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法律机制之构建完善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7819969 上传时间:2017-09-0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我国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法律机制之构建完善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我国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法律机制之构建完善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我国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法律机制之构建完善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我国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法律机制之构建完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我国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法律机制之构建完善(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 6 月(总第 314期)法制与经济FAZHIYUJINGJINO.6, 2012(Cumulatively, NO.314)摘 要 医疗器械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因为其救死扶伤的性质,使得其质量对于公众的生命安全极其重要 。即使有规定只有合格的医疗器械产品才可以上市,但现实中依然有很多因医疗器械而引发的医疗事故,给其使用主体和受用主体带来了现实或潜在的危害 。由此可见,我国的医疗器械仍然存在风险 。不仅医疗器械风险会发生在医疗器械的正常运行状态下,更多时候会是发生在医疗器械出现故障时 。因此,对医疗器械风险的分析 、评价还有控制,与如何进行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焦点 。关

2、键词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医疗机构; ISO14971 风险管理标准风险管理贯穿医疗器械从设计到专利申请到生产到使用的整个过程,在专利申请时,风险分析是注册申报资料的基础,注册审查所提出的问题围绕医疗器械的安全和有效进行,注册申报也需要说明产品是安全和有效的 。一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制度介绍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贯穿于产品上市前 、上市后的整个生命周期,同时,风险管理是保证医疗器械安全的重要措施 。风险管理是优化产品的风险 获益平衡的过程 。风险管理的过程内容有风险分析 、风险评价 、风险控制 、综合剩余风险评价 、风险管理报告,生产和生产后信息这六大部分 。另外,风险管理所涵盖的对象有管理者 、

3、企业(包括生产和经营企业)以及使用医疗器械的单位等 。二 、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一)预防在先原则由于医疗器械的受用对象和使用方式以及其成本较高的特点,决定了医疗器械不能够依靠在发生故障之后再进行修理来做风险的处理,相反应该在风险发生之前就风险的预期进行分析 、评价以及控制,然后通过必要的控制手段使风险被控制在一定水平内 。只有预防在先,才能保障批准上市的医疗器械安全有效 。(二)风险管理完整性原则这一原则是通过风险管理标准 (ISO14971 标准)体现出来的 。风险管理的完整性指的是将已经知道的和可以被合理预见的在器械的生命过程中的风险进行系统化的分析,评价和监控以确保医疗器械风险被控制在可

4、接受水平 。(三)医疗器械随机失效原则随机失效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产生的失效;而系统性失效是指医疗器械的寿命周期各个阶段活动中的主要实施医疗器械正常状态下的风险管理,同时还要故障的状态下做出的风险管理的措施 。(四)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持续动态性原则指在风险管理标准的生产和生产后信息过程之中,需要制造商去建立并维持一个系统的程序,制造商要收集特定的医疗器械投入生产以及使用后的各种信息例如顾客市场信息 、医疗机构反馈信息等,尤其是监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召回医疗器械产品等,并且对这些信息进行评审 。另外,关于制造商的风险管理标准的实施要求不断跟踪与完善,只要医疗器械还在使用,就要保持一个持

5、续动态的状态 。(五)制造商主要责任原则风险管理标准指出风险管理标准主要为医疗器械制造商制订,同时,它对医疗器械制造商的风险管理的过程提出了相应的一些要求 。这一点在此我们不多做论述,将在后面的风险管理主体中详细论述 。三 、风险管理依据(一)国际标准: ISO14971 标准ISO14971 风险管理标准对各国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对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各过程做出了要求,提供了方法和指南,可以看出,该标准是一个内容充实 、要求详细 、可行性较强,由正文和 10 个附录组成 。正文中规定风险管理须在医疗器械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中被贯穿 。ISO14971 标准指出,从医疗器械的开始构思到

6、设计开发 、生产 、服务 、使用直到最后停用或报废处置的整个过程都有风险 。10个附录相当重要,它给出了风险管理的方法 、技术和实例,这有利于该标准的使用人对标准进行理解与实施 。该风险管理标准与一般标准有很大不同,一些标准,如 ISO9001、ISO13485 等只是提出要求,并未提出实施方法 。其主要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种:预先危险分析 (PHA);故障树分析 (FTA);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 (FMEA) 和失效模式 、效应和危害度分析 (FMECA);危害和可运行性研究 (HAZOP);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 (HACCP)最后,该标准强调文件和记录的保持,要求生产企业将相关文档进行建立与保持

7、,该标准规定要查看风险管理文档,以这种方式来检查风险管理的符合程度 。这是风险管理标准反复强调的一点,即对风险管理的过程进行监视与控制,这也是政府进行监管,第三方进行审核的方法之一 。(二)国内标准与相关法律法规1.我国管理标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SFDA) 发布了 YY/T0316,即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的应用 该法规对风险管理过程提出了详细要求,另外,该标准等同采用了 ISO14971标准 。是对国际标准的采纳与借鉴 。浅谈我国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法律机制之构建完善常梦妮(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113下转第 116 页 2.我国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以下这些:

8、(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 医疗器械分类规则 和 医疗器械分类目录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 2)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规定 (局令第 5 号, 2004 年 1 月 17 日) 第十五条,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 附件 3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一般医疗器械实施细则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管理办法 ;( 3) 医疗器械说明书 、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 第十三条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办法 第二章申请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的条件第六条的5 个规定;( 4)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 关于印发医

9、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试点工作总结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近期工作安排及技术要求的通知 ,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 ,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有关事宜的公告 。四 、风险管理主体风险管理的主体有以下三类:(一)投入市场前医疗器械制造商的责任之一是确保医疗器械安全 、有效,实施医疗器械风险管理也很大一部分是制造商的责任 。一般来说,从制造商的顶层设计开始,便要求进行风险分析,从而开始风险管理活动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制造商提供充分的风险管理文件和有关的一些资料,注册评审时,制造商要严格遵守这些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标准中与申报风险评估有关的资料,执行风险管理人员需要有相应的知识储备,还要有相关经验

10、和相关的技术,同时,在医疗器械进入市场之后,制造商也担负有定期评审风险,确保风险管理过程的连续性 。最后,制造商还需记录并保存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资料档案 。(二)投入市场后1.医疗机构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是风险管理不可缺少的部分,需要了解相关的监管法规,知悉自身责任,对医疗器械的不良事件进行监测 。同时,在医疗器械的使用上,应该如实报告使用状况和器械的风险危害和对病人造成的伤害状况 。最后,需要保存医疗器械的风险信息 。需要对医疗设备的使用环境 、使用程序 、使用方法进行掌握,并了解熟悉医疗设备的使用事项,这些都是对使用医疗设备和使用人员的基本要求 。2.政府监管部门政府监管部门对与医疗器械风险管

11、理有关的制度以及风险管理的标准进行指定与颁布,同时,会对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执行状况进行监督管理,对医疗器械上市前以及在市场上的状况进行评价与再评价,并对医疗器械风险进行制度控制和信息发布工作 。医疗器械上市前的风险评估进行系统的评价和市场后的再评价主要由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负责,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督测评和再评价工作主要由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负责,医疗器械风险的制度控制和信息发布主要由行政管理部门进行 。在这里,要强调一下食品药物监督管理部门,这一部门是政府监管的一部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为监督管理着,对医疗器械制造商风险管理活动进行监管,并对相关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和监督,一旦出现有不适

12、当的风险的时候,如果出现制造商的干预不充分及时的情况,食品药物监督管理部门将依法实施有关措施来干预 。因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仅是政府监管部门是,可以说,也是另一种层面上的医疗风险管理者 。五 、我国风险管理的现状和法律法规上的改善建议(一)现状分析1.对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及主体不明 。风险分析作为风险管理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主要是因为法律法规和整个社会利益和人类利益的需要,政策只能作为导向,且我国在医疗器械方面的政策还不完善,相关人员对于风险管理的主体尚不够明确 。2.风险管理的监督能力较弱 。现实中有少量虽然风险分析不合格,但依然能够得到专利的状况 。相关的监管制度有很大疏忽与漏洞,这一点

13、会造成的结果会非常严重,一旦不合格的医疗器械在进入市场后出现问题,不仅会给制造商,销售商和医院带来巨大损失,也会给病人的身体带来损伤 。3.医疗机构在管理中存在购进医疗器械资质审查不严,进货渠道混乱的现象 。医疗机构使用淘汰二手医疗设备问题十分明显,很多医疗机构不同程度在使用二手医疗设备,大多二手设备使用时间较长,同时,不少医疗机构在购进医疗器械时没有索要的相关资质 、证件 (证件不全 ),医院机构在购进医疗器械时资质审查很不严格 。很多二手医疗设备质量无法保证,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其中,有些设备是以支援 、捐赠等方法配备,这就给监督检查带来了困难 。4.执法不严密 。在执法中,存在监管执法人

14、员对实体法理解和执行有偏差,药械检查 、行政处罚等执法行为程序上的不规范,药械执法机关或药械执法人员未按相关规定,在法律法规的期限内不履行行政许可事项,或变更事宜,致使行政相对人利益受损和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未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回避,或为举报人保密等现象,这些执法的漏洞也给我国医疗器械的制造及使用带来风险 。(二)法律上的改善建议根据上面第三部分所论述我国在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对于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到,我国这些年借鉴国际的通行做法在医疗器械的分类 、临床试验 、申请与注册 、生产与经营 、广告发布等环节做出了法律层面的规范与管理,同时也借鉴了国际风险管理标准,尽管如此,从细节方面来

15、说,它们的可操作性尚且不够,具体有以下几点体现:1.将法律上关于医疗器械的分类详细化在我国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中,对于医疗器械的分类过于抽象,同医疗器械在学理上具体的分类,仅仅将所有医疗器械分为 “常规管理 ”,“对其安全性 、114上接第 114 页 !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 ”和 “必须严格控制 ”这三类在现实操作中是可行性不大的,很大程度上将分类的裁量权给予使用医疗器械和进行管理的人员身上 。因此应该详细化地分析医疗器械,以方便管理和监督的进行 。2.明确注册登记制度,并明确监管主体间责任,完善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的责任追究和诉讼机制我国的医疗器械监管机构是多个层次的结构,既有国家级的医疗器

16、械监管机构同时也还有省和省以下的机构,在省 、市 、县均设有药监部门,分别负责各县行政区域中医疗器械的监管 。不同地区和层次的监管机构的审批类别,尺度和要求存在较大的差异 。正是因为这种情况,目前我国医疗器械统一管理的标准不够统一,这样一来,监管工作的开展难度就相对较大 。我们需要进一步明确等级制度,明确法律责任 。另外,我国对医疗事故的追究已采取了举证倒置的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为实施医疗器械监管公益诉讼准备了举证责任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陈志刚 ,王慧芳 .学习贯彻 YY_T0316_2008_ISO_ 省略 _ 管理标准确保将医疗器械风险控制 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9(15),(2).2王兰明 .谈我国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法规要求 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09 (33),(1).3朱清喻 ,洪流 .论我国医疗器械法律监管现存的问题与机制完善J.中国医疗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