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夏季常见皮肤病的防治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820404 上传时间:2017-11-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月夏季常见皮肤病的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8月夏季常见皮肤病的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8月夏季常见皮肤病的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8月夏季常见皮肤病的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8月夏季常见皮肤病的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8月夏季常见皮肤病的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月夏季常见皮肤病的防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夏季常见皮肤病的防治(上)夏天天气炎热,气候潮湿,便于病原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加之人们出汗多,皮肤表面湿度大,可以使上述病原微生物乘机而入,造成皮肤感染;夏季人们穿着单薄,皮肤暴露部位较多,但这时阳光直射,日照时间长,因日光照射引起的皮肤病也相应增多;另外,夏季也正是蚊虫大量孳生的季节,来皮肤科门诊就诊的病人中由于蚊虫叮咬以及因昆虫引起皮炎者也非常多。那么,在夏季如何进行预防和治疗皮肤病呢?下面谈谈夏季常见皮肤病的防治问题。细菌感染性皮肤病1.脓疱疮(黄水疮) 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小儿常见。好发生于面部、头皮和四肢,表现为米粒到黄豆大小的脓疱,疱壁薄,容易破溃,流出黄色脓液

2、,干燥后表面结黄或灰色痂。皮疹可因为自身传播而向周围蔓延。常有瘙痒感觉。严重者可伴高热,出现败血症,由链球菌感染者还可并发急性肾炎。2.毛囊炎、疖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侵犯毛囊而引起的毛囊和毛囊周围的炎症。毛囊炎表现为米粒大小毛囊性丘疹,逐渐形成脓疱,中心有毛贯穿,周围有炎性红晕,多分批出现,互不融合,自觉轻度痒痛。疖表现为圆锥形毛囊性炎性丘疹或结节,中央逐渐坏死变软,顶部出现黄白色脓栓,自觉灼热和疼痛。严重者可出现发热及附近淋巴结肿大等。3.丹毒 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为皮肤、皮下淋巴管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急性炎症。开始时可有全身不适、发热、畏寒、头痛及恶心等前驱症状。皮损好发于小腿和面部,表现为境界

3、明显的鲜红色水肿性斑片,表面紧张发亮,有时中央可出现水疱,有灼热感。4.红癣 由微细棒状杆菌引起,常见于男性成人。好发生于腋窝、腹股沟、臀缝、第四五指间等皱折部位,表现为境界清楚、边缘不规则的红色至褐色斑片,表面光滑或有糠秕样鳞屑。一般没有自觉症状。5.腋毛癣 发生于气温湿热季节,病原菌为纤细棒状杆菌,仅感染腋毛或阴毛,而患部皮肤正常但多汗。表现为腋毛或阴毛毛干上出现黄色、红色或黑色集结物,使毛干变脆易于折断。患者无自觉症状。对于以上细菌感染性皮肤病的预防,应以平时注意个人卫生以保持皮肤清洁为主,如勤洗澡、勤换衣服。防止各种皮肤损伤,例如昆虫叮咬后应避免搔抓,以防抓破皮肤继发感染。因脓疱疮有较

4、强的传染性,因此如果在学校、托儿所、幼儿园等场所发现患者,应及时隔离,并对患者的衣被等用具和居住环境进行消毒,以防疾病传播。一旦您不幸患了细菌感染性皮肤病应及时治疗,治疗时要根据皮损情况和有无全身症状选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敏感的抗生素,全身治疗常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先锋霉素以及磺胺类药物等。如果对上述药物过敏者,还可以用红霉素或林可霉素等,其中治疗红癣应首选红霉素。局部治疗主要选用杀菌、消炎的药物,如脓疱疮脓疱完整时,可外搽 5%硫磺炉甘石洗剂,如脓疱已破溃、结痂,可选用 3%硼酸溶液、0.5%新霉素溶液或15000110000 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或冷湿敷,而后再外搽莫匹罗星软膏、

5、红霉素软膏等。毛囊炎可外搽莫匹罗星软膏、新霉素软膏等。疖早期可外用鱼石脂软膏,如已化脓应及时到医院切开引流,切忌自行挤捏,尤其是在鼻翼两旁和上唇部者,更应严禁挤压,以免导致细菌沿血行进入颅内引起感染。红癣可选用红霉素软膏、癣药膏或硫磺水杨酸软膏。腋毛癣局部外用硫磺霜。真菌感染性皮肤病1.手足癣 往往夏季加重,秋季减轻。常表现为五种类型:角化过度型 表现为皮肤粗糙,角化过度,无水疱及脓疱,皮损对位于足跟、足跖和足旁。丘疹鳞屑型 为最常见的一型,表现为小片状脱屑,呈弧形或环状附于皮损边缘,病情加重时出现红斑、丘疹。水疱型 常位于趾间、足跖及侧缘,呈群集或散发的小水疱,壁厚发亮,疱干后脱屑。浸渍糜烂

6、型 常侵犯第三、第四趾间,表现为皮肤浸渍发白,剥脱露出红色糜烂面,可有少许渗液。易继发感染,常发出恶臭。体癣型 表现为水疱、丘疹、红斑,皮损边界清楚,常呈环状,伴剧烈瘙痒。手癣表现与足癣大致相同,但分型不如足癣明显。2.体癣和股癣 体癣好发于面、颈、腰腹及四肢等处,开始为丘疹、丘疱疹或水疱,逐渐向周围等距离扩展蔓延,形成环形或多环形,边缘微隆起,狭窄而不连贯,中央炎症减退,伴脱屑或色素沉着。股癣发生于腹股沟,表现与体癣相似。3.花斑癣(汗斑) 好发于胸背部,表现为黄豆至甲盖大小的斑疹,邻近损害可相互融合成不规则的大片状,表面附有糠秕样的鳞屑,呈灰色、褐色或黄棕色不等,时间较久的呈灰白色,状如花

7、斑。偶有轻度瘙痒。4.念珠菌性间擦疹 多见于小儿和肥胖多汗者,皮疹好发生于腋窝、腹股沟、臀沟、乳房下等皱折部位,表现为境界清楚的湿润糜烂面,基底潮红,外周常有散在红色丘疹、疱疹或脓疱。5.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 好发于皮脂腺分布丰富部位如上背部、胸前、双肩等,皮疹为圆顶状毛囊性红色小丘疹,间有小脓疱,周围有红晕。呈弥漫性或散在对称分布。自觉不同程度瘙痒、灼热或刺痛感,出汗后加重。真菌感染性皮肤病的预防关键在于注意个人、家庭和集体卫生,尽量避免与患癣病的患者密切接触,更不要接触有癣病的动物如狗、猫等;避免间接接触患者用过的浴盆、毛巾、拖鞋等,对患者使用过的衣物、鞋袜等应高温消毒。尽量避免滥用可能影响

8、机体免疫力的药物如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以免因机体免疫力减弱而易致继发感染。对原有的易致真菌感染的疾病如糖尿病等应积极治疗。浅部皮肤真菌感染的治疗应根据患者及皮损的情况而选用药物,如感染情况较重,皮损面积较大时,可选用一些口服抗真菌药如伊曲康唑、特比奈芬、氟康唑等进行全身治疗。大部分皮肤浅部真菌感染单纯使用皮肤外用药物就可以治愈,但应根据皮损的具体特点来进行药物的选择,以足癣为例,如趾间糜烂型可先用枯矾粉或脚气粉,待皮损收干后再用克霉唑霜;水疱型可选用复方水杨酸酊、复方雷锁锌搽剂,也可用 10%冰醋酸溶液浸泡;丘疹鳞屑型或角化过度型宜选用克霉唑霜、咪康唑霜、酮康唑霜、联苯苄唑霜及特比奈

9、芬霜治疗。昆虫及其它动物性皮肤病1.蚊虫叮咬:蚊虫喙刺入皮肤可以出现刺痛感,刺伤处可出现水肿性红斑、丘疹或风团,中央可有一针头大暗红色瘀点,在瘀点周围出现特征性苍白色晕。皮疹反应因人而异,有人被叮咬后毫无症状,但对一些敏感者可出现明显红肿,伴剧烈瘙痒和烧灼感。预防蚊虫叮咬应采取综合措施:首先搞好环境卫生,消除蚊虫的孳生场所,室内可喷洒一些对人畜无害的杀虫剂或点燃蚊香;有条件者可安装纱门纱窗或挂蚊帐;皮肤上涂驱蚊药水或驱蚊油等也可防止蚊虫叮咬。您的皮肤一旦被蚊虫叮咬,局部可外涂各种止痒剂,如风油精、清凉油、薄荷水和炉甘石洗剂等,如瘙痒剧烈或皮疹严重时可酌情使用抗组织胺药如扑尔敏、赛庚定等。此外应

10、避免搔抓,以防抓破后继发感染。2.毛虫皮炎:是由于毛虫的毒毛刺伤皮肤后由毒毛释出的毒液所引起的急性皮炎。常见的致病毛虫有桑毛虫、松毛虫和刺毛虫。皮损常发生于暴露部位,桑毛虫皮炎基本皮损以绿豆至黄豆大小的淡红或鲜红色斑丘疹和丘疹为主,可有少量丘疱疹,中央常有毒毛刺伤的痕迹,自觉剧痒,以夜间为甚。松毛虫皮炎的表现与桑毛虫相似,但可出现红、肿、热、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刺毛虫皮炎临床表现为水肿性红斑、风团及大片水肿,间有水疱或大疱,自觉剧烈灼痛。毛虫皮炎的预防重在灭虫,采用农药或生物灭虫,加强个人防护,如夏天不要在有毛虫的树下及下风口纳凉、晒衣服被褥等,遇到大风天气,应关好门窗,以防毒毛进入室内。治疗

11、以止痒、消炎、预防继发感染为主,可外搽炉甘石洗剂,可用橡皮膏反复粘贴患处以拔除毒毛。3.隐翅虫皮炎:为接触隐翅虫的毒液而致的皮炎,好发于面颈等暴露部位,皮损常呈条状或片状水肿性红斑,其上有密集针头大小的水疱或脓疱,周围淋巴结常肿大。自觉明显瘙痒和灼痛感。预防主要为避免接触,如遇虫落在皮肤上,切勿直接在皮肤上拍死或压死。夜间睡眠时应息灯,纱窗应关好,蚊帐应放好。一旦发生了皮炎,应立即用清水、肥皂清洗患处,并进行对症处理,如外涂炉甘石洗剂等。如出现继发感染应酌情选用抗生素治疗。4.蜂蛰伤:为蜜蜂、黄蜂、大黄蜂及土蜂尾部的毒刺刺伤皮肤并注入毒液所引起的急性反应。刺伤后局部立即有灼痛和瘙痒感,很快出现

12、红肿。如同时被多数蜂蛰伤,可出现大面积肿胀,并可出现发热、恶心、乏力等全身症状。如被大黄蜂蛰伤,可出现休克、昏迷、抽搐、呼吸麻痹等,严重者可致死亡。治疗首先应设法拔出毒刺。如为蜜蜂蛰伤,其毒液多为酸性,可外涂 10%氨水或肥皂水,如为黄蜂蛰伤,其毒液多为碱性,可外涂 5%醋酸。如蛰伤处红肿疼痛明显,可局部注射 2%盐酸普鲁卡因或皮下注射吐根碱并口服抗组织胺药和止痛药。全身症状较重者可用皮质激素和蛇药片治疗。5.刺胞皮炎:为水母、海葵及珊瑚等水生生物刺伤皮肤而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常发生于夏季下海游泳者,表现为红斑、丘疹或风团,重者可有瘀点、瘀斑和水疱,呈条索状、点线状或地图状分布,自觉刺痒、麻痛

13、和烧灼感,严重者可出现全身不适、肌肉疼痛,甚至出现休克。夏季海水浴者游泳时应选择干净的水域,一旦被刺伤后应立即除去粘在皮肤上的触手,以防未放射的刺胞进一步释放而加重病情。可用海水冲洗或用干布搽干,也可用酒精或碱性溶液喷洒患处。一旦患了皮炎可用明矾水冷湿敷,或外用炉甘石洗剂,内服抗组织胺药物,病情严重者,可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温热引起的皮肤病1.痱子:为高温湿热环境下出汗过多不易蒸发引起的小水疱或丘疱疹。临床上分为四型:白痱(晶形粟粒疹)皮疹为针尖至针头大的浅表性水疱,疱液清,壁极薄,易破裂,自觉症状轻微。红痱(红色粟粒疹 )最常见。损害表现为针帽大小的丘疹和丘疱疹,周围有轻度红晕,常成批发

14、生于躯干部。自觉轻度烧灼感及刺痒。脓痱主要发生在皮肤皱折处及小儿头皮,表现为丘疹顶端有针头大浅表性小脓疱。深在性痱子损害表现为多数炎症性丘疹,出汗后可增大,可伴有中暑症状。预防痱子的发生应注意加强室内通风降温,衣着应宽大,及时更换汗湿衣服,常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洗澡,揩干后扑痱子粉或爽身粉。痱子的治疗主要以清凉、收敛、止痒的外用药为主,局部可外用痱子粉或炉甘石洗剂,脓痱可用鱼石脂炉甘石洗剂,必要时内服抗生素。2.夏季皮炎:为炎热引起的季节性炎症性皮肤病。皮疹好发于躯干和四肢,尤其是小腿,为大片鲜红色斑,其上有密集针头至米粒大小的丘疹,久之,皮肤可增厚,伴剧烈瘙痒。天气转凉后可自然痊愈。为预防本

15、病的发生,应使室内通风干燥,衣服应宽大轻薄,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洗澡、换衣。治疗本病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或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如地塞米松软膏等。日光引起的皮肤病1.日晒伤:一般于日晒 46 小时出现皮损,至 1224 小时达高峰,表现为皮肤暴露部位出现境界明显的红斑、水肿,严重时发生水疱、大疱,伴瘙痒和刺痛感。晒伤面积大且严重者可出现发热、头痛、恶心等全身症状。预防日晒伤主要是避免过度日光曝晒,外出时注意遮阳,如戴遮阳帽、穿浅色长袖衣裤、外涂防晒霜。处理以对症为主,如局部可用炉甘石洗剂或做冷湿敷等,对广泛而严重的晒伤,可用小剂量类固醇激素和消炎痛内服。2.多形性日光疹:为日晒后的变态反应,表现为皮肤

16、露出部位出现红斑、丘疹、风团或水疱等皮疹,以小丘疹和丘疱疹最为多见,但某一患者常以一种形态的皮疹为主。本病与日光照射有密切关系,日晒后皮损明显加重,瘙痒也加剧。一般到秋季以后病情可明显好转。预防主要是尽量避免日光照射,外出时可外涂防晒霜。治疗可选用抗组织胺药如扑尔敏内服,也可选用氯喹治疗,外用药物常选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或霜剂。3.外源性光感性皮炎:为皮肤直接接触某些光敏物或光敏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再到达皮肤,受日光照射后发生的皮肤炎症反应。光敏物常见的有:药物如四环素类、灰黄霉素、巴比妥类及某些草药如补骨脂、龙胆草、防风、白芷等,动物如泥螺,植物如菠菜、油菜、小白菜、木耳、无花果等均可引起光感性皮炎。预防本病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应避免接触光感物质,其次应防日晒。治疗主要以对症处理为主,病情严重时可适当应用皮质激素。夏季常见的皮肤病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以外,由于夏天气候的影响,其它皮肤病如接触性皮炎、湿疹等的发病率均可相应增高,但是只要您预防得当,治疗及时,在炎热的夏季就不会让皮肤病增加您的烦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