相关计算、图形变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等】 、重点题型的点拨、有代表性的习题的讲解、易错题的强调【课前要通过对学生作业的了解做相关调研】 。2.善待错题。错题是什么?错题就是你的雷区。碰到一个就要彻底扫除。往往学生只将错题的正确答案写出来就认为够了。我要求我的学生,对所有的错题都要在题旁写出详细的解析,甚至要写出出错原因,有代表性的错题还要在“中考复习备忘录”上登记。总之一定要善待错题,它是学生提高成绩的台阶。忽视这一环节,前面所做的事情都等于零。其次老师在复习过程中,也要注意收集学生易错的习题,在资料书中做好标记,然后抽时间将题目输入电脑中【一般题目前有出处,可以找到中考真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