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毕业论文--16

上传人:li****20 文档编号:178137261 上传时间:2021-04-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16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16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16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16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16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1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专业毕业论文--16(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和护理措施研究学生:某某某指导老师:某某某X 年 X 月 X 日.-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和护理措施研究概述【摘要】目的探究静脉输液外渗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及出现 外渗现象后的处理手段。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数据库相关研究,对其进行 归纳、分析、总结、概括。结果静脉输液外渗,应提高专业技术,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结论定期开展护理专业知识培训,强化安全意识,从生理和心理 的角度开展护理工作,有效杜绝输液外渗的现象。【关键词】输液外渗;原因;护理措施;研究概述.静脉输液是根据病情将大量无菌液体或药物在严格的无菌操作过程下经静脉直接输入体内的方法,也是确保临床治

2、疗的重要护理手段之一。通过静脉输液,不仅能维持体液平衡,而且使机体的电解质、酸碱状态尽可能保持正常,为危重病员紧急抢救准备提供静脉给药通路,确保药物输入体内的需要1 。因此,作为护士静脉输液是我们每天必不可少的操作,静脉输液外渗也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当静脉输注液体外渗至血管周围组织时,也将会依液体种类对病员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轻则引起局部皮肤肿痛,重则导致血管周围组织炎症以及静脉炎、静脉血栓的形成,甚至于造成组织坏死。所以为减轻病员的痛苦,令患者早日康复,认真分析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和及时、正确处理静脉输液外渗具有重要的意义。1 导致静脉输液外渗的常见因素静脉输液

3、外渗在临床上一般表现为肿胀、胀痛,中度或重度疼痛,通常为烧灼、刺痛,局部红肿,回抽无回血,或局部水泡,皮肤发黑变硬,形成溃疡2-3 。当外渗现象出现时,不仅会影响下一步的护理工作开展,更是会对患者造成机体损伤和额外的痛苦,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充分了解导致外渗的种种因素,为预防此类现象出现打下基础。1.1 患者的实际情况1.1.1 新生儿新生儿因全身均分布有胎脂,需做静脉输液者有的是皮肤苍白,有的是皮肤紫青,一般与头皮进行静脉穿刺,可见的血管很少,穿刺难度大,固定后易脱落,加之哺乳或喂养影响,使其易外渗。1.1.2 婴幼儿婴幼儿在穿刺过程中易发生哭喊,挣扎等不配合举动,其血管短,不直,且家长的紧张

4、言行会对护理人员增加压力,给穿刺和固定工作带来难度,引发输液外渗概率要高于成年人,所造成伤害也较成年人更大。1.1.3 老年人老年人血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皮肤松弛,容易发生液体外渗;此外,由于老年人的各项身体机能减退,行为控制能力减 弱,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针头移位或静脉破损,加之,老年人反应迟钝,痛阈.-减低,也是造成外渗加重的重要原因。1.1.4 重病患者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 3 。1.1.5 缺乏感知的患者此类患者可能接受了药物麻醉或是处于昏迷状态,无法与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交流,不能正常地表达身体感受,如出现无

5、意识肢体抽动等突发状况,很可能导致外渗现象,且病员无法表述机体疼痛,若未及时发现,会令机体损伤程度变得更大。1.2 护理人员技术因素由于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因素,专业知识不过硬,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 选择血管失当,穿刺技术不熟练,这些行为将会造成机械性损伤。出现一次给 药多次穿刺,针头固定不当,没有定时巡视静脉通道,同一部位多次穿刺,针 尖顺静脉外膜划破血管壁,药液外渗于皮下。拔针后按压针眼不正确,给药方法不当,使用发生外渗概率高的钢针,大力推药,忽略病人心理护理造成病 人精神紧张、不合作等现象。1.3 理化因素包括输液时环境的温度,溶液中不溶微粒的危害,液体输入量、速度、时间、压力、针头对血管

6、的刺激以及旧法拔针对血管壁的损害4 。1.4 药物因素主要是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引起,主要药物包括:缩血管 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化疗药 物如阿霉素、长春新碱;高渗性及阳离子溶液5 这些药物一般会影响血管周围渗透压,改变血管壁通透性,或是多次施药后令静脉变得更为脆弱,因此将导 致输液外渗的几率和风险大大增加。1.5 疾病因素(1)癌症是外渗的危险因素,这是因为癌症患者反复接受化疗,血管壁损伤大,静脉脆弱,难以穿刺; (2)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易发生外渗;( 3)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化,也容易发生外渗;(4) 静脉压增高的

7、患者,如右心衰患者,全身静脉淤血,血液回流受阻,容易发生.-外渗;(5)凝血机能有障碍的病人,血凝块对穿刺针周围于血管壁之间的间隙封闭不足,导致药物、血液渗漏。拔针后,局部按压时间过短,血管内药液从针眼外渗。1.6 护理人员的心理因素病人对护士的不信任,怀疑,或第一次穿刺不成功,都会对护士的心理产生影响,护士自身就会质疑自己能不能穿刺成功,增强护士的心理素质,也可提高穿刺成功率。2 外渗导致的机体损伤类型在了解了可能导致输液外渗的各项因素后,护理人员应当进一步了解输液外渗对病人的身体所造成的损伤类型,从而做到及早预防,对症下药,将护理工作做的更加扎实 .2.1 血管损伤良好的血管是进行静脉输液

8、的基础,而发生输液外渗时,首先受到损伤的就是血管,除了机械性的损伤,还会随着外渗的发展产生其他损伤。通过动物实验形态学观察发现,注射液体及微粒从血管内渗漏到血管周围组织,可引起血管周围大量结缔组织增生,致使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缩小甚至发生堵塞 2.2 局部组织损伤轻者会产生麻、肿、胀、痛等各种刺激性的机体反应,重者则会在炎症和药物毒性的双重作用下,形成局部组织坏死,尤以化疗药物的伤害性大。若处理不当,将会造成关节僵直和功能性障碍。2.3 深度组织损伤属于少数现象,由于渗漏量过大,导致皮下组织压力增高,压迫骨筋膜,阻碍血液循环,造成局部缺血缺氧,代谢废物堆积,改变血管通透性,直至形成骨筋膜综合征

9、,进一步发展将会导致严重残疾或死亡。2.4 累积损伤由于长期的输液史所产生的血管损伤及血管壁破坏,造成血管弹性差,穿刺难7 ,易导致恶性循环的产生。3 输液外渗的预防方法.-在了解了输液外渗可能导致的机体损伤的基础上,如何进行预防工作,从源头上减少外渗现象发生,对于缓解护理人员压力,减少病人的痛苦和花费, 避免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3.1 做好对患者及家属的宣教在实际的日常护理活动中,由于护理人员和就医患者的巨大数量差异,使得向每一位患者详细地解释输液外渗的预防知识是不现实的,因此,在实际工 作中,应采取“抓大放小”的方针,对于血管条件好,有家属陪护的患者,进 行简单说明,不可随意调整滴速,

10、避免大幅度活动等,并请家属帮助照看。而 对于血管条件差,长期病史,婴幼儿及老年人等特殊群体,进行重点关注,除 了对家属的详细说明出现外渗现象的判断标准,若出现外渗则立刻通知护理人 员,还应适当增加巡视次数,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力争将危险降至最低。3.2 合理选择穿刺静脉为减少药物化学性刺激,应根据药液的性质选择适当的血管。对于静脉滴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宜选择较粗的血管;对于需要长期输液的血液病、肿瘤等患者,需建立静脉使用计划;使用有发泡作用的药物,应避免选择靠近 神经、韧带、关节的手背、腕和肘窝部静脉。另外,应避开病变部位的静脉,避免同一部位多次、长时间输液,注意个体差异及不同疾病的

11、血管特点8 。除此以外,还应该遵从由远到近选择的原则。如何正确的选择血管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对局部位置解剖十分熟悉,才能确保选择血管时不会出现纰漏。3.3 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的注意事项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和速度,持续输入多巴胺、间羟胺时,应用留置针建 立两条静脉通道,每隔23h 交替使用,以避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刺激性强的药物输液前必须以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路,确定穿刺成功后,再输刺激性强的 药物。在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过程中,密切观察,确保针头留在血管内9 。3.4 提高穿刺成功率护理人员应加强基本功训练,高标准严要求,熟练掌握静脉穿刺的技术,提高穿刺操作成功率,

12、争取一次成功。要注意避开活动量大的关节等处,且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避免出现机械损伤。若患者需要进行连续的静脉滴注,则.-可对双侧肢体交替使用以保护血管,提高穿刺成功率。3.5 正确的拔针方式输液完毕后,拧紧调节器,除去胶布,快速拔针,在针尖即将离开皮肤的瞬间,迅速用干棉签沿血管方向按压穿刺点,直至不出血为止,切忌在按压处揉动,按压的力度要适中。正确拔针可避免血管损伤,提高血管利用率,防止皮下淤血和再次输液时发生渗漏 10 。3.6 局部用药保护利用一些药物对血管的作用,使血管保持扩张状态,从而减少外渗,延长可输液时间,例如,使用硝酸甘油贴剂,凭借皮肤组织对硝酸甘油的良好透过吸收性,达到保护血管

13、的目的。4 输液外渗的处理方法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即使做了充分的预防工作,还是有可能发生输液外渗的现象。因此,这类情况出现时,如何按照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护理方法进行妥善的处理,也是护理人员应该掌握的必要的知识。4.1 更换输液部位护理人员在发现外渗现象的第一时间,就应当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积极 采取治疗措施,清除组织水肿和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11 。并且在拔针时要注意采用正确的方法,防止造成二次伤害。另有临床实践证明,在关闭输液器开关的过程中,约有0.2ml 被挤出,而通过拔针时预先折叠距皮针针头2cm处的 输液管,仅挤出0.01ml 液体,几乎不引起局部肿块增大,可以依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采

14、用。4.2 热敷早期且范围小者可进行局部热敷,主要用于肾上腺素、阿拉明、多巴胺等 药物渗漏,但禁用于化疗药物外渗12 。其原理是通过局部升温,扩张血管,改变血液循环状况,从而减轻水肿,促进机体恢复,对于由其他血管收缩剂导致 的外渗同样具有处理效果。该方法成本低廉,效果较好。4.3 冷敷适用于早期局部非炎症性水肿,可以起到收缩血管,减少渗漏,麻痹末梢神经,减少痛苦的作用,对于红霉素和抗肿瘤药物外渗同样有效,但在采用该.-方法时应注意控制温度,防止冻伤。其作用机理是,通过降低温度,不仅可以 减少局部余热对周围活力组织的继续损伤,而且可以降低局部组织代谢,使局 部血管收缩,渗出减少,从而减轻局部水肿

15、程度,并有良好的止痛作用13 。4.4 局部封闭适用于化疗药物外渗,可用利多卡因100mg+地塞米松 5mg+生理盐水 4ml 在包块底部选择三个点平行于皮肤进针,从而更好地阻止外渗药液与组织结合。其中,利多卡因有麻醉,止痛,轻微扩张血管的作用;地塞米松可以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合成,减少炎症因子的扩散,阻碍磷脂酶a2 的活性,中断疼痛的持续性神经冲动,从而发挥镇痛作用14 。4.5 中医疗法适用于长期注射的药物导致的注射部位静脉壁炎性渗出,一般采取外敷的方式进行处理。4.5.1 马铃薯外敷可采用具有化瘀散结、理气止痛功效的马铃薯片敷于患处,既可以治疗外渗,还可以降低静脉炎发病几率。4.5.2 芦

16、荟涂抹外敷芦荟属于百合科植物,味苦而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散瘀利血的功效,其中富含的多种化合物对于解决输液外渗问题都具有一定作用,比如,芦荟乌鲁 新可以覆盖于炎症表面促进细胞再生;芦荟酊可以起到杀菌消炎的作用;异柠 檬酸可以扩张血管,加强血液循环;芦荟素更是可以增强血管壁弹性。在药效 良好的基础上,使用芦荟处理还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单等特点。在临床上,只需洗净后,去除刺及表皮,每1h 涂抹 2 4 次,若是患处情况较为严重,还可以结合每 1h 外敷 1 2 次的方法进行治疗。4.5.3 如意黄金散而针对静脉炎外渗,还可以采用如意黄金散15g 置于无菌容器内,用食醋调制成糊状,先用0.5%碘伏消毒

17、局部皮肤,待干,避开穿刺点1.5cm 将调制好的如意金黄散均匀涂于患处,厚约0.5cm, 范围超过患处1cm,穿刺点外用1.5cm1.5cm 无菌干燥纱布覆盖,用保鲜膜将涂药处覆盖,胶布固定,2 小时后取下, 1 天 2 次15 。4.6 其他处理方法.-依照实际情况的不同,可以灵活地选择其他更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法,例如,某医院在临床中以早期常用的95%酒精为溶剂,加入了牛黄解毒片作为溶质,使药棉浸透药液后,覆盖于患处,用塑料布包裹固定,保持患肢抬高, 24h内即可见效;或者是合理地利用药物相互拮抗的特性,以此对抗外渗药物的损伤效应,加速药物的吸收和排泄,降低对机体的损伤;或是采用联合疗法,对

18、坏死局部组织进行手术切除,对于水疱进行抽取后再进一步处理,佐以超短波理疗等方式进行治疗护理。4.7 建立外渗处理记录在发现了外渗现象并进行处理后,应当详细记录下外渗药物的名称,发现时间,注射部位,渗出范围大小,患者的局部观察,处理措施,主治医生等信息,方便日后的跟踪治疗和出现事故时的调查和追究。4.8 心理指导患者的心理健康同样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点,要充分考虑患者的感受,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告知其关于外渗处理的重要性,要求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并保持乐观开朗的精神状态,抛开思想压力,争取早日恢复健康。5 小结护理工作关系着病人的健康,护理人员更是医院和病人交流的纽带,因此,作为一名护

19、理人员,我深深地感受到,要想把护理工作做好,不仅仅要求我们 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十分熟悉,专业技术十分熟练,更要关心患者的内心健康, 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关心患者,充分调动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消除患者的 抵触心理,缓解患者与医院之间的冲突,这不仅对预防静脉输液外渗和护理具 有重要意义,在以后漫长的护理生涯中也是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单就输液外 渗这个问题来看,我们要认真地对待每一位患者,进行定时巡视,一旦出现任 何外渗,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而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其输液史, 在病历不够充分详细的情况下,对我们开展预防工作是有利的;在对静脉输液 外渗治疗处理的过程中,要依据患者和条件,选择效果

20、好成本低的方式来进行 外渗处理,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患者的康复保驾护航。静脉输液外渗是一临床 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只要有静脉输液,就会有药物外渗。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密切观察输液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预防和处理静脉输液外渗具有重要的意义致谢首先诚挚的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xx 老师。从最初的定题,到资料收集,到写作、修改,到论文定稿,她给了我耐心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为了指导我的毕业论文,她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她的这种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令人钦佩。吕老师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使我受益匪浅。本论文的

21、完成,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感谢 xx 电大对我的培养,感谢电大所有老师及同学对我的帮助。最后要感谢论文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作者。参考文献1 范晓燕,齐海峰. 静脉输液临床潜在问题的观察及护理措施J.中国健康月刊: B,2011,30 (12): 170-171.2 李静凯 .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J.当代医学, 2009,15 (30) : 123.3 金植芬 .临床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 ,2010,14 (18):216.4 赣利, 李进英 . 化疗性静脉炎的护理进展J.护理学杂志, 2010,17(1):78.5 穆云

22、侠 .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及防治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 (11):2624.6 林桂荣,刘京凤,王恒珍.20%甘露醇致静脉损伤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 2010,3 ( 2):71.7薛银芳 . 输液外渗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 ,2010 ,5(4):919.8 许永华 ,李桃兰 . 静脉输液渗漏性组织损伤的防治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1(15):164.9 戴建华 . 外周静脉输液外渗的危险因素及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J.南方护理学报, 2009,11(1) :10-11.10 郭晓红 . 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和处理J.中国民康医学 ,2010,22(22):288111 布丽萍 . 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及处理J.山西医药杂志 ,2010,39(5):466.12 张丽华 . 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的预防及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 ,2009,38 卷(8):757.13 陈莉莉 . 两种方法处理静脉输液外渗的效果比较J.临床护理杂志,2010,9 ( 2):78.14 周书萍 . 静脉输液外渗对机体损伤的防止进展J.全科护理,2010,8 ( 2):453.-15 张磊, 岑金梅 , 梁香梅. 金黄散外敷用于胺碘酮致静脉炎J.护理学杂志 , 2008,15(2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